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感觉
- 格式:pptx
- 大小:16.69 MB
- 文档页数:49
色彩的心理感觉观看色彩时,由于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而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有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被称为色性。
红、黄、橙等色相给人的视觉刺激强,使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
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河流、阴天,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色彩有兴奋感与沉静感。
凡明度高、纯度高的色调又属偏红、橙的暖色系,均有兴奋感。
凡明度低、纯度低,又属偏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
色彩有膨胀感与收缩感。
同一面积、同一背景的物体,由于色彩不同,给人造成大小不同的视觉效果。
凡色彩明度高的,看起来面积大些,有膨胀的感觉。
凡明度低的色彩看起来面积小些,有收缩的感觉。
色彩有前进感与后退感。
暖色和明色给人以前进的感觉;冷色和暗色给人以后退的感觉。
色彩有轻重感。
高明度的色彩给人以轻的感觉;低明度的色彩给人以重的感觉。
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在广告画设计中,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
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色彩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同时对比色彩对比的概念“对”有双数,互相面向等意思;“比”有挨着,较量,求得异同等意思。
当两个以上的系色放在一起,比较其差别及其互相间的关系,称为色彩对比的关系,简称色彩对比。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是构成色彩对比的第一个条件。
这里所说的一起,包括在尽可能接近的时间和空间里,也就是说在同一视域,最好在同一视域中心之内。
只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一起,才能准确地发展异同,才能最充分地显示出应有的对比效果。
否则视觉印象就会淡漠甚至消失,这样使失去了对比的意义。
对比出色彩应有的差别,是色彩对比的目的。
但必须在同一条件下才允许作比较,如重量与重量比,体积与体积比,线与线比,形与形比的道理一样,否则就失去了比较的可能性。
颜色给人的感觉,颜色代表的意义。
白色:神圣,圣洁,高贵、优雅,干净,轻快、明快、纯真、清洁,纯洁,纯真,神圣,明快,活力;白色可以对心脏、精神、神经和情绪起到一个很好地安抚作用,也有助于培养活力和获得支持性的情感。
白色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压力、肌肉紧张感,增多体内药物和化学成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羞涩感、发散思维、不集中的创造力或极度活跃的思想过程,白色可以减轻疼痛。
黑色:冷色调:沉重、浓重、深沉、神秘、寂静、坚实,严肃,刚健的感受消极一面:痛苦,悲哀,黑暗,压抑棕色:诚实、平凡、稳定、可靠、信赖。
棕色是稳定与保护的颜色,它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和感情。
在颜色金字塔的测试中,棕色被看作是具有精神抵抗力的颜色。
它的这些特点主要是因为棕色是由橙色和黑色混合而成。
棕色代表着稳定和中立。
棕色也是地球母亲的颜色,体现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实与和谐。
棕色是稳定与保护的颜色,它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和感情。
在颜色金字塔的测试中,棕色被看作是具有精神抵抗力的颜色。
它的这些特点主要是因为棕色是由橙色和黑色混合而成。
红色:激情,喜庆,跳跃,兴奋,欢乐,热,性感,幸福,吉祥,活跃消极的一面:情绪、愤怒、浮躁,疯狂,流血,伤害,刺激,欲望穿红色的衣服会给人一种:魅力十足、性感、激情四溢精力充沛对神经紧张和易怒的人来讲,红色和橙色都不是一种合适的颜色。
绿色:好-生机,朝气、生命、清爽,清凉,酸涩,清新,活力,舒服,安逸,复苏、生长、变化、天真、平静。
介于冷暖色彩的中间给人和睦、宁静、健康、安全的感觉。
它和金黄、淡白搭配可以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
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对半混合而成,因此绿色也被看作是一种和谐的颜色。
它象征着生命、平衡、和平和生命力。
对孕妇而言,绿色可以制造一种平静安宁的氛围。
色彩与人的感觉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种客观而又复杂的现象,同样的一个色彩,经由视觉传到人脑,会因人的个性、接受的时间、生理状况、情绪反差而产生不同的差异,更会因性别、年龄、生活、种族、风俗习惯而有个体或群体的差异。
一、色彩的温暖与寒冷感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和人的联想思维,当人看到红色时,必然与火、太阳等高热度的事物产生联系,而形成心理上的温暖感;当人们看到蓝色时,便会与水、冰等产生关联,从而产生出寒冷的心理反应,这种对色彩的心理上的冷暖反应,就是色彩的温暖与寒冷感。
暖色的特性是波长较长、强度大,具有奋发、膨胀,兴奋、温馨、外向、积极、重量感、前进感、刺激性、活跃、努力、主动等特性。
寒色的特性是波长较短、弱度、消极、安静、松弛、幽深、沉着、内向、轻、后退、收缩感、思慕情调、冷漠、不安、沮丧、忧郁、平衡、庄严等。
二、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橙色和紫色的并置,具有明显的橙色前进而紫色后退的感觉。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感觉还与眼睛在接受光线刺激时,受光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受光量大对眼睛刺激强,便有耀眼、膨胀、前进的感觉。
相反受光量小,便有灰暗、模糊、收缩、后退的感觉。
色彩的光量是由反射光决定的,明亮的颜色,反射光线强,使眼睛受光量大,就有前进的感觉,如白、黄等色。
而暗色,反射光线弱,使眼睛受光量小,就有后退的感觉,如黑、紫等色。
不同明度的色块构成,可明显感觉出亮色前进而暗色后退。
三、色彩的兴奋与冷静感一般说来,暖色较易引起心理的亢奋和积极性,属于兴奋色,其中以朱红色最具兴奋作用,其它明度较高、纯度较高的颜色如黄色、橙黄色等也都具有扇动性,倾向于兴奋色。
T454 寒色较具压抑心理亢奋的作用,令人消极、沉静,属于冷静色,其中以蓝色最具清凉、沉静的作用。
另外明度、纯度较低的颜色,也都偏向消极、镇静的作用,倾向于冷静色。
四、色彩的轻与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与明度、纯度、寒暖等特性相关联。
明度较高的色彩,纯度居中的色彩和色性偏冷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较轻的。
色彩给人的感觉一、色彩的温度感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温度。
红、橙、黄色常常使人联想到东方的太阳和燃烧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系;蓝色、青色、蓝紫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大海、晴空、阴影,因此有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系。
凡是带红、橙、黄的色调称为暖色调,凡是带青、蓝、蓝紫的色调称为冷色调。
绿与紫是不暖不冷的中性色。
无彩色系的白色是冷色,黑色是暖色,灰色是中性色。
暖色使人兴奋,但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烦躁不安;冷色使人镇静,但灰暗的冷色容易使人感到沉重、阴森、忧郁;只有清淡明快的色调才能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二、色彩的重量感白色的物体轻飘,黑色的物体沉重,这种感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体验,如白色的棉花是轻的,而黑色的金属是重的。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决定于明度,高明度色具有轻感,低明度色具有重感,白色为最轻,黑色为最重。
凡是加白提高明度的色彩变轻,凡是加黑降低明度的色彩变重。
色彩的轻重与知觉度有关,凡线性度高的暖色具有重感,线性度低的冷色具有轻感。
色彩的轻重感的基本规律为:(重)>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轻)白(重)>高线度>中纯度>低纯度>(轻)明度低的深色系具有稳重感,而明度高的浅色系具有轻快感。
通常室内色彩设计大多采用上轻下重物法,天花顶棚适宜采用明亮的浅色,而地面一般采用较深沉的色彩。
三、色彩的强弱感色彩的强弱决定色彩的知觉度,凡是知觉度高的明亮鲜艳的色彩具有强感,知觉度低下的灰暗的色彩具有弱感。
色彩的纯度提高时则强,反之则弱。
色彩的强弱与色彩的对比有关,对比强烈鲜明则强,对比微弱则弱。
有彩色系中,以波长最长的红色为最强,波长最短的紫色为最弱。
有彩色与无彩色相比,前者强,后者弱。
四、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高明度的含灰色具有软感,低明度的纯色具有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与色彩的轻重、强弱感觉有关,轻色软,重色硬;弱色软,强色硬;白色软,黑色硬。
五、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距离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都有关。
一、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暧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绝不能用温度来衡量。
“冷”和“暖”这两个词原是指温度的经验。
如太阳、火本身的温度很高,它们所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使人的皮肤被照后有温暖感。
像大海、远山、冰、雪等环境有吸热的功能,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有寒冷感。
这些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使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只要一看到红橙色,心里就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一看到蓝色,就会觉得冰冷、凉爽。
所以,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考虑,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绿蓝色被定为最冷色。
它们在色立体上的位置分别被称为暖极、冷极,离暖极近的称暖色,像红、橙、黄等;离冷极近的称冷色,像蓝绿、蓝紫等;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
日本色彩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将两个工作间分别涂成灰蓝色和红橙色,两个工作间的客观温度条件即物理上的温度相同,劳动强度也一样。
在冷色工作间工作的员工,于59华氏度时感到冷,而暖色工作间工作的员工,当温度从59华氏度降低到52华氏度时,仍然不觉得冷。
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说,还有一组冷暖色,即白冷、黑暖的概念。
当白色反射光线时,也同时反射热量,黑色吸收光线时,也同时吸收热量。
因此黑色衣服使我们感觉暖和,适于冬季、寒带;白色衣服使我们感觉凉爽、适于夏季、热带。
不论冷色还是暖色,加百后有冷感,加黑后有暖感。
在同一色相中也有冷色感与暖色干之别。
冷暖感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如大红比玫瑰红暖,但比朱红冷,朱红又比红橙冷,只有处于相对关系的红橙和绿蓝才是冷暖的极端。
值得一提的是:物理学上的色温与色彩的冷暖是有区别的,色温越高色越冷,色温越低色越暖,如处在高温条件下的铁块,400℃以下无色,400℃-700℃为暗红色,700℃-1000℃为鲜红色,1000℃以上为白色。
灯泡也一样,瓦数越低越发红,越高则越发白。
二、色彩的空间感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方体的、有深度的空间感,一方面可通过透视原理,用对角线、重叠等方法来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
《色彩感觉》读书笔记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
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
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
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
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
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无时无刻不与色彩打交道。
色彩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本身是不体现思想感情的。
但是,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自然景物的色彩却逐步给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产生了冷暖、软硬、远近、轻重等感受,以及由色彩所产生的种种联想。
例如,从红色联想到火焰,蓝色联想到大海,这种联想便产生了明确的概念,使人对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
总之,我们看到的色彩,是光线的一部分经有色物体反射刺激我们的眼睛,在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