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名师教案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的战役一战的转折点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
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P4商人的地位变了 P7第二课从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P10“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P11近代科学的诞生 P13理性之光 P15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P18全球联系的加强 P21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P23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 P26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诞生(美国) P27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P29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事 P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P35专制帝国 P38来自海上的挑战 P41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历史学家的讨论 P45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 P50“科学的世纪” P5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P53人在工厂 (工厂制度;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 P55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地球变小了 P58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P60挑战与回应 P62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侵略史实)P64悲壮的战争(军民抗击侵略者)P67“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 P68从维新到革命(戊戌变法) P70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大产业;“城市病”) P75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事务) P7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79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从交通工具看社会进步 P83工业文明大家谈 P85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P88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P91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P93“西亚病夫”的崛起 P95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P96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9历史性的转折(共产党成立) P102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北伐;蒋介石反革命;南昌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围剿;长征) P105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变化 P109头脑中的变化 P110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事变,日军罪行) P113全民族的抗战(西安事变) P115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两种命运的决战 P12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P122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历史在这里沉思(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浮雕、题字)P127重温百年历程 P128让历史告诉未来 P129。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第一时]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程标准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十月革命这一世界历史上重大事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
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难点: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新导入:从上一的内容过渡——同学们,通过第一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20世纪的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
那么,这些剧烈的震荡表现在哪里?生:世界大战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师:面对剧烈的震荡,人们在思索着问题的症结,那么,你认为这些震荡出现的症结在哪里?生: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师追问:生产的产品相对于什么而言是过剩了?生:劳动人民的购买力。
师:在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下,劳动人民做牛做马,却只能获取极低的报酬。
综合大家刚才的分析,震荡出现的症结所在正是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方案一: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
方案二: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
俄国人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出示题: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新教学:1.十月革命的原因(背景)活动一:读一读,议一议问: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生:无产阶级革命。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三课时]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罗斯福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评价其作用,它对消除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难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命名为“萧条时代”组、“今日美国”组、“总统先生”组、“新政纲领”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
新课导入叙述:同学们对上一课学习的那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一定记忆犹新吧。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了解这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是如何走出这场危机的。
新课教学(一)危机与新政1.经济危机再回首活动一:“萧条时代”师:首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场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吧。
有请“萧条时代”组上台。
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相应图片资料。
从工业发展、金融市场、就业状况、人民生活等方面展示大萧条时代(即严重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
承转:那么,今日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有请“今日美国”组的同学们。
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收集到的反映当今美国经济状况的图片、表格等资料质疑:那么,是谁带领着美国人民从经济危机中走出的呢?2.美国总统罗斯福活动二:课本剧表演:胡佛与罗斯福由“总统先生”小组表演。
一位学生扮演胡佛总统,一位学生扮演罗斯福先生,一生扮演主持人。
模拟总统竞选辩论会。
其余学生扮演选民,最后举手表决。
过程:(1)主持人介绍胡佛总统和罗斯福先生的简历。
(2)主持人提出问题,由胡佛和罗斯福阐述各自的见解。
(要求符合历史史实)(3)胡佛和罗斯福总结陈辞。
(4)学生投票选举,并由不同阶级、阶层代表阐述选择的理由(事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3.新政纲领活动三:由“新政纲领”组同学分金融、工业、农业、就业、救济等方面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和最后的结果新政的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名师教案1 人教版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组织了三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内容来表达20世纪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大主题: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本课时学习第一目“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其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十月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成果,在对内容的具体把握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1)十月革命的背景;(2)十月革命的过程;(3)十月革命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本目教材中有六张图片和两张阅读卡,这些资料的充分运用对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本课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革命过程的概况;列宁的生平和他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在俄国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布尔什维克、苏维埃和苏联的由来以及苏维埃政权模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利用本目教材提供的文字与图片材料了解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背景;利用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世纪上半期“全球性的震荡”等知识来理解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必然性;利用课外搜集到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材料,认识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十月革命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变为现实的革命豪情,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执著追求;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杰出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十月革命。
教学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列宁的一生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相始终,建议不妨以列宁这个人物为授课线索,串起各个知识点。
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建议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并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学会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列宁与十月革命的图文资料如老照片、宣传画等;搜集一些前苏联时期的图片、革命歌曲、老新闻等图文影音材料。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介绍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资料,准备十月革命的录像资料。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名师教案2 人教版课程标准1、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2、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3、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4、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十月革命这一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
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难点: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新课导入:从上一课的内容过渡——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20世纪的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
那么,这些剧烈的震荡表现在哪里?生:世界大战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师:面对剧烈的震荡,人们在思索着问题的症结,那么,你认为这些震荡出现的症结在哪里?生: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师追问:生产的产品相对于什么而言是过剩了?生:劳动人民的购买力。
师:在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下,劳动人民做牛做马,却只能获取极低的报酬。
综合大家刚才的分析,震荡出现的症结所在正是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方案一: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
方案二: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
俄国人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出示课题: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新课教学:1.十月革命的原因(背景)活动一:读一读,议一议问: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生:无产阶级革命。
是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问:那么,为什么俄国会发生十月革命?请阅读书本及相关资料,了解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2分钟)具体了解(1)一战前的俄国经济状况如何?(2)一战给俄国造成了哪些影响?(3)1917年3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结果如何?思考: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国情对十月革命的爆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看法。
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2.过程(1)展示图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革命的胜利需要领袖的正确指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讨论: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结合本课学过的内容回答。
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的到来对于俄国革命来说,就像行驶在重重迷雾中的航船看到指航的灯塔一样,有了明确的方向。
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列宁在革命的生死关头为俄国指明了方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坚定了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心。
(2)播放录像:《列宁在十月》节选部分教师根据录像讲解:11月6日晚到7日早晨,20万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点。
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向敌人最后攻击的炮声。
随着炮声,革命群众和士兵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一个堡垒发起了总攻。
雷鸣般的“乌拉”声压倒了枪击声。
到8日凌晨二时许,起义者占领了东宫,临时政府的十六位部长被擒获,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永远地载入了人类解放斗争的史册。
概括: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时间,主要领导人,主要参加者,最主要的特征…… 在学生概括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漫画,如3.结果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活动二:思维激扬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4.影响、意义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俄国来说,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它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课时]“西亚病夫”的崛起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耳其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原因及“西亚病夫”的崛起过程;利用资料,把握凯末尔在土耳其崛起中的历史作用,说明历史人物在顺应历史潮流时将对历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改革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作用。
重点: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难点:凯末尔改革的原因新课导入课间: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欣赏一组土耳其的风景图。
如上课铃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你能谈谈你看了这些图片之后的感受吗?生:美丽、具有异国风情……师: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国家呢?生猜测。
出示地图。
这就是西亚国家土耳其,我们的祖国曾被蔑称为“东亚病夫”,而土耳其则被蔑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为什么会被称为“西亚病夫”呢?它的现状如何?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土耳其是如何崛起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感悟土耳其的沧桑巨变吧。
新课教学:1.1922年前的土耳其播放介绍土耳其历史的短片。
看完后,请学生概括:土耳其的过去是怎么样的?(1)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2)20世纪初,土耳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战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
小组讨论——土耳其为什么会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沦为“西亚病夫”?它与清帝国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2.土耳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追随德国的土耳其成了战败国,领土被英、法、意和希腊等国瓜分。
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不独立,毋宁死!"土耳其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抵抗运动。
这时,一位将军毅然辞去了卖国的素丹政府授予的军职,以平民身份参加了抵抗运动,他就是凯末尔。
想一想:身为高级军官的凯末尔,为什么置个人得失于不顾,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洪流之中呢?(2)过程出示教师课前绘制《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示意图》,做简要的讲解。
思考:土耳其国民军在反对协约国支持的希腊进犯的战争中,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承转: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了外国军队,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他是否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了?3.凯末尔改革小组讨论:凯末尔为什么说真正的工作才开始?结合材料二分析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什么?各抒己见: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改革措施,才能促使土耳其的重新崛起?概括:政治——废除封建神权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经济——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工农业生产,,思想文化上——进行文字改革,重视教育事业,破除落后观念、习俗。
……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课堂拓展:1.土耳其从“西亚病夫”到一个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一个封建神权专制国家到现代土耳其,与凯末尔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今天我们这节课在感受土耳其的沧桑巨变的同时,也在感受凯末尔不凡的人生历程,土耳其人民至今仍在深深地怀念着他。
出示以上图片,要求:拿起你的笔,在书本留白处写下你对凯末尔的评价。
(字数:50—100字。
)2.土耳其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到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列强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到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从一个封建神权国家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三课时]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罗斯福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评价其作用,它对消除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难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命名为“萧条时代”组、“今日美国”组、“总统先生”组、“新政纲领”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
新课导入叙述:同学们对上一课学习的那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一定记忆犹新吧。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了解这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是如何走出这场危机的。
新课教学(一)危机与新政1.经济危机再回首活动一:“萧条时代”师:首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场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吧。
有请“萧条时代”组上台。
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相应图片资料。
从工业发展、金融市场、就业状况、人民生活等方面展示大萧条时代(即严重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
承转:那么,今日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有请“今日美国”组的同学们。
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收集到的反映当今美国经济状况的图片、表格等资料。
质疑:那么,是谁带领着美国人民从经济危机中走出的呢?2.美国总统罗斯福活动二:课本剧表演:胡佛与罗斯福由“总统先生”小组表演。
一位学生扮演胡佛总统,一位学生扮演罗斯福先生,一生扮演主持人。
模拟总统竞选辩论会。
其余学生扮演选民,最后举手表决。
过程:(1)主持人介绍胡佛总统和罗斯福先生的简历。
(2)主持人提出问题,由胡佛和罗斯福阐述各自的见解。
(要求符合历史史实)(3)胡佛和罗斯福总结陈辞。
(4)学生投票选举,并由不同阶级、阶层代表阐述选择的理由(事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3.新政纲领活动三:由“新政纲领”组同学分金融、工业、农业、就业、救济等方面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和最后的结果。
新政的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