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新中国外交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新”在何处?①实现了的独立;②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③从发展方向上看,是性质的国家。
④外交: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背景:①高涨②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外交政策3、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②“”③“”4、成果①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到建国一周年时,已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3、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和问题;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四、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的亚非国际会议3.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和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共同的和“异”是指不同的和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二 70年代初外交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上升、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根本原因)④是中国长期坚持的结果。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上的努力、坚持的原则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新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进而了解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
试着让学生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分析在当代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展外交工作和外交活动。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一)整体感知(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产生和调整的原因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冷战的国际局势中,美国顽固的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因而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谋求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实行“一边倒”战略,以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中国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中国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影响很大,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当苏联干涉中国内政,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时,我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苏联的霸权主义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当美苏两国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因而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也正好可以藉此实现自己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国际交往,实现国家的统一,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因而使二者关系的改善和最终走向正常化成为可能。
同时,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采取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它对于缓和中国在国家安全上的紧张形势,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时,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共领导人认为这是制约战争的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因而对国内、国际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外交)★考点说明1.考纲: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考点: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重点把握:(1)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体会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巨大贡献。
(2)正确把握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政策都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有关,从而考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4. 浙江省已考考点(省抽测与高考卷,序号表示年份)13年省抽测50年代外交成就★基础过关一、外交方针的制定1.背景:(1)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由向转变(2)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3)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2.总原则是3.主要内容(基本方针):(1)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的方针是“”。
这改变了中国的地位,政治上建立起的外交关系;(2)先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在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方针是“”,这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方针是“”。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的地位;4.外交成果:(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匈牙利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2)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_____ __ _ 》。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为争取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内容与提出过程:五项项原则是指、、、、。
最初提出的时间是年,周恩来在我国与印度两国就问题时首次提出。
第二年,周恩来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再次确定。
3.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一)日内瓦会议:(年在举行)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和问题;2.成果:周恩来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3.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进一步缓和了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二)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的运动不断高涨;2.召开:1955年4月,个国家在(国家)的万隆召开,讨论的问题主要由问题和问题。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第一课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求: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知识回顾】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二、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实行三、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1950年中苏签订《》对加强中苏合作,保障新中国的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①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②为给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谋求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新的友好国际关系。
(2)提出和发展:年周恩来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逐步完善,其内容是、、、平等互利、。
(3)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②它是我国处理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③在世界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3、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年4月中、英、美、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问题(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①中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
运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分析和外交成就的学习,对比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辨别能力,并在史实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通过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明确自己肩上的民族重任。
【重点难点】重点: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材料分析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时】1课时课前思考1:旧中国的外交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_____________课前思考2: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维互动主题探究】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背景:(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______________高涨。
(2)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_____国对新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3)特点: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若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子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有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不能探究二:新中国既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又要“一边倒”,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关系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1979年正式建交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外交
2010年9月28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3、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6、34、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7、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9、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推动 C.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 D.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10、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 B 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右边徽标所示的国际组织成员国的是 A 俄罗斯 B 哈萨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 D 朝鲜 12、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在表达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13、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 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 A.巴黎和会 B.旧金山制宪会议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运动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 15、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16、最能反映我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历史事件是 A1953年中印两国总理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 B参加日内瓦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7、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组织指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上海合作组织 18、在学习《打开外交新局面》后,某班同学对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促成了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19、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1、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外交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B.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C.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2、1972 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②共同点主要指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③新的开始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处理两国关系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3、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24、右图为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 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5、下列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历史图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都数是侵华战争。” 材料二: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据新华社2005年7月12日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但是参拜的时间避开8月15日这一天,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参加和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3分)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3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什么?(2分)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日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认识。(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田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美售台武器虽然数量较量较大,但是主要是一些陈旧落后、退役淘汰的“滞销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政策,对台军售规模较大、性能较好。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