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文档编制序号: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 )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中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
(二)定义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2.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1mm Hg=0.133kPa)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称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由于血管钙化严重及侧支血管形成较差,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严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_完整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即由于血管内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阻断的病症。
它常常导致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溃疡和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对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特定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症状包括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运动后症状加重等,体征包括脉搏减弱或消失、肤色变化、皮肤温度降低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 lipid 检查、糖尿病筛查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动脉造影等。
治疗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旨在控制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等。
锻炼疗法包括步行锻炼、徒手体操等,有助于增加下肢血流。
手术治疗是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的情况下考虑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和血管旁路手术等。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管将气囊或导丝送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然后通过气囊或导丝膨胀或高能射线治疗扩张血管。
支架植入术是在血管内部放置一个网状金属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
血管旁路手术是将一段健康的血管从身体的其他部位移植到下肢,以绕过病变的血管。
预后与复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好发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吸烟者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治疗后,患者应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和预防复发。
定期检查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控制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诊治指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预后和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二)定义1. 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流程表现的慢性进展型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的表现。
2. 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 . 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 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 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 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 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 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成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为严重。
7.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有助于对缺血程度的判断。
8. 趾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与ABI一样,是评估下肢缺血程度的常用指标。
(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下肢ASO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有:1. 吸烟2. 糖尿病3. 高血压4. 高脂血症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 慢性肾功能不全7. 炎性指标二、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