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报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解读(精品)
- 格式:pptx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43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202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该规则旨在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惩戒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下是本人对该规则的理解及分享。
一、规则概述。
该规则共分为七章,包括了教育惩戒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责任主体、教育惩戒的种类、实施教育惩戒的程序、学生惩戒记录管理和惩戒结果评价、法律责任等各方面的内容。
整部规则的初衷是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问题,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自尊心、自信心和民主意识,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增进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校园。
二、基本原则。
教育惩戒应有明确合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必须尊重和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和基本自由。
教育惩戒必须公平、公正、严格执行,过程要公开、透明、参与,注重预防、教育和改正。
惩戒内容以追究学生不良行为责任为主,以非暴力、非侮辱、非体罚为原则,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虐待与不当惩戒。
三、适用范围。
该规则适用于中小学各类认证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认真遵守规定合法、合理惩戒教育原则和要求。
四、教育惩戒的种类。
教育惩戒主要包括口头语言警告、书面警告、延迟放学、限制活动、留校、调查访谈、行为记录等各种形式。
虽然这些惩戒形式各有不同,但我们都应该从预防、教育、改正入手,注重学生的自主感知和选择,秉持改善学生行为的目的,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实施教育惩戒的程序。
学校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注意具体情况的针对性,建立回访制度,保障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同时,惩戒必须尊重学生参与、听取和反映意见,依法依规,透明公开,确保惩戒程序规范和方便学生家长的监督和指导。
六、学生惩戒记录管理和惩戒结果评价。
学校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做好记录和管理,做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和完善惩戒目标和效果,及时更新有关惩戒记录,同时要根据学生行为的改变,及时调整和更改惩戒方式和惩戒强度,维护学生权益。
七、法律责任。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中的惩戒行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和身心健康,教育部决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建立健全的教育惩戒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总则1.教育惩戒是促使学生遵循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方式。
教育惩戒应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任何形式的体罚、虐待、侮辱行为严禁使用。
2.教育惩戒应当贯彻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魄、美感等全面发展。
3.教育惩戒应该依法、合规进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合法、合规地对学生进行合理惩戒,并且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教育惩戒的目的1.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保护学校和教师的正当权益,维护学校的秩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三、教育惩戒的原则1.公平原则:教育惩戒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分种族、性别、宗教等差异,公平公正处理每一起惩戒事项。
2.尊重原则: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使用打骂、侮辱等方式对待学生。
3.关爱原则:教育工作者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问题时,要及时引导和帮助,遵循“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惩戒的具体内容1.口头警告:教育工作者利用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提醒学生正确行为。
2.批评教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3.课外作业: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错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劳动来认识和纠正错误。
4.情感引导:教育工作者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品德。
5.解聘工作:在一些严重违纪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解聘教育工作者。
五、教育惩戒的程序1.事实查明:学校要认真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调查核实,确保依据充分。
2.学生告知:学校要及时告知学生其错误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惩戒内容。
2021.02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第三条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第四条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第五条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有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听证。
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
第六条学校应当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以及其他适当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讲解校规校纪。
未经公布的校规校纪不得施行。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负责确定可适用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育惩戒的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等。
第七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第三条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第四条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第五条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有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听证。
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
第六条学校应当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以及其他适当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讲解校规校纪。
未经公布的校规校纪不得施行。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负责确定可适用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育惩戒的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等。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
《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关注。
《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2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施行日期】2021.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第三条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第四条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第五条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有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听证。
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教育惩戒工作,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中小学教育惩戒工作。
中小学指的是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
第三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工作应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育为主,兼顾惩戒,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良行为问题。
第四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工作的目标是:(一)维护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康人格;(三)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五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进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二)公正公平,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三)教育为主,惩戒为辅,授之以渔;(四)分类处理,因材施教;(五)综合治理,多元协同。
第六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注重以下要点:(一)坚持因人制宜,注重个别差异;(二)关注学生意识形态、社交行为等方面问题;(三)突出预防为主,防微杜渐;(四)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第二章 准 则第七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八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做到公平公正。
学校应将教育惩戒规定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公布。
第九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协同。
学校与家长、社会机构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治理学生不良行为。
第十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尊重学生的人权,不得进行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形式的虐待、侮辱学生的行为。
第十一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得对学生进行精神虐待或其他损害心理健康的行为。
第十二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遵循合理适度原则,不得过度惩戒或恶意伤害学生。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育惩戒应关注行为的性质和动机,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情况等,采取合适的惩戒措施。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本规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指的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责任意识。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标准,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定。
制定校规校纪时,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有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听证。
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
学校应当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以及其他适当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讲解校规校纪。
未经公布的校规校纪不得施行。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负责确定可适用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育惩戒的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等。
学生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一)成心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