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17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1课题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
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2+2+2=6(朵)第二题:4+4+4+4=16(条)第三题:3+3+3+3+3+3=15(个)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
2+2+2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生动手写:3+3+3+3……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生:用乘法。
信息窗一(5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记5的乘法口诀。
2.能够用口诀计算5的倍数的乘法,并且能够快速算出类似5×8、5×10、5×12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计算器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计算类似5×8、5×10、5×12这种和5倍数相关的乘法。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一个计算纸牌,随机抽出其中的数和5相乘,让学生用口诀口算得出答案。
教师将学生算出的答案录入黑板,并询问学生口诀的具体内容。
2. 给出乘法口诀1.“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教师展示口诀板书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
2.让学生观察口诀并解释口诀的含义。
3.教师反复抛出5的倍数的乘法形式,如5×8,5×10,5×12等,并让学生用口诀作答。
4.让学生比赛应用口诀算出上述乘法,并将用时较长的同学的计算时间记录在黑板上。
3. 让学生自学拓展1.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并记录5的倍数的乘法。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和口诀来解答这些乘法。
3.让学生联系写出口诀并讲出各种数的口诀。
四、教学提醒1.教师要在讲解口诀的同时,注重当堂练习,多以口算方式练习,提高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机械计算能力。
2.教师应该在讲解后,让学生自行尝试口算,再进行比赛评选和评估。
3.教师要在教学后让学生期望更多乘法口诀的学习,并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计算工具。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X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变花”,通过提出“变出了多少朵花”的问题,引出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二个信息窗是“变葫芦”,通过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的问题,引入对乘法初步认识的学习。
第三个信息窗是“变鸽子”,提出“原来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和“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有关1的乘法和0的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因此,本单元对小学阶段数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求相同加数和的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难点:理解有关1和0的乘法的意义,发现有关1和0乘法的积的规律。
教与学建议1.重视经验的积累,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让学生感受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烦琐性与乘法学习的以要性。
2.重视直观操作与体验,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提供了很多活动形式,如“摆一摆”、“算一算”、“数一数”等。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求相同加数的和 1课时 1课时 1课时2.练习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3.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时 1课时 1课时4.练习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5.有关1和0的乘法 1课时 1课时 1课时单元教学策略本单元教学策略应突出直观与趣味。
1.1 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提示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利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这节课设计了以“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状态参与课堂。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后,放手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师帮助列举下来,这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
这里可提出的问题很多,师挑选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问题板书下来。
对于第一个问题,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几个几个地数,也可能用连加的方法计算。
另外几个问题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小组交流。
在交流中注意搜集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讲解,有的同学错在个数变多,有的同学错在数字与图形不对应。
这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加数都是一样的,从而引出“几个几相加”。
这样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初步体会加法算式的结构,为下一节课学习乘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最后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巩固,练习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机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为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大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体验算法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学具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2、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 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有:(1)魔术师变了3次花,每次变2朵。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 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会通过加法得出乘法的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难点: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 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支?回答:(3个)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2. 汇报学习成果3×2=6或2×3=6,分别说明理由。
3. 出示小花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回答:2个。
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一)动手操作题:1. 每堆摆2个,摆4堆。
2. 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 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1. 每堆摆4个,摆2堆。
2. 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 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1. 让学生观察题意2. 全班进行交流3. 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 学生完成5. 全班交流(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1. 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2. 小组交流图意3. 集体交流4. 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它们找到家。
5. 学生做题(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1. 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2. 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3. 独立列出算式4. 集体交流5. 教师讲解:注意观察图片(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1. 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2. 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四单元表内乘法第三单元,角的认识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 3 × 2 = 6.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相同加数和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 × 2 = 6因数乘号因数等号积读作:3乘2等于6。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1课题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
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2+2+2=6(朵)第二题:4+4+4+4=16(条)第三题:3+3+3+3+3+3=15(个)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
2+2+2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生:很麻烦。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概念】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1厘米=10毫米=0。
1分米=0。
01米=0。
00001千米)【认识米】(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名称: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6课时一、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知道乘法是求几个几相加的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3个信息窗,窗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相同的数的个数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
窗2乘法的初步认识,能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进行相互转化,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窗3知道“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这个数以及“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加法的计算以及连加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让学生在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洁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内容1.学生能够用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并认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2.学习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比较简便,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体会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3.学习有关“1”和“0”的乘法,理解有关“1”和“0”的乘法算式的意义,发现有关“1”和“0”乘法的积的规律。
四、教学评价针对目标一完成“自主练习”第6页1、2题;第8页6、7题。
经历把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针对目标二完成“自主练习”第9页1题;第10页第2、3、4、题。
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洁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目标三贯穿整个单元学习中。
信息窗3 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前面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魔术师变鸽子的情景。
原来桌子上有三顶帽子,每顶帽子里面有1只鸽子,经过魔术师一变,帽子里一只鸽子也没有了。
借此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1和0的乘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变鸽子”的话题引入,然后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新课“你问我说”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关于1的乘法。
原来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你问我说”中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关于0的乘法。
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独立地列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然后进行交流,知道3个1连加,可以写成1×3,也可以写成3×1。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几个0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小电脑提出的问题时,可补充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
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话说对意思即可,不做统一要求。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是看图列加法和乘法算式的题目。
图中提供了水果树的棵数和水果个数的信息,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自主练习”第2题。
看情景,理解图意,找到图中的数字关系。
“自主练习”第3题。
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图中提供了每盘苹果的个数的信息,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自主练习”第4题。
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学生既可以提出有关1的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问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解答。
教学小记:在教学有关1和0的乘法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找出了“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