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要想成果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①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精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熟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学问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谈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见、品德形象的概括力气。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同学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力气,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
假如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化领悟,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
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精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推断。
③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同学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大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大事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谈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考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好考文言文阅读是最难做的,一是无法体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出来。
所以对于文言文阅读大家都不知如何去做,有的人就发出疑问,高考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呢?下面就给大家提出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发家不会在文言文阅读上有很多的苦恼。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1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1.看看选文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想要得到突破,首先看看文言文选文的特点。
文言文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种,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偏饭在李白到七百字之间。
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和记事两类。
前者的结构特点是:人、简历、特点特点、事件,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原有,人物。
所以根据文言文的选文她点,大致就能知道该如何去思想了。
2.做前注意读题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到突破,读很重要。
首先要通过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说得是什么意思。
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这样做分析概括类的题目就不会太难,同时也有助于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翻译、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这类题,还需要对文章理解得更加精准。
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断对句,句子断不对,理解的意思就会有偏差,这就是为什么。
文章就一篇而已,而每个人的理解却不一样。
3.翻译文言文的意思想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得到突破,翻译很重要,小伟不知义就会把意思弄错误。
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在大概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在对文章进行一步的细致翻译,准备了解文章意思,才能更好的有助于答题。
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掌握了这五字要诀之后,对于文言文阅读更加简单一些,从而增加了阅读水平的提高,所以大家可以实施。
高考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不用做过多的节水,有的人有了自己的看法,而有的人有了自己的方法,如何去做好突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困难,只要自己能够很好的去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复习就可以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好考文言文阅读是最难做的,一是无法体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出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如何读懂文言文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以“事件”为依据对*分层,理清*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的框架与主旨。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的层次读一篇*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语文高考考试,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把握肯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假如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详细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消失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依据详细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设、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设”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23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假如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选择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大多数知识点,那幺,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怎幺答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2.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3.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4.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引言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是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阶段,了解并掌握一些阅读答题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高效的答题技巧,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帮助。
技巧一:阅读理解1.通读全文: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和主旨,为后续解答题目打下基础。
2.注重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涉及到主题、观点或态度的词语,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3.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常常复杂,需要仔细辨析其主谓宾、主题、修辞手法等要素,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技巧二:解答题目1.精确把握问题:在阅读题目时,注意审题,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细致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2.细读细思:对于每个具体题目,细读题目、选项和文章相关部分,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
3.利用选项干扰:有时候,某些选项可能会有一定的干扰性,需要仔细辨析排除掉一些看似对的但实际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技巧三:积累知识1.学习经典文言词汇:文言文的词汇是解题的重要关键,记忆并理解常见古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对阅读理解大有裨益。
2.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阅读学习材料:多读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文言文辞典、研究论文等,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对阅读文言文有所帮助。
技巧四:时间管理1.合理规划时间:在考试中,时间是有限的,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阅读题目。
因此,建议考生事先规划好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保持统筹性。
2.分配优先级: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情况,合理分配答题的优先级,先做易题,再做难题,提高答题效率。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和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有哪些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有哪些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文言文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文言文解题。
如2001春季京、皖、蒙高考试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始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
d.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
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
d项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该是名词,不该是动词“行走旅游”之意。
再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对于文言文阅读解题,大多数同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先看题,先入为主;二是抓住一点,不管别的。
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所以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要先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
如果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
如果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的毛病,又利于局部分析,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二、浏览选项,题中取巧通读材料后,对内容虽然有了整体的感知,但也势必会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
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你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把深难的材料设置成正确选项。
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正确率也在80%以上。
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
如之前的高考全国语文卷的第11题解释了“省”、“审”、“樵”、“信”;12题解释了“故”、“每”、“因”、“及”;13题解释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这么多信息,而且80%以上是正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即使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
如有一年的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解释80%以上是错误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专页)二、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读懂选文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总结文章涉及到几个人,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
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
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
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翻译。
有的时候可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二:答题技巧(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如何读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幺人?做了什幺事?结果怎样?为什幺?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
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
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
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考纲要求】
2010年《考试说明》对加试部分文言文的说明: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应能力层级:B。
题量:考查2道题。
试题类型及赋分:古文断句题1道6分,简答题1道(通常又含2道小题)4分。
【真题回顾】
(2008)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个学派?(2分)
3.写出这段文字提到的《史记》中的两个篇名。
(2分)
【答案】
1.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2.道家学派儒家学派。
3.《游侠列传》《货殖列传》。
(2009)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3分)
3.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1分)
【答案】
1.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意气,辞句,学问。
3.刘向
两年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选段在100字以内,不长,难度适中;
2.古文断句题主要考查文言句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断句的各种基本要领;
3.简答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涉及对文段内容的理解,09年的简答题与文段联系得更紧密。
两年都考了与文段有关系的文学常识,体现了文科考生选拔的特点。
【应考策略】
钻研经典题寻找解题规律
一、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自觉阅读大量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认真积累文言知识,善于疏通文言语句,注重培养文言语感,深度探究文本意蕴。
二、认真钻研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过的古文阅读题,寻找解题规律。
三、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内容要点与行文层次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
做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词,定主宾;明语法,辨句式;明修辞,巧判断。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1.根据语法断句。
文言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
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柳宗元《愚溪诗序》)
这段话的谓语动词有三个,有定(确定,定下来)比较明显,家有词类活用现象,做动词用,是安家、定居的意思。
所以应该这样断句: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2.根据虚词断句。
A.句首语气词前面可断句,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
B.句首关联词前面多可断句,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
C.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如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
D.句中虚词前后不能断开,如于、为、则、而、以等。
3.根据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文言文四六句多,常运用排比、对偶、对称修辞,句式整齐。
如:
排比: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谢赫《古画品缘》)
对偶(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这段话中,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三组句子字数上是相等的,句子结构上是相同的,是明显的断句的标识。
顶真:顶真表现为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分别属于前后两个句子,前一词做上一句的宾语,后一词做下一句的主语。
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4.根据句式断句。
文言句式,特别是文言固定结构可帮助断句。
判断句,如:……者,……也;
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
被动句式,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以)……为等。
5.根据引文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言于……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后面只用曰而省略主语。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从而正确断句。
四、做简答题时,要紧扣文本本身内容、抓住文本主要信息、辩证思考所论问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抓全要点进行作答。
【实战演练】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
仁杰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旧唐书·狄仁杰传》)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2.概括文中写狄仁杰孝的两件事。
(2分)
3.古代表现孝道的文学作品很多,请举一例,写出篇名和(不可考则写作品产生的朝代)。
(2分)
二、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
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逼真也。
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
——谢榛《四溟诗话》
1.用斜线(/)给画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2.文中提到的陶谢和子美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2分)
3. 陶谢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请写出这个诗歌流派的名称。
(2分)
【答案】
一、(1 O分)
1.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6分)
2.身在异地,思念亲人;请求代人出使。
(2分,每点1分)
3.示例一:《陈情表》李密示例二:《木兰诗》北朝
(2分,篇名和或朝代各1分,作品中含有体现孝道的内容即可。
)
二、(1 O分)
1.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
2.陶潜,谢灵运,杜甫(答出1个不给分,2个给1分,3个给2分)
3.山水田园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