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16章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串.并联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②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③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步骤。
3.情感状态与价值观明确探究目的,专心实验。
由分析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获得共享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所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节是探究实验课。
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对探究性有浓厚的兴趣。
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
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所以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电源开关电压表各1;小灯泡两个;导线若干。
教法根据新课程基础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既能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
本节课采用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设计实验环节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一猜。
通过师生互动或学生互动。
让学生自己明确实验步骤,并划出相应的电路图。
学法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学法指导上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
这样可以充分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活动,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三会”。
会涉及试验,会用实验进行探究,会分析数据总结找出规律。
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已具备了,电路的连接、电流、电压、电流表的正确连接的知识。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美味的水果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制成水果电池.如图所示,把LED灯插入电路板,然后接在水果电池上,这时LED灯发光时.LED发光时,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电电能,那么每个水果电池提供的电压是多大?整个水果电池提供的又为多大?如何测量出来?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的质疑中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测量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导课时的问题,猜想串联电路中电压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2.猜想或假设: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将各种猜想分类板书到黑板上。
一般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提出下列猜想:①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
②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
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用越小。
③灯泡大的地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方电压就小。
④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首尾两点间的总电压。
学生们作出了各种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用实验来求证。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自己组设计的方案写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学生讨论基本完成后,教师挑选几组典型的方案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时教师可作如下提示:各组可以简单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
简单评价各组的方案,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想要测量哪些数据?你计划如何进行测量(按电路图测量)?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最后还要与别人交流做更好的改进,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
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参考:方案1:用学生电源提供电压,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用同一块电压表,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电路如右图,具体测量电路如下图。
都要并联后接在电路中,而节日小彩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它们为什么不像家用电器那样,全部并联起来呢?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新课教学]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
串联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 之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对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猜想或假设?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猜想,多种多样……3、设计实验实验时可以分别把电压表并联连在AB两点、BC两点、AC 两点,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换上另外的小灯泡,反复测量,至小三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可以让学生自计画出各个电路图。
4、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在进行试验的实际操作中,要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还要把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记录下来,以便改进试验,或在分析数据时使用。
根据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能印证你的猜想吗?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
U=U1+U2+……+U n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6、评估:在得出结论后,应该思考:试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然后把这些思考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7、交流与合作:最后,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积压改进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的情况简要即在这里。
二、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用电压表分别测每节电池两端的电压,然后用电压表测量这个电池组两端的电压。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结论: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两端的电压之和。
三、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的各分支叫支路,总路径叫干路,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或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L1两端的电压和L2两端的电压跟电源电压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对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猜想或假设?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教案:第十六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2节。
2. 详细内容:(1) 了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
(2)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 学会运用电压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压规律。
2. 知识讲解:(1) 串、并联电路的概念:解释串、并联电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
(2)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讲解在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如何分配,引导学生掌握电压规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电压规律。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电压规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教具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验证电压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串、并联电路的定义、电压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电路图:电源电阻1电阻2电阻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点和难点解析: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注重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会利用电压表测电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初步结论。
【教学难点】对科学探究活动各环节的理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电源、导线、电压表、各种彩色小灯泡、开关、实物展示台、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平台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各有什么特点。
串联电路中:I= I1 = I2并联电路中:I=I1 + I2日常生活中你常见的电路哪些属于串联电路哪些属于并联电路?为什么要分串联、并联呢?因为它们所需电压不同,那么串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规律?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提出问题:在下图中,两个灯泡是串联接入电路的。
那么在电路中的L1两端电压 U1 、L2两端的电压U2与L1、L2两端的总电压U,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设计实验:分别用电压表测出A与B、B与C以及A与C之间的电压,比较测得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 、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
3 、电压表要与所测用电器并联。
4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了。
进行实验:1.测A与B两点间的电压U12.测B与C两点间的电压U 23.测量A与C两点间的总电压电压U,记录在表格中。
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测量数据分析与论证: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数学表达式:U=U1+U2教材P61 想想做做:电池的串联生活中,常常把电池串联起来使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节中的两个部分:1.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2.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电阻。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引导学生发现电路中的电压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电压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压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 = U1 + U2 + + Un并联电路电压规律:U = U1 = U2 = = Un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电阻值为5Ω的电阻,将其分别串联和并联在10V的电源上,求两种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压。
(2)在一照明电路中,三个灯泡的电阻分别为10Ω、15Ω和20Ω,求三个灯泡两端的电压。
2. 作业答案:(1)串联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5V;并联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
(2)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6.67V、4.44V和2.92V。
第十六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课程导入】震惊!麻雀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当小鸟两脚站在同一根电线上时,小鸟自身与两脚之间的电线构成了并联电路。
但由于小鸟自身的电阻远大于两脚间电线的电阻(小鸟脚上的角质层有极好的绝缘作用),因此大电流基本上从电线上分流了,亦即:电流基本上不从小鸟身上流过,所以小鸟是不会被电到的。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提出问题:在图中所示的串联电路中,L1两端电压U1、L2两端电压U2、L2和L1组成的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之间有什么关系?2. 猜想或假设:生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生2: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用越小.生3:灯泡大的地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方电压就小.生4: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3.设计实验:首先选择规格相同的两只灯泡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根据电源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再分别把电压表并联在上图所示的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换上另外四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两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电路连接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依次连接;B.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好电路后要检查有无短路,确定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C.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D.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
4.进行实验:分别按图设计的电路图接实验实物图.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读出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U1,U2,U.每次读数后都要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改变两个小灯泡的规格,重做上述实验,物理量L1两端(A、B)的L2两端(C、D)的电源两端(E、F的电次数电压U1/ V电压U2/ V压U/ V1 1.5 1.5 3.02 1.2 1.8 3.03 1.4 1.6 3.0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6.评估与交流:回顾以上操作,看看是否存在不妥的地方:读数时是否实事求是?要换灯泡时是否换用了不同规格的?如果这些因素在实验中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各小组把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想想做做电池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关系生活中常把一节电池的负极和另一节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组成电池组们也可以把三节或更多的电池串联起来使用,那么每节电池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压有什么关系?用电压表分别测出:①每一节电池的电压;①节电池串联的总电压;①节电池串联的总电压结论: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电压之和。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串、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3.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各自电压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2。
5V的小灯泡2只、3.8V的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源、导线若干、电压表.学生用:2.5V的小灯泡2只、3.8V的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源、导线若干、电池三节.【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冰箱等用电器和节日里的小彩灯的视频。
提问:它们的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展示】提问:同样接在家庭电路中,为什么电灯、电视并联而小彩灯串联呢?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就需要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设计意图:从生活到物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观察、回答:电灯、电视、冰箱等用电器是并联的,小彩灯是串联的.学生思考。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观察与思考】1.在只有一个灯泡的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有什么关系?2。
不同规格的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学生观察、回答:相等。
观察比较。
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用电器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有什么关系?【类比水压】【设计实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你认为这个实验如何进行?②你能设计这个实验的电路图吗?请把你设计的电路图画下来.③如如何设计实验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16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电路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让孩子们掌握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电路中电压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板、灯泡、电阻、电压表、导线等。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电路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路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示例,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电路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电路中电压的计算和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电路知识,可以让他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搭建电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的细节情境引入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我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电路的神奇之处。
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会遇到一个有趣的电路问题,这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电路知识。
二、知识讲解的细节知识讲解是让孩子们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关键环节。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设计这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意图: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电路板、灯泡、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
1. 引入:以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连接电路板上的灯泡和电压表,观察不同电路连接方式下电压的变化。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压规律进行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电路,观察和理解电压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课后自己设计一些电路实验,探索电压规律的更多应用,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是我在设计课程时非常重视的一点。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电路实验,我确保所有的实验器材都是安全的,并且对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实验操作培训。
我详细地向学生们讲解了电路实验的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如何使用电压表等。
我还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了监督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安全、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教学设计12、请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一节干电池、两节干电池串联、三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三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分析这三次测量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结论:电池组两端电压等于每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四、当堂达标检测题(分钟)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此时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A. 3V和7.5VB. 1.5V和4.5VC. 3V和1.5VD. 1.5V和3V 2.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小雨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3V,U BC=3V,U AC=6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A.整理器材,分析数据,得出结论B.对换L1和L2的位置,再测出一组电压值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出几组电压值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3、如图所示,L1和L2是联,的a端是 _接线柱,b端是接线柱。
如果电源的总电压是6V,的示数是4V,则L1的电压是V,L2的电压是V。
课堂小结:一、基本知识1.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串联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二、基本技能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三、基本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对比法作业布置:教材:P62 动手动脑学物理1~4板书设计§16~2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串联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教学反思优点:引课清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时间掌控恰当。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教学反思这节课因为采用“学生主唱,老师引导”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分享交流、合作探究、陶冶性情、提高技能.而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起引导的作用,及时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归纳.并通过设置问题来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探究活动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节课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设置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迅速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引入环节,笔者首先播放了自然界的闪电,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接着播放了波士顿科技馆静电球制造闪电的现象,让同学们惊叹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伟大.在短短的2分钟内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学习自然而然就开始了.2.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的学习和思考,他们才能学有所获.例如,“趣味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他们课下进行水果电池的探究过程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对同学们提出了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请大家帮助解决;“常见电压小组”的同学利用多种方式收集了生活中大量与电压相关的现象,如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的电压、各种电器的电压、各国的电压等,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见闻;“基础知识小组”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为同学们介绍了伏打电池,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介绍了电池的历史发展及常用锌锰电池的相关知识等等.3. 自主合作的实验探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能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测量电压小组”把他们在课下对于电压表正确使用方法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并介绍了他们采用对比法学习的情况;“解决问题小组”的同学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给同学们设计了灵活的问题,让大家通过实验来探究发现.4. 目标落实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学习能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基础知识小组”的同学设计的问题有效地检查了同学们对于电压的单位、单位换算、常见电压值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量电压小组”的同学通过让大家找故障有效检查了同学们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情况;“解决问题小组”的同学让大家用多种方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既检查了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复习了前面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中能享受到自己创造的乐趣,找到自己的存在.《电压》这堂课的学习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锻炼了实验能力、展示了创新思维、分享了学习成果,课下同学们都说:“学有所获并学得开心”、“有意思的课堂”、“希望以后的课也像这节课一样给学生多一些展示的机会”.。
课题:《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教材分析“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如电阻、电功)的基础,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如欧姆定律等)、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本节课的学生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实验中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基本根据。
可见,本节在整个电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二、设计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另一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先创设串联电路灯亮暗不同情景,提出串联各用电器电压间有何关系的问题,由学生猜想,把问题具体化到测电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也就是回顾电压表如何使用及注意事项。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将电压表的使用具体化和个体化的理解过程。
实验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物理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得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加深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记忆,为后续电学展开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节_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这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其推导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并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导线、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导线、开关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串、并联电路的概念。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5.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并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活动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其推导过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电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教室电路作为实践情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引入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路,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为后续实验做好铺垫。
2. 实验操作: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研究串连、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结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术。
3)会利用串连、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串连、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剖析法概括总结物理规律。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生动风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欲念。
2)培育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经过实验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难点:组织指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规范操作、认真察看、认真剖析,得出适合的结论。
三、教课过程教课程序教师活动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不一样规格)的电路连结方式有多少种?请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学生活动说明学生回首电路有关知识,复习串、并联电路特色,将电路图画在练习本上。
从电路中灯泡创建情形的亮度不一样出若闭合开关,两灯都学生察看灯泡的发,指能发光亮度并引学生吗?发光明度同样吗?踊跃思虑,说出自己的想法。
思虑灯泡的亮引入新课度可能电压有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同观关,从而引入察灯的发光状况,并提出问题为研究串连、并什么两灯的发光状况会不一学生思虑会想到可能是联电路中电压样?电压不一样的缘由。
的关系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补充: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由,泡的亮度不一样可能与电压有关,引出本节实验要研究的灯复习稳固科学研究过程培育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着重物理过程的理解问题:串连、并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引入科学研究的七步骤。
1.提出问题:串连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2.猜想与假定猜想1:各部分的电压可能充足的前瞻实验研究是相等的。
由于串连电路中性。
学生的猜请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猜电流到处相等。
想会是丰富多串连电路想的原由。
鼓舞并一定学猜想2:灯泡亮的彩的。
生的猜地方电同时引电压的关想。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教学内容1. 串、并联电路的概念: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理解两种电路的连接方式及其区别。
2. 电压的规律: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 电路图的识别:培养学生识别电路图的能力,能正确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理解两种电路的连接方式及其区别。
2.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识别电路图的能力,能正确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电阻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电路图、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连接方式及其特点。
2. 串、并联电路的概念:通过电路图的展示,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及其区别。
4. 电路图的识别:让学生分析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电压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关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电压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六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串、并联电路的概念串联电路:各用电器首尾顺次连接的电路并联电路:各用电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连接的电路二、电压的规律1. 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2. 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分别为R1=5Ω、R2=10Ω、R3=15Ω,电源电压为U=15V,求电路中的电流和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第十六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2、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三、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四、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二)引入课题:1、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三)进行新课:课时1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 U a=U b=U总U a+U b=U总(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课时2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 U=U1+U2或 U>U1>U2(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U2=U3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教辅资料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教辅资料中的本节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压在电路中的传递规律。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物操作法,希望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电路的串并联特性,理解电压的传递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幼儿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传递规律。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电压的传递规律。
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板、灯泡、电阻、电压表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电路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幼儿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串并联电路的概念,解释电压的传递规律。
3. 实践:让幼儿动手搭建串并联电路,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他们发现电压的传递规律。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电压的传递规律。
难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压表,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电路的串并联特性。
同时,我还会鼓励幼儿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设计更复杂的电路,或者研究电路中的其他规律。
通过这次课程,我希望能激发幼儿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教案设计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它们分别是: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二、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三、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四、电路设计的复杂性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二、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我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电路的串并联特性,理解电压的传递规律。
第十六章第 2 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和技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结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术。
(二)过程和方法科学研究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谨慎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课要点、难点:1、连结串连、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2、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头的电压,找出规律。
三、教课器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四、教课课时: 2 时( 1 串连, 2 并联)五、教课过程:(一)课前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连电路并联电路(二)引入课题:1、在串连电路中(如上图), 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在并路中(如上), a、b、两用器及源两头的有什么关系?(三)行新:11、研究:串路中的关系(1)学生猜想:U a=U b=U 总U a+U b=U 总(2):把表分接入 a、 b、源两头,量出两头的,就能够找出律。
(3)作出的路(共三个)(4)行:把果在下表源两头的Ua 两头的Uab 两头的 Ub第一次量第二次量(5)剖析果,求律:教:串路中的等于各部分路的之和。
即 U 总=U1+U2+⋯⋯(6)果,你能获得什么?(串路的分派律)22、研究:并路中的关系(1)学生猜想:U=U1+U2或U>U1>U2(2):把表分接入a、 b、源两头,量出两头的,就能够找出律。
(3)作出的路(共三个)(4)行:把果在下表源两头的Ua 两头的Uab 两头的 Ub第一次量第二次量(5)剖析果,求律:教:在并路中,各支路两头的相等即 U1=U2=U3 =⋯⋯(6)果,你能获得什么?3、例:上两律在中的用(三)达:达成物理教猜中的本内容。
(四)小:依据板,本内容,明确重、点。
(五)后活:1、达成物理教猜中的本内容。
2、本后。
(六)教课后:1、怎样接路,从后操作看来仿佛有大,示范部分路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