青岛文化符号在初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330.63 KB
- 文档页数:2
青岛文化符号在初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2-06-30T01:35:33.9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期 作者: 陈茜
[导读]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历史文化是展现一个城市底蕴的关键。青岛就是一座
陈茜
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
摘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历史文化是展现一个城市底蕴的关键。青岛就是一座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多元化城市。多样的文化资源是青岛文化的古老基因,它流淌在青岛人的文化血脉之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本课题研究通过梳理青岛地方特色文化资
源,展现青岛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文化成就,彰显青岛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中学生对青岛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感受青岛文化的魅力,培育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怀,自觉对青岛文化进行传播、继承与发展,推动青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青岛文化 文化资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外的主题调研、思考和研学实践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并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照片等佐证性资料,真实感知和触摸青岛历史文化,获得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感悟、真实体验和深刻思考,也给家国情怀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深厚载体。
同学们寻找并讨论最能体现青岛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标识,比如参观考察青岛博物馆、青岛文化名人雕塑园,了解青岛发展历史,参观天
主教堂、里院等特色建筑,了解青岛殖民文化,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了解青岛啤酒文化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传统习俗”、“传统建
筑”、“传统技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内容分为四个小组,搜集这一方面有关资料,借助于思想政治课程、校本课程、主题班会课、社团活动
等形式,将搜集青岛文化符号中关于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独特成就进行交流展示,比如传统习俗方面糖球会、萝卜会、
大泽山葡萄节、田横祭海节等;传统建筑方面青岛“里院”、万国建筑群、天主教堂等;传统技艺方面胶州大秧歌、茂腔柳腔、莱西木偶戏
等;传统思想方面崂山道教文化、田横五百士精神等。在活动中,同学们呈现青岛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概括
分析出青岛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们结合所搜集的青岛文化发展的典型实例,用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培养了科学精神,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自觉保护优秀的青岛传统文化、学习优
秀的青岛传统文化、增进继承青岛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青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青岛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大潮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产生了许多具有青岛特色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经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
程中作出了青岛贡献、彰显了青岛特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到青
岛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以增强党史教育的生动性与说服力。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参观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即墨卧牛山烈
士陵园、参观学习青岛党史纪念馆、到李慰农公园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开设《重温百年党史,见证百年青岛》主题成果展示课、组织
《薪火相传,百年辉煌》主题演讲等。缅怀烈士、纪念烈士、尊崇烈士,是一个国家牢记历史、铭记英烈的重要表征,是一个民族弘扬正
气、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查阅相关中国近代史资料,感悟青岛这座城市所有的独特历史地位和影响,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让同学
们更全面地了解青岛文化, 加深对青岛优秀传统文化,近代历史,特别是“四史”的了解,激发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家乡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对学生的中共党史文化教育。这些主题活动和成果展示课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党的优良传统、
作风,广泛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切缅怀烈士的不朽功绩,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学生们了解青岛红色资源,激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非凡的智慧,传承红色基因,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对于中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新时代中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具有重
要意义。在了解和学习青岛文化同时,也具有对保护和宣传青岛文化现实意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
教育活动,坚持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
故事,充分展示我们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导中学生回望百年大党光辉奋斗历程,充分认识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中国共
产党在青岛的实践,铭记在党的历史丰碑中有关青岛的人和事,讲好党的故事,进而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
刻认识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激励中学生坚定“四个自
信”,涵养家国情怀,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同学们参观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青岛党史纪念馆,分小组搜集青岛发展不同时期的革命先烈故事,并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青岛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在《重温百年党史,见证百年青岛》主题成果展示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共同回溯青岛历史、传承城市精神,
进而展望未来、续写辉煌。课堂环节一:开天辟地大事变、革命春风入岛城。第一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介绍青岛早期工人运动,以及
三位为青岛革命作出丰功伟绩的革命党人——王尽美、邓恩铭、李慰农。通过小组代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青岛革命运动的开展,了
解革命先驱红色事迹,感受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伟大作用,明确青岛党组织的建立,给黑暗中的青岛带来了光明,中国共产党在青岛发
展壮大的星星之火由此点燃。环节二:山河再造乾坤转,时移世易焕新生。第二小组代表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岛共产党人的英
雄事迹。重点介绍徐子兴“孤胆潜伏,虎穴锄奸”的事迹,潜伏在敌人内部,铲除叛徒王复元,多次向党组织报告"捕共队"的行动计划,使党
组织有所防范,免遭破坏。第三小组代表介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青岛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革命英雄周浩然、李继仁在青岛各地建立多个
党支部、党组织,领导青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日,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四组代表介绍解放战争时期青岛共产党人
的英雄事迹。王秀珍、孙芝兰、孙瑞兰等烈士早年参加革命,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对派、地方恶霸进行坚决斗争,被国民党还乡团
残忍杀害。这一环节中,通过小组代表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成就与青岛命运的巨大转变,了解这一时期青岛革命党人的英雄
事迹,感受青岛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更加坚定地传承革命精神。环节三:兴邦富民勤求索,建设改革排头
兵。第四组代表介绍解放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青岛英雄事迹。第一位是火海英雄—杨永,第二位是英雄艇长—蔡一清。通过小组代表讲述青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人民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传承和弘扬优秀革命文化熔铸于党领导青岛人的革命、建设、改革中。环节四:
红帆领航新时代,劈波斩浪在前行。观看视频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风从开放起 帆自海上扬》,结合青岛日新月异变化的身边事
例,充分了解青岛在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的排头兵作用,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与新时代青岛的风采与担当,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积极为岛
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最后,结合小组展示内容,组内同学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合作研究,了解青岛红色文化的形成,分析青岛
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课题研究中,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了独立思考以及积极探索新事物的科学创新精神等,师生间、生生间实现了有益的团队合作以及问题创新思考的锻炼。学生在寻找青岛文化符号的活动中,运用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尝试是值得探索研究的,精心
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青岛文化,反映青岛文化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使素质培养不
是一句空话。本次课题研究将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切实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全过程,树立了为“弘扬岛城文化,建设更美家园”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引领青少年学生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