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三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解析课件(二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697.50 KB
- 文档页数:36
(2012?海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012?北京)(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2)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
试举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4分) (2012?天津)(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雷锋和鹦哥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
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
(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8分)3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 群体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活动听戏曲、打太极拳…看电视、阅读书报…上网、听音乐…某班同学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2012?江苏)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
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 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
2020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单选题1.某居民委员会并把家风家训教育有作为道德建设的切入点,组织居民讲家训、晒家风、评家教,把尊老爱动、守望相助、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美德融入居民生活、院落文化、社区治理、主题活动,受居民喜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①全面传承和弘扬传统道德规范②善于监管人们日益多样的文化生活③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④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立足现实生活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
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
这表明()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②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③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主旋律影片以鲜明的主题、丰厚的内容、浓郁的情感讲述中国故事,赢得广泛的喝彩和共鸣,创造了史上最强国庆档。
材料启示我们,开展文艺创作要()A. 用统一的形式与风格反映社会生活B. 选择现实题材以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C. 以市场化推动文艺作品质量的提高D.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大众精神生活4.红色播报、红色基地、红色寻访……某市积极整合党史资源,以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宣传党史文化,使革命文物活了起来,让革命历史更有温度。
这一做法旨在()A. 从理想信念中汲取前行力量B. 将文物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C. 宣传革命文化提升科学素养D. 用当代新技术再现革命场景二、判断题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
专题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1 走进文化生活1.(2024·浙江高考真题)为实现乡风文明,克服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等陋俗,政府提倡婚事新办、厚养薄葬。
这一提倡是基于①腐朽文化会阻碍乡风文明建设②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须要正确引导③落后文化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④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等陋俗属于落后文化,落后文化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题肢③说法正确,由此推断题肢①中“腐朽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实现乡风文明,提出上述提倡,说明白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题肢④说法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对落后文化的改造,没有提现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题肢②解除。
本题选择B选项。
2.(2024·全国卷Ⅲ·T19)2024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心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奇,“和诗以歌”,增加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宠爱。
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闻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原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意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学问。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定要求,④表述错误。
节目形式新奇,“和诗以歌”,增加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宠爱。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原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意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浙江高考真题)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
L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7.[2013·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图(A)-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B)材料二 当前,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
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材料三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
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 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1)图(a)、图(b)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答案] 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
②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上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下滑。
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解答时要以图表的标题为主体,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为主干,分析各个主体的总体变化趋势,以及主体之间的变动(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答案] ①促进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带来新的供给,推动产能扩张。
②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带动与新型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创造新的劳动力。
产能扩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消费方向。
③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