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永威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9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下·东台月考)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垄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 .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B . 刀拼火种方式已经普及C .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 .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 (2分) (2019高三上·泗县月考) 美国宪政莫基者亚当斯(17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
据此可知,亚当斯()A . 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B . 认为美国应该继承雅典民主政治C . 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D . 指出美国民主政治存在重大缺陷3. (2分) (2017高一上·平原月考) 柳宗元《封建论》中记载:“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 肯定中央集权制度,其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 . 肯定中央集权制度,其维护了国家统一C . 否定中央集权制度,其激化了阶级矛盾D . 否定中央集权制度,其束缚了社会的进步4. (2分)汉武帝“举贤良”用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 解除南北边境的不宁B . 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 . 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D .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5. (2分)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A . 学造器物B . 仿行制度C . 提倡思想解放D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6. (2分) (2016高三上·顺德期中) 中共中央在1928年后先后建立特别工作委员会、工农检察部等专门监察机关及反腐败突击队等群众监督组织,发布《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等文件,严肃处理“雩都事件”等特大贪污案。
沁阳永威高中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地理第三次周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下图为某地1、7月等温线分布图(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地1、7月的温差可能为A. 8℃B. 12℃C. 16℃D. 20℃2. 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 洋流B. 地形C. 海陆热力性质D. 冬季风的影响【答案】1. C 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本题关键是读图,要求学生学会读等值线的图,熟悉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 从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特征可以得出此图是南美洲的东南部,1月气温高,越向南温度越低,闭合等温线与低值相等,说明图中①地低于24℃,即20-24℃,7月为冬季,陆地气温低,气温是8-12℃,. 图中①地1、7月的温差可能为8-16℃,选择B。
2. 图中②地两侧为山地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中间为平原海拔低气温高,导致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地形,选择B。
3.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雪量小,次数不多,是为二十四节气“小雪”。
《小雪》节气诗“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
……”诗句表明A. 我国冬季风年际变化大B. 寒潮南下导致许多作物冻死C. 太行山区是我国寒潮源地D. 北方寒风南下大地降温明显【答案】D【解析】“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
……”诗句表明太行山降一年中的初雪,天气降温,而且冷空气不断南下,一直到江西,D对;不能说明我国冬季风年际变化大,A错;寒潮南下但并不一定导致许多作物冻死,B错;西伯利亚是我国寒潮源地,C错。
下图表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虚线表示气温;实线表示降水)4. 导致该地7、8月份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A. 夏季风从海洋上来,带来丰沛水汽B.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C. 冬季西北风从海洋上来,带来水汽D. 东南信风从海洋上来,降水多5. 该气候区与对应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B. 中国——水稻种植业C.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D.意大利——乳畜业【答案】4. C 5.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可以判断气候类型,学生要熟悉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2015级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工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
2.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答案】C【解析】根据“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结合所学,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使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故C正确;A是材料信息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排除B;D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表现,不属于最主要原因,排除。
2018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卷历史试题24.“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决策失误及政治腐败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25.宋代学者李觏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
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
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26.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
凡隔离而自外于域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B.普通公民对域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27.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
导致该结果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A.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 B.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 C.小州决定着战争走向 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28.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主要是东亚)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对“经济命运的大分流”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关B.经济命运大分流之前欧洲落后于东亚地区C.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动力的广泛使用有关D.欧洲发生经济命运大分流的核心区是荷兰29.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禹建都阳城后,沿颍水南下,“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这就是‘塗山之会’,所谓‘禹合诸侯于塗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塗山之会”中折射出夏朝地方行政制度是A.方国联盟B.分封制C.郡县制D.邦联制2.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王权未伸至诸侯治理的共同体内部D.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3.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4.《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6.山东博物馆藏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ĭ,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
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
该青铜器A.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B.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C.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D.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7.《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2018届中山市华侨中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4.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25.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26.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27.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8.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争取日本参加一战D.共同来支配瓜分中国29. 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大罢工次数示意图。
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
这说明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30.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微,以均地力。
2018年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永威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要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是俄国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下列选项中不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l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B.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发生了“十二月党人”起义C.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俄国农奴爆发起义参考答案:D2.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参考答案:B3.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
”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①西周的宗法制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④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B4. 近年来,我国量子科学成就斐然。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因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上的突破,在2017年12月登上了《自然》杂志封面。
诞生百余年的量子理论正在中国绽放风采。
一百多年前首次提出量子假说的是A.牛顿B.爱因斯坦C.普朗克D.达尔文参考答案:C【详解】1900年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假说,C正确;牛顿的成就是精典力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达尔文的成就是生物进化论,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次提出量子假说”,结合所学普朗克的科技成就分析回答。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中)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 .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 .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D .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2. (2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
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 西周B . 西汉C . 唐朝D . 宋朝3. (2分)(2017·株洲模拟) 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
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
这会导致()A . 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B . 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C . 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D . 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4. (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5. (2分)“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
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
……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
在积极的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
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
”体现此新思潮的历史事件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6. (2分) (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军事行动的路线图。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
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
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
这表明古代书院A.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 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 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D. 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2.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A. 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 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 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 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3.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
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
下列属于“劳作派”的人物是A.墨子B.韩非C.孟子D.庄子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
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 B.以礼入法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5.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6.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2018年河南省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4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析右图,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 、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 、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 原始社会晚期B. 夏商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朝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 .丞相B .郡守C .州牧D .刺史4、景德禅师语录。
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 .孟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5、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A . ……实不知国务之人也。
……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6、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
沁阳永威高中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英语第三次周考试卷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It was a cold March day in High Point, North Carolina. The girls on the Wesleyan Academy softball were waiting for their next turns at bat during practice, stamping their feet to stay warm, Eighth-grader Taylor Bisbee shivered(发抖) a little as she watched her teammate Paris White play. The two didn’t know each other well —Taylor had just moved to town a month or so before.Suddenly, Paris fell to the ground,“Paris’s eye rolled back,”Taylor says. “She started shaking. I knew it was an emergency.”It certainly was, Paris had suffered a sudden heart failure. Without immediate medical care, Paris would die. At first no one moved. The girls were in shock. Then the softball coach shouted out, “Does anyone know CPR?”CPR is a life-saving technique. To do CPR, you press on the sick person’s chest so that blood moves through the body and takes oxygen to organs. Without oxygen the brain is damaging quickly.Amazingly, Taylor had just taken a CPR course the day before. Still, she hesitated. She didn’t think she knew it well enough. But when no one else came forward, Taylor ran to Paris and began doing CPR, “It was scary. I knew it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says Taylor.Taylor’s swift action helped her teammates calm down. One girl called 911. Two more ran to get the school nurse, who brought a defibrillator, an electronic devices(器械) that can shock the heart back into work. Luck stayed with them: Paris’ heartbeat returned.“I know I was really lucky,” Paris says now. “Most people don’t survive this. My team saved my life.”Experts say Paris is right: For a sudden heart failure, the single best chance for survival is having someone nearby step in and do CPR quickly.Today, Paris is back on the softball team. Taylor will apply to college soon. She wants to be a nurse. “I feel more confident in my actions now,” Taylor says. “I know I can act under pressure in a scary situation.”21.What happened to Paris on a March day?A.She caught a bad cold.B. She had a sudden heart problem.C.S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ball.D. She shivered terribly during practice22.Why does Paris say she was lucky?A.She made a worthy friend.B. She recovered from shock.C. She received immediate CPR.D.She came back on the softball team.23.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st describe Taylor?A. Enthusiastic and kind.B. Courageous and calm.C. Cooperative and generous.D. Ambitious and professional.BInspiring young minds!TOKNOW Magazine is a big hit in the world of children’s publishing, bring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llenging ideas and good fun to young fans every month.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Take a look online—evidence shows that thousand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know a good thing when they see it and recommend TOKNOW to their friends.Happy Birthday All Year!What could be more fun than a gift that keeps coming through the letterbox every month? The first magazine with your gift message will arrive in time for the special day.SUBSCRIBE NOW□Annual SubscriptionEurope £55 Rest of World £65□Annual Subscription with Gift PackIncludes a Mammoth Map, a passport Puzzle Booklet, and SubscriptionEurope £60 Rest of World £70Refund Policy—the subscription can be cancelled within 28 days and you can get your money back.24. Why is TOKNOW a special magazine?A. It entertains young parents.B. It provides serious advertisements.C. It publishes popular science fictions.D. It combines fun with complex concepts.25. What does TOKNOW offer its readers?A. Online courses.B. Articles on new topics.C. Lectures on a balanced life.D. Reports on scientific discoveries.26. How much should you pay if you make a 12-mouth subscription to TOKNOW with gift pack from China?A. £55.B. £60.C. £65.D. £70.27. Subscribers of TOKNOW would get .A. free birthday presentsB. full refund within 28 daysC. membership of the TOKNOW clubD. chances to meet the experts in personCMeasles(麻疹), which once killed 450 children each year and disabled even more, was nearly wiped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14 years ago by the universal use of the MMR vaccine(疫苗). But the disease is making a comeback, caused by a growing anti-vaccine movement and misinformation that is spreading quickly. Already this year, 115 measles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USA, compared with 189 for all of last year.The numbers might sound small, but they are the leading edge of a dangerous trend. When vaccination rates are very high, as they still are in the nation as a whole, everyone is protected. This is called “herd immunity”, which protects the people who get hurt easily, including those who can’t be vaccinated for medical reasons, babies too young to get vaccinated and people on whom the vaccine doesn’t work.But herd immunity works only when nearly the whole herd joins in. When some refuse vaccination and seek a free ride, immunity breaks down and everyone is in even bigger danger.That’s exactly what is happening in small neighborhoods around the country from Orange County, California, where 22 measles cases were reported this month, to Brooklyn, N.Y., where a 17-year-old caused an outbreak last year.The resistance to vaccine has continued for decades, and it is driven by a real but very small risk. Those who refuse to take that risk selfishly make others suffer.Making things worse are state laws that make it too easy to opt out(决定不参加) of what are supposed to be required vaccines for all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 Seventeen states allow parents to get an exemption(豁免), sometimes just by signing a paper saying they personally object to a vaccine.Now, several states are moving to tighten laws by adding new regulations for opting out. But no one does enough to limit exemptions.Parents ought to be able to opt out only for limited medical or religious reasons. But personal opinions? Not good enough. Everyone enjoys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vaccines provide, but they’ll exist only as long as everyone shares in the risks.28.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suggest that ____________.A.a small number of measles cases can start a dangerous trendB.the outbreak of measles attracts the public attentionC.anti-vaccine movement has its medical reasonsD.information about measles spreads quickly29.Herd immunity works well when ____________.A.exemptions are allowed B.several vaccines are used togetherC.the whole neighborhood is involved in D.new regulations are added to the state laws30.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meback of measles?A.The overuse of vaccine. B.The lack of medical care.C.The features of measles itself. D.The vaccine opt-outs of some people.31.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A.To introduce the idea of exemption. B.To discuss methods to cure measles.C.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vaccination. D.To appeal for equal rights in medical treatment.DHollywood’s theory that machines with evil(邪恶) minds will drive armies of killer robots is just silly. The real problem relates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may become extremely good at achieving something other than what we really want. In 1960 a well-known mathematician Norbert Wiener, who founded the field of cybernetics(控制论), put it this way: “If we use, to achieve our purposes, a mechanical agency with whose operation we cannot effectively interfere(干预), we had better be quite sure that the purpose put into the machine is the purpose which we really desire.”A machine with a specific purpose has another quality, one that we usually associate with living things: a wish to preserve its own existence. For the machine, this quality is not in-born, nor is it something introduced by humans; it is a logical consequence of the simple fact that the machine cannot achieve its original purpose if it is dead. So if we send out a robot with the single instruction of fetching coffee, it will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secure success by disabling its own off switch or even killing anyone who might interfere with its task. If we are not careful, then, we could face a kind of global chess match against very determined, super intelligent machines whose objectives conflict with our own, with the real world as the chessboard.The possibility of entering into and losing such a match should concentrate the minds of computer scientists. Some researchers argue that we can seal the machines inside a kind of firewall, using them to answer difficult questions but never allowing them to affect the real world. Unfortunately, that plan seems unlikely to work: we have yet to invent a firewall that is secure against ordinary humans, let alone super intelligent machines.Solving the safety problem well enough to move forward in AI seems to be possible but not easy. There are probably decades in which to plan for the arrival of super intelligent machines. But the problem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out of hand, as it has been by some AI researchers. Some argue that humans and machines can coexist as long as they work in teams—yet that is not possible unless machines share the goals of humans. Others say we can just “switch them off” as if super intelligent machines are too stupid to think of that possibility. Still others think that super intelligent AI will never happen. On September 11, 1933, famous physicist Ernest Rutherford stated, with confidence, “Anyone who expects a source of power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atoms is talking moonshine.”However, on September 12, 1933, physicist Leo Szilard invented the neutron-induced(中子诱导) nuclear chain reaction.32. Paragraph 1 mainly tells us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y .A. run out of human controlB. satisfy human’s real desir esC. command armies of killer robotsD. work faster than a mathematician33. Machines with specific purposes are associated with living things partly because they might be ableto .A. prevent themselves from being destroyed B achieve their original goals independentlyC. do anything successfully with given ordersD. beat humans in international chess matches34. According to some researchers, we can use firewalls to .A. help super intelligent machines work betterB. be secure against evil human beingsC. keep machines from being harmedD. avoid robots’ affecting the world35.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safety problem of super intelligent machines?A. It will disappe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I.B. It will get worse with human interference.C. It will be solved but with difficulty.D. It will stay for a decade.第二节(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三)理科综合(物理)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I=127 Ba=137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是力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哪个实验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与其他几个不同15.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可以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θ,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货物相对车厢静止时,地面对货车有向左的摩擦力B.当货物相对车厢匀速下滑时,地面对货车有向左的摩擦力C.当货物相对车厢加速下滑时,地面对货车有向左的摩擦力D.当货物相对车厢加速下滑时,货车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货车和货物的总重力16.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2L+()23m m gkμ+ B.2L+()232m m gkμ+C.2L+()123m m m gkμ++ D.2L+3m gkμ17.真空中有一静电场,其在x轴正半轴的电势ϕ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A.R处的电场强度E=0B.若试探电荷从x1处移到x2处,电场力不一定做正功C.x1处与x2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D.该电场有可能是处在O点的正的点电荷激发产生的18.某同学设计的散热排风控制电路如图所示,M为排风扇,R0是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R是可变电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时,A点电势升高B.可变电阻R阻值调大时,A点电势降低C.可变电阻R阻值调大时,排风扇开始工作的临界温度升高D.若用金属热电阻代替半导体热敏电阻,电路仍能正常工作19.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常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已于14日21时11分成功实施软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图示是常娥三号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变轨过程是先从地月转移轨道经过修正进入环月圆轨道,然后再通过近月制动进入环月椭圆轨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娥三号从地月转移轨道修正进入环月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常娥三号在环月圆轨道和环月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切点P处的加速度a相同C.常娥三号在环月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比在环月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大D.常娥三号近月制动完毕关闭发动机后,向近月点运行的过程中,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20.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半径为R的圆,AB是一条直径,空间有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的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18届高三第二次历史周周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ACCDD;DADDB;11-20、DDCCC;DABDC;21-30、BBCBD;DCAAD;31-40、CBBBB;CBBCA;41-50、BBDBD;ACCDD;51-60、AADBA;DDBCB;61-70、AAADB;DACDB;71-80、CCACC;BBCBB;81-85、ACCBD。
86、仔细体会揣摩此题……要发自灵魂深处,彻底弄透……解答大题如何层层递进……,把答题点落实到位……;如何准确作答……。
请仔细体会分析、概括、叙述的技巧和规范……(一)土地革命时期:(1)生产关系调整:进行土地革命,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发展生产力: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并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和民用工业。
(参考教材11页。
)(2分)抗日战争时期:(1)生产关系调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各个阶层抗日;(2)发展生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经济困难,危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材44页。
)(2分)过渡时期:(1)生产关系调整:①土地改革废除数千年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②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③稳定市场,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度;⑤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
(3分,有以上三点即可。
)(2)发展生产力:①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生产改革;②实施一五计划,建成近六百个重要项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分)(二)(1)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
(2分)(2)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
河南省社旗一高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历史试题(2018.1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右图漫画反映的是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国制“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2、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考察。
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三军会师长征胜利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4、《资政新篇》中载“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吾兄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这是洪仁玕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A.北伐失败B.天京变乱C.安庆失守D.天京陷落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6、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7、“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试卷类型:A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
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即进为郡县的国家。
”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A. 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B. 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D. 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25.《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推恩子弟赢得了地方诸侯的支持B. 酎金夺爵加强了专制皇权C. 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都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D. 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6.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新汀县某一繁华景象:市中交易,未晓而集。
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
少年以羽为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
抢攘之间,甚至亡失货物。
材料主要反映了该地A. 棉花交易兴盛,商品经济发达B. 棉花市场管理混乱,经常丢失货物C. 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棉花销售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7.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
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
2018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2、《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B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3、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DA.制瓷业享有盛誉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4、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5、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
由此说明AA.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6、“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
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
沁阳永威高中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周考试卷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禹建都阳城后,沿颍水南下,“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这就是‘塗山之会’,所谓‘禹合诸侯于塗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塗山之会”中折射出夏朝地方行政制度是A.方国联盟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邦联制2.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王权未伸至诸侯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D.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3.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4.《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6.山东博物馆藏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ĭ,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
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
该青铜器A.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B.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C.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7.《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宗法关系渗透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君父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8.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
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
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D.地缘政治的特点9、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10、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11.(原创)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毋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押击了了夫妻多妾制的弊端12.(原创)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
这说明唐朝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己经旁落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13.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C.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14.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15.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16.“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
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
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
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
”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17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18.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
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
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C.中国封建制度特殊的稳定性 D.统治阶层根本利益的一致性19、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居住及租地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20.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
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
这表明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21.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2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人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23、“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
”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24、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这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25.美国百森(1875—1967年)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
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
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起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26.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
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
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A.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C.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D.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27.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
国民党此举意在A.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塑造政府积极杭战的形象C.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D.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28.(原创)1935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推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只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
这一报告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上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29.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