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ppt
- 格式:pptx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7
第十三章“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麦库姆斯、肖(McComds and Shaw)《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舆论季刊》1972):分析1968年总统选举期间,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研究分两部分:一是抽样访问100位选民,了解其对当前主要问题及重要程度的判断;二是对5家报纸、2家新闻杂志和2家电视网晚间新闻的同期政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要求受访者列举国内几大问题。
其回答被划分为外交、财政等15类。
⏹媒介关于选举的内容也按照数量的多少,被划分成15个种类,并被分为主要和次要两大类。
⏹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
在主要议题上,媒介的强调程度与选民的感知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67,在次要议题上,相关系数为0.979。
⏹因该调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查普尔希尔(Chapel Hill)进行,该研究被称为“查普尔希尔研究”。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着眼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主要涉及“思考对象”,即“想什么”。
这与态度层面上的说服效果不同,后者涉及“思考方式”,即“怎样想”。
⏹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在多数情况下,报刊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方面并不成功,但在告诉读者该‘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成功的。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1963)。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媒介具有的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宏观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