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教学进度表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
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
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基本精神,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
知识内容组织的特点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有感性到理性。
本教材还具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注意人文素养与科学结合、注重知识内容的综合化、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特点。
四、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图表、实验工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第一单元:细胞——生命的基石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形态等;-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与方法课时安排- 第1课细胞的发现与研究史- 第2课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3课细胞膜与细胞壁- 第4课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5课细胞的分类- 第6-7课细胞的分裂- 第8-9课细胞生长与代谢教学方法- 通过图示、模型、实验等多种途径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 制作课件、PPT等多媒体展示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进行班级讨论、小组合作等交流方式增强学生的研究主动性。
第二单元:遗传与进化——世界观的重大转变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以及进化的方式和证据;- 理解生命的多样性与遗传进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方法课时安排- 第10课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第11课基因的遗传规律- 第12-13课 DNA的生物学功能、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4课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进化证据- 第15课进化的方式- 第16课生命的多样性与遗传进化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融合多媒体教学(PPT等),直观易懂地表现基因的结构与遗传规律,形象化良好;- 设置问题或提供材料,在小组合作或课后通过网络资源加深学生对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理解;- 通过根据学生提供的实例阐述如何运用遗传规律来制定选育种鸟策略,增强实用性。
第三单元:生态环境与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教学内容与方法课时安排- 第17课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18课生态系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9课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0课环境污染防治- 第21课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教学方法- 制作PPT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展现环境污染的情况和生态保护知识;- 融合问题解决式教学与PBL等实践活动进行现场教学;- 检查学生的答题记录、讨论记录、总结报告以提高分类作业质量。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一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同时,做好实验教学也需要大量的细致而周到的准备工作。
因此,依据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学进度如下:第3周观察种子的结构
第4周测定种子的成分
第5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第6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第7周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第9周观察花的结构
第13周观察叶片的结构
第14周观察叶片下表皮
第16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第17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