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排列组合 数学广角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的总目标是:1.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内容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它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2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排列和简单的组合。
本册本单元开始设置“数学广角”单元,教材分两次在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排列与组合的内容,第一次是在本册,第二次是在三年级下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搭配”这一知识点是二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到的,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却是随处可见的。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排列与组合中最简单的内容,只涉及到三个因素。
教学活动中,应处理好学生动手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还可以列举。
要让同学们看明白,最后通过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感受他人的思考,明晰排列、组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怎样才能进行有序地思考,并学会这种思考方法。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续、列表等方式,找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排列顺序有关,有的无关。
教学中不需要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与位置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拍照等;组合与位置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
4、
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
如:0、4、7能组成40、47、70、74。
4、相同点:都是有顺序的进行搭配,不重不漏,运用的办法都是固定法或者交换法,又快又准;
不同点:一个与位置有关系,一个与位置无关。
(注意:此阶段不要求孩子理解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这就是一个名字,不要过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