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12
(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______。
(C)A.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B. 算法程序的长度C.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D.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A. 线性表是线性结构B. 栈与队列是非线性结构C. 线性链表是非线性结构D. 二叉树是线性结构(3)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699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______。
(B)A. 349B. 350C. 255D. 351(4)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______。
(B)A. 程序的规模B. 程序的易读性C. 程序的执行效率D. 程序的可移植性(5)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______。
(D)A. 概要设计B. 详细设计C. 可行性分析D. 需求分析(6) 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
下列图符名标识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的是______。
(A)A. 控制流B. 加工C. 数据存储D. 源和潭(7)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______。
(B)A. 阶段性报告B. 需求评审C. 总结D. 都不正确(8)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A.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9) 关系表中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______。
(A)A. 元组B. 字段C. 属性D. 码(10) 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______。
(A)A.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B. 模式设计和内模式设计C. 内模式设计和物理设计D. 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1)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______。
(D)A. 算法程序的长度B.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C. 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D.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2) 下列关于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这超重要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里的公共基础知识呀!你说这公共基础知识像不像搭房子的基石呀?没有它,那可不行嘞!
比如说呀,你要建一座高楼大厦,这基石不稳,那能行吗?就像你要在计算机的世界里闯荡,没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那不是容易栽跟头嘛!数据结构啦,算法啦,这些可都是至关重要的呀!
你看那些编程大神,他们为啥那么厉害?不就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公共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嘛!他们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鱼儿,自由自在!咱要是也能把这些整得明明白白的,那岂不美哉?
就说数据库管理这一块吧,哎呀呀,那可真是让你又爱又恨!就好似一本神秘的大书,等着你去揭开它的秘密。
当你好不容易理解了那些概念和操作,哇塞,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然后你再遇到相关问题,哈哈,轻松搞定,那感觉棒极了!
再想想程序设计语言,是不是就像不同的魔法咒语呀?每种都有独特的魔力,能让计算机乖乖听话,帮你实现各种奇妙的想法。
总之啊,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的公共基础知识可太重要啦!咱可得好好学,认真钻研,把它变成咱们的得力武器!这样,在计算机的广阔天地里,我们就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啦!所以呀,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和我一起攻克这公共基础知识吧!。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八进制基数为8,因此在八进制数中可使用的数字符号是0和1。
A、正确B、错误*2.第三代计算机时代是从1965年到1971年。
A、正确*B、错误3.硬盘的转速指的是每秒多少转。
A、正确B、错误*4.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的比特。
A、正确B、错误*5.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又称为刷新率,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闪烁感越小。
A、正确*B、错误6.每个汉字具有唯一的内码和外码。
A、正确B、错误*7.在Windows中,可以对桌面上的图标顺序进行重新排列。
A、正确*B、错误8.在数据表中设置字段标题后,如果查询中输入了该字段也将显示字段标题而不是字段名。
A、正确B、错误*9.查询记录表中显示的字段必须是数据库中已有的字段。
A、正确B、错误*10.两个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字段,才能在两个表之间建立关系。
A、正确*B、错误11.回收站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用于暂存被删除的文件。
A、正确B、错误*12.共享软件是作者免费让用户使用的软件,不需要缴费购买。
A、正确B、错误*13.删除多余的输入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A、正确*B、错误14.剪切板中只能存放文字,不能存放图像。
A、正确B、错误*15.证书机制是非对称密码算法的一种应用。
A、正确*B、错误16.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负责全网面向用户的数据处理与管理。
A、正确B、错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执行所有指令。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
3.输入设备:把数据从外部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输出到外部,如打印机、显示器、音响等。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5个部分: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1.输入:把数据或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输入设备进行输入。
2.存储:将输入的数据或指令存储在内存中。
3.处理: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计算、比较、排序等。
4.输出:将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到外部,通过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5.控制:计算机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以完成整个计算过程。
三、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按其用途和规模可以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
1.大型机: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性能强劲。
2.中型机: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机规模和性能较小。
3.小型机:主要针对个体户、小企业和办公室等,处理能力比微型计算机强。
4.微型计算机:用于一般個人用戶和小型企业,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及易操作的特点,性能相对其他计算机较弱。
四、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它在计算机的各个层次上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处理器的管理、内存的管理、文件系统的管理等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Unix、Android等。
五、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一般被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的物理和链路层面的工作;网络层和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的网络和传输方面的工作;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负责数据传输的高层次工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其作用是管理、协调并控制各类计算机资源,提供给应用程序一个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特点:1. 并发:多个程序同时运行,需要操作系统管理和调度资源。
2. 共享: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分配和控制资源的使用。
3. 虚拟:操作系统可以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虚拟的机器环境,使得每个应用程序都觉得自己在独占计算机资源。
4. 异步:程序的执行都是异步的,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和协调程序的执行。
常见操作系统:1. Windows2. macOS3. Linux二、数据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可以提供对数据的快速访问和高效管理。
数据库的特点:1. 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数据库,并共享其中的数据。
2. 数据安全: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安全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3. 数据独立: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是独立的,应用程序只需要使用提供的数据接口访问数据库。
4. 数据持久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即使电脑断电或重启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保存。
常见数据库:1. MySQL2. Oracle3. SQL Server三、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包含了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等各种技术和方法,使得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流和通信。
网络技术的特点:1. 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以数字形式传输和处理的。
2. 传输速度快: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非常快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3. 实时性: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是实时的。
4. 全球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常见网络技术:1. TCP/IP协议2. 网络安全技术3. 无线网络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我国的国家级计算机技术能力认证考试,由教育部主管,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会具体组织执行。
作为国家级考试,NCRE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对于参与考试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和考试要点。
一、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概述NCRE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等。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人机交互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相关概念。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3. 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要求考生具备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等技能。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故障排除,具备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经验,以及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二、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要点1. 考试形式和时间要求NCRE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形式为笔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考试内容和分值占比考试内容覆盖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题量和分值占比大致相同。
3. 考试重点和难点考试重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考生需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技巧。
考试难点在于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基础,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掌握网络的管理和安全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一、算法1、算法的基本特征(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有限的时间内做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4)拥有足够的情报2、算法的基本要素(1)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2)算法的控制结构通常,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基本操作是以指令的形式描述的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3、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算数的时间复杂度所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可以用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
算法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还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算数的空间复杂度一个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一般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一个算法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包括算法程序所占的空间、输入的初始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以及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额外空间。
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的问题: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1、数据的逻辑结构所谓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信息:(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所谓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
2、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由于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能与逻辑关系不同,因此,为了表示存放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前后件关系),在数据的存储结构中,不仅要存放各数据元素的信息,还要存放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的信息。
一般来说,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存储结构。
3、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于非线性结构。
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1. 计算机硬件基础
- 计算机硬件组成
- 的工作原理
- 内存的种类和作用
- 存储设备的种类和特点
-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2. 操作系统基础
-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 常见操作系统的种类
- 文件管理和磁盘管理
- 进程和线程管理
3. 网络基础
-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 网络拓扑结构
- 网络协议和网络模型
- 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 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
4. 数据库基础
- 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种类 -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
- 语言基础
- 数据库安全和备份
5. 算法和数据结构
- 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 常见算法的分析和设计 - 数据结构的种类和应用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递归和动态规划
6. 程序设计基础
- 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
-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 程序设计流程控制
- 函数和模块化编程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7. 信息安全基础
-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 密码学基础
- 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
- 恶意软件和防御措施
- 网络安全和防火墙
以上内容涵盖了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方面,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一、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操作系统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作用和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并为用户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其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2.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 OS、Android等。
3.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线程?进程是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与调度的基本单位。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4.什么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数据的方法,用于存储和检索文件,并提供对文件的访问控制和保护。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IP地址是因特网协议(IP)的网络接口的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和定位网络上的计算机设备。
IP地址的作用是用于在数据通信中确定源和目标的地址。
2. 请简述Internet的结构。
Internet的结构是由成千上万个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
它使用一种称为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
3.什么是HTTP协议?HTTP协议有哪些特点?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从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客户端的协议。
它的特点包括无连接性、无状态性和可扩展性。
三、数据库基础知识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数据库是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集合,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于数据的存取和处理。
数据库的作用是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查找、插入、更新和删除等功能。
2.请简述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和优点。
关系数据库是一种以关系为基础的数据模型。
它的特点包括数据的结构化、数据间的关系建立、数据的操作和约束等。
关系数据库的优点是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可扩展性、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是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四部分组成的。
1、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是处理程序设计语言指令以及处理输入和输出数据的主要部件。
它负责处理主机的运算、控制及指令等功能,其速度决定了系统的运算能力,因此,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
2、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一个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内部设备。
它包括一个或多个记忆体,用来存放系统程序以及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
它也称为“内部存储器”或“内存”,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一种能够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外部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它们可以把外部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以便进行运算处理。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一种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转换为外部可读的形式输出到外部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数码影像、语音识别外围设备等,它们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图像、文字或其他形式输出到外部设备。
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和内部组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是由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国家教育部主办的一项国家级计算机技能资格认证考试。
该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为多个科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NCRE二级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是NCRE二级考试中的一个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
首先是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并能够解释与计算机相关的术语。
另外,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其次是计算机网络。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分类。
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知识。
还需要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办公自动化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
考生需要了解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常见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熟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常见的文档处理、电子表格操作、演示文稿制作等任务。
此外,公共基础知识还包括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指标,掌握常见硬件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的存储媒介和数据备份的方法。
综上所述,公共基础知识是NCRE二级考试中的一门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熟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顺利通过NCRE二级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第一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1.1 算法1.算法的定义: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程序,程序的设计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需要考虑计算机本身限制)2.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可运行,可得出正确结果)、确定性、有穷性(无死循环)、足够的情报(IPO)。
3.算法的基本要素: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②算法的控制结构:a.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b.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 (盒图)、算法描述语言等;c.一个算法一般可以用顺序、选择(分支)、循环(重复)三种基本结构组合而成。
4.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①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计算时间,可以用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次数度量。
②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包括算法程序、输入的初始数据以及算法执行过程中需要的额外空间。
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相互独立。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1.数据:需要处理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一般来说,这些数据元素,具有某个共同的特征。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即数据集合中的个体。
b.有时一个数据元素可有若干数据项组成。
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结构:是集合中各个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或联系)。
3.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4.数据结构的分类:①逻辑结构: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非线性结构(树、图)。
②存储结构:顺序存储;链式存储。
③运算:插入、删除、查找、排序。
5.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即前后件关系)的数据结构。
①线性结构(线性表):(举例:春→夏→秋→冬)a.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它无前件;b.每一个节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②非线性结构:a.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数据结构就称为非线性结构;b.非线性结构主要是指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