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镶嵌数据集概览
- 格式:pdf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37
11.21日对影像进行镶嵌
1、打开窗口——目录:
刷新文件夹,进行文件夹链接,链接到DEM:
将DEM中的四个.img后缀的影像文件左拖到内容列表下,并打开后缀为.shp的黄石市边界:
影像为:
2、打开工具盒子:
在————,双击,
依次输入四个影像,输出为黄石市边界,并设定存储地址,。
3、在内容列表下形成如下文件:
影像如下:
4、对已经提取了的掩膜进行镶嵌
,双击
得到镶嵌的图像。
(以免图形移动,需要先镶嵌,再掩膜。
)
5、将得到的镶嵌图形选中,右键,数据,导出数据。
在弹出的的对话框中改格式为tif格式。
并把位置存到之前我们的DEM文件下。
如果我们的格式栏为灰色,也就是不能移动。
说明文件的原始存储位置不是在DEM文件夹下,所以我们要更改存储路径,最后保存。
DEM只有地理坐标,而遥感影像只有投影坐标。
我们选中镶嵌好的图层,右键,属性,可以在“图层属性”的“源”中查看坐标。
所以我们要进行投影转换。
6、投影转换。
点开工具盒子。
“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栅格”,“投影栅格”。
在“输入栅格”里选我们已经镶嵌好了的“DEM镶嵌.tif”,“输出栅格数据集”的位置改为
DEM文件夹的位置,“输出坐标系”为,,
,UTM_ZONE 50N.
将滚轴往下拖,在“重采样技术”栏选双线性及“BILINEAR”,为符合我们的遥感影像,所以将此处的输出像元大小调为30,(遥感影像的像元大小可打开envi5.1进行查看。
)点“确定”。
投影转换成功后,在内容列表下形成如下文件。
MapGIS中的镶嵌原理
MapGIS的镶嵌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要进行镶嵌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包括数字地图、遥感影像、测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标准进行整理和组织。
2. 地图投影:在进行镶嵌之前,需要对各个数据进行地图投影,将它们转换到同一个地理坐标系统中。
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空间位置准确对应,避免出现错位或者重叠不准确的情况。
3. 数据配准:由于各种原因,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为了实现数据的准确镶嵌,需要进行数据配准,即对齐各个数据,使其在空间上完全重合。
4. 色彩调整与融合:在数据配准完成后,需要对各个数据进行色彩调整和融合,使它们在视觉上更加自然和协调。
这一步可以通过MapGIS的色彩调整工具进行,也可以使用其他图像处理软件完成。
5. 输出与发布:最后,将镶嵌完成的数据进行输出和发布。
输出的格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PDF、JPEG、PNG等。
发布的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印刷、网络发布、移动设备发布等。
总之,MapGIS的镶嵌原理是将多幅数据经过地图投影、数据配准、色彩调整与融合等步骤后进行输出和发布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实现多幅数据的无缝融合和一体化展示,为各种应用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
对ArcGIS影像技术稍有了解的童鞋应该都知道,ArcGIS影像侧重的是大规模影像的管理和共享,之前的【ArcGIS影像服务】系列博文()对数据共享进行了介绍,今天想和大家说说数据管理的事儿,极想的呦~由于内容实在是太多,这回先列个提纲,和各位交代一下都要说些啥事。
1、栅格数据集栅格目录镶嵌数据集2、3、动态镶嵌实时处理4、基础栅格数据传感器影像数据其它数据5、镶嵌数据集结构镶嵌数据集属性表镶嵌数据集其它属性信息6、数据预处理建立镶嵌数据集添加影像数据镶嵌规则设置黑边去除边界显示影像匀色接边线构建快视图构建镶嵌数据集同步镶嵌数据集修复镶嵌数据集删除7、归档影像原始影像影像产品影像专题产品8、直连式存储网络连接式存储存储网络分布式存储方式9、归档影像管理流程原始影像管理流程影像产品管理流程DEM产品管理流程影像专题产品管理流程10、镶嵌数据集管理原始影像镶嵌数据集管理DEM产品栅格函数模板实现影像渲染ArcGIS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影像管理方案。
ArcGIS8X利用栅格数据集(Rasterdataset)管理影像数据,ArcGIS 9X利用栅格目录(Rastercatalog)进行存储,ArcGIS 10增加了专业的影像管理信息模型镶嵌数据集(Mosaicdataset)。
(1)栅格数据集(Raster Dataset)ArcGIS 8X提供的影像数据管理模式。
栅格数据集是ArcGIS对单景影像数据的抽象,通过栅格数据集读取和写入影像数据,访问它的元数据。
栅格数据集具有如下特征:∙支持的影像波段数:1~N;∙支持的像元位数:1bit~64bit,这些影像数据可以通过标注的影像压缩格式进行压缩;∙支持的影像数据格式:80多种;∙直接读取数据的过程中,无需将其转换成ArcGIS内置的数据格式;∙提供对金字塔的支持;图:栅格产品栅格数据集工具位于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Raster Dataset。
大规模影像的管理方案——镶嵌数据集目前,全球遥感影像数据的规模正在迅速膨胀,各种类型的遥感数据量与日俱增。
而且随着遥感技术的提升,获得的影像分辨率不断提高,这就导致数据处理时间长。
因此,如何高效地管理多源数据成为影像数据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基于ArcGIS 对于大规模影像的管理方案——镶嵌数据集镶嵌数据集管理影像数据时,仅在空间数据库中建立影像索引,不会拷贝或者改变原有的影像数据,处理时间短,充分发挥了存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优势。
镶嵌数据集具有三方面的特性:(1)采用动态镶嵌技术,能过快速完成影像镶嵌过程;(2)应用影像实时处理技术,是一种按需进行影像动态处理的技术,能够让用户已近乎实时的速度得到影像处理结果;(3)可实现影像服务共享,镶嵌数据集可通过Web服务的方式进行共享。
下面将介绍如何在ArcGIS中构建镶嵌数据集1.创建file Geodatabase(1)打开ArcMap,在工具栏中找到catalog按钮,打开Catalog窗口;(2)选择新建数据库的存储文件夹,在文件夹上右键,选择New->File Geodatabase,命名新生成数据库名字为MD;(3)打开右键该数据库,选择Make Default Geodatabase。
2.创建Mosaic Dataset(1)在Catalog窗口中,右键新建数据库,选择New->Mosaic Dataset;(2)打开创建镶嵌数据集对话框,设置如下参数:Mosaic Dataset Name:新生成镶嵌数据集的名称“fd”Coordinate System:新创建的栅格数据集的坐标系统,这里设置坐标系统和待拼接影像的一致,采用impot方式设置。
Product Definition:设置为NONE3.将遥感影像添加到镶嵌数据集(1)在Catalog窗口中,右键fd镶嵌数据集,选择Add rasters;(2)打开Add Rasters To Mosaic Dataset对话框,设置如下:Mosaic Dataset:镶嵌数据集的位置,这里默认为默认;Raster Type:选择默认的Raster Dataset(栅格数据集格式);Input:选择“Dataset”,然后点击下面的“打开文件”按钮,找到将要进行拼接的数据,添加进来。
arcgis最小似然法镶嵌摘要:1.简介:最小似然法镶嵌的概念和应用场景2.ArCGIS最小似然法镶嵌的原理和方法3.步骤详解:数据准备、模型设置、结果分析4.注意事项:参数调整与优化5.案例展示:应用最小似然法镶嵌的实际情况6.总结:最小似然法镶嵌在ArCGIS中的优势和局限正文:【1】简介:最小似然法镶嵌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最小似然法镶嵌(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MMSE)是一种常用的图像镶嵌方法。
它通过最小化像元值的均方误差(MMSE)来实现图像的融合和镶嵌。
最小似然法镶嵌广泛应用于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空间分辨率。
【2】ArCGIS最小似然法镶嵌的原理和方法ArCGIS是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内置了最小似然法镶嵌工具。
其原理是基于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通过计算各像元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均方误差,找到最优的镶嵌结果。
具体方法如下:1.导入所需数据:包括待镶嵌的图像和参考图像。
2.创建镶嵌图层:在ArCGIS中,可以使用“镶嵌”工具将待镶嵌图像叠加在一起。
3.计算最小似然值:ArCGIS会自动计算各像元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均方误差,得到最小似然值。
4.镶嵌结果:根据最小似然值,ArCGIS会生成一个新的镶嵌图层,具有更低的误差和更好的质量。
【3】步骤详解:数据准备、模型设置、结果分析1.数据准备:选择合适的待镶嵌图像和参考图像。
待镶嵌图像一般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传感器类型和成像时间,需要确保参考图像能较好地代表这些差异。
2.模型设置:在ArCGIS中,选择“最小似然法镶嵌”工具,设置相关参数,如迭代次数、像元大小等。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以获得更好的镶嵌效果。
3.结果分析:ArCGIS会自动生成镶嵌结果,通过对比原始图像和镶嵌结果,评估最小似然法镶嵌的效果。
如发现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镶嵌误差,可以采用局部优化方法(如多次迭代)进行处理。
arcgis创建镶嵌数据集的方法ArcGIS是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用于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创建镶嵌数据集,它可以将多个栅格数据集合并为一个无缝的数据集,方便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以下是创建镶嵌数据集的步骤:1. 打开ArcMap,并加载需要创建镶嵌数据集的栅格数据集。
2. 在ArcMap的主菜单中选择“数据管理”>“镶嵌”>“创建镶嵌”。
这将打开“镶嵌数据集创建向导”。
3. 在向导的第一页,“选择输入镶嵌源”,选择需要创建镶嵌数据集的栅格数据集。
可以一次选择多个数据集。
4. 在下一页,“指定坐标系”,选择镶嵌数据集的坐标系。
如果栅格数据集已经具有坐标系,则可以选择“利用源数据栅格坐标系”。
5. 在“缺失值检查”下一页,选择是否对栅格数据集进行缺失值检查。
可以选择自动修复或手动修复。
6. 在下一页,“镶嵌模式和驱动类型”,选择镶嵌数据集的模式。
可以选择互补、融合、尽量大等模式,并选择合适的驱动类型。
7. 定义镶嵌数据集的输出位置和名称。
选择输出位置,并为镶嵌数据集命名。
8. 在最后一页,“创建镶嵌数据集概览”,可以查看创建镶嵌数据集的概览信息,并检查设置是否正确。
9. 单击“完成”按钮,开始创建镶嵌数据集。
创建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具体取决于数据集的大小和计算机性能。
一旦镶嵌数据集创建完成,您就可以在ArcMap中使用它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镶嵌数据集允许您无缝地处理和操作多个栅格数据集,为您的地理信息工作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
总结起来,通过ArcGIS创建镶嵌数据集的步骤包括:加载数据集,打开“镶嵌数据集创建向导”,选择输入镶嵌源数据、指定坐标系、进行缺失值检查、选择镶嵌模式和驱动类型,定义输出位置和命名,查看概览信息并完成创建。
创建完成后,您可以在ArcMap中使用该镶嵌数据集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arcgis栅格数据镶嵌步骤arcgis栅格数据镶嵌是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将多个栅格数据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栅格数据集。
下面将详细介绍arcgis 栅格数据镶嵌的步骤。
1. 导入数据在arcgis软件中,首先需要导入待镶嵌的栅格数据。
可以是多个栅格文件,也可以是一个栅格文件夹。
导入数据的方式很简单,只需打开arcgis软件,点击“导入数据”按钮,选择栅格数据所在的路径,就可以将数据导入到arcgis中。
2. 创建镶嵌工作空间在arcgis中,需要创建一个空的镶嵌工作空间,用来存放镶嵌后的栅格数据。
在arcgis的主界面上,点击“新建工作空间”按钮,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径和名称,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空间。
3. 设置镶嵌参数在arcgis中,镶嵌时可以设置一些参数,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比如,可以选择镶嵌方法,包括最近邻、双线性和立方卷积等方法;可以设置镶嵌后的像素大小;可以选择是否进行重采样等。
设置参数的方式很简单,只需在arcgis的工具栏中选择“镶嵌”工具,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即可。
4. 进行镶嵌操作在arcgis中,进行栅格数据镶嵌的操作很简单。
只需打开“镶嵌”工具,选择待镶嵌的栅格数据和镶嵌工作空间,然后点击“运行”按钮,arcgis会自动完成镶嵌操作。
在镶嵌过程中,arcgis会根据设置的参数,对输入的栅格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新的栅格数据。
5. 镶嵌结果处理在arcgis中,镶嵌后的栅格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比如,可以进行栅格数据的裁剪、合并、重采样等操作,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arcgis的工具栏来完成,非常方便。
6. 保存和输出结果在arcgis中,完成栅格数据的镶嵌后,需要将结果保存和输出。
可以选择将结果保存为arcgis的栅格数据格式,也可以导出为其他常见的栅格数据格式,如TIFF、JPEG等。
保存和输出结果的方式很简单,只需在arcgis的工具栏中选择“保存”或“导出”工具,然后选择保存或导出的路径和格式,就可以将结果保存或输出。
【技术类】【且听我说“镶嵌数据集”】6、镶嵌数据集操作镶嵌数据集的完整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将针对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图:镶嵌数据集操作流程(1)数据预处理影像的统计值和金字塔决定了镶嵌数据集的显示速度与可视化效果。
利用“Build Pyramids and Statistics”工具构建金字塔与计算统计值。
该工具可以批量处理文件夹中的影像数据。
打开“Build Pyramids and Statistics”工具,工具位于 Data Management> Raster > Raster Properties 工具箱。
(2)建立镶嵌数据集镶嵌数据集的建立有两种途径:途径一: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Create Mosaic Dataset;途径二:Catalog中右键FileGeodatabase-New- Mosaic Dataset;参数设置:MosaicDataset Name:填写镶嵌数据集名称;CoordinateSystem:选择镶嵌数据集参考;ProductDefinition:定义产品波段组合方式;PixelProperties:定义像素位数;图:创建镶嵌数据集(3)添加影像数据同样利用两种方式添加影像数据:途径一: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Add Rasters To MosaicDataset;途径二:Catalog中右键FileGeodatabase>Mosaic Dataset>Add Rasters;参数设置:RasterType:选择影像对应的栅格类型;(此部分内容下文详述)InputDataset:选择添加影像类型;图:影像数据添加小贴士:Input Dataset选项中的文件类型如何定义?该选项提供三类文件类型,分别为File、Dataset、Workspace,三者定义范围如下:File——允许选择一个或多个存储于磁盘文件夹、影像服务定义 (.ISDef) 文件和栅格处理定义(.RPDef) 文件中的栅格数据集。
mapgis中的镶嵌原理-回复MapGIS是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软件平台,它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来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
其中一个关键的功能是镶嵌,也称为影像拼接,是将多个成像覆盖区域的影像拼接成一个无缝的整体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回答关于MapGIS中镶嵌原理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MapGIS中的影像镶嵌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
在不同的遥感传感器中获取的影像具有不同的光谱范围、空间分辨率和波段数量。
因此,镶嵌主要解决不同影像之间的重叠、色调、对比度和亮度等差异。
根据MapGIS的工作流程,影像镶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镶嵌之前,需要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对影像进行修复、校正和增强等处理。
修复可以去除图片中的噪声、杂质和缺失的信息。
校正是为了消除由于不同传感器、角度和高程等因素引起的影像几何畸变。
增强则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视性,以更好地适应镶嵌过程。
2. 匹配和校准:在镶嵌之前,需要对影像进行匹配和校准,以确保其在尺度和几何上的一致性。
匹配是将不同影像之间具有相似特征的像素进行对齐和配对。
校准是消除影像之间的几何畸变和视差,使其在空间上保持一致。
通常使用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来实现匹配和校准。
3. 拼接和融合:一旦影像匹配和校准完成,就可以进行拼接和融合。
拼接是将不同影像的像素按照预定的位置进行拼接,以创建一个无缝的整体影像。
融合是指将重叠区域的像素进行加权平均或像素级融合,以消除边缘效应和色调差异,使得拼接后的影像外观更加自然。
4. 质量评估和调整:在进行影像镶嵌之后,需要进行质量评估和调整。
质量评估是为了衡量镶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确保其满足预期的要求。
调整是指根据评估结果,对拼接后的影像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视性。
总体而言,影像镶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对影像的预处理、匹配、校准、拼接、融合以及质量评估和调整等多个步骤。
Arcgis镶嵌数据集操作【技术类】【且听我说“镶嵌数据集”】6、镶嵌数据集操作镶嵌数据集的完整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将针对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图:镶嵌数据集操作流程(1)数据预处理影像的统计值和金字塔决定了镶嵌数据集的显示速度与可视化效果。
利用“Build Pyramids and Statistics”工具构建金字塔与计算统计值。
该工具可以批量处理文件夹中的影像数据。
打开“Build Pyramids and Statistics”工具,工具位于Data Management> Raster > Raster Properties 工具箱。
(2)建立镶嵌数据集镶嵌数据集的建立有两种途径:途径一: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Create Mosaic Dataset;途径二:Catalog中右键FileGeodatabase-New- Mosaic Dataset;参数设置:MosaicDataset Name:填写镶嵌数据集名称;CoordinateSystem:选择镶嵌数据集参考;ProductDefinition:定义产品波段组合方式;PixelProperties:定义像素位数;图:创建镶嵌数据集(3)添加影像数据同样利用两种方式添加影像数据:途径一: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Add Rasters To MosaicDataset;途径二:Catalog中右键FileGeodatabase>Mosaic Dataset>Add Rasters;参数设置:RasterType:选择影像对应的栅格类型;(此部分内容下文详述)InputDataset:选择添加影像类型;图:影像数据添加小贴士:Input Dataset选项中的文件类型如何定义?该选项提供三类文件类型,分别为File、Dataset、Workspace,三者定义范围如下:File——允许选择一个或多个存储于磁盘文件夹、影像服务定义 (.ISDef) 文件和栅格处理定义(.RPDef) 文件中的栅格数据集。
arcgis中镶嵌至新栅格步骤镶嵌工具是ArcGIS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将多个栅格数据集合并成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
使用镶嵌工具可以将多个不同的栅格数据集镶嵌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栅格数据集。
下面将介绍具体的步骤:步骤1:打开ArcGIS软件,在工具箱中找到“数据管理工具”下的“镶嵌”工具。
点击该工具打开。
步骤2:在镶嵌工具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镶嵌的栅格数据集。
可以通过点击“添加数据”按钮来添加需要镶嵌的栅格数据集,可以是单个栅格数据集,也可以是多个栅格数据集。
步骤3:在对话框中选择输出栅格数据集的位置和名称。
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按钮来选择输出位置,并为新的栅格数据集命名。
步骤4:选择镶嵌方法。
在镶嵌工具的对话框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镶嵌方法,如平均法、最多法、最少法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镶嵌方法。
步骤5:设置栅格数据集的属性。
在镶嵌工具的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新的栅格数据集的属性,如像元大小、坐标系统等。
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属性。
步骤6:点击“运行”按钮,开始进行镶嵌操作。
ArcGIS将根据选择的镶嵌方法将输入的栅格数据集镶嵌成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
步骤7:镶嵌完成后,可以在ArcGIS中查看新的栅格数据集。
可以使用ArcMap或ArcCatalog打开新的栅格数据集,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操作。
总结:镶嵌工具是ArcGIS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将多个栅格数据集合并成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
在使用镶嵌工具时,需要选择要镶嵌的栅格数据集、设置输出栅格数据集的位置和名称、选择合适的镶嵌方法、设置栅格数据集的属性,并进行运行操作。
通过镶嵌工具,可以将多个不同的栅格数据集融合成一个连续的栅格数据集,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可视化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镶嵌方法和设置适当的属性,以获得满足要求的新的栅格数据集。
ArcGIS_镶嵌(DataManagement)摘要将多个输⼊栅格镶嵌到现有栅格数据集。
了解有关镶嵌栅格数据集的详细信息插图⽤法⽬标栅格必须是⼀个现有的栅格数据集。
该数据集可以是空栅格数据集,也可以是已包含数据的栅格数据集。
镶嵌操作在两个或多个相邻栅格数据集需要合并为⼀个实体时⾮常有⽤。
某些镶嵌⽅法有助于减⼩叠置栅格边界上的突变。
镶嵌的叠置区域可采⽤多种⽅式处理 - 例如,您可以对该⼯具进⾏设置,以仅保留第⼀个栅格数据集的数据,也可以混合叠置像元值。
另外,如果栅格数据集使⽤⾊彩映射表,还有多个⽤于确定如何处理此表的选项供您选择。
例如,可以保留⽤于镶嵌的最后⼀个栅格数据集的⾊彩映射表。
“⽬标”图层被视为“输⼊栅格”列表中的第⼀个栅格。
对于镶嵌离散数据,镶嵌运算符的“第⼀个值”、“最⼩值”和“最⼤值”选项会提供最有意义的结果。
镶嵌运算符的“混合”和“平均值”选项最适合连续数据。
尽可能使⽤最后⼀个镶嵌运算符,将这些栅格数据集镶嵌到⽂件地理数据库或 ArcSDE 地理数据库中的现有栅格数据集内;这是⽬前为⽌最有效的镶嵌⽅式。
像素类型将与⽬标栅格数据集相同。
对于基于⽂件的栅格和个⼈地理数据库栅格,为了忽略背景值,忽略背景值必须设置为与 NoData 相同的值。
⽂件地理数据库栅格和 ArcSDE 栅格⽆需经过此额外步骤即可忽略背景值。
如果使⽤包含⾊彩映射表的栅格数据集进⾏镶嵌,应特别注意选择要镶嵌的各栅格数据集的⾊彩映射表之间的差异。
即使栅格数据集具有不同的⾊彩映射表,您仍可使⽤“镶嵌”⼯具;但必须选择正确的⾊彩映射模式。
如果选择了错误的⾊彩映射模式,则可能会返回意外的输出结果。
⾊彩匹配⽅法可⽤于选择镶嵌数据集的⾊彩匹配算法。
对于不同分辨率的浮点型输⼊栅格数据集或像元不对齐的情况,建议在运⾏镶嵌之前,使⽤双线性插值法或三次卷积插值法对所有数据进⾏重采样;否则,镶嵌将会使⽤最邻近重采样法⾃动对栅格数据集进⾏重采样(该⽅法不适⽤于连续数据类型)。
基于ArcGIS镶嵌数据集的影像镶嵌与裁切方法探讨发布时间:2021-03-17T02:13:06.88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吴小琴[导读]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像获取的手段多来越多,处理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占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的使用、更快捷方便镶嵌管理影像正成为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摘要: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地理信息数据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影像。
近年来,影像在国土、空间规划、测绘、农业、环保、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介绍了ArcGIS镶嵌数据集的特点及其在影像管理及处理方面的优势,提出ArcGIS镶嵌数据集在影像镶嵌与裁切中的方法和流程,寻找了一种更快速、便捷、高效的影像管理方式,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镶嵌数据集;影像;镶嵌、裁切1、引言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像获取的手段多来越多,处理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占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的使用、更快捷方便镶嵌管理影像正成为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
如果按传统的方式镶嵌裁切影像,工序繁多,且过程十分耗时,而且占用了大量的磁盘空间,如果要在地图中显示,为了更好的显示性能,还需要对影像创建金字塔,又是一处耗时的过程。
因此,本文介绍的镶嵌数据集在影像添加到镶嵌数据集中进行管理时,只会在空间数据库中建立影像索引,并不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拷贝或者修改,原始影像文件仍然储存在文件系统中或者空间数据库中。
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存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优势,是当管理大规模影像最高效的方式。
2、镶嵌数据集概述2.1什么是镶嵌数据集ArcGIS镶嵌数据集是一种定义明确的地理数据库结构,专为处理大型影像和栅格集合进行了优化,是ArcGis10推出的管理栅格数据的影像新技术。
采用与非托管的栅格目录相一致的方法管理栅格数据,因此可以对数据集进行索引,并且可对集合进行查询。
【技术类】【且听我说“镶嵌数据集”】概述篇:影像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对ArcGIS影像技术稍有了解的童鞋应该都知道,ArcGIS影像侧重的是大规模影像的管理和共享,之前的【ArcGIS影像服务】系列博文(/arcgis_all/article/details/8239434)对数据共享进行了介绍,今天想和大家说说数据管理的事儿,极想的呦~由于内容实在是太多,这回先列个提纲,和各位交代一下都要说些啥事。
1、ArcGIS影像数据管理栅格数据集栅格目录镶嵌数据集2、镶嵌数据集概述3、镶嵌数据集特点动态镶嵌实时处理4、镶嵌数据集支持的数据格式基础栅格数据传感器影像数据其它数据5、镶嵌数据集描述镶嵌数据集结构镶嵌数据集属性表镶嵌数据集其它属性信息6、镶嵌数据集操作数据预处理建立镶嵌数据集添加影像数据镶嵌规则设置黑边去除边界显示影像匀色接边线构建快视图构建镶嵌数据集同步镶嵌数据集修复镶嵌数据集删除7、影像数据分级归档影像原始影像影像产品影像专题产品8、影像存储方式介绍直连式存储网络连接式存储存储网络分布式存储方式9、大规模影像数据管理及应用归档影像管理流程原始影像管理流程影像产品管理流程DEM产品管理流程影像专题产品管理流程10、影像管理与应用实例镶嵌数据集管理原始影像镶嵌数据集管理DEM产品栅格函数模板实现影像渲染【技术类】【且听我说“镶嵌数据集”】1、ArcGIS影像数据管理ArcGIS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影像管理方案。
ArcGIS8X利用栅格数据集(Rasterdataset)管理影像数据,ArcGIS 9X利用栅格目录(Rastercatalog)进行存储,ArcGIS 10增加了专业的影像管理信息模型镶嵌数据集(Mosaicdataset)。
(1)栅格数据集(Raster Dataset)ArcGIS 8X提供的影像数据管理模式。
栅格数据集是ArcGIS对单景影像数据的抽象,通过栅格数据集读取和写入影像数据,访问它的元数据。
arcgis栅格数据镶嵌步骤以ArcGIS栅格数据镶嵌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ArcGIS是一款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可以处理各种空间数据,包括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镶嵌是将多个栅格数据集合并为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的过程,可以用于生成高分辨率的地图或进行遥感影像处理。
本文将介绍ArcGIS中栅格数据镶嵌的步骤。
1. 导入栅格数据在进行栅格数据镶嵌之前,首先需要将要处理的栅格数据导入到ArcGIS中。
可以通过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导入”选项来导入栅格数据。
导入后的栅格数据将显示在ArcGIS的主界面上。
2. 创建栅格数据镶嵌工具在ArcGIS中,可以通过创建栅格数据镶嵌工具来进行栅格数据镶嵌。
点击“工具箱”按钮,打开工具箱窗口。
在工具箱窗口中,可以找到“数据管理工具”下的“栅格”选项,点击展开后,在“栅格集合”中选择“栅格数据镶嵌”。
3. 设置栅格数据镶嵌参数在打开的栅格数据镶嵌工具界面中,需要设置一些参数来进行栅格数据镶嵌。
首先需要选择要镶嵌的栅格数据集,可以通过点击“输入”按钮选择数据集。
然后需要设置输出数据集的名称和保存位置,可以点击“输出”按钮选择保存位置。
4. 选择镶嵌方法栅格数据镶嵌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栅格数据镶嵌工具界面中,可以在“镶嵌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镶嵌方法包括最近邻法、双线性插值法和立方卷积法等。
5. 设置镶嵌分辨率镶嵌分辨率是指生成的栅格数据集的像素大小。
在栅格数据镶嵌工具界面中,可以设置镶嵌分辨率的大小。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与原始栅格数据集相同的分辨率或者自定义分辨率。
6. 运行栅格数据镶嵌工具在设置完参数后,点击栅格数据镶嵌工具界面中的“运行”按钮,开始进行栅格数据镶嵌。
ArcGIS会根据设置的参数对栅格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新的栅格数据集。
7. 查看栅格数据镶嵌结果栅格数据镶嵌完成后,可以通过在ArcGIS的主界面上选择新生成的栅格数据集来查看镶嵌结果。
ArcGIS镶嵌数据集的应⽤-栅格显⽰范围控制1- 镶嵌数据集特点镶嵌数据集使⽤“⽂件+数据库”的存储和管理⽅式,是管理⼤规模影像的理想模型。
影像⼊库时,只会在空间数据库中建⽴影像索引,不会拷贝或改变原有的影像数据,原有影像⽂件仍然存储在⽂件系统中或是空间数据库中。
这种⽅式充分发挥了存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优势,是⽬前管理⼤规模影像最⾼效的⽅式。
2- 创建镶嵌数据集注:创建镶嵌数据集指定好与管理影像数据相同的坐标系。
1) ⽅式⼀在空间数据库上右键->新建->镶嵌数据集2) ⽅式⼆在红箱⼦⼯具中选择数据管理⼯具->栅格->镶嵌数据集->创建镶嵌数据集3 - 镶嵌数据集中添加影像1) ⽅式⼀右键镶嵌数据集->添加栅格数据2) ⽅式⼆通过⼯具箱添加栅格数据红箱⼦⼯具中选择数据管理⼯具->栅格->镶嵌数据集->添加栅格⾄镶嵌数据集添加栅格数据时,如为tiff格式⽂件则按照以下⽅式选择属性。
4 - 镶嵌数据集设置1) 镶嵌数据集计算统计值右键镶嵌数据集,选择属性,然后见如下界⾯,在统计值选项下拉中点击计算统计数据,弹出的计算统计值界⾯直接点击确认,开始统计栅格信息(统计需要较长时间)。
更新完统计值如下2) 构建⾦字塔(构建镶嵌数据集⾦字塔速度很快,如不构建镶嵌数据集加载到Arcmap以及在catalog中预览均⽆法正确显⽰);构建⽅式镶嵌数据集右键->构建⾦字塔。
3) 利⽤⼯具箱栅格数据集->构建轮廓⼯具重新为栅格数据集构建轮廓,为编辑显⽰区域做好准备。
5 - 镶嵌数据集调整影像显⽰范围1)⼿⼯编辑边界轮廓可以通过调整范围去掉不想看见的区域,可以有效的去除影像数据中的⿊边以及⾃由的定义想发布的影像区域范围。
在ArcMap中打开做好的栅格数据集,利⽤编辑⼯具开始编辑功能选择覆盖区进⾏编辑(每个栅格的覆盖区都需要编辑)。
注:如有新加⼊的栅格则需更新下边界,新栅格才能正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