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瑰诡长吉体此曲只合天上有--浅析李贺诗歌意象的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282.31 KB
- 文档页数:3
李贺诗艺术特色简述李贺诗歌艺术特色[内容提要]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在短暂的人生中,呕心沥血,标新立异,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风格独特、艺术高超,自成“长吉体”诗风。
本文就“长吉体”的艺术特色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
用《听颖师弹琴歌》、《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诗的想象、构思为论据。
二、幽邃檬脆,瑰艳凄冷的意境,以《李凭箜篌引》、《巫山高》、《将进酒》等诗的意境为论据。
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
取《老夫采玉歌》、《天上谣》、《春坊正字剑子歌》等诗的意象当论据。
四、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
选《上云乐》、《将进酒》、《蝴蝶飞》等诗的语言为论据。
纵观李贺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充分证明:“长古体”的独特艺术风貌使李贺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它丰富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贺诗歌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
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
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
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
下面一起来看下!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虚荒诞幻”黑格尔曾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
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
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
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一】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导语】《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李贺的作品。
全诗语⾔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仅⽤两句略加描摹,⽽将⼤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神的动⼈效果,⼤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息。
关于这⾸诗的赏析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这⾸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李凭弹奏箜篌的⾼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被推许为“摹写声⾳⾄⽂”。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时,其⾝价之⾼,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当不同凡响,箜篌⼀响,致“空⼭凝云颓不流”,甚⾄连善于⿎瑟的湘娥素⼥都被这乐声感染,以⾄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
声⾳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那箜篌声,时⽽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碎⼭崩;时⽽⼜⼀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响遏⾏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分别⽤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胆的想象,把诗⼈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个令⼈悦⽬赏⼼的艺术境界,曲折⽽⼜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于福昌县昌⾕(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武则天执政时⼤量杀戮⾼祖⼦孙,到李贺⽗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
李贺诗歌特色分析李贺诗歌特色分析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中唐诗人李贺,其诗歌意境凄美神秘、清寂孤绝,意象统概天、地、人三才,给人玄异迷离,如梦如幻之感,被世人冠为“鬼才”。
却又一些人对其诗歌意境进行分析后得出李贺其人是个心理变态的结论,其言之凿凿的就是:认为艺术家多为精神病或介于精神病或常人之间的人,再者就是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性压抑、自闭症,将诗歌意象中的“鬼气森森”或“玄幻迷离”统统算为是李贺的“临床病”的特征。
不可否认,这些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
但是,科学道理可以纯粹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么?而且如果李贺的诗歌全是给人变态、阴森恐怖之感,难道是说历来喜爱李贺诗歌的人的审美倾向都是阴郁的吗?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析未免太过于牵强。
在此,笔者将从李贺对生命的思考的角度、和李贺诗歌本身呈现的意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心理和写作状态,极力忠实于诗人的本真面目,呈给读者自如的美感体会和融入诗人的生命体验。
(一)李贺对生命的思考据载李贺自幼体弱多病,“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新唐书》),给人孱弱、病态之感。
虽是皇族后裔,但却不是嫡系。
加之其父离世以后,因家道日渐终落,诗人成年后在贫病交集中英年早逝。
李贺所存诗歌为数不多。
现今所见,是其好友沈子明保存下来的,李贺亡故多年后,杜牧为其诗集作序,名为《李长吉歌诗叙》。
在序中,杜牧对李贺的诗歌评价甚高、甚妙:“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奢殿,梗莽球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他诗歌中的“态”、“情”、“和”、“格”、“勇”、“古”、“色”、“怨恨悲愁”、“虚荒诞幻”是世间的事物完全无法言说尽全。
透过这样的描摹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一生都被姓名误长吉诗体千古传——李贺“长吉体”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探析摘要:李贺开创的“长吉体”诗歌在唐诗乃至中国诗歌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尝试从李贺的人生遭际与古代名讳制度的关系入手,分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并对其成因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李贺长吉诗体艺术特色成因探析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之孙。
他常以李唐王室皇孙自命,希冀以高贵的血统标举自己志向之高远,却因为父亲的名字遭人馋忌,一生与功名无缘。
他名为贺,却一世落魄,无半点可喜可贺之事,字长吉,却未及而立之年便撒手人寰。
他曾经以年少之身结交韩愈等文坛巨匠并赢得了极高赞誉,也因此一夜间名动京华,却只能一生徘徊在科举考场门外。
所以,他只好骑着一头瘦驴,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孤独而苦涩。
正是凭着这份才情和那种显得有些执著的勤奋,他终于在诗歌艺术的世界里独辟蹊径进而登堂入室,最终与李杜韩白等巨人比肩而立。
一、名讳制度与李贺的人生遭际何谓名讳制度?在崇尚礼法制度的中国古代社会,对普通人指名道姓已可算得上是不尊重人的野蛮行为,君主、上级、长辈的名字更是不敢妄言,即便遇到同音字也要用相近字替代,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古人写字凡遇到孔子的名字“丘”字就要省掉中间的一短竖以示敬畏,科举考试遇到皇帝的名字甚至是皇帝的爸爸、爷爷、太爷爷的名字也要回避,否则便是大不敬。
别说中状元做大官,只怕性命都难保得住。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间,名讳制度已经成为跨越朝代的金科玉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们敢向皇帝造反,却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名讳制度宣战。
即使在开明开放如唐代,名讳制度也是马虎不得的。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天才李贺在就要踏上命运为他铺就的金光大道时,嫉妒得发狂的同辈中就有人开始罗织一切可以攻击李贺的罪名。
这一群卑鄙小人遍检李贺的诗文也没有发现问题,但他们没有死心,便继续向李贺的父亲、祖父辈继续发掘,最终欣喜若狂地盯住了李贺父亲李晋肃的名字:晋肃…进士,晋肃…进士,晋肃不就是进士吗?!(笔者注,唐代两词音相似)哈哈,李贺想考进士,连父亲的名讳都不回避,岂不是大逆不道!李贺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一片大好前途一夜之间被污言秽语送入地狱。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
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
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
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李贺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李贺的诗词有以下特点:
- 浪漫主义:李贺是继屈原和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也具有想象丰富和语言华美等特点。
- 想象丰富:李贺诗歌更倾向于神仙鬼魅方面的想象,在他的诗歌中,不乏有天宫银河等想象意象,还有丰富的鬼怪形象。
- 辞藻诡丽:李贺的诗歌语言华美瑰丽,但与众不同的是,其语言美中带有浓重的“阴森”,往往给人一种“孤魂野鬼”之感。
- 怀才不遇:李贺虽然出生于宗室大户,但一生怀揣着积极入世的态度,但并没能拥有顺利的仕途,再加上疾病缠身,终日与濒临死亡相伴,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鬼魅和幽怨。
- 借古讽今:李贺擅长写借古讽今的题材,在这些诗歌中,他关注百姓面对沉重赋税的不堪生活,也关注统治阶级的骄奢腐败等社会现实问题。
- 古体诗与乐府诗:李贺的诗歌多继承乐府诗,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对后世诗歌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推进了诗歌风格从中唐向晚唐的转变。
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一、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幽冷、荒诞是李贺诗歌的整体风格。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曾用“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概括李贺诗歌总体风格,并高度赞扬了李贺天才般创作才能。
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李贺的苦心创作,专在修辞设色上用力,不考究命意谋篇,同时指出李贺虽然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而修辞设色,确实有惊心动魄、爽肌刺骨的力量。
钱钟书先生对于李贺诗歌的品评非常独到,钱先生说:“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概括出了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诡异、手法新颖、意象跳跃、语言峭奇、瑰丽”等艺术特点。
二、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的表现总是离不开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用字不仅是语言艺术技巧,同时也是创作主体胸襟、才思的反映。
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在“炼字”中得到充分体现。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长吉字法”论李贺诗风虚幻荒诞、词诡调激,凝重险急,指出其用字上的特点。
李贺用字刻意求奇,“无一句不经百炼”。
李贺诗中常常出现创新词,长吉诗中“奇”处处可见。
在《感讽五首・其五》中“蟾光挂空秀”的“蟾光”指月;《贵公子夜澜曲》“腰围白玉冷”的“白玉”指腰带;《南山田中行》“冷红泣露娇啼色”中的“冷红”指秋花;以上所举,正是钱先生论李贺用字中所说“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
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以新奇之物代替常见之物。
李贺诗中的离奇比喻也同样是求新,李贺抓住喻体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发挥想象。
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个迥异的艺术世界。
《大堤曲》中的“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一句,把难得一见的“菖蒲花”与多节的老“枫树”相对,用“菖蒲花”比喻容易流逝的女子的青春年华,用多节的老“枫树”比喻老丑之状,用这两种植物来曰美曰丑,颇具令人震撼的审美效果。
李贺“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昆山玉碎凤凰叫”、“荒沟古水光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