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 格式:wps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
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
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3、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5、统筹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发展的战略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内涵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苏州十中备课组一、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①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②科学发展观所坚持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
即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即从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协调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从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人与自然关系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知识链接:(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近代化之路(民主革命时期)政治上,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考点11)对华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民主革命:旧,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经济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1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思想上,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13)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现代化之路(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政治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程“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经济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1)(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科学发展观专题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X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参考题目及答案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参考题目及答案一、党的理论知识部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三个代表”指什么?答: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共产党员(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答: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5、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答:(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社会中起先锋模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学习十八大精神题库一、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11月14日上午闭幕。
2、胡锦涛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6、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即: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7、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坚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9、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10、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A)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科学发展C.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A)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A.道路B.国家统一C.与时俱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C)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科学发展观专题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4.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指导意义(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试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o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4、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oA.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B.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C.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平发展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人本主义B,以人为本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7、()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8、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B.“建设们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oA.全体党员的利益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提出来。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二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上述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具体说来,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和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内在统一体,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保证。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实现科学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强大动力和保障。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可靠政治保障与组织保障。
抓住这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就抓住了摄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必将形成一种强大合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