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 格式:doc
- 大小:382.0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平衡状态及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1.可确认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使用了催化剂D.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答案:D2.下图是恒温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2. 图像分析题3.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化学平衡:a A(g)+b B(g)x C(g),符合下图所示的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中产物C的百分含量,T 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
在图中,Y轴是指(D)A.反应物A的百分含量B.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C.平衡混合气的密度D.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4.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ΔH>0,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A)5.(2018·郑州市质检一)在密闭、固定容积的容器中,一定量NO发生分解的过程中,NO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2NO(g)N 2(g)+O2(g)ΔH________(填“>”或“<”)0。
(2)一定温度下,能够说明反应2NO(g)N2(g)+O2(g)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c.NO、N2、O2的浓度保持不变d.2v(NO)正=v(N2)逆答案(1)<(2)c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A. B. C. D.1.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_ ___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 __时,生成物__ __与反应物_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用符号表示。
问题清单:
1.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团队合作效果不佳。
2. 项目进度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延期和交付质量不稳定。
3. 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质量不达标。
4.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导致团队成员无法明确工作重点。
5. 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团队成员对工作结果缺乏准确的了解和改进方向。
整改措施清单:
1. 建立定期的团队会议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传递和汇报工作进展。
2. 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规范项目进度管理和交付质量控制,建立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里程碑,定期跟踪和评估进展。
3. 优化资源分配策略,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关键性进行合理的优先级排序,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
4.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与团队成员共享,并进行适时的跟踪和评估,确保团队成员清楚工作重点和预期结果。
5. 建立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与团队成员沟通工作表现和改进建议,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
以上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整改措施,具体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会根据您所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实施整改措施时,建议根据问题的优先级和紧迫程度进行有序的改进,并持续跟踪和评估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专题五公民的政治生活考点一国家性质和人民权利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第一,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第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共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方面: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文化方面: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社会方面: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6.国家性质的决定作用(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决定了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决定了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定了政府必须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3)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五:重要会议、重要战役、重要组织一、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一)巴黎和会1、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
2、主要参加者: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
3、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指民地。
5、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1、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2、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3、《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九下P17。
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1、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
2、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3、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4、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1、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2、主要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
3、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4、内容:九下P41。
5、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五)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求同存异: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二、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1、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2、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
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课前预习]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人。
从中学起,就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2. 年,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是历史性的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的。
3. 年发表的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知识归纳]1.本课主要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贡献。
具体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共产主义者同盟”间的关系、《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重要内容;实际包含创建革命理论、从事革命活动和组建革命政党等三个层次。
2.《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1)工业革命的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由于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使无产阶级生活困苦,欧洲出现革命高潮。
(2)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合作走上革命道路,一边从事理论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一边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3)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通过了《共产主义同盟章程》,并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
主要内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明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它还驳斥了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批判了各种冒牌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重大意义: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以后,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成为无产阶级的自觉行动。
3.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含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武器的批判就是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批判的武器就是反对和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斗争。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
中国近现代史形考专题五试题和答案一、判断题1、1936年的七七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对错西安事变正确的答案是“错”。
2、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日本吞并东北的序幕。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3、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士气。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4、日军侵占南京后,不仅屠杀手无村铁的中国百姓,而且无情摧残文化古迹,夫子庙建筑群、牛首山幽栖寺、陈武帝万安陵前的石麒麟均被日军毁坏。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5、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遇难同胞达20万人以上。
对错30万人以上。
正确的答案是“错”。
6、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一二九师主力在山西新军的配合下,粉碎了日军对太行和太岳根据地的“扫荡”。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决定党的路线、通过新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三个历史性任务。
对 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8、中国共党党史上著名的“五大书记”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
对错 中国共党党史上著名的“五大书记”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正确的答案是“错”。
9、国共谈判最后,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对 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10、自延安收复战开始,革命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对错 自挺进大别山开始正确的答案是“错”。
11、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转折点,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同敌人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对 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12、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对错 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确的答案是“错”。
13、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的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构成了《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
2023主题教育专题五研讨材料【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前言二、主题教育的背景与意义三、主题教育的内容四、主题教育的实施与推进五、主题教育的成果与展望正文一、前言2023 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主题教育成为了激发全体国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手段。
本次主题教育专题五研讨材料旨在深入探讨主题教育的内涵、实施途径及其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
二、主题教育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日益深入,国民对于国家价值观、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的需求愈发强烈。
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我国的遏制与打压,使得强化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国家凝聚力变得尤为重要。
2.意义:主题教育是一种有效提升国民素质、激发国家发展活力的方式。
通过主题教育,可以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三、主题教育的内容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党史、国史,引导国民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国民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践行,成为具有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现代公民。
3.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国民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基础。
4.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能力,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主题教育的实施与推进1.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保主题教育有序推进。
2.创新教育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大数据等,丰富教育形式,提高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主题教育,将其纳入工作日程,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专题五新自由主义革命新自由主义革命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一场政治经济变革,旨在推行自由市场、小政府和私有化的理念。
以下是该革命的几个重要方面。
背景新自由主义革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面临高通货膨胀、经济滞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
许多政府采用了传统的干预主义政策,如国家主导的经济计划和大规模福利。
然而,这些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经济衰退和财政危机。
自由市场新自由主义革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即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和决定价格。
它认为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并提倡私有产权、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此外,新自由主义强调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市场的自由化和去控制化。
小政府新自由主义革命倡导小政府思想,认为政府的作用应当限制在维护法律秩序、保障基本权利和提供公共物品等有限领域。
它主张降低政府开支、减少税收和缩减政府机构的规模。
小政府理念追求市场的高效运行和个人自由。
私有化新自由主义革命推动私有化,即将原本由政府控制的经济领域转交给私营部门。
它认为市场能够有效分配资源,私有化可以提高效率和创新,减少政府的干预和腐败。
私有化也使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影响新自由主义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市场化改革。
这些政策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争议新自由主义革命也引起了一系列争议。
批评者认为其过度追求市场化和利润最大化,忽视了社会公平和人民的福利。
他们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增加了贫富差距,削弱了劳工权益和公共服务,对弱势群体产生了不利影响。
结论新自由主义革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在发展经济和激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争议和挑战。
未来需要综合考虑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形考测试五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对)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错)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对)4.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升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
(对)5.2008年12月,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错)6.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对)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对)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对)9.中国共产党第(B)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10.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A),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实事求是C.坚持解放思想D.坚持改革开放1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它的根本方法是(B)。
A.全面协调B.统筹兼顾C.以人为本D.全面协调可持续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A)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中华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专题五新文化主义革命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新文化主义革命的背景、目标和影响,以及其对
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思想解放的需求。
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和文化体系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需求,而西方的现代思想和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进入中国。
在这个
背景下,新文化主义革命迅速兴起。
目标
新文化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旧的封建社会观念和文化体系,
追求现代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它强调个人解放、思想自由和学术
独立,主张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以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
影响
新文化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
了传统封建社会的束缚,激发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思想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它引入了西方文化和思想,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并推动
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此外,新文化主义革命还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和
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要性
新文化主义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思想革命。
它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文化运动和政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结
新文化主义革命是中国社会面向现代化和进步的一次重要革命。
通过推翻旧的封建观念和文化体系,它开辟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
变革的新局面,并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题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历程考点整合1、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依据是《土地改革法》,完成时间是1952年,意义是: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东北工业基地等。
3、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8年,由于党中央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导致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它给我们深刻的教训:①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5、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也涌现出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大批先进人物。
6、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78年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7、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现在,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专题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涉及考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科技和教育;创新【考点设问】1、请列举3个近年来我国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分析其原因。
(1)“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我国的深水探测器“蛟龙号”研制成功;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等等(2)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④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⑤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备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⑤我国科技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只有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⑥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怎么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答:参考《中考指导书》P56,也可参考《时事小册子1》第一讲P34、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个人)答、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③要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
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一.中国近代化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朝统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1919--1949)二.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历史意义: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3.五四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
4.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爱而奋斗。
三. 建党、建军1.建党:1921年7月,“一大”的召开。
2.建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四.长征—.时间;1934年10-1936年10月.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的标志: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路线:湘江之战,损失惨重;渡过乌江,贵州遵义会议;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急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重要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革命、挽救党,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
专题五重要气体的制取练习题
1、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O2的是
A、H2O2
B、MnO2
C、Fe2O3
D、KClO3
2、请结合图10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
式,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10中
(填标号,下同)与组装一套
..制取氧气的装置。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为。
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
是。
3、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利用上述A 、D 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 。
(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E 装置可以代替B 装置。
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 装置? 。
4、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B 、C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2)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D 或E 装置的原因分别是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 .电解水
B .分离空气
C .加热高锰酸钾
D .分解过氧化氢
E .
(1)相信你在E 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___,气体应从 (选填“a ”或“b ”)端导入。
6、图13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
集到气体a 和气体b 。
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
甲 乙 注
射器
a b 丙
(2)气体a为;
(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7、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
用A装置制取某种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⑵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标
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
满?。
⑶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
硫酸反应来制得。
其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氢气的装置可选用或。
(填标号)
8、奥运向我们走来,“绿色奥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对学习化学知识的人来说,“绿色化学”理念同样重要,你认为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实现零排放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
B、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D、实验室制氢气
9.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
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
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
气的速度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金刚石切割玻璃
11.用二氧化碳水溶液浇灌盐碱地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12、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所缺药品
是;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