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收藏了多少国宝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台北故宫博物院顶级清宫“沉香”鉴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重要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
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
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
▲台湾故宫博物院广场视角图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
清宫沉香价值概述出身于东北游牧民族的满清皇室,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不但吸收、接纳看似充满汉文化色彩的沉香,而且更进一步推崇沉香,作为重要沉香产地和交易中心东莞寮步,史书均有进贡沉香的记载。
在清朝,当有一件香木送入宫中,雍正帝就会请人来看,如果是件好香木,就会请人做成器,不好的就收入库房。
这类记载在雍正朝非常多,更不用说乾隆和其他朝皇帝了。
▲茄楠木雕小配饰,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沉香鉴赏此外,从文献记载中也可知道,清宫对这些沉香木异常重视,除见有“按香形式”“酌量画样”等希望不过度浪费材料的指令,“做完器后剩下多少香末,都要清楚记录有几两,之后还要收存起来”。
上图展示的是一套清茄楠木雕小佩饰,工匠应是将做器后残余的沉香木片再次利用,雕成小鱼状,当中最小的仅1.1厘米,十多只沉香小鱼一字排开,好似一池水塘风景。
“茄楠”级清宫沉香鉴赏茄楠,又称伽南、奇蓝、琪楠、棋楠等。
明代文人文震亨《长物志》有详细论述:“有糖结、金丝二种。
糖结面,黑若漆,坚若玉,锯开上有油。
若糖者最贵,金丝色,黄上有线,若金者次之。
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膻气。
大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盘承之,满室皆香,真为奇物。
小者以制扇坠数珠,夏月佩之,可以辟秽。
”这段记载确切地说明了沉香中的高级品茄楠的样貌,并说到这样的高级品并不适合烧焚,而更适合用来雕琢。
观台台故宫博物院说说
1.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典藏的藏品都是当年从大陆的北平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地搬运过来的,应该说这些藏品都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和珍品,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漂洋到台湾去看看这些稀世珍品,现在终于如愿。
2.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稀世珍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共达69万余件,其中甲骨档案2万多片,古代书画近1万件,各种陶器瓷器2万多件,铜器1万多件,在铜器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
另外还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稀世珍品,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台北故宫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机构之一。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一(馆景及青铜玉器收藏)坐落在台北市西南部士林镇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65年。
它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设计,背负青山,远瞻绿水,黄墙绿瓦,巍峨壮观,庄重典雅。
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
从外双溪孔子铜像前沿台阶而上,经过由气势雄伟的“天下为公”牌坊,穿过整洁的广场,经过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便抵达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门。
整座博物院古色古香,极富有民族色彩。
博物院有4层,正面的平面图呈梅花形,分成5个大厅。
第一层,为演讲厅、办公厅、图书馆;博物院正面入口设在第二层。
二层大厅内设有孙中山先生的铜质坐像,这座铜像是按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铜像原模翻制而成。
铜像四周为8间书廊,展出历代著名的书法和绘画,陈列有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第三层陈列有图书、文献、碑帖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历代珍藏;第四层则举办各类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
故宫全景故宫正门孔子铜像“天下为公“牌坊孙中山铜像故宫景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丰富,收藏了65万件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几乎涵盖整个五千年中国历史。
其中有2972箱文物是自祖国大陆运来的原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历代文化珍品,及取自沈阳故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旧藏。
当中有清宫档案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还有商周青铜器、玉器,晋唐以降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以后的名窑瓷器、竹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碑帖等器物书画5万余件,品类繁多,均为华夏瑰宝、旷世之珍。
青铜器类收藏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多为中华文物珍品,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青铜重器十分有名。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下有三足,双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鼎内共有铭文500字,记述周宣王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之事,为国之重宝;散氏盘也是西周重器,上有铭文357字,不但铭文美,形制文饰都美丽非凡;西周宗钟,高65.6厘米,宽35.2厘米,重34.04公斤,为古乐器,呈合瓦形,图案精美,形制雄伟,钟体有铭文17行122字。
溥仪退位后,故宫藏宝都去哪了《法治周末》2011年2月15日第19版清王朝灭亡,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国共内战,原存于故宫的那些国宝何处容身?在故宫建成后的585年中,经历了多次变故和灾难,故宫藏品与故宫古建筑都是旷世之宝。
故宫藏品与故宫古建筑不可分割。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将迎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近来信息显示,我国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在今年将有重要的合作。
这样的消息让人兴奋,也让人感慨。
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是百年的政治风云变幻的结果,故宫的文物藏品是中国艺术品的集萃。
百年以来,故宫的大量藏品经历了许多劫难,千万件藏品流失,万幸的是有更多的藏品有惊无险,得以保存,让人们在唏嘘感叹中颇感自慰。
高瞻远瞩建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从建成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共491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宣告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紫禁城的外朝部分为民国政府所有。
而逊帝溥仪在内廷依然保持一个微型小朝廷,俨然国中之国。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接管北京全城防务,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逊帝溥仪迁至什刹海醇亲王府。
苟延13年的小朝廷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冯玉祥决定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并筹建故宫博物院。
1924年11月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正式成立,宣布紫禁城完全收归民国政府。
李煜瀛出任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易培基、蒋梦麟、鹿钟麟、张璧等9人以及清室方面代表绍英、载润等5人为委员,监察员6人,会同行事。
委员会成立后,着手对故宫文物进行系统查点。
不到一年时间,将宫内物品大部分查点完毕,登记造册。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共有117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各代的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
国立故宫博物院【基本信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名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英文名称】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成立时间】1962年(台湾)【藏品数量】60万件国立故宫博物院于1925成立于北京紫禁城。
1931年为避战祸,故宫的文物开始在中国境内四处乱逃。
1949年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政府将总数约60十万左右的故宫精品文物运到台湾。
直到1962年才搬到现址。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 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
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
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
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1时间来不及2不让摄像)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一、毛公鼎据考证,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
在中国,有两件青铜器堪称青铜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物)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就是铭文最多的这件毛公鼎。
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
鼎铭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
台北故宫-简介1 [CCTV][台北故宫12集全][HDTV/720p/14G][国语中字][RF]简介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
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
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
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第一集:国宝迁台, 中国只有一座故宫,故宫博物院却有两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
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台北故宫各类文物中的最顶级文物,即所谓“镇馆之宝”。
如毛公鼎、散氏盘、汝窑、富春山居、快雪时晴、四库全书、鸡缸杯等等。
北京故宫的韩滉《文苑图》、张大千临摩敦煌壁画、河南博物院运台文物、日本归还文物。
“三希堂贴”(快雪时晴贴、中秋贴、伯远贴,中秋贴次之)、文渊阁《四库全书》、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第二集:北沟烟雨, 文物来到台湾后,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
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
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
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
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
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
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於世。
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
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宋/定窑/婴儿枕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
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管内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其中以下10件藏品均为世间珍品,无价之宝。
No.10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No.9 五彩龙凤大盘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豔的特色。
No.8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
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No.7 早春图《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简介高清纪录片《台北故宫》经典珍藏CCTV12集全.720P.中文字幕-86BTS《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
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
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一《国宝迁台》二《北沟烟雨》三《青铜记忆》四《釉彩千年》五《瓷中繁花》六《玉润华光》七《巧夺天工》八《翰墨风雅·上》九《翰墨风雅·下》十《云山深处》十一《传世珍籍》十二《承古开今》《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
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
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
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 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位于台湾台北市于1965年开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全球位列第18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总计698854件/册文物,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1948年12月初,中央博物院理事会集议,通过选择最精品运台,分三批装入海军派遣运输舰运抵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风格清丽典雅。
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二、三层为“器字形”平面格局的展厅;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
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大国宝」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知大势已去,便将故宫部分文物分为三批运抵台湾。
三批文物共计2922箱。
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这批文物便入藏该院。
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
数量虽不多,但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举不胜举。
一般我们大陆人所共识的国宝文物包括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新石器时期的鸟纹玉饰、汉代的玉角形杯等,商代兽面纹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窑宝石红釉观音尊,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韩干的《牧马图》。
这里采用台湾人评选出的两个版本的排名,并且分别介绍(文物名称采用台湾的名称):网络评选出结果:第一名正是辨识度最高的“清翠玉白菜”“战国龙形佩”“元大雁玉带饰”“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清掐丝珐琅天鸡尊”“清高宗夏朝冠”“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汉玉角形杯”“清杨维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内专家评选结果:“西周散氏盘”“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清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藏文大藏经”“明帝鉴图说”1.散氏盘(周朝)公元纪年: Ca.9th-8th centuries B.C.文物描述: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
但是在西周之后,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散氏盘在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
盘上的铭文共357 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
位于今日陜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散国,被西北方的国侵占了土地,两国议和,戡定国界,国割地赔偿,过程与合约均铸在盘上,作为证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宝库,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和文物。
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还讲述了许多中国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
1. 翠玉白菜: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一块天然翡翠雕刻而成的白菜,上面还有两只虫子。
这颗白菜寓意吉祥,象征着清白、纯洁和富饶,同时体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玉石雕刻技艺。
2. 毛公鼎:这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上有铭文497个字,是目前所见最长的金文铭文。
这篇铭文讲述了毛公受命辅佐周天子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况。
3. 清明上河图(仿本):虽然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没有原件,但是有一幅据称是由明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仿制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城市风貌和市井生活。
4. 宋徽宗书法: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瘦金体书法独树一帜。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多幅他的作品,如《夏日诗帖》等,展示了他高超的书法艺术水平。
5. 青花瓷: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有许多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它们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工艺著称于世,代表着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度成就。
6. 甲骨文:博物馆中也收藏了一些商朝时期用于占卜的龟甲兽骨,上面刻有甲骨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艺眼全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顶级文物出现于同一展览的情况不多,201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展览汇集众多绝世名品书画,反响强烈。
而2018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再续前缘”,于10月4日至12月25日再度推出“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210陈列室),展出26件名家之作,件件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重量级的精品展出至为难得,其中限展品,将分前后期展出,10月4日至11月14日为前期,11月15日至12月25日为后期。
其中前期展览作品包括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卷、《宋仁宗后坐像》轴、宋萧照《山腰楼观》轴、宋夏珪《溪山清远》卷、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轴、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卷。
后期展览作品包括唐玄宗书《鶺鴒颂》卷、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宋易元吉《猴猫图》卷、宋人《翠竹翎毛》轴、金武元直《赤壁图》卷、《宋宁宗后坐像》轴、宋人《折槛图》、宋钱选《桃枝松鼠》卷。
全程展出的作品有《宋太祖坐像》轴、宋范宽《秋林飞瀑》轴、宋人《冬日婴戏图》轴、宋人《富贵花狸》、宋苏氏一门法书《苏轼书尺牍》、宋四家真迹《宋米芾致希声吾英友尺牍并七言诗》、宋人《松泉磐石》轴、宋高宗赐岳飞手敕、宋马麟《三官出巡图》轴、宋人《却坐图》轴、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本次为大家带来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宋萧照《山腰楼观图》和宋夏珪《溪山清远》卷,以后也将陆续为读者带来其他展品。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24.7厘米×47.3厘米。
《平安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
《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
《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这三帖中,《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也十分生动灵巧。
《何如帖》台北故宫博物院十月将“国宝再现”18公关世界 \ PRwoRldPRwoRld \ 公关世界19艺眼全球较端整,“复”字重复三次,各不相同。
台湾故宫博物院介绍台湾故宫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的一座世界知名博物馆,是世界上保存最多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院的藏品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清宫故宫收藏的文物,包括绘画、书法、青铜器、玉器、瓷器、珠宝、古代书籍等。
自1965年迁至台湾以来,台湾故宫博物院一直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当时,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北京故宫的院内储藏部门。
随着中国大陆的动荡局势,为了保护国家宝藏,1947年,国共内战首都迁往台湾。
为了避免国宝的丢失,1948年,这些珍贵的文物被运往台湾,并在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
面对许多挑战,台湾故宫博物院不仅成功保存了这些宝贵的文物,还成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瑰宝收藏机构之一。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与中国大陆的故宫相似,整个博物院被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展览区、行政区和园区。
展览区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地方,这里展示着博物馆最精彩的藏品。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着名的文物,如《清明上河图》、《百鸟朝凤图》和施闰章的《石渠宝笈图》等。
这些珍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辉煌,也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除了常设展览之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还定期举办特别展览,向游客展示一些特定主题的文物。
这些特别展览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
此外,博物院还设有研究中心、图书馆和教育中心,致力于推动研究和教育,并为游客提供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园区是一个宜人的环境,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
园区内有各种花草树木,建筑也呈现出中国古代的风格。
游客可以在园区内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者可以享受到专业的讲解服务,博物馆提供不同语言的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展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讲座、工作坊和表演活动,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
台北故宫文物概述姓名:胡冰班级:08财务管理B1班学号:2008530133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
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
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故宫博物院于抗日战争的前夕,选择重要文物南迁。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
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
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
文物运台后,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
1950年 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
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
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
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
台湾“行政院”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
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
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
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
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该院陈列展览强调配合旅游观光事业及为大众服务的原则,院内辟有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
先后举办“商周青铜礼器展”、“我国瓷器的发展”、“书画精华特展”、“故宫藏玉”、“中华民国开国史料展”等展览。
在建院60周年之际,举办了大型综合陈列“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特展”。
还在院内开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艺雅座”和仿宋、明庭园“至善园”。
国宝总动员!15年台北故宫超级大展集结!书画、金石、玉瓷、古籍、绢绣齐上线!台北故宫藏了上下五千年,书画、金石、玉瓷、古籍最为顶级的国宝无数,因此每年台北故宫家的展览都是小伙伴们必看的,无论多忙、无论旅费贵不贵,我们总想着去一睹他家的各种专题展览…..然而,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展览,遗憾在心头,没关系,接着大年假即将到来之际,录斋给大家找来了十几年间台北故宫的各个精彩展览图录,你可以带一本回家,在家里慢慢享受台北故宫的奇珍异宝!超级书画大展有:《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集结历代顶级国宝书画70件,《妙和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集结63件最精董相关代表作,《豪端万象——祝允明书法特展》集结59件最精祝允明代表作!超级文物大展有:《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集结台北故宫藏各类国宝100件,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度浓缩!还有无许多有趣的专题特展:书画古籍装帧特展《书画装池之美》、缂绣与绘画比对特展《十指春风——缂绣与绘画的花鸟世界》、三国书画文物特展《卷起千堆雪——赤壁文物特展》、花器特展《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珍贵宋元花笺特展《宋代花笺特展》……好展实在太多,录斋也数不过来了,详细介绍都在下面,大家慢慢瞅~《书画装池之美》【出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时间】1998年4月【页数】196页【开本】16开【装帧】平装该书设计,图版均以全幅形式来印刷,有别于只印画心的编排方式。
陈述重点,亦聚焦于解析手卷、立轴、册页、成扇等不同装池形式的特色,共计45件文物。
书末附录,并罗列装裱书画常用的工具与材料,用供参考。
与去年热销的《缥缃流彩》相比,价格更加亲民的多,且有详细解说。
裱褙,古代又称作“装池”,是中国用来美化和保护书画的一项专门技艺。
早在纪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即已略具卷轴形式的雏型,但装池技术真正发展纯熟,则必须晚至唐朝以后。
一次带你看够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历朝历代珍藏的国宝(收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
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下面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全朝代的国宝珍藏: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西元前4300-2500白陶鬶红山文化晚期西元前3500-3000玉猪龙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西元前3200-2000玉琮龙山文化西元前2500-2000黑陶高足杯良渚文化晚期西元前2500-2000玉琮山東龙山文化晚期西元前2200-1900玉圭商西元前1600-1046亚禽父乙尊商晚期西元前1600-1046龙冠凤玉饰商后期钩连乳丁纹羊首罍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元前1300-771亚醜方簋西周早期西元前1046-771鸟纹方座簋西周中期西元前1046-771伯定盉西周晚期西元前1046-771宗周钟春秋西元前770-476蟠虺纹鼎战国西元前475-221狩猎纹壶战国中期西元前375-276嵌绿松石金属丝牺尊秦西元前221-207量汉西元前206-西元220佳镜西汉西元前206-西元8黑陶茧式壶新莽西元前9-西元23嘉量东汉西元前25-西元220铜鎏金山纹兽足樽晋西元265-420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局部)北魏太和元年釋迦牟尼佛坐像唐西元618-907白瓷穿带壶五代西元907-960五代人秋林群鹿五代南唐西元前907-西元960赵干江行初雪(局部)宋西元960-1279李迪秋卉草虫北宋西元960-1127定窑白瓷婴儿枕南宋西元1127-1279龙泉窑青瓷凤耳瓶南宋至元西元1127-1368玉荷叶洗宋至明黄玉鸭金西元1115-1234武元直赤壁图元西元1279-1368应真像元至明西元1271-1644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明西元1368-1644青花五彩百鹿尊明永乐西元1403-1424青花人物纹扁壶明宣德西元1426-1435宝石红釉僧帽壶明景泰掐丝琺瑯番莲纹盒明成化西元1465-1487成化斗彩鸡缸杯明晚期朱三松雕竹窥简图笔筒清西元1644-1911肉形石清康熙西元1662-1722红釉尊清雍正西元1723-1735画琺瑯黄地牡丹纹蟠龙瓶清乾隆西元1736-1795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清嘉庆西元1796-1820红地描金万福纹盖罐十九世纪西元1801-1900「播喴」画琺瑯镶珠怀表清晚期西元1850-1900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清同治西元1862-1873诏书─同治亲政诏清光绪西元1875-1908绿地鱼龙图花式瓶民国西元1911齐白石篆書五言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台北故宫收藏了多少国宝?
六大板块,133件(组)文物,上至新石器时代的古玉,下至清代精雕的核舟,横跨书画、器物、文献三大领域,炫目国宝,煌煌大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台北故宫)的特展“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成为2011年底至2012年初最引人注目的展览。
评价“翠玉白菜”——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是这次挑选展品的五个主要原则”,台北故宫器物处处长蔡玫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故宫68万件文物,可能每个人来选都会有不同的选法,因此最后的清单出炉,也是议了很多次。
从特展“礼乐典范”、“金匮宝笈”、“工艺创新”、“盛世极品”、“翰墨光华”、“丹青瑰宝”六大板块的划分中,不难看出台北故宫馆藏文物的精要所在。
在展览中展出的清宫旧藏“翠玉白菜”为很多人熟悉,也是因“人气性”而位居百大国宝之列的典型。
对这件作品能否称得上“国宝”,本报曾以专文讨论(详见2012年1月15日B5版)。
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兆华亦强调,评价“翠玉白菜”不能脱离它的创作时代,也不应将今人的作品与之简单类比。
如果说它是今天的艺术家用这种材料、这样的工艺所出,可能与“顶尖”还有距离。
但考虑到它是清人的作品,并且承载着非同一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称其身价上亿并不为过。
最好的官窑瓷器——庞大的善本书库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为了中华文化瑰宝的安全,1933年起,故宫“文物大迁移”秘密开始。
它们由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后又辗转到四川、贵州,历时十几年,行程数万公里,但是却无一件损坏、无一件丢失。
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陆续运到南京。
1948年底,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这些南迁文物中的精品又被分三批船运到了台湾。
除了故宫博物院的2972箱文物精品,当时运到台湾的还有当时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的文物。
赴台后文物先集中在台中雾峰乡吉峰村仓库,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文物逐次迁入,也正式形成了两岸故宫“一宫两岸”的格局。
台北故宫馆藏宋以后官窑极精而全,如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为传世唯一品;定窑白瓷婴儿枕类似品全世界所知仅有三件,台北故宫藏品的釉色之美及装饰之精为其中之最,枕底并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题一首,流传有序;南宋官窑青
瓷贯耳壶被视为传世最大件南宋官窑器;器形模仿自青铜器,器表清晰可见深色纹片;而宣德宝石红釉瓷僧帽壶为宣德红釉器的绝美作品。
还有最完整精彩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等等。
.........
“国宝总动员”这样学术性较强的展览应当怎样和对大众的普及推广结合?周功鑫认为,展览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工具,所以本身必然要以一个主轴思想或者说主题想法为核心,以一条精心设计的故事线串联,同时辅以一系列的出版、研讨、演讲、网络介绍、媒体推广手段。
策展往往要花去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