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12 KB
- 文档页数:5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答案:B2.《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采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答案:D3.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A.韩愈走到孔子门口而未入B.韩愈不愿成为孔门弟子C.感叹成为孔门弟子非常难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答案:D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A.“受命于人主”B.“举先王之政”C.“为天下理财”D.“度义而后动”答案:C5.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治世”,实质上是()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答案:B6.下列例句中,同时采用排比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的是()A.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
B.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D.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
答案:B7.《报刘一丈书》中,描绘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语句是()A.“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答案:B8.《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B.抒写“始得”西山的兴奋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D.寄托作者被贬后仍特立不阿的品格答案:D9.《故都的秋》中,开发北京秋天的“深味”,用的是()A.倒叙方式B.描写方法C.议论笔调D.象征手法答案:C10.《香市》中运用场面描写的是()A.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B.小商人发起香市的情景C.今日农民纷纷赶香市的情景D.“蚕种改良所”挂牌的情景答案:A11.《背影》描述了儿子对父亲前后态度的变化,这对刻画父亲形象来说,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环境渲染B.侧面烘托C.铺垫反托D.对比反衬答案:B1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论语》B.《楚辞》C.《诗经》D.《乐府诗集》答案:C13.下列诗词中,借暮春景物抒情达意的是()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李清照《声声慢》C.杜甫《登高》D.辛弃疾《摸鱼儿》答案:D1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表达的心情是()A.思慕贤才 B.礼遇贤才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答案:A15.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主要是表现戍边将士()A.艰难困苦的生活B.出生入死的经历C.报国御敌的壮志D.思念家乡的感情答案:C16.《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所写的梦中景象是()A.千里孤坟B.尘满面,鬓如霜C.小轩窗,正梳妆D.明月夜,短松冈答案:C17.《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柳丝马玉马总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A.融情入景B.移情于景C.以景托情D.因情造景答案:D18.在闻一多《一句话》中,作者用“火山”来隐喻()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C.民众革命D.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喊答案:A19.下列作品中,通过副标题暗示基本表现方法的是()A.契诃夫的《苦恼》B.屠格涅夫的《门槛》C.高尔基的《鹰之歌》D.郭沫若的《炉中煤》答案:B20.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A.王熙凤B.贾母C.贾政D.薛宝钗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时间 9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B .宋、郑、楚、秦C .齐、曹、宋、郑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B .七言歌行C .古题乐府D .新题乐府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B .刘义庆C .刘向D .刘伶6.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烦闷无端。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汇总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二、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9三、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8四、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5五、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9六、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35七、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0八、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4九、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9十、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3十一、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7十二、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5十三、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9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A.《西湖七月半》B.《爱尔克的灯光》C.《纪念傅雷》D.《都江堰》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大学语文考试是许多自学考试考生必须参加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以下将介绍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并提供相应的解析和学习建议。
一、概述自考大学语文考试分为两个模块,即《现代汉语》和《古代文学》。
《现代汉语》主要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篇章等内容,而《古代文学》则涵盖了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
二、历年试题1. 《现代汉语》试题《现代汉语》试题主要涉及对现代汉语语法和常用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以下为一道历年试题示例:【试题】根据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着”字的用法错误的一项。
A. 他听着音乐写作业。
B. 天黑了,你就回家睡觉着吧。
C. 雪纷纷地飘着,像梦似幻。
D. 窗外一片昏黄,亮着孤单的灯。
【答案】B【解析】选项A中,“着”表示了两个动作同时进行;选项B中,“着”应为“睡着”;选项C中,“着”表示持续的状态;选项D中,“着”表示动作的结果。
2. 《古代文学》试题《古代文学》试题主要考察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下为一道历年试题示例:【试题】下面哪段诗所表达的主题是“赞美妇女之美”?A. “见桃李之花而欣然者,不见其实也;闻细腰之曲而屏息者,不见其内也。
”B.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A【解析】选项A中描述了人们看到美丽的桃花和纤腰时的反应,从而赞美了女性的美丽;而选项B、C、D分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英勇壮丽的赞美。
三、答案解析和学习建议1. 《现代汉语》答案解析和学习建议对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和词汇问题,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论文,注意积累词汇和学习语法规则。
2. 《古代文学》答案解析和学习建议对于《古代文学》的阅读和理解,考生需要多读一些经典古籍和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003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苗圃逮捕哺育铺面相辅相成B. 侥幸皎洁缴纳蹊跷矫枉过正C. 仿效旋转旖旎旅行防微杜渐D. 机械告诫押解拮据心存芥蒂(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小汤山医院治愈的非典病人全都附合出院标准。
B. 考生和家长可以拨打自动声讯台察询高考成绩。
C. 芬兰首位女总理因为涉嫌政治丑闻而宣布辞职。
D. 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鼓厉原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从大自然赋予了智慧和一双灵巧的手。
B. 既然情况属实,那就应当坚决予以制止。
C. 同学不理解她,甚至连父母也误解了她。
D. 老王、小李及好几位编辑都发表了意见。
(4)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全市对学校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
②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③当地最大的煤矿公司忽视安全生产.____改变安全操作规程,以致酿成瓦斯爆炸的特大事故。
A. 遏制建造私自B. 遏制营造擅自C. 遏止营造私自D. 遏止建造擅自(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学校能评上全国示范商中的原因,我反躬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B. 最近,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率大型代表团访华,中印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C. 这篇报道不足千字,却一波三折地把一个下岗女工的动人故事写得丝丝人扣。
D. 他躺在床上想得天花乱坠,仿佛已经征服了砖塔胡同和四牌楼一带的所有对手。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证明诚实守信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B. 虽已离休多年,但他总忘不了哥哥参军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道主义者。
2023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课程代码:04729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诸家学派中,《秋水》一文的作者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使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论证B.反驳论证C.类比论证D.演绎论证3.《容忍与自由》中,高尔文以“异端邪说”的罪名烧死塞维图斯的基本原因是A.塞维图斯不满意于罗马旧教B.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C.争取“基督教的人的自由”D.宗教信仰与自由的势不两立4.《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总体上采用的写作方法是A.对比B.类比C.反衬D.烘托5.《前赤壁赋》一文的情感变化线索是A.“乐一一悲一一乐”B.“乐一一悲一一悲”C.“悲一一乐一一悲”D.“悲一一乐一一乐”6.《先妣事略》的语言风格是A.激情澎湃B.诙谐风趣C.典雅厚重D.简洁省净7.《秋夜》中,“小粉红花”象征的是A.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者B.决不罢休的坚韧无畏的战斗者C.遭受蹂躏还抱有希望的弱者D.人间生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8.《爱尔克的灯光》中,统贯全文的线索是A.故居照壁B.故居大门C.灯光D.亡姐9.《纪念傅雷》一文所叙述的关于傅雷的事中,极致地表现了他刚直性格的是A.与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了上海B.与作者关于翻译技术、方法的争论C.“文革”中“不堪凌辱,一怒而死”D.批评作者不懂得中国画的水墨笔法10.《蒹葭》中,借景起兴的诗句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1.《陌上桑》表现罗敷容貌之美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是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细节描写D.环境描写1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以躬耕自给为荣的诗句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3.《行路难》(其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所表现的情怀是A.厌烦珍羞美酒B.痛恨朝廷昏暗C.感伤世路艰难D.悲愤英雄失意14.《早雁》一诗托物言志,以“早雁”比兴象征的是A.逃亡的君主B.南侵的虏骑C.逃难的百姓D.漂泊的诗人15.下列带“风”字的诗词句中,所写时令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小楼昨夜又东风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C.风急天高猿啸哀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6.下列诗词句中,与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红衰翠减”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蛾眉曾有人妒B.梨花一枝春带雨C.满地黄花堆积D.渚清沙白鸟飞回17.《一句话》中,隐喻民众革命风潮的是A.铁树B.火山C.霹雳D.火山爆发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一诗最鲜明的特点是A.运用新颖传神的意象B.用一系列比喻表达深切爱情C.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法D.渲染孤独、愁苦的情感主调19.《宝黛吵架》中“宝玉冷笑道:‘我是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干!’”使用的描写手法是A.心理描写B.举止描写C.肖像描写D.语言描写20.《苦恼》写姚纳诉说苦恼却无人关心,只有小母马听着还“闻闻主人的手”,这种写法是A.对比B.类比C.衬托D.铺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答案:D2.能切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心论点的一组对应词语是()A.兴盛与衰败B.天命与人事C.自满与谦虚D.忧劳与逸豫答案:B3.《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A.历史材料B.概括事实C.名人名言D.科学规律答案:C4.为了证明中国历史上民众常常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统治者往往“‘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答案:D5.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A.武姜B.公子吕C.京城大叔D.郑庄公答案:C6.下列文章中,既是记人散文,又是文艺随笔的是()A.《种树郭橐驼传》B.《报刘一丈书》C.《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答李翊书》答案:C7.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绘干谒者、权者、门者等人的言行举止时,运用的笔法是()A.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B.客观求真的写实笔法C.剑拔弩张的抨击笔法D.意在言外的暗示笔法答案:A8.《马伶传》一文的关键情节是()A.马伶与李伶的次技艺较量B.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C.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D.华林部夜访马伶相与罗拜而去答案:C9.在《故都的秋》中,作者曾提到“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这是为了阐发()A.北京秋天的“色彩浓”B.北京秋天的“回味永”C.南国之秋的“色淡”D.南国之秋的“味浅”答案:B10.屈原《国殇》用于祭奠()A.楚国已故的国君B.为国捐躯的将士C.未成年而死的人D.在他乡死去的人答案:B11.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是一首()A.五言古诗B.五言绝句C.五言律诗D.乐府诗答案:A12.《行路难》中表示对前途仍有信心的诗句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答案:C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的抒情方式是()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叙事抒情答案:B14.《关山月》中笼罩全诗可悲情景的诗句是()A.和戎诏下十五年B.厩马肥死弓断弦C.沙头空照征人骨D.几处今宵垂泪痕答案:A15.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A.采用典故B.采用口语C.采用经史语D.采用前人诗词成句答案:B16.在《炉中煤》中,鲜明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A.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B.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答案:D17.在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的象征意义是()A.革命事业B.参加革命的条件C.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D.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答案:C18.《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A.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B.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C.遇事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D.夏天吃饭不点灯答案:B19.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
这两方面又构成了()A.对比关系B.类比关系C.象征关系D.层递关系答案:A20.《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A.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B.姚纳和姚尼奇C.杰姆和德拉D.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为文”“立言”的基本观点有()A.以仁义为本B.惟陈言务去C.气盛则言宜D.无望其速成E.无诱于势利答案:A B C D E22.下列作品中主要采用对比方法来表达旨意的有()A.《秋水》B.《五代史伶官传序》C.《香市》D.《论毅力》E.《马伶传》答案:B C D23.《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主要类比关系有()A.郭橐驼与“长人者”B.种树与治民C.“他植者”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种树方法D.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E.“木之性日以离”,与老百姓“病且怠”答案:B D E24.下列诗歌中写到月亮的有()A.曹操《短歌行》B.陶渊明《饮酒》(其五)C.王维《山居秋暝》D.杜甫《登高》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A C E25.下列作品中,抒写爱国激情的有()A.郭沫若《炉中煤》B.闻一多《一句话》C.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D.屠格涅夫《门槛》E.高尔基《鹰之歌》答案:A B C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2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按季节。
2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通"徕",招徕28.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诸侯:使诸候成就功业。
业:成就功业,用作动词。
2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推究本源,名词作动词用。
30.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非特:不仅。
特:仅,只31.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
3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接合。
33.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造;到34.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
昧:隐蔽,蒙蔽,欺骗。
35.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
致:获得,取得,得到。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说: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请回答:A.这里所说的"前一次飞跃"和"这一次飞跃"各指的是什么?B.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是什么?C.总体说来,这段议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A."前一次飞跃":由物质到精神、由存在到思想的飞跃。
"这一次飞跃":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飞跃 B.实践 C.演绎法37.阅读《氓》中的两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请回答:A.这两段的大意各是什么?B.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C.从这里看,造成女主人公不幸遭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A第一段写女主人公新婚时沉溺于爱情;第二段写女主人公遭遣遗弃的悲惨命运。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颜色衰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C原因:“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即氓的变心。
38.阅读《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一个月以来,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
喜笑颜开的生活都在这种火雨下面出现了,地面上一望全是绿的,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
……所有那些像农夫身体一般骨干嶙峋的古老苹果树正都开着花。
乌黑钩曲的老树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
在天空之下展开它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请回答:A.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B.这气氛中寄寓着人们怎样的感情?C.从全文来看,这是怎样的叙述方式?答案:A.描绘了战后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B.寄寓着后代对先烈的深切怀念之情。
(2分) C.倒叙39.阅读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请回答:A.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何处可以看出?B.诗的基本情调是什么?C.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答案:A描绘了战后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B寄寓着后代对先烈的深切怀念之情。
C倒叙。
40.阅读季羡林《八十述怀》中的一段文字: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天的梦呢?我想是的。
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
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想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想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想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请回答:A.这里表达了“我”的什么心情?B.引述雪莱的话有何寓意?C.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答案:A.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B.坚信美好未来很快就会到来。
C.表现方法:象征;修辞手法:排比。
五、作文(30分)41.以《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