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清单
- 格式:docx
- 大小:41.43 KB
- 文档页数:19
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1.机械设备危险源-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或老化的现象,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确保员工接受机械设备操作培训,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2.电气设备危险源-确保所有电器设备都经过合格的电工检测,并定期维护和保养。
-培训员工了解常见的电气安全知识,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避免过负荷使用电器设备,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3.化学品危险源-对公司使用的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储存和使用符合标准。
-在工作场所提供适当的通风系统和个人防护装备。
-制定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包括泄漏和事故后的处理方案。
4.火灾危险源-安装火灾报警器和手动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其运行状况。
-进行火灾演习,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反应和逃生意识。
-确保电源和电路的安全,以避免火灾由电路问题引起。
5.人为因素-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危险意识和安全素养。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员工举报和安全奖惩制度。
1.安全规程-明确制定和实施公司的安全规程和工作程序。
-制定安全操作指南和标准,确保员工按要求操作。
2.安全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公司的安全政策和操作规程。
-关注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
3.防护设备-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设备,确保其使用状况和效果。
4.安全检查和巡视-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制定巡视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巡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5.领导示范-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领导要定期参与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关注员工的安全问题。
6.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制定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并让员工了解和熟悉应急措施。
-安装适当的标识和指示牌,以便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
7.安全意识培养-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1.危险源辨识:-了解组织的业务活动和操作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源的可能存在。
-查阅过往的事故记录或事故报告,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源。
-与员工或操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或风险源。
-考虑环境因素,如天气条件、地理位置等,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使用危险源清单,列出可能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2.风险评价:-为每个辨识出的危险源确定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等。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
-评估每个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确定其级别。
3.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每个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使用防护设备等。
-引入管理控制措施,例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关于危险源及风险的知识等。
-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例如员工必须佩戴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定期检查和内部审核来追踪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4.监控和持续改进:-建立监控机制,例如定期检查危险源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例如修订和更新控制措施、加强员工培训等。
-建立一个沟通渠道,使员工可以报告新的危险源或风险并提出建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清单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员工和资产的安全,并减少可能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可能性。
通过逐步评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组织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并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系统。
这将有助于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福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是在工作场所中用来识别潜在危险源、评估对健康和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这些风险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包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清单,供参考和学习使用。
危险源辨识清单:1.机械设备: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存在缺陷、结构松动、磨损以及电气故障等情况;2.化学品: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品及其储存方式;3.高处作业:辨识可能存在的高处作业风险,如坠落、滑倒等;4.物理因素:辨识可能存在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5.火灾和爆炸:辨识火灾和爆炸危险源,如易燃物质、不安全的电气设备等;6.人为因素:辨识员工可能犯错的地方,如疏忽、疲劳等。
风险评价清单:1.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评估潜在的危害和概率;2.依据工作环境,对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3.考虑员工接触的频率、时间和强度,评估与危害相关的风险级别;4.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
控制措施清单: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计来减少或消除潜在危险源;2.行政控制: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3.个体保护: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等;4.安全培训:进行定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5.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和装备;6.紧急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紧急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以上是一个包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保证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基础,而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适合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员工安全,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辨识、评价清单和控制措施工程名称:编制单位:审核人:编制人:日期:一、评价目的识别公司、项目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项目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三、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四、评价方法:1 、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 GJ59-2011)》)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2 、定性评价:这种方法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
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思想难以统一。
但对防治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施工现场重点防治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就是在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定性评价不是简单“拍脑袋” ,而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3、定量评价:这种方法是对危险源的构成要进行综合计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
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定量评价方法是“LEC法” ,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这种方法考虑构成危险源的三种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的后果(C),取三者之积来确定风险值(D),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1.个人因素:-缺乏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不合适的个人保护装备-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对危险源的不敏感性或过于自信2.物理环境因素:-不安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不稳定的结构和设备-不合规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缺乏紧急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不充足的照明和通风-噪音、震动等有害环境-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泄漏风险-不安全的物料储存和堆放方式3.组织管理因素:-缺乏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不充分的资源和预算用于安全管理-缺乏监管和检查机制-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安排-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流动-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人员不合理数量和分配问题4.操作过程因素:-不规范的工作操作和程序-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不良的工艺和操作控制-作业手册和操作程序不清晰-缺乏恰当的监测和检修程序-不合理的物料和化学品管理5.环境因素:-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以上仅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些常见因素示例,具体的清单应根据具体的组织和行业进行定制。
清单应包括所有与组织或工作活动相关的潜在危险源,并识别可能的风险等级和可能的风险后果。
这些清单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识别危险源,还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和优先级不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的应用对组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人员和财务损失。
因此,组织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和行动方案。
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TD/S-JL4.3.1-1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注:控制措施包括:A、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B、执行运行控制程序;C、教育与培训;D、监督检查;E:制定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识别和确定可能导致事故、伤亡和疾病的因素和条件,以及可能引发事件的设备、设施和环境等隐患,为制定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提供基础和依据。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其潜在的危险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控制措施是为了降低和控制风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步骤。
下面是一个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的例子,以帮助你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制定措施:1.工作场所危险源辨识-机械设备: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存在危险部位、防护装置是否完善,是否有安全操作规程。
-高处作业:检查高处作业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如安全网、安全带等。
-化学品:检查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情况,是否有标示和防护设施。
-电气设备:检查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泄漏、短路等隐患。
-噪声和振动: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噪声和振动,是否提供个人防护设备。
-火灾与爆炸:检查消防设施和消防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辐射和有毒气体:检查辐射设备和有毒气体的防护措施,是否存在无线电频率辐射等。
-紧急情况处理:检查应急预案和应急设备的情况,是否进行定期演练和检查。
2.风险评价通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高风险:对影响较大且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采取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如隔离、封堵、控制权和责任等措施。
-中风险:对影响较大但未达到高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安全警示标识、安全培训、紧急疏散演练等。
-低风险:对影响较小且可接受的危险源,应采取基本的管理控制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提供个人防护设备等。
3.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和控制风险。
-工程控制:通过引入新技术、改进设备、设施和工艺,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如隔离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声屏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