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4)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4
平面镜成像的四个特点
平面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介质性质:平面镜的表面是一层光学玻璃,具有折射作用。
在这种特性下,它能够把激光束或者其他光束发射到固定的方向上。
2、反射性质:平面镜的表面是一层金属膜,能够反射微弱的光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看不到的物体反射出来,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功能。
3、平衡性质:由于采用了优化的装配方法,使得平面镜内部电子学参数处于平衡态。
因此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费用开销来保证产品质量。
4、耐用性质:平面镜上覆盖有一层金属涂料,不但抵抗外部海气或者其他物理作用,而且还能抵御一定热量影响。
因此有利于保证其耐久性。
总之,平面镜因其多种特性而享有盛誉。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其可以满足大多领域中对图像成像方便快捷的要求。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能力提升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1.下列图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A.B.C.D.2.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是()3.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
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4.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C.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可以用尺寸小些的平面镜D.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要的平面镜尺寸仍然不变5.如图,小华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小华与安全门的距离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全门后的墙壁上明亮的灯箱使小华能更清晰的观察到她的像B.若小华向安全门走近0.5m,则她与像的距离为1mC.小华远离安全门,则她在安全门中成的像变小D.若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则小华在安全门中成的像位置发生改变6.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
则()A. 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7.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8.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均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3、技巧:平面镜成像形状可从纸张背面看4、平面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环境:黑暗环境,方便观察(2)、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的选择: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如果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均成像,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相重的影像(4)、玻璃板的放置:竖直放置。
如果玻璃板放置倾斜,则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物与像重合的点。
(5)、蜡烛的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选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6)、实验次数太少得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试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7)、玻璃板后蜡烛与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与像大小相等。
(8)、玻璃板后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平面镜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做完实验,处理白纸的方法: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1)、如果有坐标方格纸,则选择坐标方格纸而不用白纸,因为利用坐标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确定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如:穿衣镜、潜望镜、医学检查牙齿的镜子,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反光镜等)6、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利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等7、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应用:汽车前灯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8、平面镜成像作图步骤:引垂线、延长垂线、取等距点、虚线连接像点(注意应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平面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总结如下:
1.光线的反射规律: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与镜面法线
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成像物体与像的关系:平面镜可以形成虚像,而且虚像与物
体对称。
虚像的特点是光线未交汇,在成像位置后面的镜面反射。
3.成像位置与物距的关系:成像位置与物体的物距有关。
如果
物体位于与平面镜的距离小于焦距的位置,则成像位置与物体的物
距相等且物像距相等;如果物体位于与平面镜的距离大于焦距的位置,则成像位置与物体的物距相等但物像距相反;如果物体位于与
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焦距的位置,则成像位置无限远。
4.倍率:对于平面镜成像,倍率的计算公式为物体的像的高度
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
正值表示像是直立的,负值表示像是倒立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适用于理想的平面镜,如果考虑了透明度和光线的吸收损耗等因素,成像的规律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总结以上几点,对于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就完成了。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位置2位置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
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
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
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
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做法:边示范边讲解.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2.学生分组实验以上把课本77实验,学生通过动手,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应用知识(一)[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 m,像离镜0.5 m.(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应用知识(二)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应用知识(三)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2.1米B.小春距离她的像5米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4.6米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2.1米(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78图4.3-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师]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生]①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老师提出启发问: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4.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4.3-3随即指出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紧接着教师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思考: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第二课时(三)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甲]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生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生丙]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a.凹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 [现象]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图甲 潜望镜图乙 潜水艇上的潜望[师]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生]我们猜想光应平行射出.[师]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2]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b.凹面镜的应用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师]十一届亚运会的火种,是藏族初二学生达娃央宗,在青藏高原上,利用射入凹面镜的太阳平行光,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把火炬点燃而取得的.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③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演示实验3]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入射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b.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师]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c.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演示实验4]1.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镜和平面镜上.2.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哪个小?[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d.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3.球面镜的分类.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一、平面镜成像1.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2.原理像是物体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第二课时板书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三、球面镜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性质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②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应用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非实际存在的物体。
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这意味着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且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同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也相等。
左右相反:镜中的像与物体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例如镜中的左手实际上是物体的右手。
上下相同:像和物在上下方向上则保持一致。
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多远或多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与物体的大小一致。
以上特点主要基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如空气)入射到另一个介质(如玻璃)时,光线会遵循“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的反射定律。
在平面镜成像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两侧,法线在平面镜上,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照镜子、汽车后视镜、街道拐角处的警示镜等。
这些应用都基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使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虚像或观察周围环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平面镜成像与水中倒影的原理相似,都是基于光的反射。
在水中,平静的水面就像一个平面镜,可以形成物体的倒影。
这些倒影看起来像是物体在水面下的实际存在,但实际上只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4.3 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_____的大小与______的大小______;;(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4)物、像左右______;(5)所成像为_________像,物与像关于平面镜______。
【答案】(1)像,物体,相等;(2)相等;(3)垂直;(4)相反;(5)虚,对称.【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5)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简单说就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 m,他的像高______ m,当他向后退0.5 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 m,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3,1.7,2,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他的像高1.7m,当他向后退0.5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2m=4m,像的大小将不变。
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B.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答案】C【详解】A.如图所示,为了使实验更明显,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B代替点燃蜡烛A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故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不变,故C正确;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 像和物大小相等;2.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没有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笔记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物像等大: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 物像等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 物像正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即上下方向不变。
4. 物像虚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的,即没有实际光线通过。
5. 物像同侧: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位于平面镜的同一侧。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反射光线沿同一方向传播。
因此,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物体发出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线形成的。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 穿衣打扮: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衣着是否整齐。
2. 化妆: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妆容是否合适。
3. 检查牙齿: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牙齿是否有问题。
4. 调整发型: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发型是否满意。
5. 教学演示:教师可以利用平面镜展示物体的对称性、光的反射等现象。
四、平面镜成像的计算
1. 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根据物像等距、物像同侧的原则,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2. 确定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根据物像等大的原则,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