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2.88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情景导入如图为科学计算器的面板。
显示器用来显示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有单行和双行显示。
计算器的键盘上面标有这个键的功能。
如是开启计算器键,按下之后,计算器处于开机状态是清除键,按下可以清除当前显示的数和符号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执行指令是加法运算键,按下这个键,计算器就执行加法运算。
有些键的上边还标注着其他功能,我们称它为第二功能。
通常用不同颜色标明以区别于这个键的第一功能。
如:直接按下键,计算机执行第一功能,即清除显示器显示的所有符号和数;先按键,再按键,执行第二功能,即关闭计算器。
二、解答困惑,讲授新知如何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
.三、实例演练深化认识例用计算器计算:(1)(3.2-4.5)×32- (2)[3×(-2)3+1]÷(-)解:(1)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可以按键切换为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32- =-12.1 (2)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而是一个近似数。
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近似数。
为了得到所需精确度的近似数,常采用四舍五入法。
四、做一做1.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³,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如,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半径2.5cm,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得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
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2.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应用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长2.32cm ,高为7.06cm ,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因此,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就要做一个较复杂的运算:,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来完成.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利用计算器可以进行许多种复杂的运算.二、讲授新课:1.例题:例1:①用计算器求345+21.3.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输入算式,再按等号键,显示器上就显示出计算结果.解:用计算器求345+21.3的过程为:键入,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345+21.3在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366.3,∴345+21.3=366.3.②做一做 按例1的方法,用计算器求105.3-243.例2:①用计算器求31.2÷(-0.4).解: 用计算器求31.2÷(-0.4)显示结果为―78,∴31.2÷(-0.4)=78.注意:(1)31.2÷(-0.4)不能按成3 1. 2 ÷ - 0.4 = ,那样计算器会按31.2-0.4进行计算的.(2)输入0.4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成 .4 .②做一做 按例2的方法,用计算器求 8.2×(-4.3) ÷2.5.06.732.22⨯⨯π例3:①用计算器求62.2-4×(-7.8).这是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因此,本题的按键顺序是: 6 2 . 2 -4 × ÷ 7 . 8 % = .∴ 62.2-4×(-7.8)=93.4.②做一做 按例3的方法,用计算器求 (-59)×2÷4.2÷(-7).例4:①用计算器求2.73.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一般要用乘幂运算键 y x .解:用计算器求 2.73的按键顺序是 2 . 7 y x 3 = .∴ 2.73=19.683.注意:一般地,求一个正数的n 次方都可以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求一个负数的n 次方,可以先求这个负数的相反数的n 次方,如果n 是奇数,那么再在所得结果的前面加上负号.②做一做:(1)按例4的方法求(2)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开头的圆柱的体积(结果精确到mm ,取3.14).三、课堂小结: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四、课堂作业:课本:习题2.17.教学后记:计算器的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掌握手中计算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达到既快又正确.53.6励志名言: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一、学生知识状况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
二、教学任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 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 动手操作 掌握运用内容:1、熟悉常用功能键:ON AC DEL SHIFT = + (-) x 2 x y … .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总结按键顺序规律.(1)41.9×(-0.6); (2)6523 ; (3)1.22; (4)124. 目的:此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注意事项与效果:用计算器在进行计算时,学生在进行分数和乘方的按键操作,要借助与第二功能键,这时对于学生来说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在此加强引导,做好示范,鼓励学生通过类似训练,总结出按键顺序的规律,从而为下一个环节中较复杂的计算的操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 例题讲解 熟能生巧内容: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523)5.42.3(12-⨯-)( ()[]⎪⎭⎫ ⎝⎛÷+⨯56-12-323)( 2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厘米.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 3.14),结果精确到整数,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熟练使用计算器,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难点: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实践。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计算的情况,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2、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各功能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下面计算熟悉计算器:3.出示课件 做一做 :例1 用计算器计算:解: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 6115()221(3.2 4.5)35-⨯-1.12523)5.42.3(2-=-⨯-()()3623-21-5⎛⎫⎡⎤⨯+÷ ⎪⎣⎦⎝⎭此时,若按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显然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近似数.为了得到所需精确度的近似数,常采用四舍五入法.3、出示课件:试一试:1、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152=________,252=________,352=________,452=________.(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算出852,952吗?解:(1)发现后两位均为25,前面的数等于原数中十位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2)852=(8×9)×100+25=7225,952=9025.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999×21=20979;999×22=21978 ;999×23= 22977 ;999×24= 23976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999×29的结果吗?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写的结果.解:(1)999×21至24的正整数时,得到的五位的个位数字从9依次减少1,千位数字从0依次增加1,而十位,百位,万位数字不变,分别是7、9、2;(2)999×29=28971.正解3、计算:111111111×111111111=分析与解:用计算器恐怕都麻烦,怎么办呢?(1)观察:1 ×1= 1 11 ×11= 121(2)猜想:111 ×111=12321(3)验证:1111 ×1111=1234321(4)递推、总结规律:结果为 12345678987654321。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2.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3.掌握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运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经验以及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2.通过计算器的实际操作、使用感受到计算器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它的高为,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因此,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就要做一个较复杂的运算:π×()2×7.06.如果用草稿纸进行演算,速度很慢,我们为何不借助先进的计算工具呢?这种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来完成.引出课题——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二、讲授新课计算器的功能: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虽然它的体积很小,但它却具有许多功能.它既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计算,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还可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有的计算器还可以编制各种程序或绘制各种图形,有的甚至还可以进行算式的运算,真是功能强大.三、例题讲解【例1】用计算器求345+21.3.解:用A型计算器求的过程为: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再按=,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为,所以345+21.3=366.3.用B型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A型相同.用C型计算器也可如上法键入,算得结果,但不显示运算式子.【例2】用计算器求÷().解:用A型计算器求÷()的按键顺序是:÷(-)0.4=显示结果为-78,所以÷()=-78.B型计算器也是如此.如果用C型计算器,那么它的按键顺序是:÷0.4+/-=注意:(1)输入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成.4(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如输入负数-5,A、B型计算器是(-)5,C型计算器为5+/-.【例3】用计算器求62.2+4×7.8.这是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因此,本题的按键顺序是:62.2+4×7.8=显示结果为,所以62.2+4×7.8=93.4.【例4】用计算器求3.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不同的计算器会有不同的按键方式.解:用A型计算器求3,可以使用求立方的专用键,按键顺序是:x3-显示结果为,所以3=19.683.也可以使用乘方的专用键x y,按键顺序是:x y3=注意:若求一个数的平方,不少计算器都有专用键.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用x y求一个数的n次方运算,计算时要注意按键的正确操作方法.。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因为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生1:在菜场买菜时.生2:在书店买书付账时用到了计算器.生3:工人在拿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我的计算器是英文牌子的,还有一个R,这说明是经过国家质量验证过的.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关机按?生:开机按ON/C,关机按OFF.2、用计算器计算师: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跟着书上的任务一起来试一试.1、41.9×(-0.6)2、23×6 53、21.24、412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黑板出示:75+47=24×7.6=62.8-0.95=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同桌交流)生1:75+47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75再按“+”再按47,最后按“=”,显示器上就出现了结果,是112.生2:24×7.6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24再按“×”再按7.6,再按一下“=”结果就出来了,是182.4.生3:62.8-0.95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62.8再按“-”再按0.95再按“=”结果是61.85.生4:62.8-0.95我的操作和他不一样,在按0.95时,我是先按小数点,再按9按5的.师:是吗?我们按照这种方法试一试,看看能得到0.95吗?(学生齐操作)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生1: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生2:我的操作方法和他基本相似,就是一开始先按0再按的小数点,结果也是2.师:我们已经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下面跟着书上的例题来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1、22(3.2 4.5)35 -⨯-2、36[3(2)1]()5⨯-+÷-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同学们做得不错,说明大家已掌握了计算器的用法.下面我们做一做练习2.按下列的步骤做一做: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学生按此步骤运算、讨论)生:45×12345679=555555555.师:换几个数,结果如何?生1:选7:7×9=63,63×12345679=777777777.生2:我选3.即3×9=27,27×12345679=333333333.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先计算了一下:9×12345679=111111111.因此,先输入几,则最后得到9个几的九位数.师:很好.大家能通过观察、猜想,进而得到结论,这种思维方法在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用这种方法多探索一些规律,从而掌握知识.用小黑板先出示:1122÷34=111222÷334=11112222÷3334=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师:大家自己算一算上面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
2、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
3、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通过类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四、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计算问题,如到市场去买菜,到超市去买生活用品,到银行去存款,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等都会遇到计算问题,大家发现人们是怎样计算价格的?同学们的回答肯定各种各样:口算、用计算器、用算盘、电脑,综合同学们的回答作如下引导,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心算快捷用于简单的运算,算盘用于较为麻烦的运算,但是用的人越来越少,计算器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男女老少都能用,电脑在银行、超市中使用准确,快捷)由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吗?由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单的讲解。
(二)讲授新课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计算器运算1.22 1.2423×38.2 41.9÷(-0.6)23×115(2)、合作交流:学生把答案交流订正,讨论计算方法及有关键的功能,可分组,也可同桌交流,得出上述题目的计算方法。
2、、理性归纳得出结论:特殊键的功能,借助多媒体展台向学生展示各功能键的功能及运用:(见课本P68)3、运用反思,拓展创新例1 用计算器计算:(1)、(3.2−4.5)×32−25(2)、[3×(−2)3+1]÷(−65)解:(1)、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110,可以按键切换为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32−25= -12.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算术运算》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机会经常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对电子产品的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使用。
2.准备一些运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你需要计算1000乘以200,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然后引入计算器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清除等。
同时,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如加减乘除、开平方、求倒数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本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能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3.学会将结果转化为分数或百分数课前准备准备计算器,复印本课的练习题并发给学生。
上课内容一、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计算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工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其他各种运算。
在使用计算器前,我们需要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1.数字键 0-92.四则运算键 + - x ÷3.百分号键 %4.输入小数点的键 .这些基本的键位可以满足日常简单的计算需求。
同时,很多计算器还有其他的功能键位,比如平方、开平方、倒数、三角函数等,这些功能不在本次课程的讨论范畴内。
二、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在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比如:计算:3+4+5在计算器上按键:3 + 4 + 5 =计算器会直接输出结果 12。
计算:12 - 6在计算器上按键:1 2 - 6 =计算器会直接输出结果 6。
计算:6 × 8在计算器上按键:6 x 8 =计算器会直接输出结果 48。
计算:32 ÷ 4在计算器上按键:3 2 ÷ 4 =计算器会直接输出结果 8。
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时应注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原则,如果要先进行加减的计算,可以使用括号。
三、将结果转化为分数或百分数有时候计算的结果是小数,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比如:计算:7 ÷ 9在计算器上按键:7 ÷ 9 =计算器输出:0.7777777778将其转化为分数,在计算器上按如下键位:7 ÷ 9 =x y实例:7 ÷ 9 = x 1/8 =计算器输出的结果为 7 ÷ 9 = x 1 / 8 = 0.875。
将其转化为百分数,在计算器上按如下键位:7 ÷ 9 =x =%实例:7 ÷ 9 = x =% =计算器输出的结果为 7 ÷ 9 = x =% = 77.78%。
使用计算器的利与弊
在当今这个高度的信息时代,使用计算器好处很多,新课标和新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如:(1)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等计算均可完成);(2)利用计算器进行估算,如:在八年级上册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就需要借助计算器用有理数近似表示无理数;在九年级下册,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都借助计算器更快捷;(3)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如在七年级上使用计算器验证、探索“黑洞数”的规律;(4)利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计算器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先进的计算工具,更便于处理实际数据,特别是处理随机实验得来的数据,使数学应用在中学有了广阔的空间;如在八年级下册鼓励学生用计算器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这对分析数据,研究数据的波动大有好处。
(5)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实验。
如在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一节内容就可以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实验,可见计算器可以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使人们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
可见,使用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即可以节省学生许多时间学习其他更有价值的内容,又可引发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使用计算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普遍反映新课程下的学生计算能力欠缺,这与过早的使用计算器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建议在初一上学期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四则运算,但首先要会手算,七年级教材中的例习题数据绝大多数都比较简单,学生不必使用计算器运算,除非有明确说明的题目才可以使用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要有一定的度,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好基本的运算关。
第1页共1页。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类型的运算题目,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同时加深对有理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有理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等运算。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有理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运算题目,包括简单和复杂的题目。
3.准备PPT,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计算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观察题目,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运算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运算题目,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计算器在有理数运算中的作用。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二章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运算器,会利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体会运算器的快捷、方便,感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使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运算器能使运算简便、快捷、如何样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对运算器专门熟悉,也用运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摸索探究,猎取新知1.运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问题1一样地,运算器的面板由哪两部分组成?在运算器键盘上,ON是什么键?+键的功能是什么?DEL键的功能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把握运算器各键功能.识别:(1)ON:开启运算器键;(2)DEL:清除键,用于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4)SHIFT:第二功能键,如先按SHIFT键,再按= 键就执行了第二功能;(5)+ - ×÷: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6)OFF:关闭运算器键.2.用运算运算问题2用运算器运算.【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把握运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归纳结论】用运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O N;(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 键执行运算,现在显示出结果.3.近似数问题3在问题2中,算式(2)中运算器显示结果为1156.现在,若按SOD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教学说明】学生比较两个结果,专门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问题4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1)96.318(精确到百分位)(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3)2.1886(精确到0.001)(4)3.1965(精确到0.01)【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把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4.生活中的近似数问题5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运算器运算出那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归纳结论】在许多情形下,专门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往往使用近似数.三、运用新知,深化明白得1~2.教材第69页“随堂练习”第1,2题.3.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1)4.3091(精确到0.01)(2)0.0297(精确到0.001)(3)2.5673(精确到十分位)(4)3.9541(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用运算器进行运算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把握情形,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5.32(2)371293(3)-3723875(4)190.462932.最后结果为仅由选择的数字组成的一个9位数的整数.3.(1)4.31(2)0.030(3)2.6(4)3.9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用运算器进行运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17”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了解运算器各键功能,到利用运算器进行运算,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标
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
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
计算进行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
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动手操作 掌握运用;例题讲解 熟能生巧;尝试练习 巩固新知;探索规律 活学巧用;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动手操作 掌握运用
内容:
1熟悉常用功能键:
ON AC DEL SHIFT = + (-) x 2 x y … . 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总结按键顺序规律.
(1)41.9×(-0.6); (2)6
523 ; (3)1.22; (4)124. 目的:
此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
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注意事项与效果:
用计算器在进行计算时,学生在进行分数和乘方的按键操作,要借助与第二功能键,这时对于学生来说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在此加强引导,做好示范,鼓励学生通过类似训练,总结出按键顺序的规律,从而为下一个环节中较复杂的计算的操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第二环节 例题讲解 熟能生巧
内容: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523)5.42.3(12-⨯-)( ()[]
⎪⎭⎫ ⎝⎛÷+⨯56-12-323)(
2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厘
米.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整数,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并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与效果:
用计算器在进行含有多层括号的计算时,特别是在(2)中,底数是负数的乘方运算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按键顺序,适时指导纠正,并通过屏幕幻灯片演示,与学生共同完成较复杂易错的计算,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下次出错。
第三环节 尝试练习 巩固新知
内容: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计算器时的按键顺序,能用计算器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第四环节 活学巧用 探索规律
内容: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5
235.31151.22-7.83215155-4133.32-36.2122421345-(1+⨯⨯÷+)()(;
);()();();())(
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推理、交流等能力大有好处,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五环节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内容:
小结:熟记常用的计算器功能键及注意在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布置作业:教科书第94页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2、3.
目的:
此处设置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布置作业是复习巩固本节知识,训练计算器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
按键功
能比较顺利,所以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授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
2.学生体验到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
器的依
赖心理,实践证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对估计、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随意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选用各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