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第二课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七课《农夫和蛇》(2课时)第一篇:第七课《农夫和蛇》(2课时)第七课《农夫和蛇》(2课时)课前预习: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阅读并识记课文及课下注释的词语。
3.参阅《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1、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2、培养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能学写简单的寓言故事。
3、让学生做农夫一样有善心的人,警惕蛇一样的恶人,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4.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1.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2.结合课后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农夫和蛇》一)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
其实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
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来了》《乌龟和兔子》等。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两篇文章,感受其中蕴含的寓意。
二、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