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ppt.
- 格式:ppt
- 大小:9.04 MB
- 文档页数:96
新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使用讲解新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使用讲解2005年4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试行稿),该《标准》在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管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编制和审查,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该《标准》试行过程中,《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一、与当前土地开发工作需要不适应。
近几年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快速推进,围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两部于2008年在全国启动了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2010年启动了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
土地开发整理逐步从单纯的农用地整理向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整治转变,从分散的土地整理向集中连片、实施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方式转变,从单纯的补充耕地为目标向建设性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综合产能、建设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并重转变。
项目投资规模由2008年前的几千万,扩大到现在的几个亿,部分重大工程的投资规模达到了几十亿。
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定额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原《标准》是以2002年价格指数、建设标准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基础而制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施工工效水平,提升了资金使用成效。
该《标准》已不能正确反映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表现在人工预算单价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机械使用费偏低、定额子目缺项、计算标准欠合理等方面。
三、与“十二五”土地整治的任务不适应“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围绕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完成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土地整治示范省份建设等。
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标准》是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效、规范、有序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