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检测指令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二、下载、安装MegCli下载地址:wget/2014/12/ibm_utl_sraidmr_megacli-8.00.48_linux_32-64.zip#unzip ibm_utl_sraidmr_megacli-8.00.48_linux_32-64.zip#cd linux#rpm -ivh Lib_Utils-1.00-09.noarch.rpm MegaCli-8.00.48-1.i386.rp m#rpm -ivh MegaCli-8.00.48-1.i386.rpm#故障硬盘修复(添加新硬盘或阵列)#-PDMakeGood是改变状态由Unconfigured bad变成Unconfigured good#-PhysDrv[252:2] 是硬盘信息[]内第一个数字是Enclosure Device ID,第二个数字是Slot Number#-a0 是Adapter #01./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MakeGood -PhysDrv[252:2] -a0#硬盘变为Unconfigured good之后加入阵列2./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Recon -Start -r5 -Add-PhysDrv[252:2] -L0 -a03.等待重建,大约需要2小时Reconstruction : Completed 0%, Taken 1 min.使用/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命令会在当前目录生成日志文件可以加上 -NoLog参数取消日志三使用命令及参数命令使用:#/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Info -Lall -aALL 查raid级别#/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AllInfo -aALL 查raid卡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List -aALL 查看硬盘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aAll 查看电池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FwTermLog -Dsply -aALL 查看raid卡日志#/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Count 【显示适配器个数】#/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GetTime –aALL 【显示适配器时间】#/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AllInfo -aAll 【显示所有适配器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Info -LALL -aAll 【显示所有逻辑磁盘组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List -aAll 【显示所有的物理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Status -aALL |grep ‘Charger Status’ 【查看充电状态】#/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Status -aALL【显示BBU状态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CapacityInfo -aALL 【显示BBU容量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DesignInfo -aALL 【显示BBU设计参数】#/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Properties -aALL 【显示当前BBU属性】#/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cfgdsply -aALL 【显示Raid卡型号,Raid 设置,Disk相关信息】3.磁带状态的变化,从拔盘,到插盘的过程中。
badblocks 命令硬盘是一个损耗设备,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坏道等物理故障。
电脑硬盘出现坏道后,如果不及时更换或进行技术处理,坏道就会越来越多,并会造成频繁死机和数据丢失。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更换磁盘,但在临时的情况下,应及时屏蔽坏道部分的扇区,不要触动它们。
badblocks就是一个检查坏道位置的工具。
功能说明:badblocks指令用来检查磁盘,指定磁盘装置和磁盘块数来进行磁盘的坏道检查,以及进行相应的修复。
badblocks是e2fsprogs包的一部分。
扫描硬盘是否有坏区badblocks -b 1024 -c 1 /dev/sda1 -v一、命令参数badblocks使用格式为:引用badblocks [ -svwnf ] [ -b block-size ] [ -c blocks_at_once ] [ -iinput_file ] [ -o output_file ] [ -p num_passes ] [ -t test_pattern ]device [ last-block ] [ start-block ]参数含义是:引用-b blocksize指定磁盘的区块大小,单位为字节,默认值为“block 4K ”(4K/block)-c blocksize每个区块检查的次数,默认是16次-f强制在一个已经挂载的设备上执行读写或非破坏性的写测试操作(我们建议先umount设备,然后再进行坏道检测。
仅当/etc/mtab出现误报设备挂载错误的时候可以使用该选项)-i file跳过已经显示在file文件中的坏道,而不进行检测(可以避免重复检测)-o file把检测结果输出到file文件-p number重复搜寻设备,直到在指定通过次数内都没有找到新的坏块位置,默认次数为0-s在检查时显示进度-t pattern通过按指定的模式读写来检测区块。
你可以指定一个0到ULONG_MAX-1的十进制正值,或使用random(随机)。
读取RAID硬盘数据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使用RAID卡进行读取:RAID卡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支持RAID
的PCI或PCIE卡,可以在计算机中插入或安装RAID卡,并通过RAID 控制器来连接硬盘。
在计算机的BIOS设置选项中,应该能看到RAID 卡并可以设置其相关参数。
通过设置参数,可以使RAID卡的控制器扫描硬盘,找到RAID的镜像,从而可以访问和读取RAID硬盘数据。
使用RAID控制器软件:通过使用RAID控制器软件和硬件,系统管理员可以检查RAID参数和运行数据,监视RAID阵列和驱动器的状态,管理RAID控制器固件和驱动程序等。
在查看RAID硬盘数据之前,需要首先安装相关的RAID控制器软件和驱动程序,并且了解RAID控制器软件和硬件的基本配置和操作方法。
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在某些情况下,RAID阵列控制器可能会失败,数据可能会损坏或丢失。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来从RAID硬盘中恢复数据。
数据恢复软件可以识别阵列中的数据内容,确定RAID阵列的类型和级别,并从RAID硬盘中恢复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读取RAID硬盘数据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复杂性,建议在进行操作前仔细了解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技术细节,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和损坏,建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每种芯片组实行起来不一样。
我这里只有nv的,你参考一下。
一、什么是RAID?其具备哪些常用的工具模式?即然提到了RAID磁盘阵列,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RAID?所谓的RAID,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由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将较廉价的多个小磁盘进行组合来替代价格昂贵的大容量磁盘,希望单个磁盘损坏后不会影响到其它磁盘的继续使用,使数据更加的安全。
RAID作为一种廉价的磁盘冗余阵列,能够提供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解决方案。
在提高硬盘容量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高硬盘的速度,使数据更加安全,更加易于磁盘的管理。
了解RAID基本定义以后,我们再来看看RAID的几种常见工作模式。
1、RAID 0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是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RAID 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
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
如使用了三块80GB的硬盘组建成RAID 0模式,那么磁盘容量就会是240GB。
其速度方面,各单独一块硬盘的速度完全相同。
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出一了RAID 0的另一种模式。
即在N块硬盘上选择合理的带区来创建带区集。
其原理就是将原先顺序写入的数据被分散到所有的四块硬盘中同时进行读写。
四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提升了4倍。
在创建带区集时,合理的选择带区的大小非常重要。
Linux下简单查看RAID信息
2010年6月21日由 Ren, 980 次阅读留言» 最近公司购买了3台服务器,其中只有1台有装RAID,其他两台没有。
结果服务器上架后,一下子记不起来哪台才是安装了RAID的服务器了,需要我查询下。
一般来讲,RAID都有自己的控制器,在Linux下安装驱动程序之后,各自有自己附带的查询工具。
但是在不清楚控制器的情况下,这个命令要找起来也是十分费劲的。
有没有Linux基本命令就可以查出是否安装了RAID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这条指令就是lspci,输入这条指令后,会列出很多硬件信息。
仔细查找列出的信息中是否包含了含有“RAID bus controller”关键字的信息,如果有,那么这台服务器就可以支持RAID(注意:只是支持,并非启用)。
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使用RAID的机器,是不会给你带有RAID控制器的主板的(价格因素),因此这个命令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说明该服务器安装了RAID。
我们也可以使用grep来过滤掉无关的信息,只查询RAID相关的信息:
#lspci | grep RAID
如果这条命令没有返回结果,那么就没有安装RAID控制器,自然就无法实现RAID了。
反之则表示该服务器支持RAID。
megaraid硬RAID卡命令管理⼿册⼆、下载、安装MegCli下载地址:wget/doc/22ea91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3.html /2014/12/ibm_utl_sraidmr_megacli-8.00.48_linux_32-64.zip#unzip ibm_utl_sraidmr_megacli-8.00.48_linux_32-64.zip#cd linux#rpm -ivh Lib_Utils-1.00-09.noarch.rpm MegaCli-8.00.48-1.i386.rp m#rpm -ivh MegaCli-8.00.48-1.i386.rpm#故障硬盘修复(添加新硬盘或阵列)#-PDMakeGood是改变状态由Unconfigured bad变成Unconfigured good#-PhysDrv[252:2] 是硬盘信息[]内第⼀个数字是Enclosure Device ID,第⼆个数字是Slot Number#-a0 是Adapter #01./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MakeGood -PhysDrv[252:2] -a0#硬盘变为Unconfigured good之后加⼊阵列2./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Recon -Start -r5 -Add-PhysDrv[252:2] -L0 -a03.等待重建,⼤约需要2⼩时Reconstruction : Completed 0%, Taken 1 min.使⽤/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命令会在当前⽬录⽣成⽇志⽂件可以加上 -NoLog参数取消⽇志三使⽤命令及参数命令使⽤:#/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Info -Lall -aALL 查raid级别#/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AllInfo -aALL 查raid卡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List -aALL 查看硬盘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aAll 查看电池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FwTermLog -Dsply -aALL 查看raid卡⽇志#/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Count 【显⽰适配器个数】#/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GetTime –aALL 【显⽰适配器时间】#/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AllInfo -aAll 【显⽰所有适配器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LDInfo -LALL -aAll 【显⽰所有逻辑磁盘组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List -aAll 【显⽰所有的物理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Status -aALL |grep ‘Charger Status’ 【查看充电状态】#/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Status -aALL【显⽰BBU状态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CapacityInfo -aALL 【显⽰BBU容量信息】#/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DesignInfo -aALL 【显⽰BBU设计参数】#/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AdpBbuCmd -GetBbuProperties -aALL 【显⽰当前BBU属性】#/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cfgdsply -aALL 【显⽰Raid卡型号,Raid 设置,Disk相关信息】3.磁带状态的变化,从拔盘,到插盘的过程中。
chkdskchkdsk的全称是checkdisk,就是磁盘检查的意思,你无法也不必使用该文件,这个东西是当你的系统坏掉或者非法关机的时候由系统来调用检查磁盘的。
基于所用的文件系统,创建和显示磁盘的状态报告。
Chkdsk 还会列出并纠正磁盘上的错误。
如果不带任何参数,chkdsk 将显示当前驱动器中的磁盘状态。
语法chkdsk [volume:][[Path] [FileName] [/f] [/v] [/r] [/x] [/c] [/l[:size]]参数volume:指定驱动器号(冒号分隔)、装入点或卷名。
[Path] [FileName]指定需要chkdsk 检查碎片整理的文件或文件集的位置和名称。
使用通配符(* 和?)可以指定多个文件。
/f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必须锁定磁盘。
如果chkdsk 无法锁定驱动器,则会显示一条消息,询问您是否希望在下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检查该驱动器。
/v当检查磁盘时,显示所有目录中每个文件的名称。
/r找到坏扇区并恢复可读取的信息。
必须锁定磁盘。
/x仅在NTFS 上使用。
如果必要,首先强制卸载卷标。
该驱动器的所有打开句柄都无效。
/x 还包含了/f 的功能。
/i仅随NTFS 使用。
对索引项执行充分检查,降低运行chkdsk 的所用时间量。
/c仅随NTFS 使用。
跳过文件夹结构中的周期检查,减少运行chkdsk 所需的时间量。
/l[:size]仅随NTFS 使用。
将日志文件的大小更改为由用户输入的大小。
如果省略该参数,则/l 会显示当前日志文件的大小。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
注释运行chkdsk要在固定磁盘上运行chkdsk 命令,您必须是该Administrators 组的成员。
重新启动时检查锁定的驱动器如果希望chkdsk 修复磁盘错误,则此前不能打开该驱动器上的文件。
如果有文件打开,会显示下述错误消息:Chkdsk cannot run because the volume is in use by another processWo uld you like to schedule this volume to be checked the next time the syste m restarts?(Y/N)如果选择下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检查该驱动器,则重新启动计算机后chkdsk会自动检查该驱动器并修复错误。
对于lsi 8708 raid卡,阵列有两种配置模式,raid5或者raid0单挂使用,一般情况下故障硬盘会有故障灯亮,通过指令确认后现场更换、重新配置即可。
更换硬盘前必须使用umount命令将故障硬盘的挂载移除,否则插入新硬盘后会有盘符漂移故障。
软件包安装完成后,/opt/MegaRAID/MegaCli 文件夹下,有一个可执行的程序 MegaCli641、察看物理磁盘状态:[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list -a0Adapter #0Enclosure Device ID: 252Slot Number: 4Device Id: 59Sequence Number: 2Media Error Count: 0Other Error Count: 0Predictive Failure Count: 0Last Predictive Failure Event Seq Number: 0PD Type: SASRaw Size: 140014MB [0x11177330 Sectors]Non Coerced Size: 139502MB [0x11077330 Sectors]Coerced Size: 139236MB [0x10ff2000 Sectors]Firmware state: OnlineSAS Address(0): 0x5000c500132c7d91SAS Address(1): 0x0Connected Port Number: 4(path0)Inquiry Data: SEAGATE ST3146356SS 00053QN1MPJQForeign State: None2、查看逻辑磁盘状态:三块硬盘配置raid5和一块硬盘配置raid0的情况:[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LDInfo -Lall -a0Adapter 0 -- Virtual Drive Information:Virtual Disk: 0 (Target Id: 0)Name:RAID Level: Primary-5, Secondary-0, RAID Level Qualifier-3Size:137328MBState: OptimalStripe Size: 64kBNumber Of Drives:3Span Depth:1Defaul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None, Direct,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 Curren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None, Direct,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 Access Policy: Read/WriteDisk Cache Policy: DisabledVirtual Disk: 1 (Target Id: 1)Name:RAID Level: Primary-0, Secondary-0, RAID Level Qualifier-0Size:68664MBState: OptimalStripe Size: 512kBNumber Of Drives:1Span Depth:1Defaul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 Direct, Write Cache OK if Bad BBU Curren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 Direct, Write Cache OK if Bad BBU Access Policy: Read/WriteDisk Cache Policy: Disk's Default3、删除逻辑磁盘:[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CfgLdDel -L1 -a0Adapter 0: Deleted Virtual Drive-1(target id-1)Exit Code: 0x004、创建全局热备:[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HSP -Set -PhysDrv[252:6] -a0 -NoLog Adapter: 0: Set Physical Drive at EnclId-252 SlotId-6 as Hot Spare Success.[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list -a0Adapter #0Enclosure Device ID: 252Slot Number: 6Device Id: 58Sequence Number: 4Media Error Count: 0Other Error Count: 0Predictive Failure Count: 0Last Predictive Failure Event Seq Number: 0PD Type: SASRaw Size: 70007MB [0x88bb93a Sectors]Non Coerced Size: 69495MB [0x87bb93a Sectors]Coerced Size: 68664MB [0x861c000 Sectors]Firmware state: HotspareSAS Address(0): 0x5000cca0075973d1SAS Address(1): 0x0Connected Port Number: 6(path0)Inquiry Data: HITACHI HUS151473VLS300 A48BJCWTZS1KForeign State: NoneHotspare Information:Type: Global, is revertible5、删除热备:[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HSP -Rmv -PhysDrv[252:6] -a0 Adapter: 0: Remove Physical Drive at EnclId-252 SlotId-6 as Hot Spare Success.6、阵列中一块硬盘(slot 7)掉线的情况[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LDinfo -L0 -a0Adapter 0 -- Virtual Drive Information:Virtual Disk: 0 (Target Id: 0)Name:RAID Level: Primary-5, Secondary-0, RAID Level Qualifier-3Size:137328MBState: DegradedStripe Size: 64kBNumber Of Drives:3Span Depth:1Defaul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None, Direct,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 Curren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None, Direct,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 Access Policy: Read/WriteDisk Cache Policy: Disabled7、故障硬盘状态:[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list -a0Enclosure Device ID: 252Slot Number: 7Device Id: 56Sequence Number: 6Media Error Count: 0Other Error Count: 0Predictive Failure Count: 0Last Predictive Failure Event Seq Number: 0PD Type: SASRaw Size: 286102MB [0x22ecb25c Sectors]Non Coerced Size: 285590MB [0x22dcb25c Sectors]Coerced Size: 285148MB [0x22cee000 Sectors]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bad)SAS Address(0): 0x5000cca005983a2dSAS Address(1): 0x0Connected Port Number: 7(path0)Inquiry Data: HITACHI HUS153030VLS300 A410J8XPR9KCForeign State: Foreign将其修改为Unconfigured-Good.:[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MakeGood -PhysDrv[252:7] -a0Adapter: 0: EnclId-252 SlotId-7 state changed to Unconfigured-Good.[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list -a0Enclosure Device ID: 252Slot Number: 7Device Id: 56Sequence Number: 7Media Error Count: 0Other Error Count: 0Predictive Failure Count: 0Last Predictive Failure Event Seq Number: 0PD Type: SASRaw Size: 286102MB [0x22ecb25c Sectors]Non Coerced Size: 285590MB [0x22dcb25c Sectors]Coerced Size: 285148MB [0x22cee000 Sectors]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good)SAS Address(0): 0x5000cca005983a2dSAS Address(1): 0x0Connected Port Number: 7(path0)Inquiry Data: HITACHI HUS153030VLS300 A410J8XPR9KCForeign State: Foreign把配置载入,开始rebuild :[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CfgForeign -Import -aALLForeign configuration is imported on controller 0.[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list -a0Enclosure Device ID: 252Slot Number: 7Device Id: 56Sequence Number: 9Media Error Count: 0Other Error Count: 0Predictive Failure Count: 0Last Predictive Failure Event Seq Number: 0PD Type: SASRaw Size: 286102MB [0x22ecb25c Sectors]Non Coerced Size: 285590MB [0x22dcb25c Sectors]Coerced Size: 285148MB [0x22cee000 Sectors]Firmware state: RebuildSAS Address(0): 0x5000cca005983a2dSAS Address(1): 0x0Connected Port Number: 7(path0)Inquiry Data: HITACHI HUS153030VLS300 A410J8XPR9KCForeign State: None8、关闭报警:[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AdpSetProp AlarmSilence -a0Adapter 0: Set alarm to Silenced success.9、创建单盘raid0[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CfgLdAdd -r0[252:6] WB RA Direct CachedBadBBU -strpsz512 -a0 -NoLogAdapter 0: Configured the Adapter!![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LDinfo -Lall -a0Adapter 0 -- Virtual Drive Information:Virtual Disk: 0 (Target Id: 0)Name:RAID Level: Primary-5, Secondary-0, RAID Level Qualifier-3Size:137328MBState: OptimalStripe Size: 64kBNumber Of Drives:3Span Depth:1Defaul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None, Direct,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Curren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None, Direct,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Access Policy: Read/WriteDisk Cache Policy: DisabledVirtual Disk: 1 (Target Id: 1)Name:RAID Level: Primary-0, Secondary-0, RAID Level Qualifier-0Size:68664MBState: OptimalStripe Size: 512kBNumber Of Drives:1Span Depth:1Defaul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 Direct, Write Cache OK if Bad BBU Current Cache Policy: WriteBack, ReadAhead, Direct, Write Cache OK if Bad BBU Access Policy: Read/WriteDisk Cache Policy: Disk's Default10、查看rebuild进程:[root@localhost MegaCli]# ./MegaCli64 -PDRbld -ShowProg -PhysDrv [252:7] -a0 Rebuild Progress on Device at Enclosure 252, Slot 7 Completed 31% in 3 Minutes.。
raid管理的几个命令几天前cacti提示有台服务器的硬盘挂掉一个,折腾了半天搞得够怆发现硬盘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被raid自动remove了一个硬盘,我怀疑硬盘有坏道了继续观察两天看看。
1.查看当前系统raid的基本状态cat /proc/mdstat例如:testvm:~$ cat /proc/mdstatPersonalities : [linear] [multipath] [raid0] [raid1] [raid6] [raid5] [raid4] [raid10]md1 : active raid1 sdc1[0] sdd1[1]3903680 blocks [2/2] [UU]md2 : active raid10 sda2[0] sdd2[3] sdc2[2] sdb2[1]968960256 blocks 64K chunks 2 near-copies [4/4] [UUUU]md0 : active raid1 sda1[0] sdb1[1]3903680 blocks [2/2] [UU]当前系统做了三个raid设备.md0,与md1做了raid1. md2做了raid10.关于raid1,raid0,raid10在这里已介绍过了每条设备信息的最后用U的标识,全部都是”U”表示设备正常工作,如果”U”用”_”代替则表示当前的设备有硬盘已不正常工作。
比如[UUU_]表示最后一个硬盘分区有问题2. mdadm -D 设备名用于查看/md0的设置详细信息mangosteen:~$ sudo mdadm -D /dev/md0/dev/md0:Version : 00.90.03Creation Time : Mon Jun 23 21:14:16 2008Raid Level : raid1Array Size : 3903680 (3.72 GiB 4.00 GB)Device Size : 3903680 (3.72 GiB 4.00 GB)Raid Devices : 2Total Devices : 2Preferred Minor : 0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Update Time : Fri Dec 5 23:31:49 2008State : activeActive Devices : 2Working Devices : 2Failed Devices : 0Spare Devices : 0UUID : b8dcf6d6:34d6d2c8:39db747d:3018ee86Events : 0.155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 0 active sync /dev/sda11 8 17 1 active sync /dev/sdb1以上显示raid设备的详细情况,哪个硬盘出问题可以看得一清二楚3. mdadm /dev/md2 -a /dev/sda1当你的硬盘挂掉,raid会把硬盘自动移除.当换好硬盘之后还要把原来的raid修复。
centos检测硬盘数量状态的命令在CentOS上,你可以使用一些命令来检测硬盘数量和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命令:
1. 查看硬盘数量:
使用 `lsblk` 命令可以列出系统上的块设备信息,包括硬盘、分区等。
lsblk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 `fdisk` 命令:
fdisk -l
以上两个命令将显示硬盘的详细信息,包括大小、类型等。
2. 检查硬盘状态:
使用 `smartctl` 命令可以检查硬盘的SMART信息,包括健康状态、错误计数等。
首先,你需要安装 `smartmontools` 包:sudo yum install smartmontools
安装完成后,你可以运行以下命令:
sudo smartctl -a /dev/sdX
将 `/dev/sdX` 替换为你要检查的硬盘设备。
注意:`smartctl` 工具依赖于硬盘的SMART支持,不是所有硬盘都支持SMART。
3. 检查RAID状态:
如果你的系统使用了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检查RAID的状态:
cat /proc/mdstat
或者使用 `mdadm` 工具:
sudo mdadm --detail /dev/mdX
将 `/dev/mdX` 替换为你的RAID设备。
请注意,确保在执行任何对硬盘进行操作的命令之前,你了解命令的作用,以免造成数据丢失或其他问题。
raid4所用校验算法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硬盘组合起来作为一个逻辑磁盘的技术,它能够提供容错性和性能的提升。
在RAID中,使用校验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其中RAID 4使用了一种特定的校验算法。
RAID 4是一种使用独立硬盘进行数据校验的RAID级别。
在RAID 4中,数据被划分成大小相同的块,并且每个块都会被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RAID 4使用了奇偶校验算法。
奇偶校验算法是一种通过计算奇偶位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在RAID 4中,每个数据块的校验位会被存储在一个独立的校验盘上。
当数据被写入磁盘时,校验位会根据数据块的内容进行计算,并存储在校验盘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校验位会被用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如果数据块中的某个位发生错误,校验位将会被用来纠正错误,并恢复正确的数据。
使用RAID 4的奇偶校验算法能够提供容错性,即使其中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被恢复。
当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RAID 4会使用校验盘上存储的校验位来计算出被破坏的数据块,并将其恢复到一个新的磁盘上。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数据的丢失。
除了提供容错性,RAID 4还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由于数据和校验位被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读取数据时可以同时访问多个磁盘,从而提高了读取性能。
同时,写入数据时只需更新数据块和校验盘上的对应位,而不需要同时更新所有的磁盘,从而提高了写入性能。
然而,RAID 4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校验盘的存在,每次写入数据都需要更新校验盘上的对应位,这会造成额外的开销。
因此,在写入性能方面,RAID 4相对于其他RAID级别可能会有一些损失。
此外,由于校验盘的存在,RAID 4在并发访问多个小文件时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
因此,在选择RAID级别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进行权衡。
总结来说,RAID 4使用了奇偶校验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raid技术奇偶校验和异或算法
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旨在通过
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物理磁盘上来提高数据读写性能和故障容错能力。
而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算法,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一个校验值。
在RAID中,奇偶校验用于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故障恢复。
通常情况下,在RAID中使用的是奇偶校验的算法,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分组的奇偶校验值,然后将这些校验值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这样,当其中某个磁盘发生损坏或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奇偶校验值来恢复缺失的数据。
异或算法是一种在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位运算算法。
在异或运算中,如果两个操作数的对应位相同,则结果为0;如果两个
操作数的对应位不同,则结果为1。
在奇偶校验的计算中,可
以使用异或算法来计算校验位。
对于一组数据,通过对所有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校验位。
当其中某个数据发生改变时,校验位也会发生改变,从而用于检测数据的错误或损坏。
总结:在RAID技术中,奇偶校验和异或算法通常用于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故障恢复。
奇偶校验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分组的奇偶校验值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故障恢复。
而异或算法则常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的错误或损坏。
服务器硬盘检测命令介绍随着硬盘容量、速度的快速发展,硬盘的可靠性问题越来越重要,今天的单块硬盘存储容量可轻松达到1TB,硬盘损坏带来的影响⾮常巨⼤。
不同的⽂件系统(xfs,reiserfs,ext3)都有⾃⼰的检测和修复⼯具。
检测之前可以先使⽤ dmesg 命令查看有没有硬件I/O故障的⽇志,如果有,先⽤ fsck 看看是不是⽂件系统有问题,如果不是则可以使⽤下⾯介绍的硬盘检测和优化⽅法来修复它。
检测硬盘坏道使⽤SMART检测硬盘SMART是⼀种磁盘⾃我分析检测技术,早在90年代末就基本得到了普及每⼀块硬盘(包括IDE、SCSI),在运⾏的时候都会将⾃⾝的若⼲参数记录下来,这些参数包括型号、容量、温度、密度、扇区、寻道时间、传输、误码率等。
硬盘运⾏了⼏千⼩时后,很多内在的物理参数都会发⽣变化,某⼀参数超过报警阈值,则说明硬盘接近损坏,此时硬盘依然在⼯作,如果⽤户不理睬这个报警继续使⽤,那么硬盘将变得⾮常不可靠,随时可能故障。
启⽤SMARTSMART是和主板BIOS上相应功能配合的,要使⽤SMART,必须先进⼊到主板BIOS设置⾥边启动相关设置。
⼀般从Pentium2级别起的主板,都⽀持SMART,BIOS启动以后,就是操作系统级别的事情了(Windows没有内置SMART相关⼯具,需要安装第三⽅⼯具软件),好在Linux上很早就有了SMART⽀持了,如果把Linux装在VMware等虚拟机上,在系统启动时候可以看到有个服务启动报错:smartd。
这个服务器就是smart的daemon进程(因为vmware虚拟机的硬盘不⽀持SMART,所以报错)。
smartd是⼀个守护进程(⼀个帮助程序),它能监视拥有⾃我监视,分析和汇报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 SMART)的硬盘。
SMART体系使得硬盘能监视并汇报⾃⼰的运⾏状况.它的⼀个重要特性是能够预测失败,使得系统管理员能避免数据丢失。
raid状态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raid状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raid状态的全部内容。
一、RAID状态提示图标:。
RAID校验方式是指数据在写入RAID系统时,将写入的数据按照某种方式进行组合和处理,形成一个校验数据,并将其同时写入RAID 系统的各个磁盘中。
通过这种方式,RAID系统可以在出现数据错误或磁盘故障时,通过校验数据进行检测和修复,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常见的RAID校验方式中,最常用的是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
奇偶校验通过在数据中增加一位校验码来进行校验。
对于每个写入的数据块,奇偶校验只需要增加一个字节的校验码即可,但这种校验方式对于错误的定位和修正能力较弱,只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循环冗余校验(CRC)则通过计算数据块中所有数据位的异或值,得到一个校验码。
在写入数据时,将校验码与数据块一起写入RAID 系统的各个磁盘中。
当需要校验数据是否正确时,只需要将每个磁盘中的数据块和校验码进行异或运算,如果得到的校验码与预期的校验码相同,则表示数据没有错误,反之则表示数据有错误。
除了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还存在一些其他的RAID校验方式,如B+校验、海明校验等。
其中,B+校验是通过将数据块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割,然后将每个子数据块分别进行奇偶校验,再将所有子数据块的校验结果进行组合和处理,得到一个校验数据。
这种方式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但其复杂度较高,需要较多的计算时间。
海明校验则是一种基于奇偶校验和CRC的混合校验方式,能够提供更好的错误定位和修正能力。
总之,RAID校验方式是保证RAID系统数据可靠性和容错能力的关键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校验方式,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