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5.2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全面版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1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将长度单位换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教室的长度等,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习长度单位:介绍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换算练习:进行米、分米、毫米的换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记录家中的物品长度,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米、分米、毫米的换算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小游戏:设计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课堂小游戏,如“长度单位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长度单位换算知识,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请学生在空中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使句子完整。
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____厘米,等于____分米,也等于____毫米。
”2. 选择题:请学生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
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0____,它的两倍是____。
”八、课堂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请学生结合课后作业,测量并记录家中的物品长度,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2. 亲子活动: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亲子活动,如制作一个长度单位换算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执教:吴友根
一、复习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
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
毫米、厘米、分米、米(从小到大)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3、填空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0分米=()米10厘米=()分米10毫米=()厘米
10101011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是多少毫米?
6厘米是()个10毫米。
6厘米=
毫米660
一张电脑桌高70厘米,是多少分米?
70厘米=()分米
7
你是怎样想的?
1、冬冬的跳绳长2米,明明的跳绳长是20分米。
谁的跳绳长?
2米=()分米
20
或这样思考:
2
20分米=()米
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是多少毫米。
4厘米
2
厘
米3厘米
3
厘
米
4厘米
3厘米
2
厘
米
805
704 92 3060
30 3
9厘米7厘米
90毫米70毫米
作业:(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行)一、填一填
4厘米=( )毫米50毫米=( )厘米
7米=( )分米2分米=( )厘米
60厘米=( )分米50分米=( )米
20厘米+40厘米=( )分米
80毫米-30毫米=( )厘米
•二、填>、<或=
5厘米()5分米3厘米()2分米9毫米()3厘米5厘米()10毫米8毫米()1分米2米()20分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长度单位换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的意义和必要性。
2. 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4. 长度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原理,灵活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度单位换算表、练习题。
2. 学具:直尺、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长度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换算的意义,讲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的意义和必要性。
2. 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4. 长度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如米、分米、厘米,但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单位换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相关内容。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长度不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等,用于直观展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长度单位。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换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单元的第二个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单位之间换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用厘米作单位是多少?”来引发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思考。
2. 讲解新课:通过教学课件,讲解并演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尝试进行单位换算。
4. 例题讲解:讲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练习,如3千克是多少克?6. 讲解面积单位换算:讲解并演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等。
7.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练习本,尝试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面积单位换算的公式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1米30厘米是多少厘米?答案:130厘米2. 质量单位换算练习:3千克是多少克?答案:3000克3. 面积单位换算练习:1平方米3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130平方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章“长度”第一节“认识厘米和毫米”中“厘米和毫米的认识”,“单位之间的换算”部分,需要学生掌握厘米和毫米的定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单位换算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厘米和毫米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运用数学知识,将不同单位的长度数值互相转换。
3. 发挥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单位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厘米和毫米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它们表示长度。
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厘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厘米、毫米的换算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单位换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图表、计量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利用图表或计量器,引导学生感知长、宽、高等长度的含义,引导学生言辞、肢体活动形式表达它们。
2. 提问: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明天我们要学习哪些长度单位?3. 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手指或铅笔来表示长度,但是使用不同的单位可能会导致计算错误。
二、讲解新知(10分钟)1. 认识厘米和毫米:教师出示厘米尺和毫米尺,要求学生用手指或铅笔比较,感知两者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厘米和毫米的概念。
2. 厘米和毫米的换算:(1)讨论:有哪些物品需要用到厘米、毫米计量?让学生举例。
(2)出示图表,导入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
(3)引导学生进行单项转换练习,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 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引导学生使用口诀(1厘米=10毫米)来记忆和快速计算厘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练习厘米和毫米的读法和写法,巩固认识。
2. 练习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方法。
(1)进行数值转换,如:请将545毫米转换为厘米;请将36厘米转换为毫米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简单的单位换算∣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5单元——简单的单位换算。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讲解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通过PPT展示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
3. 例题讲解:以一道具体的换算题目为例,讲解换算的步骤和方法。
例题:教室的长度是8米,换算成厘米是多少?解答:8米= 8 × 100厘米 = 800厘米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换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3米 = _____厘米(2)50厘米 = _____米(3)7米20厘米 = _____厘米5. 板书设计:板书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以及解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教室的长度是6米,换算成厘米是多少?(2)小红的身高是1米30厘米,换算成厘米是多少?(3)一张纸的长度是40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答案:(1)6米= 6 × 100厘米 = 600厘米(2)1米30厘米= 1 × 100厘米 + 30厘米 = 130厘米(3)40厘米= 40 ÷ 100米 = 0.4米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换算关系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