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TE标准及产业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70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obile Station Volume I: VoLTE Mobile StationV1.1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次⽬次................................................................................. I 前⾔................................................................................ II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分册VoLTE终端技术要求v1.1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件 (2)3 缩略语 (3)4 概述 (4)4.1 VoLTE终端设备在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 (4)5卡槽要求 (5)6 VoLTE终端基本配置要求 (5)7 VoLTE终端功能要求 (5)7.1 基本功能要求 (5)7.1.1 ⽆线功能要求 (5)7.1.2 IMS控制⾯要求 (7)7.1.3 IMS媒体⾯要求 (8)7.1.4 SRVCC (9)7.1.5 语⾳⽅案选择策略要求 (10)7.2 VoLTE业务要求 (10)7.2.1 语⾳业务要求 (10)7.2.2 视频业务要求 (11)7.2.3 短消息要求 (11)7.2.4 补充业务要求 (12)7.2.5 并发业务能⼒要求 (13)7.2.6 互通要求 (13)7.2.7 IMS紧急呼叫要求 (13)7.2.8 ⼈机界⾯要求 (13)7.2.9 APN参数设置要求 (14)附录A(资料性附录)修订记录 (14)前⾔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保证中国联通公司VoLTE终端能满⾜中国联通VoLTE⽹络需求,并为终端设备的开发⽣产提供依据。
新一代信息技术什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列了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关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其中与通信业有关的是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即TD-LTE及其后续标准4G)、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
[2]相关技术1、下一代通信网络(NGN)下一代网络(NGN)指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号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电信业务,是一个真正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
下一代通信网络中光网络的建设,软交换以及3G的建设尤为关键。
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看,对于光通信方面,工信部指出电信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开展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积极采取多种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
到2011年,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兆比特每秒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兆比特每秒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兆比特每秒以上的接入能力。
LTE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的3G技术主要有TD-SCDMA、WCDMA和CDMA2000,而前两种采用了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技术演进路线,即由HSDPA演进至HSPA+,进而发展为LTE。
虽然CDMA2000采用的是3GPP2路线,但由于高通对其最终演进技术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研发的放弃,其最终演进方向也定格在了LTE上。
在我国,由于WIMAX和其他技术的边缘化,而LTE自身完善的产业链、规模效应和更高的成熟度,故而受到了大多运营商的青睐。
相对于三代移动通信系统,LTE最重要的改进在于采用全新空中接口技术,并使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其主要优势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1. TD-LTE的关键技术1.1LTE系统的总体架构。
1.2OFDM技术。
(1)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LTE系统的技术基础与主要特点,故而OFDM系统参数的设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OFDM 技术是利用Sinc函数的平移正交性,将整个通信带宽的信道划分为一系列子信道,传输多载波调制信号,使每个子载波所占的带宽容易满足小于多径信道相干带宽的条件,因而可以将一个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信道转化为一系列平坦衰落子信道。
同时在每个OFDM符号前部添加一个大于信道最大多径时延的循环前缀,就可以完全消除因多径衰落引起的码间干扰。
(2)OFDM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频带利用率高;可以对抗信道的多径衰落;接收端无需复杂的时域均衡器,而仅需要进行简单的频域均衡即可;多载波调制和解调可以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完成,易于硬件(FPGA、DSP)实现;单个子载波对应的调制符号时间周期长,有一定的抗时域突发干扰的能力;易于与多天线技术、自适应技术等结合,以提高系统的容量。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三年四月项目1:L 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说明:“十二五”期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三)本项目将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并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4年该项目重点加强LTE终端芯片、仪器仪表等薄弱环节,并注重以基站设备带动关键器件研发,继续强化产业测试验证平台作用。
为此,2014年课题分为四类:终端芯片及终端、基站设备及其关键器件、仪器仪表、测试验证平台。
1)终端芯片及终端研发(课题1-1、1-2、1-3):支持基带/射频/AP一体化终端芯片、五模手机、CMOS工艺的终端射频前端一体化芯片;2)基站设备及其关键器件研发(课题1-4、1-5、1-6和1-12):采用基带专用芯片的小型化基站、基站有源阵列天线、基于SiP射频技术的基站射频单元、支持应急通信的基站设备研发。
3)仪器仪表研发(课题1-7到1-11,以及1-13):重点满足多模多频、TD-LTE-Advanced两方面的产业需求,设臵了相应协议、无线资源管理、射频一致性仪表,综合测试仪表、协议一致性TTCN测试集,以及信号源及无线信号分析仪。
4)测试验证平台(课题1-14到1-16):设臵TD-LTE国际化测试验证平台、TD-LTE无线频率评估及测试系统开发、语音方案规模验证。
为推动TD-LTE产业链整体发展,加强该项目下各课题间的统筹衔接,课题组织实施将在实施管理办公室与总体组的组织指导下,依托TD-LTE工作组开展:1、入围的课题承担单位应加入TD-LTE工作组,在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参与TD-LTE研发与产业化工作;TD-LTE工作组应向实施管理办公室与总体组及时报告TD-LTE设备研发进展情况。
2、标准研究与检测单位通过承担测试平台类课题,依据TD-LTE 工作组制定的相关设备规范、测试方法,对设备研发类课题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检查和成果交付后的第三方测试;运营商通过承担规模试验课题,并结合网络建设和招标采购情况,检验设备开发课题的产业化进展。
LTE 网络扩容标准经过LTE 一二三期的的全面建设,我省LTE 网络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4G 客户迅速增长,网络负荷增大,用户感知下降。
我省从用户感知的出发,基于现网业务模型开展LTE 网络容量专题分析,制定一套精细化扩容标准,指导我省LTE 网络扩容建设。
一、 LTE 扩容总体思路保障用户感知是扩容标准的核心,不同业务对速率带宽要求不同,对无线资源占用模型也不同;不同网络区域,不同业务发展阶段,各类业务占比不同,小区的业务模型也不同,基于小区、区域和业务模型推导出一套场景化的扩容标准。
1. 业务模型基于不同业务占比,映射为每RAB 流量,即为简化的业务模型;根据业务模型对现网小区进行业务场景划分。
2. 业务感知基线随时随地3秒完成初始业务加载的网络是好的网络,某地市网络测试3S 初始缓冲空口保障带宽5.9M 。
基于现网业务模型和业务感知基线获得”用户保障速率;在一定业务模型下小区能力的极限为小区速率能力,“用户速率下限”和相应的”小区流量上限”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0030004000下载速率(K b p s )初始缓冲时延(ms )就是”感知和负荷”的平衡点,确定为扩容门限。
二、LTE扩容门限标准1.用户保障速率基于现网业务模型和业务感知基线获得用户保障速率,简化的业务模型映射用户保障速率,小包场景:2.8Mbps中包场景:3.5Mbps大包场景:5Mbps。
2.小区速率能力空口质量和业务模型决定小区的速率能力,室分小区CQI优于宏站,室分小区速率能力30mbps,宏站小区20mbps。
数据来源:5城市一周小区自忙时统计3.用户数/流量/PRB利用率大中包场景用户数受限之前就会出现感知受限,小包业务场景小区平均连接用户数超过100,空口质量变差呼叫成功率和掉线率开始恶化;不同场景的用户保障速率确认对应的用户感知利用率门限;根据下行PRB利用率-流量曲线得出中大包的扩容门限为3GB;三、LTE扩容判断流程按照不同业务场景基于“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进行容量评估:(1)大包、中包业务场景基于“流量”进行扩容评估;(2)小包业务场景基于“用户数”进行扩容评估;(3)“小区速率能力”(频谱效率)是区分“空口质量问题”和“容量问题”的关键;扩容条件:(1)大中包场景用户速率小于门限值,且小区速率能力大于门限值,且小区流量大于门限值,PRB利用率提供扩容优先级参考;(2)小包场景用户数大于门限值;满足以上条件连续三天,或7天至少满足4天的小区判定为需要扩容小区,根据小区的价值属性实施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