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承担_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张敏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5
JRYJJ《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卷首语新年致辞张智富(1.01)金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曾国栋(2.01)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态势解运亮(3.01)汇聚金融战“疫”的强大合力宣宇(4.01)中美产业链重构背后的全球变局张茉楠(5.01)金融数字化蝶变朱太辉(6.01)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曾国栋(7.01)构建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战略框架张茉楠(8.01)美元贬值倾向和黄金价格支撑解运亮(9.0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曾国栋(10.01)“双循环”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全面升级张茉楠(11.01)金融赋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宣宇(12.04)特稿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研究张智富(1.04)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江西落地见效张智富(5.04)充分发挥国库监督实效坚持依法全面经理国库王地宁(10.04)金融研究资产证券化真的缓解了银行核心风险吗?——基于“业务类型”和“底层资产”的研究郭子增王福臣王龑(1.10)影子银行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提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胡建辉(1.18)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分散化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的实证研究苏芳殷娅娟(1.2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的影响梁权熙谭思梦谢宏基(1.34)助贷业务的主要争论和解决方案研究朱太辉张彧通张夏明龚谨(2.04)货币政策、流动性溢价与股票市场波动刘维奇卫飞扬(2.14)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20.12J97现金流风险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吴一丁陈甜甜(2.24)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启示郭芳芳(2.31)时变视角下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压力的影响研究高慧清任建武(3.04)创新竞争压力、融资约束与并购融资决策蒋弘刘星(3.13)中期借贷便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郭碧云(3.21)基于石油产业链的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动态相关性研究王世文侯依青(3.28)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盛虎程爽杨怀东(4.04)信贷排斥对农民非农创业的影响孙浩男夏咏(4.11)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肖崎熊婷慧(4.20)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并购商誉对股价崩盘的影响研究谢文武叶聪颖汪涛(4.26)金融杠杆视角下我国股市流动性的状态转换效应研究姚登宝施腾邓潇潇(5.08)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政策规则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研究杨羽谷任(5.16)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商业银行系统风险传染研究王睿夏敏王爱银祝四朋(5.27)同业业务、银行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辛兵海刘雪薇陶江(6.04)“一带一路”倡议、金融发展与GVC地位秦建文覃焕(6.13)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信用债定价比较研究朱锦强(6.22)社会责任履行能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魏卉姚迎迎马晓柯(6.29)金融化抑制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谢获宝黄大禹邹梦婷(7.04)环境规制、金融资源配置与工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研究李凯风夏勃勃(7.11)论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设计理念穆博穆争社(7.20)居民金融素养与家庭创业回报张雨涵刘阳韩谷源(8.04)外汇衍生品、风险敞口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刘尧成吴岑烨(8.13)金融开放、证券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效率屈超高鹏(8.19)去杠杆政策、破产风险与股权集中度——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秦海林陈泽(8.27)部门杠杆区制转换对金融系统性风险溢出的非线性影响郭文伟(9.04)货币政策、流动性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金融与经济2020.12 98JRYJJ李琳潘焕学(9.14)二维金融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与专利结构的视角段亚男闭明雄靳来群(9.21)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基于国家治理的角度高翔李珊珊(9.30)宏观经济不确定视域下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作用研究陈文史小坤(10.07)金融知识与家庭投资型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罗娟胡世麟李澄川(10.16)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冯永琦闵钰棋(10.25)交易方式对债市流动性的影响——基于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双边价差的研究周博(10.34)金融市场分割、资本管制与资产价格——来自AH股上市公司的证据方健(11.04)央行汇率干预、人民币汇率预期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杨定华封文华(11.11)论我国资本市场中双层股权制度的引入王波乔科豪(11.21)行政区划调整能加快金融集聚吗?——基于PSM—DID模型的分析张旭王静(11.29)不同来源地境外公司上市对目的地市场的估值影响马蒙蒙易荣华俞莹姚晓阳(12.04)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收益率刘骞文吴问怀章恒(12.12)金融素养能够抑制持续性贫困吗?雷汉云陈迁迁(12.22)跨境信贷溢出、经济周期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12.31)专题:环境经济效益环境绩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集中度与企业竞争地位的双重考虑朱清香崔晓敏邹涛(1.42)环境规制促进还是抑制了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何雄浪陈锁(1.50)专题:公司治理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能过剩治理政策框架下的实证研究袁玲王涛温湖炜(2.37)企业家精神、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周先平皮永娟刘仁芳(2.45)多个大股东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吗?潘小萍庄明明(2.52)专题:家庭金融金融素养、个人养老准备与商业养老保险决策周海珍吴美芹(3.35)家庭金融文化、认知偏差与金融资产选择——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分析赵当如贾俊刘玲李小军(3.43)《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99JRYJJ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县域调查数据江西省金融学会课题组(3.52)专题: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何宜庆李菁昭汤文静匡熠(4.34)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期限错配张博(4.41)互联网金融会加速区域金融风险的累积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谭中明刘倩李洁(4.51)专题:绿色发展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任懿刘传哲刘娜娜张彤(5.37)绿色金融政策推动了低碳发展吗?——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为例赵军刘春艳(5.45)专题:商业银行经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债权治理与银行经营绩效王言宋夏子周绍妮(6.37)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国外前沿文献评述闫先东朱迪星(6.45)专题:保险市场商业医疗保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分离检验尹相娟刘喜华(7.33)城乡医保的健康效应研究——基于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王旭鹏(7.42)养老保险缴费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马本江裴巧玲秦艺芳(7.50)专题: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卖空机制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视角孙焱林何振宇(8.34)社会网络下的机构投资者联结行为与信息效率倪禾徐茜(8.42)自愿性业绩承诺:信息动机亦或代理动机?——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调节效应袁玲陈小林(8.51)专题: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质量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吴庆田王倩(9.37)金融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王志涛徐兵霞(9.44)生计资本、风险承担能力对农户贷款方式选择的影响赵恬杜君楠(9.51)专题:股票市场承销商和上市公司间的地理距离、高铁开通与IPO折价周雪马舜羿潘玉瑶(10.40)股票回购、信息效率与股票流动性黄绥彪何思莹阮祈琦(10.50)女性董事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丁明发周光磊张晓艳张文婷(10.57)专题:银行业风险银行特质类别、存款保险制度与风险承担效应金融与经济2020.12 100JRYJJ——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胡援成王星宇杨诗雨(11.53)LPR报价机制引入是否会导致银行业风险上升张港燕张庆君(11.63)专题: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测度及其相关特征分析徐宇明熊琦哲蒋筠(12.42)中国科技金融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的分析赵鸿程林炳华陈一琳(12.49)经济纵横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促进还是阻碍?熊璞李超民(1.58)哪种类型的资本流入急停更能影响经济增长?——基于不同收入水平新兴经济体的研究石峻(1.65)空气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基于285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宋德勇于飞(2.6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宋云星陈真玲赵珍珍(2.71)产业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差异化资源配置视角杜建华曹瑞丹(3.60)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绿色经济李林汉田卫民(3.68)FDI、基础设施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唐安宝李康康管方圆(4.60)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发展水平与PPP项目规模——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菅超伦周咏梅(4.68)消费升级与制造业高端化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彭迪云苏亚冰冯怡(5.53)我国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完善研究沈志康(5.61)“一带一路”倡议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王娟胡婕朱卫未(6.54)房价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李永乐许阳吴然(6.61)技术创新、城市群一体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儒奇余思勇胡绪华(7.59)制度环境改善对FDI质量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何剑魏涛史雪然(7.67)税率优惠、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实证研究王艺凯周咏梅王晓琳(8.58)城市房价对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影响分析——基于资本劳动比的中介效应检验王珍(8.67)数字经济企业的类型及价值评估分析乔阳娇岳国强(9.60)绿色生产发展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朱广印王思敏(9.68)金融发展、要素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张翼王豆豆郑兴无(10.64)金融集聚、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张忠俊郭晓旭(10.74)信息渠道与个体创业决策——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101JRYJJ张猷星谭颖(11.36)制造业产业内增加值贸易网络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程中海屠颜颍(11.44)村级财政支出配置模式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刘春晖王尔媚苏静(12.56)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双边金融合作——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申韬蒙飘飘(12.62)金融论坛新时代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肖小和王文静(1.72)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探究刘居照郭盛锋李晓璇周明明(1.79)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研究谢泗薪胡伟(1.85)开放银行的运作机制、国际经验与发展路径李昊(1.91)城投公司信用风险问题研究卜振兴(2.79)基于BEYR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研究周亮(2.84)民间投资影响因素的多层面分析曾文静(2.91)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高惺惟(3.76)企业股权集中度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安彪张晓霞苏木亚(3.84)农业保险对农民务农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关晶王国军耿春俐(3.92)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融资约束张晓琳温洁翟淑萍(4.75)我国绿色金融制度的完善路径——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与绿色基金为例王波董振南(4.84)存款保险基金参与问题银行处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胡志强(4.91)农地抵押贷款政策预期与实践反差之思考——基于价值评估视角阚立娜苏芳(5.67)我国社会企业型公司的融资困境与破解吴维锭(5.7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来自京津冀区域237家上市公司的实证陈小荣韩景旺任爱华孙忠艳(5.81)区块链式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在跨境支付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李海波(6.69)从经世济民的经济观看美国金融形势冯彦明(6.75)金融周期、融资约束与企业债务风险马秀斌张庆君(6.82)金融发展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马克星贺书锋相雨(6.90)违规行为对新三板企业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郑征(7.75)证券投资基金期间交易的市场表现及业绩来源张燃杨玲李艳茹(7.83)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困境与出金融与经济2020.12 102JRYJJ路探析程雪军李心荷(8.74)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获取?周丽媛吴乐崔锐(8.81)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基准利率的影响邓海清万祥勇汪术勤(8.89)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省新余市案例杨宁嘉(8.93)美国CLO市场与杠杆贷款风险联动的机理研究钟震郭立刘胜男(9.78)企业经营风险对并购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朱冠平扈文秀车闪闪(9.83)财务背景独董、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商誉减值——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章卫东李泽宇高雪郑鸿锐(9.90)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保障——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蔡琦(10.83)金融科技浪潮下欧盟银行业监管发展启示黄茉莉(10.88)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的基层实施效果研究——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陈磊柯超姚瑶(10.93)研发强度、承销商跟投意愿和IPO抑价——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邱冬阳曹奥臣(11.73)控股股东财务行为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股权质押的视角张军华(11.82)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中的政府监管权研究周之田(11.91)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困境与突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王力平隋杰(12.71)供应商集中度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债务融资的中介效应检验王晓燕史秀敏师亚楠(12.78)人工智能技术在债券行业应用问题研究赵大伟李文华(12.86)资金信托的“刚性兑付”困境及破解蒋艳林(12.91)经济观察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彭继增王幼娟李爽(5.89)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综合评价梁曦文罗逸伦彭迪云(7.91)《金融与经济》2020年总目录103JRYJ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2020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马宇,张婷婷(3)……………………集体产权、资源禀赋与农村政治生态优化研究张毅,董江爱(14)………………………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省域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陈堂,陈光(21)………………………………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金融”耦合的异质性研究范文祥,李将军(32)………………………中国金融结构演进、信用中介链条与金融稳定朱凯(41)…………………………………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和金融化相关股价崩盘风险王贞洁,徐静(54)………………………政治关联、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罗天正,关皓(67)……………………………………要素市场扭曲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数据的实证分析于明超,吴淑媛(78)…………………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耿晔强,常德鸿(89)……………………………云南地级市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基于“密度、距离、分割、依赖”的角度陆亚琴,李静(102)……………………2020年第2期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基于新经济生产方式的考量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3)…………………………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王雨薇,国世平(1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陈智颖,钱崇秀,陈苗臻(19)………环境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央地关系的调节作用罗斌,凌鸿程(32)……………………………………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周少甫,陈哲(49)……………………………………公司丑闻的强制披露是否影响内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金缦(60)…………市场竞争、并购商誉与投资效率张安军(74)…………………………………………………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杨刚强,程恒祥,吴斯(89)…………………………外资占比、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邢震,梁君(101)……………………………………2020年第3期论贸易优势理论的当代发展吴杨伟,李晓丹(3)………………………………………………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曾繁华,吴阳芬(11)……………………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解晋(20)………………………………………………大数据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吗吕明元,苗效东(31)………………………………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郑芳,王建生,位梦蕊(43)…………………………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54)…………………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基于拔靴滚动因果方法尹晓娜,李静萍,苏志伟(67)………………………………多中心空间演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吗陈秀英,刘胜(79)……………政府补贴、寻租与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张志昌,任淮秀(92)……………………………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宋哲,于克信(104)………………………………………2020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基于跨越低收入均衡和中等收入均衡视角周文(3)…………………………………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于碳排放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经验证据刘梦,胡汉辉(19)………………………FDI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基于区域外部性的扩展模型刘清杰,任德孝,刘倩(36)……………………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绿色经济效率损失张政,李雪松,王冲(51)…………………………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分位点的分层省级数据分析宫锡强(64)……………………………………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周志方,李瑾瑾,曾辉祥(72)………………………金融去杠杆与企业风险承担———来自民营企业的证据覃飞,石小霞(89)…………………………………………靠“关系”还是靠“学历”?———私营企业员工薪酬中的亲属关联效应和文凭效应研究赵秋成,马洪旭(101)………2020年第5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空间差异及演化趋势的实证研究罗海平,艾主河,何志文(3)………………中国科技进步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徐淑红(15)………………………………………中国财政支出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赵哲,谭建立(24)…………………………内部人减持对高送转的影响———基于媒体关注视角康明惠,陈佳敏,苗苗(37)……………………………………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云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虹,张柯(52)……………………………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水平———一个基于我国农业领域中“关系”的实证研究刘胜春,阮萍(66)…………………服务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影响研究———平台能力的中介作用杨路明,张惠恒,许文东(76)…………………………………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情感理论的研究视角何雨珊,陈鹏宇,陶向南,彭达枫(92)…………………精准视角下扶贫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柳志,王善平(104)………………………………2020年第6期土地租税与土地财政演进———基于公共物品融资的经济逻辑张垒磊,闫晨(3)…………………………………地方政府“土地生税”研究:基于工业用地视角李学增,郭贯成,崔久富(17)………………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陈海龙,陈小昆(29)……………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朱风慧,刘立峰(42)………………………………行政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资源配置厉华威(54)……………………………………………党组织嵌入、审计监督与预算松弛———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代彬,谈星辰,刘怡(64)………………………企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杨玥,张强,江新会(80)……………………………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综合评估研究———基于仪器设备视角冷松(92)……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调节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谭立力,刘小莞(104)……………………………………2020年第7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王伟,孔繁利(3)………………城市群发展战略下中心城市金融溢出效应研究罗小伟(17)…………………………………交通信息高度联通下的西南地区旅游增长新特征及其验证黄书雷,方行明,全诗凡(28)……技术创新、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研究庄雷,王飞(40)…………………………………股权集中或股权制衡能否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束缚———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张力派,于文领,陈玲玲,郭晓华(5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双重视角的研究黄倩,李宽,熊德平(66)……………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杨晓亮,李冬,王维红(81)………………知识积累、开放式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绩效研究杨立生,陈倩(98)………………………2020年第8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 成员国的经验证据张文爱(3)…………………………………………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兼议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的政策逻辑陈秀英(18)………………………………中国居民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严艳,陈磊(26)………………………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王健,赵凯(38)…………………………………………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黄晶(55)………………………………………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可得性的脱贫效应分析马骥,杨振宇,马金书(68)…………………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陈欢,庄尚文,周密(80)………………………………如何识别R&D 税收激励效应?———从创新数量与质量视角说起姜安,黄惠丹,吴松彬(92)…………………………新时代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探讨王中庆,王继军(104)……………………………………2020年第9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寇冬雪(3)………………………………………不动产供给数量结构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加速效应研究赵华平,侯碧瑶,张所地(18)………P2P 平台合规化转型对平台运营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于博,董怡然(31)…………………基于国际视角的人口结构变迁与寿险消费:理论梳理与实证检验袁成,崔慧(49)…………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6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廖婧琳,胡妍,项后军(73)………………………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政治周期吗?梅正午,孙玉栋(88)……………………………………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服务质量———基于CGSS 数据的经验分析李振,吴柏钧,王丹阳(99)…………………………2020年第10期繁荣的诅咒:对金融部门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一个分析框架杨宇焰,张柏杨(3)…………………………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对“制度接近性”假说的再检验聂爱云,何小钢,朱国悦,李建体(20)…………产业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LDS 的准实验研究王志涛,徐兵霞(32)……………………………………过度负债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吗廉永辉,褚冬晓(45)…………………………………卖空机制真的可以抑制公司违规吗———基于中国式融资融券的实证分析武晨,王可第(62)……………………………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周国富,柴宏蕊,方云龙(76)…………………………高管学术背景、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投入何旭,马如飞(88)…………………………企业轻资产运营与全要素生产率盛明泉,冯天宇,谢睿(101)……………………………2020年第11期试析中国现阶段是否具备有效开征房产税的前提和条件周文豪(3)…………………………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贸易比较优势的视角龚梦琪,尤喆,刘海云,成金华(15)…………………教育水平、相对剥夺与流动人口健康成前,李月(26)…………………………………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缪小林,李闵(36)………………………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中国西南地区6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冯朝睿,李昊泽(46)……………中国操纵汇率了吗———基于汇率宏观基本面模型的实证分析王盼盼,石建勋(57)………………………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孙芹,宋夏云(70)…………………………守住底线还是拓展空间:来自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证据胡明霞(80)…………………………文化距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尹忠明,秦蕾(90)………………………………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刘永松,王婉楠,于东平(100)……………2020年第12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刘佩,孙立娟(3)………………………………………基于劳动力就业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论与实践郭兆晖,孙金山,郭路(19)…………基于QCA 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何涌,陈梦颖(27)…………………………………………………中国金融周期的再测度———基于动态因子法的分析刘璐,王晋斌(39)………………………………………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姚婷,宋良荣(53)………………………市场化债转股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李志军,陈龙(64)……………………………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袁蓓,夏昊(75)…………………………………股权激励水平内部差距与企业创新陈鹏程(8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基于“两微”舆论风险的视角李贞,李栋(105)………………………………。
NANKAI ECONOMIC STUDIES No.6 2020《南开经济研究》2020年总目录政治经济学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列20世纪以来经济停滞理论研究的三次高潮……………………………………蒋雅文 杨苹苹(1-3) 危机的理论与理论的危机: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王 璐(4-3) 试论从普遍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分配激励体制改革与收入差别轨迹及分配格局变动…………陈宗胜(6-3) 论信息资本化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郝寿义(6-23)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再思考——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分析……蔡继明 曹越洋 吴清扬(6-34)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探析……………荆克迪 王永兴 刘宜卓 龙禹玺(6-50)理论经济研究应用经验生产函数测算时间序列决策单元有效性的方法…………………马占新 赵佳风(1-130) 经济增长中“净出口”作用如何被低估?——基于传统方法的修正、再测算与比较研究…………………………刘 梦 戴 翔(2-49)宏观经济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利润拉动”还是“工资拉动”?——再测功能性收入分配对我国需求增长与结构的影响…………………………刘 盾(1-70) “营改增”是否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制度红利…………………孙 正 陈旭东 雷 鸣(1-113) 输入型通胀的国际传导与宏观应对政策研究………………………卞学字 孙 婷 谢申祥(3-3) 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幸福感提高?——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综述………………………………………种 聪 岳希明(4-24) 中国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再测度——基于“环境-能力-收入”的新思路……………………刘 波胡宗义 龚志民(4-107) 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 ………………………………………李言孔令池(5-87) 上游产能能够缓解供给冲击的影响吗?——金融危机视角的实证分析………………………………王雅琦邱亦霖张勋(5-150)221外部治理与在职消费——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张逸兴 尹志超张勇(6-142) 新基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视角……………………尚文思(6-181)国际经济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贸易潜力研究:以最终消费品进口为例…………………………………………李晓张宇璇陈小辛(1-45)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缓冲效应研究——基于境外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结算比重………………马光明 杨 武赵 峰(2-114) 贸易保护壁垒对出口产品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对美出口HS-6分位产品的证据………………………王 开 佟家栋(2-163) 跨国并购、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来自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张文菲金祥义 张诚(2-203) 质量异质性、谈判势力与出口贸易政策——基于垂直市场结构的视角…………………………………………王兴棠李杰(3-123) 国际贸易对股票市场国际一体化的影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证据…………………………………陈 雅 许统生(3-161) 外资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李平卢霄(4-88) 结构性改革能否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基于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李月蔡礼辉(5-46) 全球价值链嵌入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环境绩效?…………………………………………苏丹妮(5-66) 识别外资进入的资源配置效应——来自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政策调整的经验证据……康茂楠刘灿雷 王永进(6-101)产业经济与空间经济研究绿色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及趋势预测——基于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陈明华张晓萌刘玉鑫仲崇阳(1-20) 政府财政补贴、企业经济及创新绩效与产能过剩——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颜晓畅黄桂田(1-176) 开通高铁是否促进了地区出口?——来自中国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张梦婷 俞峰钟昌标(3-204)222NANKAI ECONOMIC STUDIES No.6 2020宏观金融研究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中的金融门限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王俏茹刘金全 刘达禹(1-154) 严监管背景下的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行为——兼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刘生福 韩雍(2-68) 金融周期、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性研究……………………………支俊立曾康霖王 宇(4-66) 金融市场化、农村资金外流与城乡收入差距…………………钟腾吴卫星玛西高娃(4-144) 数字金融影响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吗?……………………许月丽李帅刘志媛(5-130) 地缘政治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市场波动……………卜林孙丽玲李政(5-185) 小世界银行网络、非线性效应和尾部风险:随机动态视角……王 鹏王小军邵思远(5-206)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LTV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分析……………………马草原李宇淼(6-122) 中国股票市场质量:内涵、度量与监测…………南开大学中国市场质量研究中心课题组(6-201)公司经济(含公司金融)研究视而不见?证券分析师与上市公司欺诈关系研究——基于考虑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马 奔杨耀武(2-92) 官员晋升压力与公司研发……………………………………………………董竹潘凌云(2-138)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股票错误定价…………………………………徐寿福 邓鸣茂(2-179) 中国城际高铁与公司客户集中度——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陈胜蓝刘晓玲(3-41) 社会信任、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创新………………………………李双建李俊青张云(3-81) 企业存在策略性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证据………………………………邵志浩才国伟(3-103) 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吴 迪 赵奇锋韩嘉怡(3-140) 僵尸企业与产能利用率的动态演化——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乔小乐宋林戴小勇(4-206) 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企业实际工资…………………………………………耿晔强都帅帅(5-3)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分析师关注的视角……张敬文 田柳(5-171) 新官上任之“火”会燃及国企高管吗——基于地方官员异质性、高管变更及经济后果的研究……曹 伟赵 璨乔鑫(6-61) 环保投入能提高企业生产率吗——基于企业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陈 琪(6-80)223劳动经济研究民间组织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系研究——来自CGSS的证据……………………………………………………杨 芸赵 燕(1-96) 代际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纪 珽梁琳(2-25) 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能否缩小中国地区收入差距?…………李兰冰姚彦青张志强(4-127) 自雇行为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状态——来自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祝仲坤冷晨昕(5-109) 人力资本流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郭丽燕黄建忠庄惠明(6-163)人口经济研究最低工资政策的健康效应存在吗?——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段志民(2-3)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李竞博高 瑗(3-61) 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研究……………………杨克文 何 欢(3-182) 内生人口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财政政策的视角………………………丁宏(4-46) 教育机会不平等:来自CEPS的新证据……………………………………江求川任洁(4-165)环境经济研究总量控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基于“两控区”和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的考察……………张彩云夏勇王 勇(4-185) 省直管县改革与雾霾污染: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张华(5-24)财税研究社会治理与地方公共研发支出——基于空间倍差法的实证研究…………王金杰盛玉雪(1-199) 探寻最公平的中国个人所得税制…………………………………………………………胡华(3-24)综述与书评我国收入分配研究领域长期深耕之成果集大成——评介陈宗胜教授新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及我们开展的扶贫田野试验………………………甘犁(1-220)224。
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基于社会风险视角的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频发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件,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的反思,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基本形成了共识,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己是大势所趋,并且逐步从道德规范走向法律约束和标准管理。
然而,对于企业究竟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理论界还存在争议,甚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也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
但理论分歧的存在并不影响实践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一致期待。
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发布,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也详细规范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内,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将继续增强。
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源自于企业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与每个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样,管理当局必须要对其所在的企业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如果忽视企业自身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就可能会使“小事情”演变成“大危机”,社会风险不断扩大,进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塑造企业形象和提升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支出,那么企业究竟应如何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分类的基础上对由社会责任引发的社会风险进行度量,以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为了有利于对社会风险进行度量,我们首先对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
(一)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SR)一词最早出现在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
之后许多学者都对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直到著名学者卡洛尔给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包括经济、法律、伦理、慈善方面期望的总和,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
网络安全与社会责任个人和企业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网络安全与社会责任:个人和企业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安全事关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个人和企业在网络安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详细探讨个人和企业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一些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1.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了常见的安全问题。
个人应当做到合理、谨慎地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个人账号和密码,避免随意泄露和分享个人信息,确保自己的隐私安全。
2. 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个人在网络空间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不得从事非法、违规或有害的活动,不得违反他人的合法权益。
个人应积极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不传播谣言、不散布虚假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良好秩序。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个人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攻击手段,学习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个人应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及时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事务中。
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1. 保护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企业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目的和使用范围,并严格保密用户个人信息,不得擅自泄露或商业化利用用户信息。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2. 构建健全的网络安全保护体系企业在网络安全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保护体系,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企业应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3. 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1122019年《金融监管研究》总目录总第96期2019年《金融监管研究》总目录第一期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理论模型与改革措施赵荣权 宋加山 王 玙新时代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李俊玲 戴朝忠 吕 斌 胥爱欢 张景智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稳健性吴俊霖普惠金融的创业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邓晓娜 杨敬峰 王 伟普惠金融发展的测度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杨明婉 张乐柱 颜梁柱普惠金融发展如何缓解贫困?——一个文献评述张正平 窦慧敏基金公司调研、投资价值挖掘与公司股价波动——以中小板为例丘彦强 许 林第二期全球经济格局下的中国经济金融战略研究黄志凌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关键政策利率的选择——基于国际经验及两区制阈值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张炎涛 王溪岚第三方评级、资金存管对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影响刘营军 徐 婧 张龙耀绿色信贷、银行异质性和银行财务绩效张 琳 廉永辉债券市场泡沫结构性分化及交叉传染效应研究郭文伟 李嘉琪金融网络结构与风险传染理论述评王 宇 肖欣荣刘 健 刘 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衍生品市场的潜在风险与模式构建黄 维第三期“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实施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法系特征与经济发展的跨国实证黄 宪 杨 娟 黄彤彤如何重塑金融韧性?——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分析框架李彤玥 朱太辉商业银行规模和收入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李久林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研究——基于修正的KMV模型王星予 余丽霞 阳晓明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的救助基金模式研究郑联盛 王 波 徐文松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目标与制度安排——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周俊文 党建伟 高明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研究许恋天第四期巴塞尔协议Ⅲ操作风险资本监管的新标准法与实施挑战鲁政委 陈 昊财产保险公司的复杂性与破产风险研究王向楠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及改革路径研究——以中国首家房地产美元债违约为例贾 阳1132019年第12期智能投顾的业务属性和准入监管研究陈 娟 熊 伟金融发展如何支持企业创新:研究综述和展望钟 腾金融机构董事会治理有效性评估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政策王运通 杨 婧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体系构建研究操 群 许 骞第五期企业风险、影子银行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研究——基于DSGE 模型分析蓝 天 张春光 葛金锋商业银行大型集团客户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董 申 王金玲 陶 然 孙 硕 谭士杰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跨国实证的视角邵梦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理论、路径与实证研究赵洪瑞 李克文 王芬芬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赵碧莹奖惩机制下绿色信贷的演化博弈分析李善民证券期货市场自动化交易的风险与监管研究李 臻第六期商誉、高溢价并购与股价崩盘风险刘 超 徐丹丹 郑忱阳信贷资产流转对信贷市场供求的影响研究刘一楠上市公司内部人持股披露监管研究——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安邦坤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陀螺”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李 健 王丽娟 王 芳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代 凯 邱 倩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基于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李从刚 许 荣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的溢出效应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研究江红莉 蒋鹏程第七期金融压力指数及其政策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马 勇 黄 科区块链与金融基础设施——兼论Libra 项目的风险与监管邹传伟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视角下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朱映惠 邵旭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银行风险承担研究——基于结构冲击的视角严春晓 刘江丽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监管效率和合规成本陶 峰 万轩宁融资融券保证金调整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郝永敬 呼晓英如何破解联保贷款中的“搭便车”问题——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戴菊贵 金莉莉第八期如何有效防范化解信贷市场风险?——研究综述与展望杜金富 徐洁勤 徐晓飞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与监管研究姜 哲 张 靖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银行监管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许立成基于动态D 藤Copula 的CoVaR 度量刘慧敏 付英姿 许东旭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耦合机制的实证分析王金涛 逯 进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与先导指标选择王克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与中国股市波动周方召 贾少卿1142019年《金融监管研究》总目录总第96期第九期行业合规与P2P网贷平台发展:促进或抑制田 杰 赵 源 王淑敏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实施评估机制研究刘子平金融风险与风险传染——基于CCA方法的宏观金融网络分析刘 磊 刘健 郭晓旭股市异常波动期间限制卖空机制的效果研究——基于2015年A股市场的自李锋森然实验家庭财富、社会资本与民间借贷供给的异质性——基于CHFS2015的实证研究蒋耀辉 林孔团 刘相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AHP-DEA方法的评价框架陆怡舟 赵韩婷 张 萌中国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机制研究——基于CPTPP和GATS的马 兰比较分析第十期宏观审慎政策、杠杆率与银行风险承担宋 科 李 振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微观杠杆率及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李 程 赵一杰金融强监管对银行个体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刘惠好 焦文妞金融监管中的数据共享机制研究杨 帆开放条件下股市汇市互动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张 鹏欧盟银行单一处置机制研究于品显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开放银行数据共享机制研究杨 东 程向文第十一期如何破解对数字虚拟货币监管的难题华秀萍 夏舟波 周 杰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陈志强 程卫红 苏昱冰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监管资本套利吗?李 杰 殷培培 邱雪玲助贷业务的运作模式、潜在风险和监管演变研究朱太辉 龚 谨 张夏明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廖儒凯 任啸辰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价格机制改革效果研究熊发礼 林乐芬美国反洗钱“长臂管辖”的渊源与演变蔡宁伟第十二期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罗 瑜 赵 蕊 陈 璐双层股权结构本土化的潜在风险与防范制度研究——兼评科创板特别表决权李 俪规则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演变与监管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范云朋 尹振涛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衡量与识别郑金麟 张业圳 谢八妹我国公司债市场监管效果度量与制度完善吴 涛 龚金国 陈 莉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影子银行——基于微观视角的非对称性研究黄志刚 刘丹阳证券市场跨境监管研究——以EMMoU为视角刘凤元 邱 铌。
摘要:本文以我国2001~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同时,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高管激励越充分,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多,社会网络对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强。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总经理构建的社会网络,董事长构建的社会网络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债务融资和研发水平的提升,即社会网络越丰富,企业负债越高,研发投入增长越快。
本文丰富了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文献,对企业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网络风险承担市场化水平高管激励投资机会一、引言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反映企业在投资决策时的风险偏好,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表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风险性的投资项目(Acharya et al.,2011;Boubakri et al.,2013a ;余明桂等,2013)。
这种风险选择对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均至关重要(Sanders and Hambrick ,2007;Li and Tang ,2010)。
从微观角度而言,企业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提升未来财务绩效,增强长期竞争优势(Low ,2009;Cucculelli and Ermini ,2012;李文贵、余明桂,2012);从宏观角度而言,市场上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助于加快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De Long and Summers ,1991;John et al.,2008;解维敏、唐清泉,2013)。
根据代理理论,管理层具有风险规避的动机,他们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败而导致的个人财富损失、解聘风险及职业声誉损失,可能会放弃风险较高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从而选择保守性的投资策略,这无疑会损害企业的长期价值(John et al.,2008)。
因此,现有关于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普遍基于委托—代理框架,从管理层激励、决策自主权和高管个人特征等角度,研究如何增强管理层承担风险的意愿,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例如,Kim 和Lu (2011)、Choy 等(2014)、解维敏和唐清泉(2013)发现,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能够协调管理层与企业之间的利益,提升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苏文兵等(2010)、张三保和张志学(2012)发现,管理层的决策自主权越大,越有能力促成企业的风险投资战略,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发现管理者的个人特质也会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例如,聘请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Li and Tang ,2010;余明桂等,2013);聘请男性CEO 的公司,其风险承担水平较高(Faccio et al.,2012)。
然而,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层的意愿,同时也会受到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张敏童丽静许浩然*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的融资约束与融资策略研究(714320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网络、风险承担与价值创造:一项基于民营企业的研究(15YJA630101)”、“社会信任、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基于企业慈善捐赠视角的研究(15YJC790147)”的阶段性成果。
--161的制约。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Fazzari et al.,1988;Almei⁃da and Campello,2007;卢馨等,2013)。
如果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源支持,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就会面临较大的资源约束,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甚至投资失败(李延喜等,2007;连玉君、苏治,2009)。
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投资项目、资金、技术、土地、产品销售渠道等诸多方面。
它们贯穿于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为风险性投资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支持,对企业风险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各项正式的制度安排并不健全,企业在正式的制度框架内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资源。
作为一项非正式制度安排,社会网络具有资源配置效应,能够帮助企业更便捷地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源(Dahl and Pedersen,2005;Li et al.,2005)。
在缺乏良好市场机制和完善法律制度的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将社会网络作为自身经营战略的一部分,通过社会网络寻求稀缺资源(游家兴、刘淳,2011)。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社会,“关系型交易”在中国社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庄贵军、席酉民,2003),社会网络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石秀印,1998;程恩富、彭文兵,2002)。
企业的社会网络涵盖银行关系、协会关系、市场关系、校友关系等多个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寻求风险承担所需要的资源。
例如,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网络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Lu et al.,2012;张敏等,2012),从而强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把握有利的投资机会(陈爽英等,2010;游家兴、刘淳,2011),与校友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发现更有价值的投资机会(Cohen et al.,2008),从而拓展企业的投资渠道;企业与客户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有助于企业维护已有的客户关系,开发新的客户资源,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Payne and Frow,2005)。
综合来看,社会网络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所必需的各种重要资源,为风险承担提供资源保障,从而帮助企业全面提高风险承担能力,提升风险承担水平。
现有关于企业风险承担的文献,无论是以公司治理,还是以管理者背景特征为视角,都主要研究如何提升管理层承担风险的意愿,关于企业资源获取能力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现有文献尚未深入讨论。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这一重要视角,研究了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有助于深化现有文献对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解释,并对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提升长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我国2001~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社会网络越丰富,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越高;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低、高管激励越充分、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多,社会网络对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强。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总经理构建的社会网络,董事长构建的社会网络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同时,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债务融资和投资水平的提升,即社会网络越丰富,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研发投入增长越快。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本文通过研究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丰富了企业社会网络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
一方面,现有大量文献研究企业社会网络以及政治关联、银行关联等特定方面网络关系的经济后果,但它们主要从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企业绩效等角度进行研究(Peng and Luo,2000;Chulluun et al.,2010;Braggion,2011;Horton et al.,2012;邓建平、曾勇,2011;于蔚等,2012;陶宝山、李亚萍,2012;贺小刚等,2013;翟胜宝等,2014a),较少有文献从企业风险承担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相比于单一研究某个网络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研究企业综合性社会网络具有一定的优势。
企业风险承担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行为,它涵盖融资、投资、销售等各个方面,如果仅仅从某个单一的网络进行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网络整体对风险承担的影响。
例如,企业拥有的银行关系主要是从融资这个角度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其对企业投资、销售等方面的影响则十分有限。
本文研究的社会网--162络包括协会关系、市场关系、校友关系等多个方面,能够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融资、投资、销售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需的各种重要资源,为风险承担提供资源保障。
因此,相比于从单一的角度研究某种关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从综合性的社会网络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将得到更为全面的结论。
其次,本文以企业社会网络为视角,研究了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拓展了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研究框架。
现有风险承担领域的文献主要基于委托—代理框架,从管理层激励、决策自主权和高管个人特征等角度,研究如何提升管理层承担风险的意愿(Kim and Lu,2011;Choy et al.,2014;解维敏、唐清泉,2013;余明桂等,2013),尚无文献研究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对风险承担的影响。
本文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
本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第六部分是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二、文献回顾现有文献主要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少量文献研究了企业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问题。
内部治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视角包括管理层激励、股权性质与股权结构、管理者背景特征等几个方面。
首先,从管理层激励来看,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如何激励管理层承担风险。
几乎所有文献都发现,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都有助于提升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Coles et al.,2006;Sanders and Hambrick,2007;Low,2009;Kim and Lu,2011;Choy et al.,2014;黄建仁等,2010;解维敏、唐清泉,2013)。
不过,较高的解聘风险会抵消管理层薪酬激励对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Chakraborty et al.,2007);而当解聘风险不存在时,薪酬激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管理层更愿意承担风险(Kempf et al.,2009)。
在相同条件下,企业的系统风险较非系统风险对CEO股票期权的价值贡献度更高,因此CEO更倾向于选择增加企业系统风险的投资项目(Armstrong and Vashishtha,2012)。
其次,有文献研究了股权性质与股权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现有文献发现,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低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Tan,2001;Boubakri et al.,20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