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29金属学及热处理(含金属材料)》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格式:pdf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45
重庆大学__材加考研真题__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名词解释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
空间点阵:由这些阵点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胞: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反映晶格特征,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向(面)指数:为了研究和表述不同晶面(晶向)的原子排列情况及其在空间的位向,形成的一种方法。
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外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晶体缺陷: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刃型位错:简单立方晶体中,某一原子面在晶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缘就是一个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由于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时按螺旋形排列的,所以这种位错叫做螺型位错。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亚晶界:实际晶体中,晶粒内的原子排列并不是十分整齐的,彼此间存在极小的位向差,这些晶块之间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界。
共格界面: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两种晶格所共有。
非共格界面:界面两边原子排列相差越大,则弹性畸变远大,这时相界的能量提高,当畸变能高至不能维持共格关系时,则成为非共格相界。
半共格界面:介于共格与非共格之间,界面上的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着对应关系。
知识点: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他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答:⑴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①点缺陷:其特征是三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相当于原子的尺寸,例如空位、间隙原子等。
②线缺陷:其特征是在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一个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很大。
属一类的主要是位错。
③面缺陷:其特征是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外来那个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很大,例如晶界、亚晶界等。
名词解释1、Hall- Petch公式:多晶体屈服强度σs与晶粒平均直径d之间的关系可用霍尔-佩奇公式描述:σs=σ0 +kd-1 /2式中σ0、 k——与晶体类型有关的常数。
2、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3、回复(动):在热加工过程中,变形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时金属在变形的同时也发生着回复软化的动态过程。
4、再结晶(动):在热加工过程中,当变形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时金属在变形的同时也发生着再结晶软化的动态过程。
5、固溶强化:由于固溶体中存在着溶质原子,使得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即产生固溶强化。
6、时效处理: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长期使用中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常在低温回火后(低温回火温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持5-20小时,这种为稳定精密制件质量的处理,称为时效。
7、沉淀硬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8、半镇定钢:脱氧较完全的钢。
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浇注时有沸腾现象,但较沸腾钢弱。
9、镇定钢:钢液在浇注前用锰铁、硅铁和铝进行充分脱氧,使所含氧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1%,以致钢液在凝固时不析出一氧化碳,得到成分比较均匀,组织比较致密的钢锭。
10、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钢;从表面至心部由五个带组成:坚壳带、蜂窝气泡带、中心坚固带、二次气泡带和锭心带。
11、淬火时效:金属材料在淬火时,由于快速冷却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且该固溶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溶质原子有自发析出的倾向,时效时第二相的脱溶符合固态相变的阶次规则,即在平衡脱溶相出现之前会出现一种或多种亚稳定结构。
平衡脱溶相出现后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质点起强化的作用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强化,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2、形变时效:从高温缓慢冷却下来得到平衡组织,如经冷变形后,在室温或较高一些温度下,随时间的延续会引起性能变化的现象。
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29
科目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含金属材料)
特别提醒考生:
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等),直接做在试题上按零分记。
一、(每题4分,共20分)名词解释
1 金属键
2 刃型位错
3 结晶潜热
4 缩松
5 真实应力
二、(共60分)简单
1、(12分)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结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2、(18分)简述铸锭柱状晶区产生的机理
3、(18分)多晶体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有哪些变化?
4、(12分)ZL102合金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其进
行变质处理有什么作用?
三、(共70分)
1、(15分)为什么铸铁焊接时一定要预热?为了保证焊接点的塑性为什么焊后必须完全退火?
2、(15分)为了提高过共析钢的强韧性,希望淬火时控制马氏体使其具有较低的碳的质量分数,并希望有部分板条马氏体。
试问如何进行热处理才能到达上述目的?
3、(18分)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4、(22分)为了区分两种弄混的碳钢,工作人员分别截取了A、B两块试样,加热至850℃保温后以极缓慢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观察金相组织,结果如下:A 试样的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为42%,珠光体的面积为58%;B试样的渗碳体的面积为12%,铁素体的面积为88%。
(1)试求A、B两种碳钢含碳量(设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密度相同,铁素体中的含碳量为零)
(2)指出室温时两种材料的组织组成与相组成。
材料专业01,02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试题 (A 卷)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 2 ,原子半径是 √3 /4 a ,致密度为 0.68 ,配位数为 8 。
2、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有 空位、间隙原子 ;线缺陷是 位错 ;最主要的面缺陷是 相界、晶界、亚晶界 。
3、结晶的进行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 形核 和 核长大 。
4、金属塑性变形的两种基本方式是 滑移 和 孪生 。
5、钢的奥氏体化分为 形核 、 核长大 、 非A 相溶解 和 均匀化 等四个基本过程。
6、钢铁材料中的马氏体常见组织形态有 M 板 和 M 针 ,其亚结构分别是 位错 和 孪晶 。
7、根据共析钢转变产物的不同,可将C 曲线分为 P 、 B 和 M 三个转变区。
8、钢中的硫和磷是有害杂质,硫的最大危害性是 热脆 ,磷的最大危害性是 冷脆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每题1分,共10分)1、在立方晶系中,(111)⊥[110]。
(× )2、间隙相是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形成的固溶体。
(× )3、体心立方晶体可以沿()101-晶面上的[111]晶向滑移。
(√ )4、在铁碳合金中,只有共析成分的的合金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 )5、退火态铁碳合金室温下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加渗碳体。
(× )6、所谓本质细晶粒钢,就是一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粗化的钢。
(×)7、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则淬火后钢的硬度越高。
(× )8、具有低温回火脆性的钢,从回火温度快冷至室温即可避免产生回火脆性。
(X) 9、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和性能,又能改善其心部的组织与性能。
(X)10、在灰铸铁中,碳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固溶强化 过冷奥氏体 晶间腐蚀 滑移变形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晶粒大小对常温下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试提出三种细化晶粒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095211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英文名称: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讲课学时:44 实验学时:4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了解工程用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分类和特性。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工艺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不同材质的工件在不同应用场合的选择,不同材料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规范意识,要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合理地选择材料并确定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生应在先学完《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等课程,并经过金属工艺的生产实训,对材料及热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材料的力学性能》、《铸造合金熔炼》等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从事铸造、焊接、锻造、热处理专业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固态相变的基本理论,了解钢在加热与冷却时组织的转变规律,理解材料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1.3)2.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与回火的应用及工艺参数的制定,从而对材料及其热处理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对于实际工件能够给出较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3)3.对于已有热处理工艺造成的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优化热处理工艺;(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2)4.了解特殊热处理工艺特征和应用;(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5.了解常用金属材料(工程用钢、铸铁和有色合金)的特性,能够根据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重庆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政治经济学》曾国平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邓小平理论》贺荣伟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242 俄语(二外)《大学俄语简明教程》(第二外语用)张宝钤 钱晓慧 高教出版社243 日语(二外)《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1、2册,中级第1册(前15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44 德语(二外)《德语》(上下)吴永岸华宗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45 法语(二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孙辉331 社会工作原理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关信平主编,《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赵泽洪:《现代社会学》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38生物化学此科目为全国统考科目,建议参考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3版)等进行复习346 体育综合《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运动训练学》田麦久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2002年9月354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57 英语翻译基础《实用翻译教程》(第3版)冯庆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2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3册)张培基译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廖七一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西方翻译理论精选》申雨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4月;《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年6月。
XX大学学期考试试卷课程名称: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代码:主要班级:教学班号:本卷为 A 卷,共 2 页,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填空题(15分)1、在BCC和FCC晶格中,单位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为和,其致密度分别为和。
2、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的过程。
控制结晶后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和。
3、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随加热温度不同,大致分为、和三个阶段。
4、1Crl8Ni9Ti钢中Ti的作用是,而20CrMnTi钢中Ti的作用是。
5、碳在白口铸铁中主要以形式存在,而在灰口铸铁中主要以形式存在。
二、名词解释(10分)1、合金;2、共晶转变;3、枝晶偏析;4、伪共晶;5、回复;三、选择题(12分)1、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都呈( )。
A.各向异性;B.各向同性;C.伪各向异性;D.伪各向同性。
2、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
A.与溶剂的相同;B.与溶质的相同;C.与溶剂、溶质的都不相同;D.是两组元各自结构的混合。
3、多晶体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 )。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4、调质处理后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好的组织是( )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索氏体5、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 )。
A.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B.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D.防止淬火变形与开裂6、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
A.淬火+低温回火B.完全退火C.水韧处理D.固溶+时效四、判断题(5分)1、金属铸件可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 )2、亚共析钢加热至Ac1和Ac3之间将获得奥氏体+铁素体二相组织,在此区间,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是大于钢的含碳量。
( )3、化学热处理既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又改变其表面组织。
( )4、所有合金元素均使Ms、Mf点下降。
( )5、可锻铸铁可在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目录Ⅰ历年真题试卷 (2)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5)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5)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8)厦门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1)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4)厦门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7)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29)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9)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38)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6)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55)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64)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72)厦门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81)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90)厦门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97)Ⅰ历年真题试卷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29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招生专业: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材料加工工程、软物质与功能材料、生物医学工程,能源研究院核工程与材料、光伏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光伏工程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不予评阅、判分。
(1)戚正风.金属热处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2)夏立芳.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3)何世禹.机械工程材料.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4)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大连工学院金相教研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胡赓祥,钱苗根.金属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8)侯增寿,卢光熙.金属学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郑明新.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0)郑明新,朱张校.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1)胡光立,谢希文.钢的热处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12)相瑜才,孙维连.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3)郑章耕.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4)赵品,谢辅洲,孙文山.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15)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6)王晓敏.工程材料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7)丁厚福,王立人.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8)鞠鲁粤.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9)刘永铨.钢的热处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20)崔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赠美句美段分类集锦⒈人生哲理.....①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
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②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第四章 铁碳合金一.基本内容:铁碳合金的组元和基本相,铁碳相图,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平衡组织。
二.重点内容1.铁素体和奥氏体铁素体:碳在a—Fe中的固溶体奥氏体:碳在r—Fe中的固溶体2.铁碳相图(会画)包晶反应(温度、成分)共晶,共析3.钢的含碳量对平衡组织及结晶过程的影响例:含碳0.4%碳钢的结晶过程经过匀晶转变,包晶转变,匀晶转变,单相冷却,同素异晶转变,共析转变等;其室温组织相对量为:铁素体%=(0.8%—0.4%)/0.8%=50%珠光体%=1—50%=50%相组成与组织组成的区别。
4.典型钢在相图上的位置。
例10钢,40钢,60钢,T12钢第五章 三元合金相图(不考)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一.基本内容:固溶体强化机理与强化规律,第二相得强化机理,单晶体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的本质,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
二.重点内容1.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显微组织出现纤维组织,杂质沿变形方向拉长为细带状或粉碎成链状,光学显微镜分辨不清晶粒和杂质,亚结构细化,出现形变组织、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的下降,线密度增加。
导电系数和电阻温度系数下降,防腐蚀能力降低等。
2.冷变形会使金属材料内部形成哪些内应力?这些内应力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作用范围有多大?三种内应力:(1)第一类内应力(宏观内应力),由于不同部位变形不均匀造成,作用范围大;(2)第二类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由于不同晶粒之间不均匀形核,作用范围在几个晶粒之间;(3)第三类内应力(晶格畸变),由于晶体缺陷大量增加造成,作用范围在原子尺度;3.冷变形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一.基本内容:回复、再结晶的概念,变形金属加热时显微组织的变化,性能的变化。
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性能的变化规律。
二.重点内容1.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加热温度的升高会发生的一些变化:显微组织经过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由破碎的或纤维组织转变成稳定尺寸的等轴晶粒。
829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
829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一门初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和材料表征四个方面介绍829材料科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一、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基本构成元素。
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金属材料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聚合物材料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绝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由无机化合物组成,具有高温耐磨、耐腐蚀等特性。
不同材料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能和用途。
二、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是指材料的内部结构与外部性能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和非晶态结构。
晶体结构是指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具有明确的晶体面和晶体轴;非晶态结构是指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无规则地排列而成的无序结构。
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不同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决定了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适用性。
三、材料的制备材料的制备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改性或合成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材料的过程。
常见的材料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法、溶液法、气相法和固相法等。
熔融法是将原材料加热至熔点后冷却固化,形成固态材料;溶液法是将原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溶剂的挥发或沉淀等方式得到固态材料;气相法是将原材料蒸发或分解后在气相中沉积成固态材料;固相法是将原材料以固态形式进行反应或烧结得到固态材料。
不同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不同形状和性能的材料。
四、材料的表征材料的表征是指通过实验和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常见的材料表征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和力学测试等。
显微镜观察能够直观地观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热分析可以测量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ABJD0702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英文名称:Meta11ographyandHeatTreatment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分数:4学分课程学时数:64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金工实习等课程一、课程简介《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阐述金属及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及合金的相图与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以及固态金属相变的基本理论。
并结合实例,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来阐明问题,重点放在与金属材料学科有关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以便为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和制定热加工工艺规程,为从事金属与合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并为后继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在金属学基础理论方面具备阅读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金相光学显微分析方法分析金属及合金的组织、性能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等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1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课程教学内容:金属、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的的晶体缺陷。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及其基本性能,实际金属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本章的难点是晶体结构缺陷。
课程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几何晶体学的基本知识和纯金属的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掌握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掌握合金相结构;掌握点缺陷、线缺陷与位错的基本概念,了解位错的运动以及面缺陷。
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课程教学内容:纯金属结晶的现象、金属的热力学条件、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形核、长大以及晶粒大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