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康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临界高度
- 格式:pdf
- 大小:1018.05 KB
- 文档页数:6
总436期2017年舍22期(8月上)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防治周勇,蔡文捷(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首先对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对_已有公路路基冻害防治措施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现 状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希望能对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以及_防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掛施的现状;防治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B〇引言季节性冻土区在我国国土总面积中占裾有较大的比 :露,太约为53%。
我节性冻土区大多处于开放的大气环境中,这样周期性的冻融循环作用会给整个公路运营带 来很大的困扰。
在2004年长春市全市道路大约三分之一的 道路被冻坏,所以在2005年投人了大约2亿的资金对公路进 行维修和改造,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的生产生 活带来了极大困扰;2008年哈尔滨路况情况调鸯表中,发 现近百条的道路■要改造,并且 14些需要改造的道路大多 是集中在市区的主于道上。
根据长期对公路的调查监控,发现北方地区的公路偉霄70%是由冻胀翻裝造成的。
1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通过大量的调查以及对一_公路的实际跟踪,可以很 明确地知道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要是 冻胀和翻浆。
冻胀会造成公路的横向变形和裂缝,翻浆则 会导致公路的沉陷、公路部分醒域鼓包以及会f l f车辙而 变形。
1.1冻胀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调查,可以知道路面变形是对路 面道路危害比较大的一种变形,这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晕变 形量比较大,在横向上面的表现很不均匀,经常会伴随有 纵向裂缝。
比较典型的就是吉林长余高速公路,在这条高 速公路的一个观测点,冻胀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横向挠曲,路面中间的冻胀量比道路两侧要大很多。
冻胀裂缝在北方 一些经常受到冻温影响的地区是比较常见的,经常是刚修 好不久的公路更加容易受到这种冻胀的危害*如果这种早 期冻胀没有得到及时维护,随着苹流量的增加以及冻胀危 害的循环危害V冻胀造成的缝隙宽度会越来越宽,长度也 渐渐增长,整个公路的路面损害日益严重,在陕北地区的 高速公路上面这种横向的裂缝是较为常见的,其也是在全 国公路冻害间题中最严重的,占据约89%,在横向裂缝的基础上还会出现一S纵向的裂缝,比如上面讲到的吉林长 余高速公路,在长营线上,几乎处处都会出现纵向裂缝,给人们的出行以及公路的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六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及质量控制指南目录1.总则 (1)2.前期准备工作 (1)3.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类 (2)4.多年冻土地质调查与测绘 (3)5.多年冻土工程勘探与取样 (5)6.多年冻土试验 (10)7.工程地质观测 (15)8.各工程阶段资料整理与提交的成果 (16)附录一:多年冻土按冻胀性、融沉性分类 (23)附录二:冻土物理、热物理和力学参数 (25)附录三冻土融土的热物理参数 (26)1.总则1.0.1为适应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指导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保证勘察质量,制订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新建公路和改建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
1.0.3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冻土及与相连的一段土层的成因、类别、分布范围、物性参数、特别是对修建道路后冻土的发展趋势、危害程度以及道路的工程性质作出评价。
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1.0.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在广泛充分收集分析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以前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沿线冻土工程地质以及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区段等的冻土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和评价公路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条件,为施工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所必须的参数。
1.0.5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前期准备工作2.1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准备工作应广泛收集以下内容:2.1.1沿线气象、气候资料,包括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向、风速、日照、辐射、地温覆盖厚度与密度,一年内暖期和寒期的起记持续时间,冻结、融化深度等。
2.1.2沿线已有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多年冻土以及环境保护等资料。
2.1.3以往做过的有关区域冻土条件:多年冻土的分布、厚度、成份、冰冻构造和年平均地温。
年地温振幅为零的深度;冻土的物理、热物理及力学性质;季节融化层和季节冻结层的深度性质。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4.0074Xu Anhua.Analysis of the sensitivity of highway diseas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to ground temperatures and ice contents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Geocryology ,2014,36(3):622-625.[徐安花.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分析[J ].冰川冻土,2014,36(3):622-625.]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分析收稿日期:2013-11-17;修订日期:2014-0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68);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1319795110)资助作者简介:徐安花(1976-),女,甘肃古浪人,副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现主要从事公路工程科研和设计工作.E-mail :xh6155288@sina.com徐安花(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温度和含冰类型作为表征多年冻土特征的两个基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因此,年平均温度和含冰类型是多年冻土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通过对青康公路国道214线沿线冻土工程地质状况调查和公路病害的分析,结合区域内气象水文等资料,研究了公路工程病害对多年冻土年平均温度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查清了影响公路病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不同地温分区、不同含冰量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措施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将减少或延缓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养护成本,保障安全运营,促进冻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词:多年冻土;公路病害;冻土地温;含冰类型;敏感性分析中图分类号:U41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40(2014)03-0622-040引言国道214线(青康公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沿线海拔高,气候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这种特殊的水文地质特点和地理、气候环境条件,使得214沿线存在大面积的不同类型的多年冻土,绵延400余公里.杨建平等[1-2]通过自然分类法,将冻土脆弱性分为5类,并指出总体上我国冻土以中度脆弱为主,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尤为脆弱.常晓丽等[3]分析了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及其周围植被、气候及冻土灾害的监测结果;罗栋梁等[4]指出造成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退化显著的主要原因为气候变暖;张中琼等[5]认为多年冻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低温冻土向高温冻土转化,但气候变化未改变冻土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多年冻土而言,其年平均温度和含冰类型是指示多年冻土特征的两个基本指标,同时由于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因此,也是多年冻土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窦明健等[6]认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多年冻土的变化是路面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面层和基层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符进等[7]分析了青藏公路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以桥代路的可行性,认为以桥代路的桩周冻土虽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冻,但桩周冻土恢复热平衡后,可保持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本文分析了国道214线公路工程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查清了影响公路工程病害的主要因素,其结果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地温分区、不同含冰量的多年冻土地区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或延缓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养护成本,保障安全运营,促进冻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第36卷第3期2014年6月冰川冻土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Vol.36,No.3Jun.,2014表1不同类型病害的病害率与多年冻土地温分区之间的关系Table1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sease rates of different diseases and ground temperatures of permafrost病害类型深季节冻土区(地温>0ħ)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地温-0.5 0ħ)过渡多年冻土区(地温-1.5 -0.5ħ)亚稳定多年冻土区(地温-3.0 -1.5ħ)稳定多年冻土区(地温-5.0 -3.0ħ)路基病害率/%23.558.164.068.931.6路面病害率/%115.192.6119.0121.987.7总病害率/%138.6150.7183.0190.8119.3图1不同类型病害的病害率与多年冻土地温分区之间的关系Fig.1Disease rates of various types of permafrost(frozen ground)1冻土地温和冻土含冰量类型对公路病害的影响通过对国道214沿线冻土病害的调查发现,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病害类型主要分为波浪、沉陷、纵横向裂缝、坑槽、翻浆等.我们在多年冻土敏感性分析中,为了尽量减小冻土地温和冻土含冰类型以外因素对冻土的影响,按路基病害率、路面病害率和总病害率对这两个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相应分析.路基病害率是波浪病害率、沉陷病害率、路基纵向裂缝病害率三者的算术叠加,路面病害率是路面纵向裂缝病害率、路面横向裂缝病害率、路面网状裂缝病害率、坑槽病害率和翻浆病害率的算术叠加,而总病害率则是上述8种病害率的算术叠加.由于在同一个路段上往往发生多种不同的病害类型,那么叠加后的病害率有可能超过100%.因此,路基病害率、路面病害率和总病害率并不表示公路的实际病害率,仅仅用来作为比较用的一个相对指标量.表1和图1反映了国道214沿线不同类型病害的病害率与多年冻土地温分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冻土地温对路面病害的影响比较弱,对路基病害和总病害的影响具有相似的规律,即二者均在过渡多年冻土和亚多年冻土段出现峰值,在这个地温区的左右两侧,路基病害和总病害均逐渐减少.与地温不同,冻土的含冰量对路基病害、路面病害和总病害均有显著的影响(表2,图2).随着含冰量的增加,路基病害率、路面病害率和总病害率也随之增加.当含冰量达到饱冰冻土以后,随着含冰量的增加,路基病害率、路面病害率和总病害率(等于路基病害率和路面病害率的算术叠加)的增幅减小,并很快趋于稳定.2冻土公路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冻土含冰的敏感性分析为了研究冻土病害对冻土含冰量与冻土地温的敏感性,我们对冻土病害有如下敏感度定义.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性:Si=(Di max-Di min)/Di max(1)对冻土温度的敏感性:St=(Dt max-Dt min)/Dt max(2)式中:S i为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性;S t为对冻土地温3263期徐安花: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分析表2不同类型病害的病害率与多年冻土含冰量之间的关系Table2Disease rates of embankment and road surface for various permafrost types不同类型病害率少冰冻土区(含冰量<%)多冰冻土区(含冰量1% 12%)富冰冻土区(含冰量12% 20%)饱冰冻土区(含冰量20% 50%)含土冰层区(含冰量>50%)路基病害率/%0.033.043.086.183.9路面病害率/%37.760.3114.9125.0124.2总病害率/%37.793.3157.9211.1208.1图2冻土含冰类型与不同类型病害率之间的关系Fig.2Disease rates of various types of permafrost的敏感性;D i max为不同含冰量对应的某种类型的最大病害率(%);D i min为不同含冰量对应的某种类型的最小病害率(%);D t max为不同含冰量对应的某种类型的最大病害率(%);D t max为不同含冰量对应的某种类型的最大病害率(%).冻土特征指标对不同类型病害的影响程度与同种类型病害对该冻土特征指标的敏感度大小是一致的,以路基病害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为例,敏感度越大,那么冻土含冰量对路基病害的影响越大,敏感度最大为1.0.路基病害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的计算方法如下:Si-路基=(Di-路基max-Di-路基min)/Di-路基max=(86.1-0)/86.1=1.0(3)同样计算可得,路面病害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S i-路面=0.70;总病害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Si-总病害=0.82;路基病害对冻土地温的敏感度St-路基=0.66;路面病害对冻土地温的敏感度St-路面=0.28;总病害对冻土地温的敏感度St-总病害= 0.38.将上述计算结果列于表3.表3中路基病害对含冰量的敏感度最高为1.0,表3青康公路国道214线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对冻土含冰量和冻土地温的敏感性Table3The sensitiveness of embankment and road surface diseases to ice contents and ground temperatures 冻土特征指标路基病害敏感度路面病害敏感度总病害敏感度含冰量1.000.700.82冻土地温0.660.280.38而路面病害对地温的敏感度最小,仅为0.28;三种病害类型对冻土两个特征指标的敏感度具有相同的规律,路基病害的敏感度最大,总病害次之,而路面病害最小;同时分析也可以发现,在冻土地温和冻土含冰量两个冻土特征指标中,病害对多年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比病害对地温的敏感度要高出很多.3结论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路基病害和路面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路面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冻土含冰量的敏感度分别为0.70和426冰川冻土36卷0.28,而路基病害对这两个冻土特征指标的敏感度则分别为1.00和0.66,因此,路基病害对冻土含冰量的敏感性更为显著.参考文献(References ):[1]Yang Jianping ,Li Man ,Yang Suiqiao ,et al .Vulnerability ofthe glaciers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3,35(5):1077-1087.[杨建平,李曼,杨岁桥,等.中国冰川脆弱性现状评价与未来预估[J ].冰川冻土,2013,35(5):1077-1087.][2]Yang Jianping ,Yang Suiqiao ,Li Man ,et al .Vulnerability offrozen ground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3,35(6):1436-1445.[杨建平,杨岁桥,李曼,等.中国冻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J ].冰川冻土,2013,35(6):1436-1445.][3]Chang Xiaoli ,Jin Huijun ,He Ruixia ,et al .Review of perma-frost monitoring in the northern Da Hinggan Mountains ,North-east China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3,35(1):93-100.[常晓丽,金会军,何瑞霞,等.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监测进展[J ].冰川冻土,2013,35(1):93-100.][4]Luo Dongliang ,Jin Huijun ,Lin Lin ,et al .Degradation of per-mafrost and cold-environments on the interior and eastern QinghaiPlateau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2,34(3):538-546.[罗栋梁,金会军,林琳,等.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J ].冰川冻土,2012,34(3):538-546.][5]Zhang Zhongqiong ,Wu Qingbai.Predicting changes of active la-yer thicknes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climate warming[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2,34(3):505-511.[张中琼,吴青柏.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J ].冰川冻土,2012,34(3):505-511.][6]Dou Mingjian ,Hu Changshun ,Duji Ruobu ,et al .Analysis onsurface troubles of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J ].Journal of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3,25(4):439-444.[窦明健,胡长顺,多吉罗布,等.青藏公路路面病害成因分析[J ].冰川冻土,2003,25(4):439-444.][7]Fu Jin ,Ma Junyi ,Yuan Kun.Study on replacing road withbridge in warm and ice-rich permafrost regions along Qinghai-Ti-bet Highway [J ].Subgrade Engineering ,2013(4):62-65.[符进,马君毅,袁堃.青藏公路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区以桥代路工程研究[J ].路基工程,2013(4):62-65.]Analysis of the sensitivity of highway diseases in permafrost regionsto ground temperatures and ice contentsXU Anhua(Qi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Xining 810008,China )Abstract :The annual mean ground temperature and ice content ,the two basic indexes of permafrost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measures which are applied to deal with highway diseases.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hydr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ighway diseases of Na-tional Highway 214,the sensitivity of ground temperatures and ice contents were studied ,and the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way diseases were identified.The study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choosing suitabl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different permafrost regions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r ice contents.Also they will help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ighway disease and the cos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to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highway disease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highway operation.The improvement of traffic condition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permafrost regions.Key words :permafrost ;highway disease ;ground temperature ;ice content type ;sensitivity analysis5263期徐安花: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对冻土地温和含冰类型的敏感性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53期 133G214线多年冻土地区小桥涵设计探讨赵德立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青海 西宁 810008摘要:根据对G214线鄂拉山至清水河段公路病害整治工程的全面调查,认为沿线小桥涵因冻土原因造成的病害较多。
如何针对病害,合理、正确进行小桥涵的设计,是防治冻土地区小桥涵病害的基础。
关键词:道路工程;多年冻土地;小桥涵;设计 中图分类号:P642.14;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3-0133-01G214线鄂拉山至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跨越里程313.3km ,其中连续多年冻土92km ,不连续多年冻土147.3km ,冻土总里程239.3km .,冻土特征为退化性多年冻土。
根据调查,沿线小桥涵病害较多。
如何针对病害,合理进行小桥涵的设计,是防治冻土地区小桥涵病害的基础。
1 小桥涵破坏的原因沿线小桥涵病害中,除部分是由于建设年代较早,不适应日益增长的重载交通而造成损坏外,其余大多是由于砼抗冻性能差及基底冻胀、融沉而产生的各种破坏。
小桥涵多为浅基础,其破坏多数与桥涵位置局部水热条件的改变有关。
首先,在施工期间基坑开挖作业过程中,基坑积水或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造成工程早期破坏。
第二,在使用阶段中,桥涵下面通风条件好,有利于热量散失,使小桥涵中部多年冻土上限上升,而涵端和洞口由于下渗地表水融化冻土,导致多年冻土上限下移,致使墩台身方向冻涨、融沉不均匀,使小桥涵的两端和洞口产生开裂下沉等病害,同时小桥涵台身开裂,涵洞内流水渗透到铺砌层以下,造成冻涨、融沉加剧,加速小桥涵的破坏。
由融沉特性引起的构筑物下沉是冻土区工程的主要病害变现形式。
因此小桥涵设计、施工阶段,应该将如何防治基底的冻涨和融沉作为关键。
2 冻土地区小桥涵的设计 2.1 小桥涵设计的原则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多年建设中总结的经验认为,对于小桥涵明挖扩大基础有两个设计原则:原则I —保持冻结原则,即保持一定深度以下的地基在小桥涵正常使用期间处于冻结状态。
文章编号:0451-0712(2000)02-00013-04青藏公路冻土路基设计研究章金钊 李祝龙 武民 喻文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 710068)[摘要]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冻土路基设计、施工的工程实践,论述了冻土路基设计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外业调查及冻土路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公路工程 路基设计 多年冻土文献标识码:B 青藏公路担负着85%~90%以上进出西藏物资的运输任务,公路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西藏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青藏公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28.5km,区内气候严寒、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加之近年来运输车辆日趋重型化,以及全球气候变迁,气温转暖,特别是在修筑沥青路面后,由于吸、放热的不平衡,使黑色路面下卧土层正积温增加,造成多年冻土上限下移,导致路基热融变形失去稳定。
多年观测资料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气温冻结指数是气温融化指数的3~7倍,而在沥青路面修筑后,路面下0.5m深处的地温融化指数却是地温冻结指数的 1.1~ 1.5倍。
这充分说明,修筑沥青路面后原有的冻土水热平衡条件已严重破坏,冻土发育生存条件及其工程地质条件也已产生了较大变化。
据1990年10月调查统计,因路基热融沉陷而使公路破坏的累计长度达152km,占连续多年冻土区总长的21%。
为了弄清这些变化了的条件和青藏公路冻土路基病害路段的分布、类型、特点和机理,针对路基工程及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青藏公路冻土路基设计研究工作。
1 路基设计原则与路基设计多年冻土路基设计一般为保持冻结(保护冻土)和允许融化两种设计原则。
但由于修筑沥青路面改变了路基下卧多年冻土的水热条件,使冻土垂向发生了较大变化,上述两类冻土路基设计原则,已不能满足青藏公路整治工程冻土路基设计的要求。
为此,对不同条件的冻土路基设计原则开展研究。
1.1 冻土条件的改变1.1.1 气候转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冻土升温青藏高原由于暖季和寒季气温的升降和波动,可导致地表温度和地温的上升,从而引起积雪、湿度和植被等变化[5]。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条文说明)(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修编草稿)7.1.2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是多年冻土稳定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青藏线根据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科研成果,将多年冻土按年平均地温分为四个区。
7.1.3不良冻土现象是指厚层地下冰(包括厚度大于0.5m的含土冰层和厚度大于0.3m的纯冰层)、冻土沼泽、冻胀丘、冰锥、热融湖(塘)、融冻泥流等地段。
这些地段一般都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因施工困难,造价昂贵,养护也不方便,应绕避。
如必须通过时,也应选择在不良程度轻、长度短的位置通过。
当处于大型的冻胀丘、冰锥或热融湖(塘)地段时,尤其是在跨越较宽沟谷沼泽地段时,由于防治工程量大,且不易根除病害,宜设桥通过。
青藏铁路工程实践经验证明:高含冰量冻土与融区交界的地段,无论采取何种保护多年冻土的措施,路基均易开裂,且冻土融沉量大,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不宜以路基通过。
7.1.4 根据青藏铁路工程实践及试验研究,考虑到将来全球气候变暖,采取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
改变以往采用被动保温单一的工程措施,进而采用积极主动降温的综合处理措施。
保护冻土是以冻土地基热稳定为目的,考虑到年平均地温、含冰量、冻土上限、不良冻土现象、水文地质条件、路基高度以及未来50年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制定工程措施如下:1)进行路基填筑高度控制;2)小于路基合理填筑高度的低路堤,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路基;3)设置保温护道,低温区采用土质护道,高温区采用片石护道;4)IV区的高含冰量冻土、其它温区的含土冰层采用片石气冷路堤。
5)I区上限附近有较厚含土冰层或厚层地下冰地段,采用以桥代路措施。
青藏铁路工程实践表明:上述单一的路基工程措施可以起到保护多年冻土的目的,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抵御升温能力,根据路基工程的设置条件划分,制定出如下工程措施:不同综合条件等级下的高含冰量冻土地段处理措施7.1.5在多年冻土地区,采用路堤通过时,不但不会破坏地基冻层,而且路堤土体也能起保温作用,有利于保护地基多年冻土的冻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