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1:5万地形图建库与出版工程数据准备工作几点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成果质量检验方法及技巧
卫莉娜;巨小文
【期刊名称】《测绘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8(0)2
【摘要】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的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资料来源多,工作量大,这就要求参加生产和质量检查的人员有较高的内、外业测绘知识及经验.现根据检验工作的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对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数据检验方法、易出现的突出问题和检验技巧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分类.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卫莉娜;巨小文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陕西西安710054;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陕西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项目过程质量监督检查 [J], 张俊;孙朝犇;王刚;李德元
2.1∶50000地形要素数据库更新质量控制分析 [J], 韦艳萍;程传录;乔育康
3.基于1∶50000地形要素数据库更新内业生产质量检查方法探讨 [J], 张丽霞;张晓霞;袁红英
4.国家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编辑作业技巧 [J], 刘芬
5.浅谈1:50000数据库更新DLG预更新成果数据质量检查方法 [J], 郑乾玲;陈建勋;申学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成果质量检验方法及技巧卫莉娜巨小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陕西西安710054)摘要: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的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资料来源多,工作量大,这就要求参加生产和质量检查的人员有较高的内、外业测绘知识及经验。
现根据检验工作的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对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数据检验方法、易出现的突出问题和检验技巧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分类。
关键词:地形数据库成果质量检验方法技巧1引言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时获取精度高、现实性强、内容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十二五”期间,国家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内容,丰富了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提升了数据库的现势性、准确性。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持续更新工作紧跟形势,步伐和力度加大,每年完成全国1︰50000地形数据库重点要素更新1次、三年内全要素更新1次,并在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服务模式等方面实现突破,及时提供权威、可靠、全面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断满足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更加迫切、广泛和深入的需求。
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成果质量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后续使用的顺利与否,控制好成果质量,既是生产各环节的重要任务,更是成果验收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来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检验工作实践,对该产品成果质量检验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技巧加以阐述,与同行们分享。
2更新生产方式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是在1︰50000地形数据库基础上,在有正射影像的作业范围,通过与纠正后的最新影像叠加,参照收集到的最新的民政、铁路、公路、电力、水利、境界等专业资料和现势资料等,获取要素变化信息,采用以室内发现更新为主,野外调绘为辅的技术手段,实现1︰50000地形数据库要素的快速更新。
目录第一章岗位工作情况 (1)1.1实习单位概况 (1)1.2岗位概况 (2)1.3岗位工作内容 (2)第二章测区概况 (3)2.1测区位置 (3)第三章组织实施 (4)第四章作业依据 (5)第五章已有资料及利用 (5)第六章 E级GPS控制量 (6)第七章一级导线控制测量 (7)7.1选点及编号 (7)7.2作业方法 (7)7.3平差计算 (7)第八章四等水准测量 (7)8.1高程起算点 (7)8.2四等水准观测 (7)第九章图根控制测量加密 (7)9.1图根导线平面控制量 (8)9.2图根高程控制量 (8)第十章碎部点测量 (8)10.1准备工作 (9)10.2碎部点采集要求 (9)第十一章内业处理和软件选择 (13)第十二章图幅的接边 (15)第十三章岗位技术总结 (15)13.1岗位实习概况 (15)13.2岗位实习工作内容 (15)13.3岗位工作的重点(要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7)第十四章实习心得体会 (18)致谢 (18)参考文献 (18)附录1不同级别GPS测量精度要求 (19)附录2 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20)附录3 四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 (21)第一章岗位工作情况1.1实习单位概况福建省地质测绘院成立于1958年6月,隶属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现有职工1030人,其中高级职称129人,初中级职称345人,下设5个经济实体,管理科学,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拥有先进的进口和国产设备600台及配套软件系统,价值3千余万元。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涵盖所有业务范围,在数字测绘、工程测量、物化探、遥感、工程勘察、工程检测、环境评价、国土资源、3S技术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制图、印刷等领域,集科研生产于一体,依靠科技进步,应用高科技术,面向社会,本着“诚实、信用、合作、共享”的原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下属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测绘处、福建省物探工程勘察院、福建省地质遥感与地理信息中心、福建省地矿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建设工程物探试验检测中心、福建省现代工程勘察院、福建省地质印刷厂、福建省物资供应站、阿联酋公司、福建省地矿信息中心。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作者:梁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4期【摘要】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主要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质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为制定区域规划提供有效的数字信息。
本文主要阐述了针对野外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而建立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流程。
同时对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了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1:5万区域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及依据。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在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资料以及数字填图技术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本文阐述的主要是针对已完成1:5万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但尚未形成印刷或出版的1:5万地质图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主要遵循的标准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以及《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1 资料准备与收集完整、齐全而又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是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前提,也是对地质信息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野外作业规程的要求,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填图所用工作手图为1:2.5万地形图,或为1:1万地形图。
因此,本阶段建库所依据的编稿原图可以选择为1:2.5万或1:1万野外手图。
收集各种野外原始记录,做为建库的原始资料。
此外对所需的文档进行准备,包括工作日志、自互检表、属性填卡表;MAPGIS出图的花纹符号库、线型库、颜色库等,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全国统一建立的5万系统库。
2 图件预处理图件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
2.1 地理内容地理部分主要包括水系、道路、居民地、等高线、境界线等地理图层。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地理部分采用最新版的同比例尺地理底图。
1:5万数字地形图更新生产需把握的重点文章通过对1:5万数字地形图生产作业实践总结,从三个方面指明了在实施1:5万数字地形图生产作业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和遵循作业原则。
标签:1:5万数字地形图更新;重点;原则1:5万数字地形图更新是国家“十一五”计划项目,现生产已接近尾声,进入验收入库阶段,结合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在今后1:5万数字地形图更新生产中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重点。
1 理解更新实质,把握生产重点1:5万数字地形图更新生产的实质应是“把握重点,快速更新”,不能误入常规全要素调绘的误区,即全面更新,全面野外调绘。
为此,生产中应该以交通干线、主要居民地集聚区(乡镇、县市的行政中心)、地名和一类方位物等要素为重点,对于高山区小路和单线河流、山区村庄以及植被等要素,则应该在确定影像和原数据的精度后,以影像或原数据为准,通过室内判读修测的方法进行更新,对于原数据与影像套合在限差以内的情况,则不需要修测。
外业补调则主要以更新要素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外业工作。
2 准确灵活运用综合取舍的三条原则综合取舍是1:5万地形图生产中的重点、难点,结合生产实践,笔者认为以下三条综合取舍原则应该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
2.1 根据成图大小进行综合取舍数字化生产条件下,原始影像和原数据可以多倍放大缩小,许多作业人员习惯将影像放大多倍进行作业,远远超过成图大小,这样作业的后果就是表示过细,节点采集过多,做了很多无用功,常常出现过细表示地表示了街区小拐角、地名和节点,造成在编辑入库阶段都难以处理,甚至产生错误。
因此,作业生产前期,首先就要确定多大的屏幕图像显示比例为成图大小,具体方法就是在1:5万纸图和原数据上寻找一条直线地物(如公路、水沟或拦水坝),以纸图上地物的长度为准,对原数据进行放大缩小,当显示屏上的长度与纸图上地物长度一致时,此时的显示比例即为成图比例。
作业中,要经常以此显示比例为基准,进行各要素的综合取舍。
浅析1:50000地形图出版编辑技巧及质量建设
姜海港;杜伟超;李立波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18(041)006
【摘要】Mapstar数字测图系统是理想的地理信息生产与更新的作业平台.在地形图建库与出版方面具有方便、快捷及一体化的成图优势.本文以某项任务为背景,着重分析了1:50000地形图的出版方法及基本流程,指出了MapStar软件在成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针对如何提高成图质量进行了阐述.
【总页数】3页(P189-191)
【作者】姜海港;杜伟超;李立波
【作者单位】61206部队,辽宁大连116023;61206部队,辽宁大连116023;61206部队,辽宁大连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3
【相关文献】
1.1:50000数字地形图缩编质量控制的探讨 [J], 詹寄萍
2.浅谈大批量基础地理数据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以安徽省1∶50000地形图矢量化为例 [J], 李鹏
3.1︰50000数字地形图成果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探讨 [J], 杨梦梅;王辉;王莉莉;杨光
4.1∶50000地形图制图数据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分析 [J], 陈琰如;李冲;王珊
5.1∶50000地形图质量检查方法及质量管理的探讨 [J], 王惠;张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1卷第6期2018年6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1ꎬNo.6Jun.ꎬ2018收稿日期:2017-03-20作者简介:姜海港(1985-)ꎬ男ꎬ黑龙江肇东人ꎬ助理工程师ꎬ学士ꎬ主要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㊁地图制图与航测外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ꎮ浅析1ʒ50000地形图出版编辑技巧及质量建设姜海港ꎬ杜伟超ꎬ李立波(61206部队ꎬ辽宁大连116023)摘要:Mapstar数字测图系统是理想的地理信息生产与更新的作业平台ꎮ在地形图建库与出版方面具有方便㊁快捷及一体化的成图优势ꎮ本文以某项任务为背景ꎬ着重分析了1ʒ50000地形图的出版方法及基本流程ꎬ指出了MapStar软件在成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ꎬ并针对如何提高成图质量进行了阐述ꎮ关键词:出版ꎻMapStarꎻ质量中图分类号:P28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8)06-0189-03Analysisof1ʒ50000TopographicMapPublishingEditingSkillsandQualityConstructionJIANGHaigangꎬDUWeichaoꎬLILibo(61206TroopsꎬDalian116023ꎬChina)Abstract:MapStardigitalmappingsystemistheproductionandupdatingofgeographicinformationoftheidealplatform.Inthetopo ̄graphicmapdatabaseandpublishinghasaconvenientꎬfastandintegratedmappingadvantages.Basedonthebackgroundofataskꎬanalyzesthepublicationmethodof1:50000topographicmapandthebasicprocessꎬandpointsoutMapStarsoftwareexistsinthemappingprocessproblemsandsolutionsꎬandforhowtoimprovethequalityofmapareelaborated.Keywords:publishedꎻMapStarꎻquality0㊀引㊀言地图可以反映地表基本要素的一般特征ꎮ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ꎮ按照制图目的ꎬ使人们对地势的高低㊁河流的走向以及气压带㊁洋流的活动规律一目了然ꎮ地图中全面反映水系㊁地貌㊁土质㊁植被㊁居民地㊁交通线㊁境界及其他标志ꎬ而不是突出表示其中某一种要素ꎮ这些要素在地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㊁精度㊁完备性㊁概括性和表示方法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图的比例尺[1]ꎮ编制地图需要应用数学知识ꎬ并采用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的方法ꎬ按比例将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制ꎮ为方便读者使用地图ꎬ一般在出版地图的图廓外ꎬ除注明图名ꎬ还配置有供读图使用的工具性图表和说明性内容ꎬ统称为地图的辅助要素ꎮ它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ꎮ读图工具主要包括图例㊁图号(图幅编号)㊁接图表㊁图廓间要素㊁分度带㊁比例尺㊁坡度尺㊁附图等ꎻ参考资料指说明性内容ꎬ主要包括编图及出版单位㊁成图时间㊁地图投影(小比例尺地图)㊁坐标系㊁高程系㊁编图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2ꎬ4]ꎮ通过地图上相应要素的对比分析可了解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ꎮ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分析ꎬ可认识制图对象的演变和发展ꎮ发挥地图认识功能ꎬ就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分析规律㊁综合评价㊁预测预报㊁决策对策㊁规划设计㊁指挥管理中的作用ꎮ本文以某地区1ʒ50000地形图出版任务为背景ꎬ利用该地区1ʒ50000地形图入库数据直接进行出版编辑ꎮ作业人员在出版编辑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ꎬ总结了出版编辑的一些经验ꎬ对于加强质量建设提出了建议ꎬ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成果质量ꎮ1㊀出版前期准备俗话说ꎬ 木受绳则直ꎬ金就砺则利 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理有据ꎬ对于此次出版编辑来说ꎬ规范及技术设计书是作业的根本依据ꎬ只有严格按照要求作图才能保证成图质量ꎮ首先ꎬ深入学习理解图示规范ꎮ«1ʒ50000数字地形图编辑出版作业细则»中对于图名的选取原则㊁数据格式㊁地形图的印色㊁出版数据精度㊁生产技术方法㊁现势性要求以及数据接边要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ꎬ是本次出版成图的主要依据ꎮ其次ꎬ对技术设计书的学习与落实ꎮ技术设计书是任务生产的详细规定ꎬ是对成图区域特点的具体要求与规范ꎬ统一了地物的表示方法㊁相关具体要求及成图的风格ꎮ熟知技术设计要求并按要求作业ꎬ是保证成图质量的重要条件ꎮ各要素层详细要求主要根据技术设计书及针对任务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合理优化的补充规定ꎮ例如:陆地交通层中明确规定铁路㊁公路出图时应注明通达铁路车站㊁高速公路出入口㊁乡镇以上居民地或终点的里程ꎬ邻图无乡镇以上居民地时选择较大的村庄注出[5]ꎮ出版编辑时ꎬ要求南北图廓为曲线ꎬ东西图廓为直线ꎮ软件自动生成的图外整饰为直线图廓ꎬ应将南北图廓修改正确ꎮ最后ꎬ保证建库数据与出版数据的一致性ꎮ出版过程中发现的建库数据错误应及时修改并更新ꎬ同时做好记录ꎬ及时通知业务负责部门ꎮ只有牢牢地掌握了规范㊁细则的要求ꎬ才能在作业中发现错误ꎮ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ꎬ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在作业中避免错误ꎮ2㊀1ʒ50000地形图出版方法及基本流程虽然«1ʒ50000数字地形图编辑出版作业细则»对出版数据精度㊁生产技术方法做了明确要求ꎬ但是对于具体要素的编辑ꎬ每个作业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作业方法ꎬ因此ꎬ每个人的成果数据都与标准有一定的出入ꎮ而对出版操作流程的规范可以让作业人员少走弯路ꎬ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对于出版数据的影响ꎬ不仅能够提高图幅质量ꎬ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ꎮMapStar出版编辑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ꎬ各部分在编辑过程中相互包含ꎬ但有几个过程先后顺序不能颠倒ꎮ如图1为出版编辑的基本流程图ꎮ图1㊀出版编辑基本流程Fig.1㊀Basicprocessofpublishingandediting根据实际的任务需求来编辑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ꎬ可以使出版编辑系统化㊁规范化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出版方法及图廓整饰前的注意事项ꎮ一般情况下ꎬ按照图层顺序逐层处理ꎬ也可以按照点㊁线㊁面的顺序进行出版编辑ꎬ但是万变不离其宗ꎬ符号㊁注记及整饰规格都要符合规范细则要求ꎮ如各要素关系明确㊁主次清楚㊁层次分明㊁图面清晰ꎬ符号㊁地物与注记间一般应保留0.2mm的间隔ꎬ以保证不粘连[6-7]ꎮ图廓整饰前ꎬ首先按要求将图幅信息填全ꎬ例如图名为两个字ꎬ要加空格ꎬ使其长度与3个字图名的长度一致ꎬ检查无误后进行图廓整饰ꎮ图层选择图廓ꎬ整饰方案选择与该任务相匹配的整饰方案ꎬ根据元数据填写三北方向图中的 子午线收敛角 磁偏角 ꎬ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有负号的要最后输入负号ꎬ然后选择应用并关闭ꎮ3㊀Mapstar在成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㊀㊀本次任务主要使用的软件有MapStar㊁Illustrator㊁Pho ̄toShop㊁AutoCAD等辅助软件和地图质量评价计算软件ꎮMapStar软件用于出版编辑生产ꎬIllustrator软件主要对分版EPS进行检查ꎬ分版EPS主要分黑(K)㊁蓝(C)㊁棕(B)㊁绿(G)四色ꎬ通过颜色分版可以直接检查压盖关系错误ꎬ一目了然ꎮAutoCAD软件主要处理沼泽拆分的问题ꎬ地图质量评价计算软件对成图质量进行量化打分ꎮ完美的任何软件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ꎬ在整个任务的开展过程中就会暴露出来ꎮ某些地物要素修改量巨大ꎬ通过软件可以批量处理ꎬ软件系统修改的工作效率以及准确率都比人工干预高ꎬ因此改进相关软件的功能ꎬ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ꎮ根据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ꎬ本文认为MapStar软件在一些方面有待完善ꎮ例如在MapStar中对沼泽不能直接拆分ꎬ单纯做压盖处理费时又费力ꎬ而且极容易出现小短线ꎬ最主要的是沼泽面积过大会导致显示速度变慢ꎬ影响作业效率ꎮ为解决沼泽拆分问题ꎬ将其范围线导出至AutoCAD中ꎬ在AutoCAD中填充相应符号并进行拆分处理ꎬ然后导入MapStar软件中ꎬ达到与其在MapStar软件中处理完全相同的效果ꎮ能够实现对沼泽的拆分是MapStar软件改进的一个方面ꎬ对于沼泽多的区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ꎮ还有相应地物渐变的问题ꎬ在MapStar软件中ꎬ不能一下实现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河流渐变的方法ꎮ首先ꎬ明确需要渐变的要素及编码ꎬ如单线河(1602018)㊁单线时令河(1602028)ꎻ其次ꎬ掌握渐变河流的基本要求:河流源头到第一个结点的渐变宽度为0.1 0.15mmꎻ河流较长按0.1 0.15mm渐变ꎬ接边图幅数据线宽改为0.15mmꎻ如果本幅图河流较短ꎬ改其线宽为0.1mmꎬ去除渐变线选项ꎬ接边图幅数据按0.1 0.15mm渐变ꎮ最后ꎬ对单线河㊁单线时令河进行渐变ꎮ这里单线时令河的渐变较为特殊ꎬ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下单线时令河的渐变:将单线时令河按编码提取数据改为单线渐变压盖线ꎬ将原有的单线时令河改为单线常年河再做渐变处理ꎬ可以通过外部命令实现ꎻ将单线常年河线宽统改为0.15mmꎬ统改时要把线宽一项勾选上ꎬ资源默认的是线型(如图2所示)ꎮ为了在渐变时不用考虑图边处的河流渐变问题ꎬ选择图内没有的水系编码或者图廓闭合线复制一根图廓线ꎬ在建库数据下自动消除悬挂结点ꎬ选择图廓线将复制的图廓线结点处自动截断ꎮ做拓扑关系检查ꎬ进行河流自动渐变ꎬ删除刚才复制的图廓线ꎬ将单线渐变压盖线追加进来实现时令河的渐变ꎮ需要注意的是出版调层只做一次ꎮ因为出版编辑时可能会对要素进行打散处理ꎬ有些要素打散后部分符号没有编码ꎬ重新调层容易造成数据上下层关系混乱ꎬ难以0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图2㊀单线河线宽统改Fig.2㊀Unilineriverlinewidthreform处理ꎬ所以ꎬ建议批量调层这一步只做一次ꎬ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8]ꎮ4㊀提高生产成图质量的方法4.1㊀出版编辑前的试生产对于头一次接触出版任务的作业人员来说ꎬ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ꎮ首先ꎬ对于图式规范的内容要熟悉理解ꎬ知道各地图要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和要求ꎬ熟悉出版流程和工序ꎬ以及技术设计书中对各要素层的详细要求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作业人员形成一致的标准ꎬ为今后的出版编辑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ꎻ其次ꎬ是对于作业软件的培训ꎬ软件中都有哪些功能作用需要给予讲解ꎬ对于具体操作技巧ꎬ可以在编辑出版前试生产中慢慢体会ꎬ同时就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ꎬ大家可以共同交流分享ꎮ最后ꎬ规范编辑出版标准ꎬ及时下发补充规定ꎮ在具体的编辑出版过程中ꎬ要规范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ꎮ对遇到的具体问题应及时下发补充规定统一标准ꎬ加强出版编辑的规范性ꎬ提高作业效率ꎬ保证图幅质量ꎮ4.2㊀严格执行三级检查验收程序按照«数字地图成果质量评定»和技术设计书的有关规定ꎬ加强作业组㊁中队㊁队各级在作业过程中的检查指导ꎬ确保工序衔接顺畅ꎬ避免造成工作反复ꎮ对于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检查ꎬ避免遗漏ꎬ应当通过经验总结一㊀㊀套完整的检查验收标准ꎮ作业人员在上交成果前要认真自校或互校后ꎬ检查无误后方可上交ꎮ作业组㊁中队㊁队检查验收ꎬ需对成果进行质量评定ꎬ并填写质量验收单及验收报告ꎬ对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ꎮ4.3㊀加强作业中的经验交流作业人员通过长期的作业实践ꎬ积累了丰富的作业经验ꎬ这些经验可以提高效率㊁避免错漏㊁保证质量ꎮ因此ꎬ需要经常性地进行作业人员相互间的经验交流ꎬ以及作业人员与验收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ꎮ例如河流的渐变处理ꎬ以及生成面域前处理好符号粘连关系ꎬ调层只做一次ꎬ这些经验都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避免错误的发生ꎮ5㊀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出版编辑工作的经验总结ꎬ从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针对提高对规范㊁细则的理解学习ꎬ有助于作业人员打好理论基础ꎬ统一作业标准ꎻ规范出版操作流程ꎬ避免实际操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标准不一致问题ꎻ改进MapStar软件的相关功能ꎬ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ꎬ并提高准确率ꎻ落实培训㊁生产和验收程序ꎬ避免重复修改导致错漏和窝工的现象ꎻ加强作业经验交流ꎬ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图幅质量ꎮ这些实践将会对出版成图的质量建设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祝国瑞.地图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ꎬ2004. [2]㊀王琴.地图学与地图绘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ꎬ2008.[3]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研究所.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ʒ5000㊀1ʒ10000地形图图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6. [4]㊀王光霞.地图设计与编绘[M].北京:测绘出版社ꎬ2011. [5]㊀李添国ꎬ蔡延斌.1ʒ10000数字化地形图航测内业编辑探讨[J].技术交流ꎬ2014(5):73-76.[6]㊀王必威.数字地形图更新方法的研究[J].北京测绘ꎬ2014(1):26-28.[7]㊀郭明岗.关于1ʒ10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作业的几点思考[J].经天纬地ꎬ2016(1):44-49.[8]㊀寿源源.1ʒ10000地形地形要素数据整合的实践[J].城市地理ꎬ2014(12):60-61.[编辑:张㊀曦](上接第188页)得到的控制点预测坐标输入空三软件中并进行微调ꎬ即可完成控制点量测ꎬ大大提高了控制点量测效率ꎮ3㊀结束语针对空中三角测量中无人机影像控制点量测困难的现象ꎬ提出一种基于SIFT特征匹配算法和射影变换关系的无人机影像控制点位置预测方法ꎮ实验表明:该软件用于无人机影像控制点位置预测精度优于2个像素ꎬ可辅助控制点量测工作ꎬ显著地提高了控制点量测效率ꎮ参考文献:[1]㊀曹辉.智能空中三角测量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ꎬ2013.[2]㊀杨化超ꎬ张磊ꎬ姚国标.局部单应约束的高精度图像自动配准方法[J].测绘学报ꎬ2012ꎬ41(3):401-408. [3]㊀杨化超ꎬ张书毕ꎬ张秋昭.基于SIFT的宽基线立体影像最小二乘匹配方法[J].测绘学报ꎬ2010ꎬ39(2):187-194.[编辑:任亚茹]191第6期姜海港等:浅析1ʒ50000地形图出版编辑技巧及质量建设。
数字填图系统中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质量控制与操作技巧田洋;谢国刚;王令占;涂兵;曾波夫【摘要】数字填图系统(RGMAP)利用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关系,创建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实现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术流程.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可分为:地质字典库→1:2.5万野外手图库(单条路线)→1:2.5万图幅PRB库(路线总图)→1:2.5万实际材料图库→1:2.5万投影到1:5万图库→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七个阶段.本文按建库流程,分析各阶段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探讨不同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应操作技巧,从而提高数据库建立的质量与效率.【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数字填图系统;空间数据库;质量控制;操作技巧【作者】田洋;谢国刚;王令占;涂兵;曾波夫【作者单位】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2数字填图系统(RGMAP)自1999年在青藏高原、东北、中南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已应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量估算等多个领域,成为野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具[1~2]。
同时,数字填图系统通过创建PRB 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实现了最终解释成果表达与空间数据库建库的技术流程[3~7],具体是通过野外手图库、图幅PRB库、实际材料图库、数字剖面库不同阶段数据库互通的方式来创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8]。
1∶5万数字填图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以1∶2.5万野外路线调查为基础,数据量大,工作周期长,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空间数据库建立是数字填图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湖北1∶5万火烧坪等幅数字填图项目数据库建立的实际经验,介绍1∶5万建库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及操作技巧,以提高数字化生产效率与质量。
地形图编制实习个人工作总结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段时间的地形图编制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地形图编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个人总结。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编制理论知识,掌握地形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我们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要求我们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虚心学习,勇于创新。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地形图的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和地形图编制等工作。
1. 野外数据采集:我们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实习区域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测定了地物的坐标和高程,为地形图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2. 内业数据处理:我们使用计算机和地形图编制软件,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地形图编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我们按照地形图编制的规范和要求,绘制了地形图,并对地形图进行了质量检查和修正。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地形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 知识拓展: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地形图编制的原理和规范,对地形图编制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我还了解了一些地形图编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充分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4. 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方面的不足。
浅谈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建库【摘要】本文以“数字舟山”项目为例,简述了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地理信息建库的内容,主要技术问题和建库方法等,并在实际建库中通过WLAK软件实现了CAD到ArcGis的无损转换。
【关键词】CAD;Walk;ArcGis;建库0 引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正在积极推进省内市县“数字城市”建设工作,而舟山群岛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群岛新区的建立,对各方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原有城市数据的现势性等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1:500数字地形图已经覆盖整个舟山本岛,将为舟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撑。
舟山基础地形数据库建设作为“数字舟山”地理空间框架的子项目,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后续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质量。
1 建库目标与要求1.1 目标按照舟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现有基础线划数据、控制成果数据整理入库,最终形成具有权威、现势性强、质量良好、格式规范,满足舟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为数字舟山建设中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提供基础空间定位框架,促进数字舟山的建设。
1.2 要求主要内容:舟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ESRI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要求在1:500地形图数据基础上进行构面、数据整合、对象化处理、数据融合、赋属性等技术手段;建立以控制点、水系、交通、居民地、植被、管线、地貌、地名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 数据建库2.1 关键技术由于数字化地形图CAD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无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并不具备拓扑关系。
也不能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因此数据转换入库是本次建库的主要问题。
目前采用最多的CAD转换成ARCGIS数据的方法,是利用ARCGIS自身模块导入CAD数据,或者将CAD数据导出成Shape格式,这些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存在缺失,不能进行无损转换,如果想实现无损转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手工修补,这种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建库要求。
平原盆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国家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1:20万及1:10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已规划布局开展新一轮的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资料收集及实施方案的编写、第二是野外调查阶段:包括开展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等;第三是综合分析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遥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地下水环境问题资料、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
其中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化学测试、物探、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是重点。
2016年以来,地调局针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进行室内预填图的工作方法,预填图是在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工作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含水岩组结构及尚不清楚的问题,在野外工作之前先形成一张初步的水文地质草图,后续野外工作是对该图进行验证补充,对梳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重点调查。
预填图不是 1:20万水文地质图的简单放大。
2、实施方案编制(1)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①编制实施方案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②应明确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③实施方案应明确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和测绘地质、水文地质剖面的位置;④实施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⑤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照规范附录执行。
(2)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应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②明确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③明确工作重点及具体的工作量;④根据项目总体安排,多专业融合,进行综合科学的工作部署;⑤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预期成果;⑥做好经费预算;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准,并严格遵照执行。
制作中国地形图心得体会在制作中国地形图过程中,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特点。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地形复杂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景观。
这些地理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和人文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作地形图的过程中,我不得不面对各种要素的收集和整理。
首先是高程数据的获取,这是绘制地图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遥感技术来获取高程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格式。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来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以便更好地绘制地形图。
在处理高程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的山脉、河流等地形特征有一定的规律和分布趋势。
中国的地势由西南高、东北低的三大阶梯状地形组成。
西南地区主要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山组成,而东北地区则大部分为平原和丘陵地带。
此外,我还发现中国的河流系统非常发达,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在地图上呈现出清晰的流向和分布。
除了地形特征外,中国的地貌也非常丰富多样。
制作地形图的过程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高山、平原、盆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这些地貌类型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对中国的资源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制作地形图过程中,我还发现中国的地质条件对地形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地壳构造非常复杂,地质背景也非常丰富多样。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势相对平坦;而西部地区则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等活动地区构成。
这些地质背景对地形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作中国地形图,我认识到地形对于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地形决定了土地的可利用性和资源分布,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规划等都有着深远影响。
地形图不仅是一种地理工具,更是人们了解和利用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制作地形图还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球科学知识。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对地球的各个层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相关的自然过程。
新一代1:5万地形图建库与出版工程数据准备工作几点体会
新一代1:5万地形图建库与出版工程采用MapStation2.0等软件,以国家测绘局完成的国标1:5万数字地形图数据为基本资料,结合航空影像、测控点成果、地磁数据对数据进行改化编辑为军标1:5万数字地形图入库数据并编辑出版。
数据准备工作包括数据转换、图幅裁剪拼接、控制点数据整合、地图符号化、GPS桥梁数据导入。
文章介绍数据准备作业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标签:地形图;建库;工程数据准备
1 分析数据,完善转换软件配置文件,保证数据转换正确
数据转换是整个工作的基础,为下一步数据编辑提供数据,主要完成数据模型、数据格式、内容分类体系、数据组织方式、要素表达方式等的转换。
利用总参测绘研究所提供的DataTools软件,如何利用好软件的配置文件,尽最大可能为下一步编辑提供质量较高的数据是我们思考和处理的重点。
1.1 完善根据类型判断编码配置表,确保要素国标编码正确转换到军标编码
在国标数据中,园地(810400)的编码对应军标中的经济林(220125)、旱生作物地(220206)、水生作物地(220207)三个编码,只是在类型中有不同的作物种类,数据转换时需要根据类型来判断属于哪一个编码,这就需要一个对应的配置表。
搜索所有国标数据中的VEGA.dbf并打开对TYPE属性进行降序排列,统计所有出现的作物种类,包括同一作物由于作业员不同而给出的不同名字,如:“橘”、“桔”、“桔子”,“八角”、“ 八角”等。
统计后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作物与编码的对应,完善根据类型判断编码配置表。
1.2 修改注记对应属性和名称注记换算配置表,确保要素属性正确
因为各工序软件和作业细则在协调上的问题,使得转出的“兰色”注记在MapStation2.0中没有配置,“街道办事处名”字大为13级,不符合细则要求。
为了正确显示将注记对应属性和名称注记换算配置表中的“兰色”全部改为“蓝色”,将“街道办事处名”改为11级。
1.3 修改GBTOJB_20100120.prn配置表,正确转换要素
GBTOJB_20100120.prn是控制所有国标编码向军标编码转换的配置文件,考虑到军标中不表示“旱地”,而原配置文件将“旱地”转为“要素层背景面”,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要素层背景面”套“要素层背景面”的情况,不好检查,而且也加大了拓扑的工作量,所以直接在数据转换时将“旱地”编码转为0,即删除边线和面域点不表示。
2 数据预处理,提高作业效率
转换软件转好的数据是2000坐标系下的军标数据,但是分幅的图廓却是原来80坐标系下的图廓,需要进行图幅裁剪拼接得到一个完整的2000坐标系下的图幅。
由于国测数据的测控点精确度不高,拼接后需要将测绘信息总站提供的测控点数据与原国标转换后的测控点数据合并,保留国标数据的水准点。
广西西部地区地貌比较复杂,采用10米等高距后,等高线太密,几乎所有的等高线全部粘连在一起,出版时无法处理,经请示高工决定将等高距改为20米。
如果要让作业员在编辑时处理删除,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决定编程直接在军标数据中处理后再进行符号化。
程序同时读取*.Jsx和*.Jzb数据,对于线要素编码为200101,20
0102,200105保留高程为20整倍数的数据,其他要素保留,并且使属性文件和坐标文件同步修改。
这样就得到了抽稀后等高距为20米的地貌层文件。
3 基础数据统一处理,确保数据精度
为了使作业员上手就直接开始按照流程进行编辑作业,并且保证作业数据是完整的,整个数据准备工作都由专人完成,将数据拼接好以后,再进行地图符号化,并加载GPS桥梁数据,直接为作业员提供可以编辑的dgn文件。
元数据编辑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涉及到图名接边及三北方向值的计算,并转为密位表示,作业人员在编写时容易出错,审校人员也不好进行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元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作业员和审校人员的工作,我们研制了新一代1:5万地形图建库与出版工程查询系统。
利用软件读取所有元数据的图名、图号以及中国地震局提供的全国5万地形图磁偏角年变率信息形成数据库,利用软件直接计算临接图幅图号,读取图名;计算三北方向,并转为密位。
给作业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界面,方便作业员填写及审校人员检查。
如图1所示:
图1
4 异常情况处理
4.1 裁剪拼接时目标数超限
在广西地区,等高线密度比较大,一幅图地貌层一层的数据量就达到了40M,裁剪过程中会提示线目标超限,需要根据批量处理中单幅图大致的最大数据量情况重新设置,作业中我们将线目标数设置为200000。
如图2所示:
图2
4.2 符号化时有数据线目标不能插入数据库
因为不是全部不能插入,在排除不是没有作业登记后发现对不能插入的要素有提示,打开相应的属性文件,发现有属性项的内容错误,如陆地交通层中,等级属性有部分等级为“四?”,就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使得数据无法插入,检查国标shp数据后发现是国家局的数据本身有问题,将所有“四?”在军标属性文件中修改为正确的“四级”后,数据就可以正常符号化了。
5 结束语
在新一代1:5万地形图建库与出版工程中,由于基础的国标数据与最终成果的军标数据之间的差异是本次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作业量最多的地方,所以有一个质量较好的转换数据是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途径,总结试生产作业及前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回馈数据准备阶段,改善转换结果,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准确、高效的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