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仿真教程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449.50 KB
- 文档页数:30
实验九 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 )逆变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 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号型号 备注 1DJK01电源控制屏 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模块 2DJK09单相调压与可调负载 该挂件包含“单相自耦调压器”等模块 3DJK14 单相交直交变频原理 4双踪示波器 5 万用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采用SPWM 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1.主电路部分如图3-20所示,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 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 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 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1.驱动电路如图3-21(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 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 ,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 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 管。
其特点如下: 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耦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讨检测IGBT 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 是否过流,过流时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3-20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IGBT 管CE 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耦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3-22),使4013的输出Q 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如图3-23所示,它是由两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为核心组成,其中一片8038产生正弦调制波U r ,另一片用以产生三角载波U c ,将此两路信号经比较电路LM311异步调制后,产生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波U m ,即SPWM 波。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三相SPWM 逆变器的建模与仿真姓 名:** (班级:**)【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PWM 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SPWM 正弦脉宽调制法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原理简单,通用性强,具有开关频率固定,控制和调节性能好,能消除谐波使输出电压只含有固定频率的高次谐波分量,设计简单等一系列有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波形改善法。
它的出现为中小型逆变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SPWM 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逆变用PWM 技术。
因此,研究SPWM 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作用特性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主要通过对三相SPWM 逆变器的Matlab/Simulink 建模与仿真,研究逆变电路的输入输出及其特性,以及一些参数的选择设置方法。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 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关键词:SPWM 三相逆变器 Mmatlab/Simulink 建模与仿真 1.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该电路采用双极性控制方式,U 、V 和W 三相的PWM 控制通常公用一个三角载波c u ,三相的调制信号rU u 、rV u 和rW u 一次相差120°。
U 、V 和W 各相功率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现以U 相为例来说明。
当rU u >c u 时,给上桥臂1V 以导通信号,给下桥臂4V 以关断信号,则U 相相对于直流电源假想中点'N 的输出电压2/'d UN U u =。
当rU u <c u 时,给4V 以导通信号,给1V 以关断信号,则2/-'d UN U u =。
1V 和4V 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当给1V (4V )加导通信号时,可能是1V (4V )导通,也可能是二极管1D V (4D V )续流导通,这要由阻感负载中电流的方向来决定。
第二节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控制法1(2(1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器结构典型的交流-直流,交流逆变器的结构如图2-1-3所示。
图2-1-3: 变压变频器主电路结构图图2-1-3中,单相交流或三相交流供电经非控全波整流,变成单极性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经有源或无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PFC(Power Factor Correct)得到直流母线电压 Udc,某些情况下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可以省略。
逆变器的核心电路是由六个功率开关器件Q1-Q6构成的三相逆变桥,每个桥有上下两个桥臂;上桥臂上端接直流母线电压正端(DC+),下桥臂下端接直流母线参考端(DC-);对于交流异步电机的驱动,为防止直通,上、下桥臂通常设置为互补工作方式:上桥臂导通时,下桥臂截止;下桥臂导通时,上桥臂截止。
三桥臂中间输出接至负载:三相感应电机的UVW输入端。
功率开关器件Q1-Q6可以是晶闸管GTO,双极性功率晶体管BJT,金属氧化膜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型双极性功率晶体管IGBT。
IGBT具有开关速度快、承载电流大、耐压高、管耗小等特点,在电源逆变器中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
对于感性负载(电机),为了保护IGBT,常需加续流二极管D1-D6,用以在开关管关断时形成电流回路。
IGBT通常已与续流二极管封装在一起。
电容C用于能量缓冲,可保持直流母线电压Udc相对稳定。
为了在电机的UVW端线上输入三相平衡的交流电,通常做法是依一定规则用PWM信号PWM1L-PWM3H去控制逆变器的六个开关管的开关状态。
所谓的正弦波SPWM(Sinusoidally PWM)技术,就是用正弦波去调制PWM信号的脉宽,即:功率管的输出为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波形,其宽度依正弦波规律变化;对交流输出波形的幅度对称性及相位要求不是非常苛刻的应用来说,PWM 信号的频率通常保持不变。
这种控制策略也叫异步控制法,即载波信号的频率独立于调制波频率。
见图2-1-4。
变频技术之PWM调制技术与SPWM调制技术详解变频技术通过改变电力信号的频率来调节电动机、压缩机和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变频器是变频技术的核心装置,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和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是实现变频器控制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PWM调制技术PWM调制技术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宽度,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在变频技术中,PWM被广泛应用于变频器中,以控制电动机的速度和转矩输出。
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脉冲宽度与周期之比),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控制。
当需要增大输出电压时,增加脉冲信号的宽度;当需要减小输出电压时,减小脉冲信号的宽度。
这种方式使得电动机可以在不同负载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转速和扭矩输出。
同时,PWM调制技术还具有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控制系统中。
PWM调制波形如图1所示:图1PWM调制波形PWM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性:由于PWM技术可以通过调整脉冲宽度来控制电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因此可以实现电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高效运行。
通过减小电机额定电压,PWM技术可以降低电机的功耗,提高整体效率。
精确控制:PWM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通过微调脉冲宽度和周期,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和扭矩的精确调节,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减少机械冲击:PWM技术可以实现电机的软启动和软停止,减少了机械系统的冲击和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尽管PWM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谐波问题:PWM技术在产生脉冲信号时会引入谐波成分,可能对电力网络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为了减少谐波,需要采取滤波和抑制措施,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开关损耗:PWM技术使用高频开关装置,开关的频繁操作会产生开关损耗。
这些损耗会转化为热能,需要适当的散热系统来冷却电路。
EMI干扰:由于高频开关操作,PWM技术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EMI),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造成干扰。
实验九 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 )逆变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 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号型号 备注 1DJK01电源控制屏 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模块 2DJK09单相调压与可调负载 该挂件包含“单相自耦调压器”等模块 3DJK14 单相交直交变频原理 4双踪示波器 5 万用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采用SPWM 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1.主电路部分如图3-20所示,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 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 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 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1.驱动电路如图3-21(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 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 ,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 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 管。
其特点如下: 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耦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讨检测IGBT 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 是否过流,过流时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3-20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IGBT 管CE 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耦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3-22),使4013的输出Q 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如图3-23所示,它是由两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为核心组成,其中一片8038产生正弦调制波U r ,另一片用以产生三角载波U c ,将此两路信号经比较电路LM311异步调制后,产生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波U m ,即SPWM 波。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三相SPWM 逆变器的建模与仿真姓 名:** (班级:**)【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PWM 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SPWM 正弦脉宽调制法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原理简单,通用性强,具有开关频率固定,控制和调节性能好,能消除谐波使输出电压只含有固定频率的高次谐波分量,设计简单等一系列有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波形改善法。
它的出现为中小型逆变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SPWM 技术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逆变用PWM 技术。
因此,研究SPWM 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作用特性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主要通过对三相SPWM 逆变器的Matlab/Simulink 建模与仿真,研究逆变电路的输入输出及其特性,以及一些参数的选择设置方法。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 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关键词:SPWM 三相逆变器 Mmatlab/Simulink 建模与仿真 1.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该电路采用双极性控制方式,U 、V 和W 三相的PWM 控制通常公用一个三角载波c u ,三相的调制信号rU u 、rV u 和rW u 一次相差120°。
U 、V 和W 各相功率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现以U 相为例来说明。
当rU u >c u 时,给上桥臂1V 以导通信号,给下桥臂4V 以关断信号,则U 相相对于直流电源假想中点'N 的输出电压2/'d UN U u =。
当rU u <c u 时,给4V 以导通信号,给1V 以关断信号,则2/-'d UN U u =。
1V 和4V 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当给1V (4V )加导通信号时,可能是1V (4V )导通,也可能是二极管1D V (4D V )续流导通,这要由阻感负载中电流的方向来决定。
三相SPWM逆变器的调制建模和仿真详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SPWM正弦脉宽调制法正逐渐被人们熟悉,这项技术的特点是通用性强,原理简单。
具有开关频率固定,控制和调节性能好,能消除谐波,设计简单,是一种比较好的波形改善法。
它的出现为中小型逆变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复杂,若直接对装置进行实验,且代价高费时费力,故在研制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装置的运行机理与特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试验,以预测并解决问题,缩短研制时间。
MATLAB软件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方便直观的Simulink建模环境,使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建模与仿真成为可能。
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为SPWM逆变电路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
首先介绍的是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原理,其次阐述了SPWM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最后详细介绍了三相电压源SPWM逆变器的建模与仿真结构,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一、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如图1所示,电压型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180导电方式,即每个桥臂的导电角度为180,同一相上下2个桥臂交替导电,各相开始导电的角度依次相差120。
这样,在任一瞬间,将有3个桥臂同时导通。
可能是上面一个臂下面2个臂,也可能是上面两个臂下面一个臂同时导通。
因为每次换流都是在同一相上下两个桥臂之间进行的,因此也被称为纵向换流。
当urU》uc时,给上桥V1臂以导通信号,给下桥臂V4以关断信号,则U相相对于电源假想中点N的输出电压uUN=Ud/2。
当urU《uc时,给V4导通,给V1关断,则uUN=Ud/2。
V1和V4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当给V1(V4)加导通信号时,可能是V1(V4)导通,也可能是二极管VD1(VD4)续流导通。
二、SPWM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SPWM,他是根据面积等效原理,PWM波形和正弦波是等效的,对于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PWM波形。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验实验时间:实验班级:总份数:指导教师:朱鹰屏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实验室二〇〇年月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电力电子实验室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实验(六)项目名称: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
(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2.实验原理采用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 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主电路部分: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4-1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如图4-1所示, 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2)驱动电路:如图4-2(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管。
其特点如下: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藕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过检测IGBT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是否过流,过流时IGBT 管CE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藕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4-3),使4013的输出Q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验实验时间:实验班级:总份数:指导教师:朱鹰屏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实验室二〇〇年月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电力电子实验室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实验(六)项目名称: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
(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2.实验原理采用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 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主电路部分: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4-1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如图4-1所示, 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2)驱动电路:如图4-2(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管。
其特点如下: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藕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过检测IGBT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是否过流,过流时IGBT 管CE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藕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4-3),使4013的输出Q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验实验时间:实验班级:总份数:指导教师:朱鹰屏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实验室二〇〇年月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电力电子实验室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实验(六)项目名称: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
(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2.实验原理采用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 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主电路部分: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4-1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如图4-1所示, 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2)驱动电路:如图4-2(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管。
其特点如下: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藕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过检测IGBT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是否过流,过流时IGBT 管CE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藕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4-3),使4013的输出Q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验实验时间:实验班级:总份数:指导教师:朱鹰屏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实验室二〇〇年月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电力电子实验室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实验(六)项目名称: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
(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2.实验原理采用SPWM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 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主电路部分: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4-1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如图4-1所示, 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2)驱动电路:如图4-2(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管。
其特点如下: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藕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过检测IGBT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是否过流,过流时IGBT 管CE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藕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4-3),使4013的输出Q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单相正弦波PWM逆变电路仿真报告1. 仿真目的:通过对单相SPWM逆变电路不同控制方式的仿真研究,进一步理解SPWM 控制信号的产生原理,单极性、双极性控制方式的原理及不同、载波比与调制深度不同对逆变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等。
2. 仿真原理:2.1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图1 所示为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框图,设负载为阻感负载。
在桥式逆变电路中,桥臂的上下两个开关器件轮流导通,即工作时V1 和V2 通断状态互补,V3 和V4 的通断状态互补。
下面将就单极性及双极性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图1 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2.2 不同控制方式原理2.2.1 单极性控制方式调制信号u r为正弦波,载波u c在u r的正半周为正极性的三角波,在u r的负半周为负极性的三角波。
在u r的正半周,V1保持通态,V2保持断态,在u r>u c 时使V4导通,V3关断,u0=U d; 在u r<u c时使V3导通,V4关断,u0=0; 在u r 的负半周,V1保持断态,V2保持通态,在u r<u c时使V3导通,V4关断,u0=-U d; 在u r>u c时使V4导通,V3关断,u0=0。
这样就得到了SPWM波形u0。
图2 单极性PWM控制波形2.2.2 双极性控制方式采用双极性方式时,在u r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不再是单极性的,而是有正有负,所得的PWM波也是有正有负。
在u r的一个周期内,输出的PWM波只有两种电平,而不像单极性控制时还有零电平。
在u r的正负半周,对各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
即u r>u c时,给V1和V4导通信号,给V2和V3以关断信号,如i0>0,则V1和V4通,如i0<0,则VD1和VD4通,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输出电压u0=U d。
u r<u c时,给V2和V3导通信号,给V1和V4以关断信号,这时如i0<0,则V2和V3通,如i0>0,则VD2和VD3通,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输出电压u0=-U d。
单相正弦波PWM逆变电路仿真报告(Simulink)单相正弦波PWM逆变电路仿真报告1. 仿真目的:通过对单相SPWM逆变电路不同控制方式的仿真研究,进一步理解SPWM控制信号的产生原理,单极性、双极性控制方式的原理及不同、载波比与调制深度不同对逆变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等。
2. 仿真原理:2.1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图1 所示为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框图,设负载为阻感负载。
在桥式逆变电路中,桥臂的上下两个开关器件轮流导通,即工作时V1 和V2 通断状态互补,V3 和V4 的通断状态互补。
下面将就单极性及双极性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图1 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2.2 不同控制方式原理2.2.1 单极性控制方式调制信号ur 为正弦波,载波uc在ur的正半周为正极性的三角波,在ur的负半周为负极性的三角波。
在ur 的正半周,V1保持通态,V2保持断态,在ur>uc时使V4导通,V3关断,u0=Ud; 在ur<uc时使V3导通,V4关断,u=0; 在ur的负半周,V1保持断态,V2保持通态,在ur <uc时使V3导通,V4关断,u=-Ud; 在ur >uc时使V4导通,V3关断,u=0。
这样就得到了SPWM波形u。
图2 单极性PWM控制波形2.2.2 双极性控制方式采用双极性方式时,在ur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不再是单极性的,而是有正有负,所得的PWM波也是有正有负。
在ur的一个周期内,输出的PWM波只有两种电平,而不像单极性控制时还有零电平。
在ur的正负半周,对各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
即ur >uc时,给V1和V4导通信号,给V2和V3以关断信号,如i0>0,则V1和V4通,如i<0,则VD1和VD4通,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输出电压u0=Ud。
ur<uc时,给V2和V3导通信号,给V1和V4以关断信号,这时如i<0,则V2和V3通,如i0>0,则VD2和VD3通,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输出电压u=-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