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世界比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和贡献-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埃及、希腊、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历史案例【第二单元:封建社会与科技进步】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的基础与特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2.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农业文明与手工业的发展-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出现及影响-科技进步对封建社会及人民生活的改变【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元明清的王朝更迭】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影响2.元明清王朝的更迭-元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明朝的建立与社会制度-清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欧洲的商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文化交流与科技传播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经济衰落原因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探索【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近代科技】1.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与起因-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发明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2.近代科技的发展与变革-近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及其应用领域-科学思想的更新与教育-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第六单元:民主与科学的伟大变革】1.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自由、平等、人权等民主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过程-美国宪法的制定和意义2.科学思想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科学革命的影响与启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制定和影响。
2、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什么是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根据什么变化把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
III 石器时代以打制冇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3、 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育立行走4、 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制造丁•具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有二三百力年的历史。
5、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I 力年。
6、 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70…・2()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使用天然火。
7、 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三刀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人工取火。
8、 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大约在一力年以前。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九T •年)10、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是哪一部? 古代两亚《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
11、 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功绩是什么?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水?炎帝的功劳: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劳: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服、教人打井。
禹,他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
12、 为什么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初祖?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 合定居屮原后,共同开发黄河屮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3、什么叫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制。
14、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不用背,读熟即可。
)9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一、前言部分1、什么叫“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2、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3、人类在史前时代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表现在:(1)人工取火的成功(2)农耕、畜牧的发明(3)定居生活的实现4、在史前时代,能够揭示出先民的精神世界,也反映了人类所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1)生动的岩画(2)简朴的首饰(3)神秘的宗教器物(4)古老的神话传说。
二、人类相揖别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长期进化而来。
2、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重要标志。
3、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因为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制造工具。
5、人类诞生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至今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生活在云南省的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7、北京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地点)。
使用石器和木棒工具,食物来源是采集和狩猎,开始使用天然火,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8、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至1万8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地点),使用打制石器,也掌握了磨制和钻孔(工具),食物主要来源有采集、狩猎、捕鱼,使用人工火,生活群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10、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在哪些方面?①外形进步: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②工具进步: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③用火的进步: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④社会组织的进步: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二、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③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灵魂不死”。
④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
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
巳使用骨针。
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的
关系
一、引言
- 介绍历史和社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 阐述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历史对社会的影响
- 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探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战争、革命、探索等对社会的影响
- 分析历史事件如何改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技发展等方面
三、社会对历史的塑造
- 社会结构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 讨论社会的不同结构如封建社会、现代工业社会对历史发展的塑造
- 分析社会结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四、历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历史和社会相互推动
- 探讨历史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如激发社会变革、创新思维等
- 分析社会的需求如何导致历史事件和发展的发生
五、历史和社会的共同价值
- 历史和社会的文化遗产
- 探讨历史和社会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 分析历史和社会对于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六、历史和社会的教育意义
- 历史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要性
- 讨论历史和社会在培养公民素养、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的教育意义
- 探讨历史和社会对于培养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七、结论
- 总结历史和社会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 强调历史和社会的互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以上提纲旨在探讨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共同创造的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推动社会进步,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写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所在的流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3100年,______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古埃及国王称为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古埃及的文字是________,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是创立人类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
古代埃及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医学技术。
古代埃及在时国力强盛,成为地跨的帝国,世纪被灭亡,到7世纪,成为的一部分。
3、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____________》。
它是世界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该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________文字,腓尼基人发明___________文字。
4、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在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的,从上到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和,掌握;第二等级由组成,把持;第三等级是,他们要;第四等级是,他们。
5、佛教产生于世纪的,创始人是。
古印度的佛教在__________统治时期得到兴盛并外传。
北传佛教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
6、年,禹建立_____,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后来他的儿子启继位,_______代替了_______。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残暴无度,被部落的首领于年灭亡,并建立。
商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施酷刑,失去民心,被于年经过之战消灭,并建立周朝,定都,史称。
年,西周灭亡,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
7、商鞅变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通过变法,使秦国。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开始,因为出土发现了_____。
商朝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周武王经过_______(战争)建立西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19世纪中叶,英国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长期发展进化而来的。
2、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大脑的形成,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大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7、新石器时代的“新”体现在:①生产工具新,使用磨制石器;②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③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④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8、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九千多年前)。
1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12、传说时代,西亚流传着《吉尔伽美什》的传说,希腊的《荷马史诗》记载着木马计的故事。
13、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14、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禅让。
15、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3、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4、公元前18世纪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5、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当地居民达罗毗荼人种植棉花,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棉花的人。
6、蛋壳黑陶杯被世界誉为“四千年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7、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8、距今五千年前后,我国已经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上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
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1、早期城市大都有这样一些景观:城墙、宫殿、神庙、公共设施。
24、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地位,以及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实质:法典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地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区别: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代法律弘扬的则是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
第三课告别野蛮12、古老文字的共同点及对后世的影响共同点: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是不同地区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影响; 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3、四大文明古国的建筑和工艺成就:古埃及—金字塔(胡夫)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中国—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4、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5、“蓝田人家园的今昔“告诉我们:人类依赖和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但同时过渡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因此人与环境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一)希腊文明1、希腊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制达到极盛。
4、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最高的司法机构——陪审法庭;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五百人议事会。
为了防止某些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
5、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进步性: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和享有更多的权利;局限性:这种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6、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希腊文明逐渐衰落下去。
(二)罗马文明1、罗马政权的演变史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地中海世界的霸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有“罗马人的小澡盆”之称。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
为什么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根?(1)“哲学”一词来自希腊语,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
(2)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3)雅典的民主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4)古希腊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历史之父”。
(5)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成为现代西方建筑的典范。
(6)《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7)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近代科学的源头。
第二课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
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建立: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三分帝国,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日耳曼人的另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于9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
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主从)关系。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4、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表现于:①封建庄园制度、②封建农奴制度、③封建等级制度、④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表现(贡献):①阿拉伯人改进了印度人创造的十个数字符号,并将它传播到全世界;②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③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被带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④数学、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等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⑤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原因:①利用宗教进行扩张,推动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②地跨三洲,为各地区之间交流提供条件;③重视知识和教育。
作用:对东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4、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文化景观。
宗教是一种文化,与各种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
佛教建筑叫寺庙(类似皇宫的建筑表现地位);基督教的建筑叫教堂(高耸入云显示上帝的威严);伊斯兰教的建筑叫清真寺(穹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西周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2、周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礼乐制度的作用: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但同时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分封制。
4、孔子重视礼乐制度的原因: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农耕技术。
5、春秋五霸: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
7、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归类:①纸上谈兵(赵括)②老马识途(管仲)③三令五申(孙武)④负荆请罪(廉颇)⑤完璧归赵(蔺相如)⑥胡服骑射(赵武灵王)⑦退避三舍(晋文公)⑧一鸣惊人(楚庄王)⑨立木取信(商鞅)⑩卧薪尝胆(越王勾践)⑾有教无类(孔子)⑿围魏救赵(孙膑)⒀图穷匕现(荆轲)⒁三迁之教(孟子)⒂田氏代齐(田和)⒃奇货可居(吕不韦)8、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①靠山面海,资源丰富;②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标志:葵丘会盟,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9、秦国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和作用:答:①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③内容:a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农耕;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⑤作用(结果):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战国时期其它的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11、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⑪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⑫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