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配合力的估算和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45.00 KB
- 文档页数:15
交配设计:根据遗传测定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条件,对亲本交配组合或制种所作的安排。
1、交配设计的分类与评价(1)不完全谱系设计:只知一个亲本的交配设计。
通常是只知母本、不知父本。
①自由授粉交配设计(重点):直接从选择的优树上,或从种子园的嫁接植株上采收自由授粉种子,按无性系或单株进行性状测定。
——最简单、最容易、最便宜的获得子代群体的方法;可用于子代测定,能估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能估算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不能估算非遗传方差(父本未知)和特殊配合力;不能用于高世代育种。
②多系混合花粉交配设计(重点):用多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父本花粉混合后对待测母本进行授粉的交配设计方法。
——可以估算加性遗传方差、遗传力、母本育种值,不能估算非加性遗传方差和特殊配合力;可能导致育种值估计偏差;不单独用于高世代育种。
(2)完全谱系设计:子代的双亲都已知的交配设计。
①单交:指在一个育种群体中,每一个亲本只与另一个亲本交配一次,或作母本,或作父本,不再参与第二次交配。
——可通过最少的交配组合产生最多数目的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家系,最适用于高世代育种产生育种群体;维持较大的有效群体大小;不能估算一般配合力,能估算特殊配合力。
②巢式(套式)交配设计:即将亲本分为父本组和母本组,每一组父本与另一组不同母本之间进行交配。
——可估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
缺点:只能估算性别组较小的亲本(一般是父本组)的一般配合力,较难用于高世代育种。
③测交系设计(又称析因交配设计):指人为利用测交系按所有可能的组合与另一个性别组的待测亲本交配。
(测交系是指用来与待测亲本交配的少数亲本或无性系,一般作父本,亦可作母本。
)——能估算方差组分、遗传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缺点:得到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数等于测交系的数目,不利于高世代育种。
④不连续的析因交配设计:将亲本分成几组,在每组内采用析因交配设计。
——能增加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数目,但由于每一组中的个体是同不同的亲本交配,子代测定的效果不如测交系设计;一般配合力估算有偏差。
林木育种中数据分析的方法介绍林木遗传改良的目标利用遗传改良的原理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单位时间内最大的遗传增益。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估算亲本的遗传参数,包括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基因与环境互作等遗传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进一步估算遗传增益和计算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
ASReml为什么适合在林木上应用?首先ASReml是一个用于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的统计软件,可用来做复杂的遗传分析,包括估计随机效应的方差分析、固定效应值和预测随机效应值。
比较突出的优点是灵活的定义误差和随机效应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可以利用系谱信息调整个体间由于群体内非随机交配引起的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林木群体大小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群体内,遗传漂变、近交和选择使得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遗传参数不是常数,ASReml利用分子亲缘相关矩阵的混线性模型可以解释建立群体时遗传均值和方差的改变。
ASReml在林木遗传参数的分析中具有的优越性1、可以处理大量平衡和不平衡数据,由于林木试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常会有缺株现象。
ASReml可以对缺失数据进行估计以先非平衡数据林木遗传参数的无偏预测。
2、混合线性模型以及混合模型公式中的R结构和G结构使用灵活。
混线性模型可以处理多个固定和随机效应,可以进行多代和混合交配设计的育种值估计、随机误差相关的多性状分析、随机误差异质的多试验点分析、遗传与环境互作分析、随机误差的空间分析以及分子数据的关联分析和随机回归分析等。
R结构和G结构的灵活使用可以在估算遗传方差组分的同时估算协方差组分,进而计算遗传相关等信息。
3、充分利用林木个体间的分子亲缘关系矩阵进行准确的估计和预测。
对于给定的系谱信息,ASReml将自动创建分子亲缘关系矩阵,用户也可以自己创建特定的分子亲缘关系矩阵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
4、得到线性组合方差、协方差、遗传相关和标准差。
ASReml的结果文件将详细列出各项遗传参数组分以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5、界面友好且使用快捷。
1.试述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常规包括杂交育种和无性系育种生物技术包括组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
2.许多树种,(如杉木、泡桐、杨树等)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以你熟悉的某个树种为例,编写其育种育种程序,并且对主要的内容加以说明?广泛收集树木资源研究树种的遗传变异规律选择优良种间变异选用种源间变异选择个体间变异选用无性系间变异3.论述林木遗传测定的种类及其作用种类:1)全同胞子代测定:指用于子代测定的种子是控制授粉获得的。
特点是:父母本都已知,能对优树作出正确定评价,效果好。
但方法复杂,必须进行人工授粉。
2).半同胞子代测定:指用于子代测定的种子是来自于自由授粉或混合人工授粉特点是:方法复杂简单;但只知道母本,能对优树评价效果较差。
作用:1.估算待测树木(优树)的育种值,正确评价优树,并据此对测定树木(优树)确定取舍。
2.对各种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各种性状遗传力和配合力,并据此可采用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3.为多世代育种提供没有亲缘关系的繁殖材料。
4.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评定遗传增益。
4.论述林木育种中常用的各种交配设计及其优缺点5.论述林木遗传力的性质及其常用估算方法遗传力的性质1)不易受环境影响性状的遗传力较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遗传力要高;2)变异系数小的性状的遗传力较变异系数大的性状高;3)质量性状(经数量化处理)的遗传力较数量性状的高。
在理论上遗传力值应介于0-1之间。
由于估算方法不精确,取样不恰当,遗传力可能超出理论估算范围。
估算方法:①由无性系(不分离群体)估算广义遗传力②由亲一子关系估算狭义遗传力③由自由授粉子代材料(方差分析)估算遗传力④简易求算遗传力6.论述估算林木配合力的意义与应用一、配合力的概念1、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是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亲本的子代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离差。
(简称gca)2、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是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特定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离差。
北京林业大学继教院广西分院林学本科11(2)班、12(2)班《林木育种学》作业题第一章绪论1、林木育种的六大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林木育种学?林木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林木育种的基本程序是什么?第二章林木育种资源1 、林木育种资源工作包括哪些内容?2、林木遗传资源变异有哪几个层次?这些层次各对应林木育种中的那种选择方法?第三章林木引种1、什么是引种和驯化,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2、与其他育种形式比较,引种的优点是什么?3 、引种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4、选择外来树种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5、如何判断一个树种的引种是否成功?第四章种源选择1 、什么是种源、产地,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2、什么是种源试验、种源选择、地理小种?3、树木种内变异主要存在于哪些层次上?4 、树木种内地理种源渐变的规律是什么?在华南地区,分布于低纬度的种源与分布在高纬度的种源相比有哪些特点?5 、影响树木种内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如何?6、种源试验有哪些步骤?第五章优树选择1、什么是候选树、优树、精选树、对比树?2、什么是家系、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3 、什么是无性系、无性系原株、无性系分株?4、家系与无性系的区别与联系?5、简述或者列表说明人工选择的三种方法(稳定性选择、定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的区别。
6、为什么在同龄林和异龄林中选择优树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两种林分中选优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六章遗传力、遗传增益和选择方式1 、什么是遗传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的区别是什么?2 、为什么遗传力的理论值大于等于零而小于等于1?3 、估算树木群体的遗传力的主要步骤是什么?6 估算树木的遗传力,常用树木的哪些群体进行估算?第七章杂交育种1、解释下列名词杂交杂种近缘杂交远缘杂交杂种优势杂交方式2、杂交育种的主要过程是什么?3、花粉技术中包括哪些内容?4、树木人工杂交有哪几种方式?树上杂交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第八章无性繁殖1、什么是无性繁殖,常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几种?2 、与树木的有性繁殖比较,无性繁殖的特点(优点与缺点)是什么?3 、无性繁殖在林木育种过程中主要有哪些用途?4、比较采穗圃和种子园的异同。
林木育种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旨在了解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常用的育种技术,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加强对林木育种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实验原理林木育种学是研究如何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林木的科学,主要有两种常用的育种方法: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父本和母本,再通过交配、选择和繁殖的方法,逐步筛选出优良品种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有效传递只有一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的性状。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个体间进行人工授粉,使基因进行交流、重组,从而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有效传递多个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器材:生物安全柜、移液器、试管架、离心机、PCR仪等。
试剂:DNA提取试剂盒、引物、dNTP、聚合酶等。
四、实验步骤1. DNA提取从林木样本中提取DNA,以获取遗传信息。
采用DNA提取试剂盒的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将提取得到的DNA样品保存至低温冰箱备用。
2. 引物设计根据所选育种目标,设计合适的引物,用于检测目标基因是否存在。
3. PCR扩增按照PCR实验的标准操作步骤,进行反应体系的配制,并设置PCR程序。
将提取得到的DNA样品与引物进行反应,扩增所需的目标基因。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PCR扩增产物与DNA标记物一同加入琼脂糖凝胶槽中,进行电泳。
通过电泳,根据扩增产物的迁移情况判断目标基因是否存在。
5. 分析结果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像,根据PCR扩增产物的大小和目标基因的迁移位置,判断样本是否具备所需基因。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图像,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和目标基因的迁移位置,判断样本是否具备所需基因。
通过对多份样本的分析,我们得到了相应的育种数据,确定了适合育种的优良个体。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林木育种学的实验操作,详细了解了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遗传力的估算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明确遗传力在育种中的意义,学习遗传力的估算方法和利用遗传力计算遗传增益。
二、实验原理遗传力指的是亲本传递某一性状的能力,是当前育种领域中广为应用的一个统计学估值,有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之分,前者指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值;后者指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的估算中排除了显性偏差,上位性效应和环境的影响,所得结果较广义遗传力更为可靠。
在子代的表现型方差中究竟有多少成分是受亲本基因型决定的,这是育种实践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故遗传力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为在杂种后代中进行有效的选择,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三、内容与实践材料1.利用无性系估算广义遗传力材料:乔松X白松自由授粉子代无性系测定林2.利用半同胞子代估算遗传力材料: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3.由亲-子关系估算狭义遗传力材料:云杉林分及其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四、遗传力的估算方法及步骤1.乔木X白松(自由授粉)的无性系8个。
每个无性系随机选5个接穗,接在白松上,嫁无性系号 7.172 7 1.025 2.136 0.068 误差 15.352 32 0.480 总计22.52439表格 2 乔松*白松无性系树高多重比较表无性系号树高(米) 显著性 7 2.900 a 3 3.000 a 6 3.200 a 5 3.400 ab 2 3.600 ab 8 3.600 ab 4 3.900 ab 14.2400b计算遗传力将无性系间方差、无性系内方差代入随机模型得:480.02=e σ (1)025.1522=+c e σσ (2)将(1)代入(2)得到,109.02=c σ结论:本次无性系比较试验,估算乔松X 白松自由授粉子代无性系树高单株遗传力为:18.5% 2.今有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F=5,r=6,小区内栽植5株,取其七年生树高平均值,求其树高遗传力?如从五个家系中选择一个最优家系造林后的遗传增益?表格 3 长白落叶松无性系杂交方差分析表源 III 型 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校正模型 5.258a9 0.584 3.150 0.016 截距 122.655 1 122.655 661.360 0.000 家系 1.922 4 0.481 2.592 0.068 区组 3.336 5 0.667 3.597 0.018 误差 3.709 20 0.185 总计 131.622 30 校正的总计8.96729计算遗传力将无性系间方差、无性系内方差代入随机模型得:185.02=e σ (1)667.0522=+c e σσ (2)将(1)代入(2)得到,0964.02=c σ结论:本次无性系比较试验,估算乔松X 白松自由授粉子代无性系树高单株遗传力为:34.3% 3.现有一片5年生的云杉林分,随机选择10株,即自由授粉半同胞后代。
实验五配合力的估算
一、目的与说明:
通过分析,掌握双列杂交配合力的估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配合力就是亲本对子代性状影响的能力。
配合力高,说明亲本传递某种优良改善能力强,配合力也是数量性状遗传的一个重要参数,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g, c, a )是指一个品种(或自交系或单株)与一系列品种(或自交系或单株)的杂交组合中观察到的杂种优势的平均表现(平均值)。
它依据于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
特殊配合力(s, c,a )是指一个品种(或自交系或单株)与一系列品种(或自交系或单株)这一特定杂交组合与所有杂交组合所表现的平均值的离差,其则依据于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性遗传效应。
研究和测定配合力对于制定出能获得最优杂种优势的育种有效程序和方法,选择优良亲本。
进行良种的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定配合力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双列杂交法来测定和估算配合力。
三、估计方法步骤:
1、田间试验方差析、F检验
2、配合力方差分析、F检验,检验gca间、sca间是否存在差异。
3、各亲本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估算及相互间显著性比较
4、各亲本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估算及相互间显著性比较
5、各亲本特殊配合力方差的估计
6、作配合力选择并说明理由
7、遗传力估算。
作物育种学简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作物育种学概述作物育种学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繁殖和改良种质,培育出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在作物育种学中,常常会涉及到配合力的概念。
二、一般配合力的概念一般配合力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其后代性状的显著优势程度。
一般配合力较大的裙体,其优势就相对比较明显。
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优势基因座上的效应,而对后代的有效显性,导致杂交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是育种杂交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组合效应,是指亲本种实际配合时所呈现的性状。
三、特殊配合力的概念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个或某些特异的配合力基因,对杂交后代的特异性状发挥作用的程度。
特殊配合力是亲本对的每一个杂交组合下,除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所呈现的突出的、显著的优势或减弱。
在遗传学中,特殊配合力反应着某一个特定的基因型,与另一个特定的配合力基因的组合杂交后代的显著性状。
特殊配合力是基于某种特定杂交设计而言的,是相对而言的。
四、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通联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是杂种优势的表现形式,是不同角度下对同一现象的解释。
一般配合力反映了杂种优势的总体水平和强度,而特殊配合力更侧重于某一特定基因座的杂种优势程度。
在实际作物育种过程中,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表现形式取决于遗传背景、杂交组合、环境条件等因素。
五、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在作物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组合和杂交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为育种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可以从遗传学层面上解释和指导不同杂交组合下杂种优势的表现规律,指导实际育种工作的进行。
通过充分利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总结:作物育种学中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两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对于指导作物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利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可以更好地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育种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或种质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2、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3、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4、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5、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6、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
7、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8、种源选择: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造林生境筛选最佳种源的过程。
9、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10、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遗传性及行政区界,对林木种子供应范围进行的区划。
11、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12、杂种优势:指杂种后代可能综合双亲优良性状,或在生长、繁殖、抗性、品质等方面超过亲本的现象。
13、无性繁殖:采集植株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14、无性系选育: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从中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用于生产的过程。
15、采穗圃:是专门生产林木优良种条的场地,也是良种基地之一。
16、种子园:种子园是以优树无性系或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园地。
17、实生种子园:从优树上采取种子,通过有性繁殖建立的种子园。
18、遗传测定:对入选植株后代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根据其性状表现进行评定的过程。
19、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
20特殊配合力:指亲本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差值。
二、填空题1、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叫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实验与实习指导康向阳、胡冬梅编二○○七年五月前言本实验与实习指导是根据《林木育种学》和《林木育种学实习》新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相应教学条件编写的。
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实习,促进同学对课堂讲授的林木育种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同学对有关林木育种相关技术环节的感性认识,培养同学独立思考以及自己动手解决具体育种工作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林木良种选育研究、品种管理、繁育和推广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实验和实习指导包括两部分,其中实验教学部分共设计了4个实验,每个实验4-6学时,包括树木开花授粉习性观察,树木花粉收集、储藏与生活力测定,树木花粉染色体加倍以及树木有性杂交等内容,主要利用校内栽植的树木为材料;实习教学部分在内容选择时注意避免与实验内容的重复,设置了优树选择、林木种子园、子代测定林等内容,主要依托实习基地——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的油松或华北落叶松种子园与子代测定林展开。
在编写本实验与实习指导时,综合考虑了实验、实习时间以及学校和基地实验、实习条件的充分利用,其中实验部分注意到每个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的同时,也考虑到实验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鼓励只选用一个树种为实验材料,从而将所涉及的4个实验内容整合为某一植物花粉染色体加倍与杂交的研究型综合实验;而在实习教学中,鼓励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实习计划制定、实地调查与测定、内业资料整理等。
由于实验、实习条件以及学习期限所限,本实验与实习指导材料难以覆盖林木育种的各个技术环节。
此外,编者虽尽心尽力,但因条件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提高。
编者2007年5月1日目录第一部分林木育种学实验指导 (3)实验一树木开花授粉习性观察 (4)实验二植物花粉染色体加倍与鉴定 (6)实验三树木花粉收集、储藏与生活力测定 (10)实验四树木杂交试验 (14)第二部分林木育种学实习指导 (17)实习一优树选择 (18)实习二林木种子园 (22)实习三子代测定林 (26)第一部分林木育种学实验指导1实验目的林木育种学实验属于林木育种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种中配合力的概念和重要性育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改良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以获得更具有优势和适应性的品种。
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和交配取得新的基因组组合,使得后代具备良好的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性状。
在育种过程中,配合力(complementarity)是一个关键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在杂交络合(hybrid vigor)中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出比父本更好的性状和表现。
换句话说,配合力是指与杂交相关的增长或表型优势,结果是杂交后代在某些方面优于其双亲的能力。
什么是配合力?配合力是基于遗传学的原理,通过杂交在后代中产生有益的效应。
在育种中,杂交是指将两个父本的基因组组合在一起,以形成新的杂交后代。
配合力取决于两个父本之间存在的某些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可以增强后代的某些性状。
配合力的产生原因配合力主要有两种产生原因:显性互补效应和隐性互补效应。
显性互补效应是指当两个父本的优势等位基因相互结合时,产生杂种后代具有更好的性状。
这是由于这些优势等位基因的互补作用,使得新组合的基因组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抗性等特征。
隐性互补效应是指当两个父本的劣势等位基因相互结合时,产生杂种后代具有更好的性状。
这是因为劣势等位基因在纯合体中表现为劣势性状,但在杂种后代中,劣势等位基因相互抵消,导致一些有益的显性性状得以显现。
在育种过程中,显性和隐性互补效应通常同时存在,对后代性状的影响也是相互关联的。
如何评价配合力?评价配合力需要进行杂交试验,并通过测量后代的性状和表现来确定。
在植物育种中,常见的评价参数包括产量、抗病性、耐逆性等。
通过比较杂交后代的表现与纯系自交后代的表现,可以评估配合力的大小。
配合力的评价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进行:1.三系杂交法:将两个亲本杂交,再与一个常模系杂交,通过比较杂交和自交后代的性状,评估配合力。
2.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选择多个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对比后代的性状,评估配合力。
3.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选择少量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封闭家系法(closed-pedigree),评估配合力。
绪论一、基本概念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
它与林木育种学的涵义相近。
3.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3.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
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
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
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
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