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BA外观检验规范

PCBA外观检验规范

PCBA外观检验规范
PCBA外观检验规范

1.0. 目的:

5.1.13 缺件:应该装的元件而未装上;

5.1.14 多件:PCB上元件比BOM表单上备注的元件多,即多出了元件在PCB板上;

5.1.15 损件:元件有裂痕或缺失等损伤;

5.1.16 错件:装错非BOM表单内备注的元件;

5.1.17 极性反:有极性的元件被放置颠倒;

5.1.18 多锡:引脚折弯处的焊锡接触组件体或密封端,或焊锡覆盖了插件引脚使其未露出,

或影响组装;

5.1.19 少锡:贴片引脚处焊锡不足或插件孔内填充焊锡不足;

5.1.20 拉尖:元器件引脚头部有焊锡拉出呈尖形;

5.1.21 最小电气间隙:不绝缘的非公共导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任何违反最小电气间隙的状况

均为缺陷;

5.1.22 灯面:贴装或插件LED元件一面,也称为主面;

5.1.23 驱动面:装有芯片IC及连接器的一面,也称为辅面或焊接面;

5.2 理想焊点概述:

5.2.1 在焊锡面上出现的焊点应为实心平顶的的凹锥体,焊锡在被连接部位上形成羽毛状边

缘,剖面图的两外缘应呈现新月型的均勻弧状凹面,通孔中的填锡应将零件脚均勻且

完整地包裹住;

5.2.2 锡量的多少应以填满焊垫边缘及零件脚为宜,沾锡角越小越好,表示有良好的焊锡性;

5.2.3 锡面应呈现光泽(除非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沾到化学品等会使之失去光泽);其表

面应平滑、均勻且不可存有任何不規則現象如小缺口、起泡、异物或有凸点等状况;

5.2.4 对贯穿孔的焊锡,应自焊锡面爬进孔中且要升至零件面;在焊锡面的焊锡应平滑,良

好的焊錫性,应有光亮的锡面与接近零度的沾锡角。

6.0.检验前准备:

6.1检验条件:室內照明 500~800LUX,必要时以(五倍以上)放大镜检验确认;

6.2 ESD防护:凡接触PCBA半成品必須佩戴良好的防静电手环及防静电手套;

6.3 检验前需先确认所使用工作台无杂物,避免脏污或损伤PCBA;

6.4 PCB板半成品的握法:配带静电手套、静电手环,握持板边或板角来检验,如图:

7.0.外观标准:

7.1 SMT外观检验标准:

7.1.1 元件侧面偏移标准:

侧面偏移大于焊盘宽度或元件端子宽度的25%;IC引脚偏移符合此要求或小于0.5mm;

均取其中较小者;灯面LED需做到不偏移,以不影响LED一致性为最终标准;

缺陷图片

7.1.2 元件末端偏移标准:

1/2以上贴片末端长度需与焊盘重叠;元件引脚不能超出焊盘边缘;灯面LED需做到不偏移,以不影响LED一致性为最终标准;

缺陷图片

7.1.3 元件端子最大填充高度标准:

焊锡可以超出焊盘,或着延伸至端子顶部,但不可以与元件本体接触(塑封SOIC及SOT

元件本体除外);

缺陷图片可接收图片

7.1.4 元件端子最小填充高度标准:

焊锡高度需大于元件端子高度25%或者0.5MM,取两者中较小者;

缺陷图片目标图片

7.1.5 元件侧立:

元件侧立为缺陷;贴片侧立以下条件均满足可接收:

a)元件尺寸小于1206,宽度与高度比不超过2/1;

b)元件端子与焊盘之间100%重叠接触;

c)元件有3个或3个以上端面,且均有明显润湿。

缺陷图片可接收图片 7.1.6 元件翻白:

元件翻白为缺陷;

目标图片

缺陷图片

7.1.7 元件立碑:

元件立碑为缺陷,为断路的一种;

缺陷图片

7.1.8 元件连焊:

在不同线路上的焊盘被焊锡相连为缺陷,此判定同样适用于波峰后焊检验;

缺陷图片

7.1.9 焊接异常——锡球/锡渣残留

锡球/锡渣残留为缺陷;当锡球被助焊剂包裹或固定、直径小于0.13mm且不违反最小

电气间隙,可接收,此判定同样适用于波峰后焊检验;

缺陷图片

7.1.10 焊接异常—锡裂

锡裂现象为缺陷,此判定同样适用于波峰后焊检验;

缺陷图片

7.1.11 焊接异常—锡未融(锡膏再流不完全)

锡未融为缺陷;

缺陷图片

7.1.12 焊接异常—拒焊(焊料与焊盘或元件端子不润湿):

拒焊为缺陷;当符合其他所有标准时,可接收;此判定同样适用于波峰后焊检验;

缺陷图片

7.1.13 元件损伤—金属镀层缺失

元件任何端面的金属镀层缺失超过了元件宽度或厚度的25%均为缺陷;

缺陷图片

7.2 波峰后焊检验标准:

7.2.1 元件安放引脚成型弯曲标准:

不允许成直角弯曲引脚,需成圆弧弯曲,具体要求如下表格;

缺陷图片

7.2.2 元件引脚成型损伤标准:

元件引脚损伤均为制程警示状况,其中损伤小于引脚直径、宽度或厚度的10%允许接收;

超出此要求或引脚多次扭曲、严重压痕(锯齿状等)状态为缺陷;

制程警示图片缺陷图片

7.2.3 元件水平安放标准:

元件最少一边或一面接触PCB板面允许接收;

可接收图片缺陷图片

7.2.4 元件引脚伸出焊接面长度标准:

要求引脚伸出焊接面最大长度或高度小于2mm,最小长度在焊料中可识别出引脚末端;

引脚伸出焊接面最大长度或高度

小于2mm

缺陷图片

7.2.5 元件引脚折弯标准:

引脚末端平行板面,沿着焊盘相连的导线折弯;引脚沿着非公共导体折弯并违反最小

电气间隙判为缺陷;

目标图片缺陷图片

7.2.6 元件引脚垂直填充标准:

贯穿孔最少填充75%体积;

目标图片可接收图片

7.2.7 元件引脚在辅面与贯穿孔的焊接标准:

引线、孔壁和端子区域最少润湿330°,如图1所示;锡面焊盘区域最少需被润湿的

焊料覆盖75%,如图2所示:

图1 图2

7.2.8 多锡判定标准:

引脚处焊锡接触元件本体为缺陷(塑封SOIC及SOT 元件本体除外);多锡影响组装

或者违反最小电气间隙为缺陷,此判定同样适用于SMT外观检验;

缺陷图片

7.2.9 元件浮高、倾斜标准:

7.2.9.1 非连接性能插件:

元件底部平贴PCB板表面为目标,浮高或倾斜不大于1mm可接收;浮高或

影响组装

为缺陷

倾斜小于1mm 或影响组装为缺陷;

目标图片 可接收图片

7.2.9.2 连接器插件:

元件底部平贴PCB 板表面为目标,浮高或倾斜不大于0.5mm 可接收;浮高 或倾斜小于0.5mm 或影响组装为缺陷;

目标图片 可接收图片

7.2.9.3 铜柱机构件

元件底部平贴PCB 板表面为目标,浮高或倾斜不大于0.1mm 可接收;浮高 或倾斜大于0.1mm 为缺陷;

目标图片

7.2.9.4 LED 插件

不允许LED 插件倾斜或浮高,以不影响LED 一致性为最终标准;

浮高或倾斜大于0.1mm 为缺陷

LED 插件倾斜或浮高为缺陷

7.2.10 锡尖现象:

焊点端部有焊锡拉出呈尖形或违反最小电气间隙均为缺陷:

缺陷图片

7.2.11 锡裂现象:

锡裂现象为缺陷:

缺陷图片

7.3 清洁度标准:

7.3.1 颗粒状物质残留:

在PCBA 上存在污物、颗粒状物质、纤维和残渣等等均为制程警示;此类物质没有被 助焊剂等阻焊物包裹固定,或违法最小电气间隙为缺陷;

缺陷图片

7.3.2 氯化物、碳化物以及白色物残留

违反最小电气间隙均为缺陷

此类化学物残留均为缺陷;除已经通过鉴定并有文件记录其特性是良性的,则可以

接受;

缺陷图片

7.3.3 腐蚀现象;

清洁后表面转暗可接收;腐蚀现象为缺陷;

缺陷图片

7.4标记标准:

7.4.1 标记—蚀刻标准:

标记中字符缺失或模糊无法识别;

标记违反最小电气间距极限;

字符之内或字符/导体之间焊料桥接,妨碍了字符的识别;

字符缺线或断线,使字符不清楚,或很可能与其它字符混淆;

以上均为蚀刻标记缺陷;

缺陷图片

7.4.2 标记—丝印标准:

丝印上焊盘;

表示元件位置或元件外框的标记或参考标识缺失、模糊无法识别;

形成字符的笔画缺失或无法识别,或可能与其它字符相混淆;

以上均为丝印缺陷;

缺陷图片

7.4.3 标记——标签标识:

使用读码器试读两次均无法读出条形码;

标记缺失或模糊不清;

标签翘起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10%;

以上均为缺陷;

缺陷图片

缺陷图片

8.0.注意事项:

8.1 以上所有标准均来源于IPC-A-610E,未详尽项可查询此标准参考;

8.2 客户要求优先于此标准;按此标准影响组装时,优先按组装要求;图案说明与文字描述

不符时,按文字描述要求执行;

8.3 所有违反最小电气间隙状况,所有影响组装的状况,均为缺陷;

9.0. 附件:

9.1 回流焊后全检日报表

9.2 测试记录表

9.3电气间隙要求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