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的解决办法
- 格式:pdf
- 大小:150.63 KB
- 文档页数:2
猪咬尾原因分析及防治
(一)管理因素:(1)喂料不足、料位不够、料槽设计不合理等导致猪只吃不饱;(2)水质差、饮水不足或受限;(3)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温度太低或太高、湿度太重;(3)猪只转栏以及密度过大、猪只大小差异明显;(5)打疫苗、噪音、频繁或突然更换饲料;(6)猪栏中有去势不完全的猪。
(二)疾病因素:(1)渗出性皮炎,在混群及并栏时尤为明显;
(2)寄生虫感染;(3)吸血昆虫(如蚊、蝇等)的叮咬。
(三)营养因素:(1)劣质或变质的原料饲喂猪只;(2)低营养饲料导致的营养不良;(3)含盐较低、蛋白质较低或钙磷不平衡的饲料。
(四)防治措施:(1)断尾。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的断尾、剪牙。
切断部位要消毒以免感染。
(2)猪只开始咬尾,说明猪舍的环境条件已很差。
可采取不同的措施:每栏猪要大小、强弱、公母均匀同圈中不应有未去势或去势不完全的猪;并栏时应在猪只饥饿的情况下进行,并栏后立即喂料要及时防治猪只的体内和体表寄生虫;夏季特别要加强防止蚊蝇的孽生等。
(3)加强猪只疾病的防治。
当有咬尾的猪只出现时,此类猪具有凶相特征,应立即将其隔离饲养。
(4)使用优质营养平衡的饲料。
在特别情况下,如能自由饮水,盐的用量短期内可增加到0.9%。
- 1 -。
猪咬尾最有效治疗方法
猪咬尾是一种猪舍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常见于密集养殖环境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预防措施: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并确保养殖环境干燥、清洁,避免过度拥挤,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物,如玩具、木材等,以减少猪之间的争斗和压力。
2. 剪断猪尾:将猪尾的末端剪掉一部分,降低猪咬尾的伤害程度,但这只是一种临时的治疗方法,不解决根本问题。
3. 环境改善:改善猪舍的空间布局,增加猪的活动空间,减少猪之间的争斗,提供充足的栖息物和环境刺激物,如垫木、玩具等,以降低猪咬尾的发生。
4. 使用苦味剂:将苦味剂涂在猪尾上,使猪不愿意接近和咬尾,但苦味剂并不是长期有效的解决办法。
5. 饲料添加剂:添加一些特殊的饲料添加剂,如纤维素、饲料中抗氧化物质等,可改善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肠道问题,从而降低猪咬尾的发生。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兽医的建议来决定。
此外,改善养殖环境和规范管理也是预防和控制猪咬尾的重要措施。
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猪咬尾巴以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尤以12-16周龄的猪易发生。
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猪咬尾巴以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尤以12-16周龄的猪易发生。
猪咬尾巴瘫痪怎么办?1、隔离若在某头猪的尾巴上发现了初的咬伤,可以将被咬的猪和咬猪的猪都从这一栏中隔离出去,这样就可以避免问题扩大。
如果什么也不做,那就有着更大问题的风险。
如被感染的尾巴会非常痒,以至于被咬的猪会享受被咬的过程。
而咬猪的猪尝到了血的味道,从而导致全群猪都被咬。
咬尾多数源于转向的探究行为。
猪开始咬尾巴或者耳朵。
一旦它们尝到血,事情就从坏变得更坏了。
猪爱血的味道。
不是咬尾好斗引起咬,而是纯粹的享受。
2、断尾仔猪出生时立即断尾。
所以大型猪场母猪分娩时,给新生仔猪“三剪子”:一断尾、二打耳号、三断脐带。
其他的预防方法:在猪圈里悬挂铁环,车轮胎、木条、绳索和盐砖等,也可在猪圈放置稻草、煤渣或煤块等转移猪的注意力。
猪咬尾巴喂什么药好?1.给仔猪断尾,距尾根2/3处用电热钳断尾,消毒。
2.育肥猪应去势,并定期驱虫。
3.有咬尾恶癖的猪单独圈养,对咬伤的部位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并涂抹碘甘油,以防感染,严重者可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4.将尾部涂擦来苏儿、废机油、辣椒油等,其他的猪即不敢咬其尾部。
5.用黄连素液涂擦咬伤处,每日数次。
黄连素有杀菌消炎作用,奇苦无比,猪只再也不敢啃咬。
6.镇静剂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朱砂散,有镇静安神作用。
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有哪些症状表现
在猪场中猪会出现咬尾巴的行为,猪的尾巴被咬伤,很容易感染,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本文今天就来讲讲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以及怎么治疗,本病有哪些症状表现等问题。
一、猪咬尾巴的症状表现
病猪相互追逐咬尾巴,致使部分猪尾巴被咬破、出血、发炎,发出腥臭味,引得更多猪来追逐撕咬破损了的尾巴,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猪咬尾巴的病因是什么
此症状主要发生在处于生长期(即20-50千克)的猪群中,该阶段的猪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也较大。
有些农户因为投喂的饲料营养成份单一,会造成猪生长代谢所需的某些矿物质及维生素补充不足和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易诱发猪的异食癖,引发上述症状。
三、猪咬尾巴怎么治疗
针对该症的防治,笔者认为应首先改善饲料管理,投放全价料。
另外,在饲料中应加入富含钠、钴、钙、铜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的添加剂。
其次,应把尾巴被咬破的猪单独隔离并进行适当处理。
若伤势不严重,清洗伤口后,应涂紫汞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霉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圈中其他的猪,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使其精神安定。
在猪尾巴上可涂抹一些苦味无毒的药水(如用黄连熬出的中药水),这样,当猪再相互咬尾时,会溴到苦味,迫使其放弃咬尾巴。
猪为什么要剪尾巴,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怎么制止不咬剪尾巴可以防止猪打架,猪打架会咬对方尾巴,当尾巴轻度受伤会溃烂、发炎,在出血的时候还会引来更多的猪咬尾巴;重度受伤会感染细菌,导致猪瘫痪或者神经受损不能移动,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剪尾巴有利于猪的生长,还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一、猪为什么要剪尾巴1、防止猪打架:在养殖厂里大多都是高密度养猪,猪多了难免会打架,猪打架会咬对方尾巴。
如果尾巴轻度受伤会溃烂、发炎,出血的时候还会引来更多的猪咬其尾巴;重度受伤会感染细菌,导致猪瘫痪或者神经受损不能移动。
2、有利于生长:剪尾巴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还可以节约饲料,因为猪尾巴的生长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
二、猪咬尾巴是什么原因,怎么制止不咬1、原因(1)因为在猪群中位置比较低的猪,吃不到饲料而引起攻击,在褥草比较少的猪舍中,因为争夺褥草而引起咬尾巴的现象也比较多。
(2)猪舍内明亮的光线会导致猪应激,导致咬尾的发生。
(3)大部分猪咬尾都是因为异常的高温环境,这个时候猪不能进行打泥或者采用其它方式保持凉爽,就会因为烦燥而出现攻击咬尾行为。
(4)猪舍内饲养的猪数太多,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猪群的秩序不稳定引起咬尾。
(5)缺少比如维生素、铁、食盐等以及高能低纤维性的日粮也可以诱导猪咬尾。
(6)发生疾病也会引起猪咬尾,比如猪体内有寄生虫等。
2、如何制止(1)饲养猪的密度要适当,可以根据猪舍的大小而定,按照冬密夏稀的方法,让猪群密度适中。
(2)合理分群,把大小、品种、体质等相同的猪同圈饲养。
(3)保持干净的卫生、良好的通风、适合的温度。
(4)在仔猪的时候断尾,可以很好控制猪咬尾的发生。
(5)根据猪生长的不同阶段,投喂优质的饲料,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6)可以去势避免猪相互争斗发生咬尾。
(7)定期驱虫,根据寄生虫的发病时间对猪进行驱虫。
(8)还可以在猪舍里放置适合猪咬的东西,比如胶胎等。
猪咬耳咬尾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猪场咬尾现象在规模猪场经常发生,还很容易在大群扩散,很难控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里对咬耳咬尾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做以介绍。
猪咬耳咬尾现象又称“反不适综合症”,任何不适的因素均可引起猪咬尾现象发生,多发生在20~60kg体重生长猪群,在猪只采食和猪群活动期间表现明显。
当猪只受应激因素影响,食欲下降,进而咬斗,出现咬耳咬尾现象,被咬猪只的耳朵、耳尖和尾巴等部位出血、肿大,甚至坏死,严重可引起脓肿、跛行、瘫痪甚至败血症。
因为猪有嗜血性,如果控制不及时易扩散至大群,会大幅增加料肉比和不合格猪头数,甚至会影响出栏猪合格率0.5~1.5%水平(最易引起猪只瘫痪,属于公司往期现实案例)。
1.环境因素猪舍环境卫生差如NH3、H2S、CO2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猪群烦躁,刺激咬尾发生;环境湿度高,闷热、热应激也会引起猪只咬尾;猪舍圈舍结构不同产生咬尾的概率也不同,漏缝地板相对于水泥地面咬尾概率更大,这与污浊气体容易从漏缝板上升到地面有关2.猪的营养需要饲料营养不平衡时,会出现异食癖,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如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B组维生素缺乏;铁、铜、碘、锰、锌、钙、镁和食盐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可导致咬耳咬尾现象发生。
目前采用配合日粮饲喂,当饲料加工失误或存放期过长才会有这方面因素产生的可能。
3.管理(1)育肥猪饲养密度,目前饲养条件下育肥猪饲养密度与生产成绩的平衡点在0.75m2左右,当大于这个密度容易引起咬尾;猪群生长成绩相对较好的群体大小是在25~35头,每栏头数过多,容易造成猪体损伤,大栏饲喂且高密度饲养时咬尾发生概率大;(2)料位及水位,猪群每天有一定的采食高峰期,当料位水位不足时,会引起打斗,增加咬尾概率;(3)限饲,一些育肥场主动或被动采取限饲措施,当猪饥饿应激状态,一方面营养不足(抗应激营养素摄入不足)引起咬尾,另一方面饥饿应激状态下活动频繁,易引起打斗造成咬尾;(4)转群,猪群转群后需要熟悉料槽、水槽、以及周围设施,并确立群居顺序,常常发生打斗,转群体重差异大、并栏频繁或方法不当会加剧咬尾;(5)断尾,猪有探究特性,在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被其他物体如摆动着的尾巴吸引,在应激状态下,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一定概率下会引起咬尾现象。
猪咬尾巴小妙招,咬尾巴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当发现猪有咬尾现象出现的时候,要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保证猪有充足的饮水;饲养猪的密度要适宜,猪舍的卫生环境要好,给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育肥猪可以及时进行去势,这样可以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还可以避免因公猪、母猪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导致咬尾现象。
一、猪咬尾巴小妙招1、要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当发现猪有咬尾现象出现的时候,要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2、饲养猪的密度要适宜,猪饲养密度一般根据猪圈的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可以正常的采食饮水为宜,一般每个猪圈饲养10头左右比较好。
3、育肥猪可以进行去势,育肥仔猪提早去势不仅可以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公猪和母猪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导致咬尾现象。
4、猪舍的卫生环境要好,猪对卫生环境非常敏感,特别是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场,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温度调控和粪便处理等设备,让猪舍达到冬暖夏凉的标准。
5、定期给猪进行驱虫,要定期驱除猪体内的寄生虫2-3次,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的时候各驱虫1次。
同时还要注意驱除猪体表虱、疥癣等寄生虫。
6、对有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可以采用白酒或者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这样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
二、猪咬尾巴的原因是什么1、因为饲料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
当饲料中氯化钠、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含量不足的时候会导致猪出现咬尾现象。
2、可能是猪吃了发霉的饲料从而导致猪咬尾巴。
或者是猪体内有寄生虫导致猪咬尾巴。
3、或者是猪舍氨气过重,猪体有异味,猪舍的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激综合症,从而导致猪出现咬尾现象。
4、可能是饲养的密度过大引起的应激综合而导致猪咬尾巴。
或者是因为猪刚开始合群,因为群序争斗而导致猪出现咬尾巴现象。
5、如果猪群内原本没有咬架、咬耳、咬尾的现象,但是突然发生这些现象,可能是有亚临床症状导致猪产生异味,猪的嗅觉非常敏感,而且又具有群居特性,会群起攻击有异味的猪。
猪咬尾啥原因
一、品种和个体差异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咬尾现象。
二、环境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要求,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以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子猪活泼好动,于是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三、营养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可造成猪咬尾。
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也可出现猪咬尾。
四、管理在猪群中较弱的猪得不到槽位,猪群密度过高及同栏猪数量过多、秩序混乱,槽位及饮水器不足、地面喂食;猪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猪因荷尔蒙的刺激导致情绪不稳定,卫生状况不良或并栏饲养,猪群整齐度不佳等,均可诱发猪咬尾。
五、疾病猪患狂犬病,严重腹泻,缺乏钙、磷、铁等引发的营养代谢紊乱,均会诱发猪咬尾。
有的猪尾被咬伤后,会导致群起而攻之。
猪患有猪虱、疥癣等体外寄生虫病时,可引起皮肤刺激而烦燥不安,在舍内磨擦而导致皮肤出现渗出物,对其他猪产生吸引作用而诱发咬尾。
猪患有蛔虫等体内寄生虫病时,会刺激患猪攻击其他猪,发生咬尾现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