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用技术课 学业水平考试的设计思路共3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39
云南省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思考答题范例特此说明:本资料根据《2020年云南省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与说明》的思考题编写。
题型一1、反思总结“技术及其性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参答一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我们要正确对待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在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手机、电脑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高效,但使用不当,会让青少年荒费了学业,有的人还利用现代信息和电子通信技术从事犯罪的活动。
所以我们在应用任何一项技术时,要能清楚地认识到它的利弊。
要扬利避弊,才有利于技术和社会的健康成长。
参答二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技术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设计要体现技术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价值。
人类依靠技术改造世界,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人类的生活但也要注得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我们人类应该警醒地球已不堪重负,大自然开始频繁发生白色污染、旱涝灾害、海平面上升……,这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拒绝使用那些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如塑料袋、泡沫餐盒、一次性筷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还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买卖,就没有破坏”。
参答三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规律并给予验证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比如“嫦娥奔月”活动,从任务上讲是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而从过程上讲它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用技术学考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用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通用技术学考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在通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围绕通用技术学考的设计方案展开讨论。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通用技术学考的目标是评估学生在通用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通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技术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方法。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通用技术学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题型,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技术能力。
其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操作题和综合应用题等。
1. 选择题:通过选择题可以考察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题目涉及技术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学生需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2. 填空题:填空题可以考察学生对技术术语和相关概念的理解。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词语或短语。
3. 实验操作题:实验操作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际的技术操作。
通过这种题型可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 综合应用题:综合应用题通常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评分标准与难度控制通用技术学考的评分标准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分标准应明确具体,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答题情况。
难度控制要合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评分标准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评分主要针对主观题,评分标准可以根据答题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
客观评分主要针对客观题,评分标准可以根据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评分。
难度控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来实现。
题目的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水平进行调整,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五、考试准备与监考管理通用技术学考的准备工作和监考管理是考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考试准备包括制定考试计划、编写考题、印刷试卷等工作。
思茅一中2012年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思考题答题示例编稿:杨明祥第一组:任务①说明你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任务②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
答:任务①: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核能、B超和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技术的两面性。
任务②:我对两面性的认识是: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技术在展示了其积极面的同时,也显露了其危险的一面。
2011年3月日本震后,至使福岛第一核电站不同程度发生核泄漏污染。
一向以低排放和低污染著称的核技术一时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技术的两面性,利用好这一把双刃剑。
这也是我们学习技术两面性的根本目的。
第二组:任务①说明你关注的一个重要收获。
任务②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
答:任务①:我关注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技术的专利权。
技术作为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聚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劳动价值。
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并且专利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任务②:该收获使我认识到了:技术产品的专利权不是自动取得的,而是需要自行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申请。
申请步骤如下: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成功以后,这些权力受到法律的保护。
例如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设置了专利壁垒,使得他们公司发明的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
第三组:任务①说明你关注的一个重要方法。
任务②说明该方法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我关注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系统分析的决策方法。
决策的方法有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经验决策是人们惯用的方法,有时可能会导致失误;科学决策则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并且系统分析就是一种科学决策的方法。
任务②:该方法对自己的帮助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面临决策。
关于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式的思考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重要的学业考试,旨在测试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
然而,目前该考试存在一些问题,在考试模式上也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首先,当前的考试模式主要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在客观题的部分,题目的难度相对较低,不能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需要加大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考试中应该加强实际应用环节,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样做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总之,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需要不断优化考试模式,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 1 -。
通用技术会考解题思路分析通用技术主要采用纸笔考试的评价形式,解题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通用技术会考的题型有单选题,作图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五种,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分析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1:请针对目前你所坐的课桌设计,简要分析其人机关系中存在的缺点。
分析:这是通用技术的常见题,考查学生对人机关系认识和分析。
在解答这种题目时,要求学生对人机关系的概念,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由此看得出来,解答题目的首要关键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其次是会用知识分析问题。
由于是简答题的缘故,这种题目不要求作过多深入的展开和分析,只求答题有根据,方向正确,需要一定的发挥,并注意表达简单清晰。
比如在答这道题时,学生应当明白人机关系是机的某个部位和人的某个部位的具体关系,再考虑这些关系中哪些会影响到人机关系安全,高效,健康,舒适的目标,把这样的关系讲出来,并作适当的分析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回答,比如:椅子的靠背让人的背感到点痛,会感到不舒服;桌面太小,写字时不够放书,手写字不够舒服。
例题2:已知立体图和主、俯两视图,补画左视图答案分析:这是通用技术的常见题,考查学生画三视图的能力。
由于考查能力,不经过一定的训练是无法学会的。
答这种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画图的要领,注意各种线条的对齐,通过练习,熟练掌握。
例题3:某村为了发展经济,引进印染技术,结果污染了当地的饮用水,村民不得不到几里以外的地方取水喝。
试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分析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并说说你的看法?分析:从题目的表述来看,由于引进技术而导致环境破坏,体现了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所以这道题考到的知识点:人类利用技术来利用和改造自然应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由于在使用印染技术的同时,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属于忽视了技术的负面影响,正是因为没有合理地使用印染技术或过度使用了具有破坏性的印染技术,才产生了不良后果。
如果能够在使用印染技术的时候把环保放在首位,那么结果会好得多。
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
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 考试科目调整:取消传统的单科考试模式,将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整合为综合考试科目,重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发展。
2. 考试形式转变:取消传统的笔试形式,采用实践操作、实验观察、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考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考试内容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等考试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4. 考试评价改革:改变以往的单纯分数评价制度,引入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因素,并扩大评价参与人员,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等。
5. 考试周期调整:将考试周期进行分散,不再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
6. 考试安排优化: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和形式,减少考试对学生正常课程进度的影响,并加强考试监督,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改革方案的实施,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
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创造更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用技术复习提纲1技术及性质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技术的作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其培养目标是提高技术素养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的基本的生存需要一般街道上路灯照明选用的是金属卤化物灯二、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也是设计的核心综合性(跨学科)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两面性专利性:产生时间:1790 对象:技术活动的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专利申请过程: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实质审查→授权设计过程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设计中的人际关系“机”不仅指机器,还包括一切和人有关系的物品人际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汽车的颜色从安全到不安全的排序:白、红、黄、蓝、灰、绿、棕三、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也是技术的核心实用原则物理功能(可靠性效率精度构造性能)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心理功能(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诸要素给人以愉悦感)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价值兴趣爱好社会地位)设计的根本是实用经济原则提高功能成本比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四、设计的一般过程1.发现与明确问题⑴发现问题问题的来源:⑴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遇到的问题;⑵由别人给出的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⑶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观察日常生活(无意、偶尔,或有目的、有计划);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⑵明确问题①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判断内容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提出的目的判断问题的价值: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已经解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是主要问题能否解决投入与产出比例②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2.制定设计方案⑴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①收集信息(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听广播看电视、浏览互联网)②设计分析③方案构思④方案呈现(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⑤方案筛选⑵设计三要素:物人环境⑶方案的构思方法①草图法(画)②模仿法(仿)可以依葫芦画瓢,形状功能不变③联想法(移)知识的迁移,本质改变④奇特性构思法(破)突破常规⑷方案的比较与权衡:表格法坐标法⑸常见的思维方式:定势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3.制作模型或原型(绘制图样→制作模型或原型)㈠绘制图样⑴正等轴测图:各夹角为120°图上尺寸=实际尺寸⑵常见的技术图样㈡制作模型或原型金属加工工艺:下料→划线(钢直尺、划针)→锯割(远端起锯)→锉削(左手施力大到小,右手施力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画园(筒)中心线→冲眼→钻孔(不能戴手套,不能直接用手拿工件,不能披头散发)→孔口倒角→攻丝→倒角→连接→淬火→电镀→喷漆4.测试评估及优化(最关键过程)⑴测试四种试验类型: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五种试验方法: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对安全帽进行的超载试验是一种预测试验5.编写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了解产品的特性;使用户安全地使用产品;使用户正确地使用产品2结构与设计一、结构的含义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打配合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及功能2.结构与力:压力拉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二、结构的分析1.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材料等若一个结构的中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范围内,就是稳定的2.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影响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材料、构建之间的连接方式(刚链接、铰连接)结构形状强度: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构件形状强度:(最强)工→十→口→L→O→|_|(最弱)三、结构的设计四、结构的欣赏:技术和文化两角度流程与设计一、流程的含义二、流程的分析: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三、流程的设计(流程框图)2.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材料、工艺、设备、资金和环境等四、流程的优化2.内容: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3.方法:调时序;改因素系统与设计一、系统的含义1.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的类型3.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①1+1>2;②要素协作;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更新);环境适应性二、系统的分析1.系统分析及其目的系统分析是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三、系统的优化方法:数学模型(最优解)科学估算(满意解)控制与设计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控制的三要素:对象、目的、手段二、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与过程1.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2.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1.干扰因素:出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克服方法:消除;减弱;提高性能2.反馈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反馈来减少被控量(输出量)的偏差。
云南省通用技术会考个人整理必考点1.技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人类的需要。
性质:两面性——有利有弊(造福与危害)。
综合性——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或多方面技术。
申请专利的过程: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审授权专利的种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
2.设计和技术的关系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设计→技术);技术为设计提供平台(技术→设计)。
“离不开、内涵”错误设计的种类:改进性设计、原创性设计、性能组合性设计、外观组合设计。
3.设计评价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新实用原则——功能;美观原则——漂亮;经济原则——节约成本;道德原则——不损人利己;可持续发展原则——环保节能;技术规范原则——符合标准,统一规格4.人机关系是指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机关系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考虑的因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信息的交互。
产品设计分析三要素:人(使用者)、物(产品本身)、环境(使用的地方)5.技术试验:分类(根据试验目的判断)性能试验——产品的高低温试验,震动颠簸试验。
优化试验——农业中的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
预测试验——老化试验预测零件老化后的结果。
信息试验——通过信息来影响试验结果。
方法:优选试验法——多个当中选择最优。
模拟试验法——用模型来代替实物或实际场景。
虚拟试验法——用计算机软件来虚拟现实的方法。
强化试验法——增大试验效果来进行试验移植试验法——从一个物体移植到另一个物体进行试验。
6.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7.金属加工先划线,先锯割后锉削,冲眼——钻孔,先钻孔后攻丝,折弯、电镀、喷漆淬火一般在最后。
打孔不能戴手套,钻头就用麻花钻,起锯大约15°,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套丝(加工外螺纹)用板牙,攻丝(加工内螺纹)用丝锥。
样冲用来冲眼。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和《云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09]24号)和《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云基教[2009]25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施。
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实现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特制订本办法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依据,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有得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性质与功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教育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学业水平评价。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是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反映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校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管理和督促学校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和重要手段。
三、考试类别与方式(一)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统一考试(考查)科目(模块)、学校考试科目(模块)。
统一考试科目(模块):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等五个学习领域11门学科的必修学分要求的模块内容。
统一考查科目(模块):体育与健康、科学领域3门学科必修内容的实验操作。
学校考试(考查)科目(模块):艺术(或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必修分要求以外的选修模块,通用技术操作与实验。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统一考试(考查)科目(模块)扩大学生根据选修实际情况选择考试范围。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自拟题解答方法谢利东一、题型及模板(一)题型1、试卷中常见范例问题:答疑解惑。
说明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内容:感兴趣、印象较深的知识点。
说明对自己的帮助。
道理:明白了某个事理。
说明该道理的意义。
最好不要选收获:取得的进步。
说明对自己的意义。
进步:学习本门课程取得的成果。
说明对自己的帮助。
建议:有关设计、制作方面的意见。
说明对自己的帮助。
方法:掌握的有关设计、制作方面的技术。
说明对自己的帮助。
2、分类试卷中常见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问题、内容、道理、收获、进步、建议、方法以下是各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模板和方法(二)模板1、问题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我认为2、内容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关注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对该项内容的学习、探究,我明白了3、道理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的第一个重要道理是该道理告诉我们4、收获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收获是通过对该项内容的学习、探究,我明白了5、进步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取得的第一个重要进步是通过对该项内容的学习、探究,我明白了6、建议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的第一个重要建议是通过对该项内容的学习、探究,我明白了7、方法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对该项内容的学习、探究,我学会了二、通用内容(一)技术的两面性1、概述(1)适用不适用于方法(2)说明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3)体会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这正如枪,歹徒使用枪可能危害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而警察使用枪则可以保护我们。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技术,合理使用技术,趋利而避其害2、问题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通用技术会考――分析题解题思路探究离会考不到一个月时间了,如何在不宽裕的时间内完成考前复习,除了有计划按章节复习以外,我认为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通用技术的四个题型中,分析题占了20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会考标准、会考导引的理解,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讨论使用,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分析会考导引中对分析题的相关描述(以下内容摘自会考导引)分析题指向会考中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综合考核考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其难度及综合性仅次于设计题,且由于其答案开放和不唯一,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答题的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区别考生的技术能力的差异、适当体现试卷的区分度。
试题一般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口,将需要解决或完善的技术问题置于真实情景之中,把对通用技术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考核考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显然分析题不同于简答题,要求更高,不仅有分析还会有科学的、合理的评价。
二.分析导引中对解题的指导(以下内容摘自会考导引)该题型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阅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二是回答。
分析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三是由于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增加了这种题型的难度。
所以,解答分析题首先要掌握分析题的结构,从分析结构入手。
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两部分:先简明地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根据不同的命题形式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
分析题虽然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要善于归纳、引申。
三.分析题汇总举例(例一)飞机的设计过程要经过某些试验。
云南省通用技术会考说明2022一年一度的学考又翩翩而至了,说实话,对于参与者,没有几个人喜欢。
特别是面对2022年以后高考的改革大趋势,这几届的会考显得有点像强弩之末。
可是毕竟他还是存在,还是说明很多问题,还是能决定高中生的很多东西,所以你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认真对待。
本文尝试把与学考有关的几个问题做一个梳理,以给学考的孩子们一个航舵。
首先我们看看学考都考什么。
按照大纲的要求,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高中10个学科通过规定的课时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
以语文为例:第一卷是客观题,由基础的成语、病句、语句的连贯三道基础能力题和教材的古代散文、古代诗歌四道基础知识题以及一个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三道基础能力题组成。
自习研究近五年的学考试题,这个出题模式基本没有变化。
如果学生完整的学习了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课文,就这一部分完成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有关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这是学生基本能力的一体现,但是只要学生的“相关知识点具备,完成试题也不是问题,另外这部分(试卷的9-11题)分值比较高(一共16分),所以打算学考语文拿A 等的同学要小心应对。
语文的第二卷属于主观题,其中第12题是针对上面的文学类文本设计的主观题,考学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属于相对难的一道8分的大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运用相关的文学类文本的知识。
比如小说的要素,手法;散文的情感,线索等。
另外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条理是否清楚,是否具有逻辑性也成为影响这道题的一个因素。
语文的第13题属于考查学生的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的内容,要求注意书写的清晰度,工整且美观,讲求书写的格式,这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考查,这道题字写得不干净或者卷面不整洁的要影响得分。
第14题每年稍有变化,但是基本都是考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所以难度不大。
最后一道大题,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40分是分值,600字的字数对于一个高二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但是不同的是这道题还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述观点时的逻辑顺序,所以平时表达不理想的同学要相对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