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书写提示+日积月累1
- 格式:ppt
- 大小:799.00 KB
- 文档页数:15
语文园地四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其中“书写提示”呈现了3个三包围结构的字和三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并提示了书写要点,指导学生写好三包围的字和全包围的字。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与诚信有关的3条名言。
每条名言的字数不多,都含有“信”字。
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培养他们诚信的品质。
教学目标1.能根据提示,写好三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围与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2.能背诵与诚信有关的格言。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示,写好三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围与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教学难点能背诵与诚信有关的格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半包围结构1.出示“底”“原”,学生观察共同点,发现是左上包围的字。
2.出示“处”“递”,学生观察共同点,发现是左下包围的字。
3.出示“底”“原”“处”“递”,学生观察共同点,发现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的字,连续两个边被封住。
二、了解三包围结构1.出示“匹”“巨”“周”,学生观察共同点,发现三个字都是连续三个边被封住,教师引出三包围结构。
2.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写三包围的字的书写要领: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
三、指导书写三包围的字:“匹”“巨”“周”1.出示“匹”美观写法与不美观写法,学生观察区别。
具体指导学生将“匹”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写协调,方法为:字形扁一点,下横长一点,儿字放中央。
2.出示“巨”,学生根据“匹”的写法,自己观察并总结,如何将“巨”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写协调。
3.出示“周”美观写法与不美观写法,学生观察区别。
具体指导学生将“周”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写协调,方法为:外面的框要稍写大些,为被包围部分留出空间。
4.教师范写“匹”“巨”“周”,再次提示书写要领: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
5.学生练习“匹”“巨”“周”书写,并拓展练习已经学过的三包围的字“同”。
四、了解全包围结构1.出示“团”“圆”“国”,学生观察共同点,发现三个字都是四个边全被封住,教师引出全包围结构。
教学目标:1.通过书写提示,掌握三包围的字和全包围的字的书写规律。
2.积累有关诚信的古代名言,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品德。
书写提示:匹巨周团圆国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来看一个看书写字歌。
课件播放,这个儿歌告诉我们看书和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看书写字习惯,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那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就是语文园地四的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首先我们来看书写提示。
二、三包围结构1.师:我们看,这里又来了三个生字宝宝,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呢?2.师:对,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那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包住的都是三个边,包住三个边的字叫三包围结构。
3.师:那我们怎样来写好三包围结构的字呢?请同学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老师发给你们的那张纸上找到答案。
4.师: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你来读一下(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师:嗯,你的眼睛真亮。
大家一起读一下。
4.师:那么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怎么写协调呢?(三包围的字外面的框要稍微写大些,为被包围部分留出空间)5.师:我们来看第一个生字宝宝——匹仔细观察这个字,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个三包围的“匹”字写好呢?引导学生掌握写好“匹”字的方法:①字形略方②上横短,下横长③儿字放在中间匹的特点:首横短,“儿”字的竖弯钩略收,竖折的折稍长。
6.师:那我们的第二个生字宝宝“巨”应该怎么写呢?谁能按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三个要点来说一下?巨:①字形略窄②上横短,下横长③里面的横折横写在中间下面呢,大家一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下这两个字。
(板书:匹巨三包围)板书的时候强调一下这两个字的笔顺7.师:再来看第三个生字宝宝周:外边的框要写得大一写,给里面的“土”和“口”留出空间,第一笔为竖撇,横折钩写阔一点,里面是土8.师:这三个三包围结构的字学完了,你们掌握它们的书写规律了吗?师:下面呢,拿出你的生字本,用我们刚才掌握的书写规律,写一写这三个生字宝宝,注意外边的框要写得稍微大些,给被包围部分留出空间。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一篇短文看他们是怎么玩手影戏的?
二、学生阅读
1.借助拼音,读通句子
2.阅读思考
宁宁用手影变出了什么?(小鸡猫大熊鸽子)
陌生的小男孩变用手影变出了什么?(兔子狗大老虎鸽子)
3.指导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4.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后来都变出了鸽子?
5.指导朗读第四段,体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学会主动宽容他人。
6.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有哪些字音没读准,应该怎样读。
三、学生表演,加深感悟
1.同桌合作表演。
2.推荐代表上台表演。
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表演,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跳出”“扑来”“跑出”“冲过去”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