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材料前躯体制备工艺简析
- 格式:docx
- 大小:35.78 KB
- 文档页数:3
三元前驱体生产流程三元前驱体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氧化物阴离子和有机物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池、催化剂等领域。
三元前驱体生产流程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得该化合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元前驱体的生产流程。
一、原料准备1.金属阳离子的选择:根据所需的最终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金属阳离子。
常见的金属阳离子有锂、镍、钴、锰等。
2.氧化物阴离子的选择:根据金属阳离子的选择,选择相应的氧化物阴离子。
常见的氧化物阴离子有氧化锂、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锰等。
3.有机物阴离子的选择:根据金属阳离子的选择,选择相应的有机物阴离子。
常见的有机物阴离子有酸、醇、醚等。
二、溶液制备1.将金属阳离子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如水、乙醇等。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金属阳离子的溶解度和反应条件的要求。
2.将氧化物阴离子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并逐渐加入到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中。
搅拌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3.将有机物阴离子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并逐渐加入到金属阳离子和氧化物阴离子的混合溶液中。
继续搅拌溶液,使其充分反应。
三、沉淀分离1.将反应溶液进行离心或过滤,将固体沉淀分离出来。
这个固体沉淀即为三元前驱体。
2.将固体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残余的溶剂和杂质。
洗涤可以使用适量的溶剂,多次重复操作。
3.将洗涤后的固体沉淀进行干燥。
干燥可以通过自然风干或使用烘箱等设备进行。
四、烧结制备将干燥后的三元前驱体进行烧结,以得到最终的三元材料。
烧结温度和时间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来确定。
烧结过程中,三元前驱体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晶体结构的三元材料。
五、产品包装将烧结得到的三元材料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所需的颗粒大小。
然后将颗粒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六、质量检验对所生产的三元前驱体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晶体结构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的三元前驱体才能用于后续的产品制造。
七、应用领域三元前驱体广泛应用于电池、催化剂等领域。
在电池领域,三元前驱体可用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的正极材料制备;在催化剂领域,三元前驱体可用于催化剂的合成和改性。
三元材料前驱体三元材料前驱体是指由三种不同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它们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来合成得到。
三元材料前驱体一般包括金属盐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等,以下是关于三元材料前驱体的详细介绍。
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浸渍法、水热合成法等。
其中溶剂热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金属盐类和有机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高温下进行反应,得到三元材料的前驱体。
溶胶-凝胶法则是将金属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添加适量的络合剂,形成溶液,在室温下进行水解凝胶反应得到前驱体。
三元材料的前驱体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以保证制备得到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其次,前驱体的选择应考虑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溶解度,以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应用。
最后,前驱体的合成工艺应简单、易于控制,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一致性。
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合成工艺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条件,如温度、浓度、反应时间等。
这是因为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对其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合成前驱体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反应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金属元素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并形成所需的晶体结构。
此外,反应的物质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过高或过低的金属含量都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
三元材料前驱体在合成完成后,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工艺,如干燥、煅烧等,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结晶度和物理性能。
这些后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结晶度,还能调节材料的晶粒大小和形貌,从而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总之,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是合成高性能材料的关键步骤,对材料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优化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结晶度、高比表面积等优良特性的三元材料前驱体,为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设备,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电压、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
而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作为制备高性能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料,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概述1.前驱体的定义与性质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是指用于合成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料或中间产物。
它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可调性等特点。
2.前驱体在三元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在电池中起到传递电子、保持结构稳定和调节电化学反应速率等作用。
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正极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进而影响整个电池的性能。
3.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化学成分和结构,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可分为氧化物型、硫化物型和氮化物型等。
不同类型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三、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1.固相法固相法是一种通过将原料混合、研磨、加热等步骤制备前驱体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合成周期较长,产物纯度不高。
2.液相法液相法是一种通过在溶液中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制备前驱体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易于控制等优点,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3.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通过在气相状态下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制备前驱体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设备成本高,工业化难度较大。
4.其他制备方法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四、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应用现状及前景1.国内外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概述NCA(镍钴铝)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和较长循环寿命等优点。
其制备过程中,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对最终电池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进行探讨。
二、溶胶-凝胶法制备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1. 溶胶制备溶胶是指凝胶前的液态胶体溶液,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溶液组成。
在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中,首先需要制备含有镍、钴、铝等金属离子的溶胶。
通常选择硝酸盐、硫酸盐等金属盐作为金属离子的来源,通过溶解和配比制备得到所需的金属盐溶液。
2. 凝胶制备凝胶是指溶胶经过凝胶化过程形成的胶体凝胶体系。
将制备好的金属离子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等有机物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温度、pH值等)形成胶体凝胶。
凝胶的品质对最终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凝胶的形成过程。
3. 凝胶成型通过旋涂、喷涂等方法将凝胶成型成片状结构,通常需要经过烘干等处理,得到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三、固相反应法制备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1. 配料在固相反应法中,通常选择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铝等作为原料。
按照一定的摩尔比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作为前驱体的原料。
2. 粉磨经过混合的粉料需要进行机械粉磨处理,使其颗粒尺寸细化,有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3. 烧结将粉磨后的物料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烧结,通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热处理,使混合物发生固相反应,得到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四、共沉淀法制备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1. 配料将含有镍、钴、铝盐溶液用氢氧化钠等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反应,从而得到含有镍、钴、铝等金属离子的沉淀物。
2. 洗涤对得到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去除杂质离子和未反应的原料,得到较纯净的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3. 干燥将洗涤后的NCA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得到粉末状的前驱体物料。
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流程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流程引言三元前驱体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
在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对三元前驱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前驱体制备、烘干和筛分、烧结、粉碎和包装等环节。
原料准备•各种金属盐:锂盐、镍盐和钴盐•有机酸:硝酸、甲酸等•溶液添加剂: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等前驱体制备1.金属盐溶解:将金属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形成金属离子。
2.添加剂调配:将溶液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加入金属离子溶液中。
3.沉淀生成:通过调控溶液中的pH值和温度,使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生成三元前驱体。
4.滤液分离:将沉淀与液相分离,得到湿态的三元前驱体。
烘干和筛分1.烘干:将湿态的三元前驱体放入烘箱中,以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使其失去多余的水分。
2.筛分:将烘干后的三元前驱体经过筛网,去除较大颗粒,获得均匀的粉末状前驱体。
烧结1.烧结:将前驱体粉末放入烧结炉中,通过高温处理使其颗粒间的结合更加牢固。
2.冷却:烧结完成后,停止加热,使前驱体冷却至室温。
粉碎和包装1.粉碎:将烧结后的前驱体进行机械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2.包装:将粉碎后的前驱体装入密封包装袋中,以防止潮气和杂质进入。
结论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三元前驱体,为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提供重要材料基础。
这一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前驱体质量、提高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三元前驱体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将进一步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优化和改进方向随着电池产业的发展,对三元前驱体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有以下几个方向:1.原料选择:研究和开发更优质、更纯净的金属盐原料,以提高前驱体的纯度和电池的性能。
同时,探索替代材料,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2.制备条件优化:通过调控溶液中的温度、pH值和添加剂比例,优化沉淀反应的条件,提高前驱体的产率和可控性。
3.烧结工艺改进:研究新的烧结工艺,如高效烧结和闪烧等,以提高前驱体的烧结密度和晶粒尺寸分布,进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
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制备工艺介绍本文旨在介绍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
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锂离子电池等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关键的影响。
三元前驱体是指由锂、镍、钴、锰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用于制备三元材料。
制备三元前驱体的工艺包括原料选择、配比、溶液制备、沉淀、烘干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工艺参数,可以获得高纯度、均匀分散的三元前驱体粉末。
三元材料是指由三元前驱体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得到的化合物,常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制备三元材料的工艺主要包括前驱体搅拌、球磨、烧结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工艺参数,可以获得颗粒大小适宜、结晶度高的三元材料。
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对于锂离子电池等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三元材料,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以上是对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制备工艺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选择:选择适合制备三元前驱体的原料,这些原料应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常用的原料有锂盐、钴盐、镍盐和锰盐等。
配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将所选原料称量准确,以确保最终三元前驱体的化学组成符合要求。
混合:将配料加入合适的溶剂中,并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各种原料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干燥:将混合后的溶液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以去除溶剂并形成固态的三元前驱体。
以上是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工艺的基本步骤,通过控制每个步骤的参数和条件,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三元前驱体材料,为制备高性能的三元材料奠定基础。
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三元前驱体的热处理:首先,将三元前驱体进行热处理,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质。
这可以使三元前驱体形成所需的晶相结构和颗粒形貌,为后续步骤的制备提供基础。
三元前驱体的浸渍:将经过热处理的三元前驱体置于溶液中进行浸渍。
高镍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
高镍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材料制备的关键原材料,它是由镍、钴、锰氢氧化物组成的。
前驱体技术占到三元材料的技术含量有50%以上,高镍三元材料的开发离不开高镍三元前驱体的推动。
制备高镍三元前驱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共沉淀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共沉淀法是将镍盐、钴盐、锰盐配置成可溶性的混合溶液,然后与氨,碱混合,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形成类球形氢氧化物。
另一种方法是用第一阶段制取的镍钴锰三元溶液制取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粉体工艺,该工艺分为三个工段:合成反应、沉淀处理和母液处理。
在合成反应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含氨废气;在沉淀处理阶段,氢氧化镍钴锰经纯水洗涤后,经离心和微孔过滤器过滤,然后送至盘式干燥机干燥,得到固体氢氧化镍钴锰即三元前驱体。
按照元素的不同构成比例,三元前驱体可以分为NCM811 前驱体、NCM622 前驱体、NCM523 前驱体和NCA 前驱体等。
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
三元前驱体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下面将介绍三元前驱体的生产工艺。
首先,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是由锂、镍和钴的盐酸盐进行反应得到的。
首先,将相应的盐酸盐溶解在适量的水中,然后将溶液放入反应釜中。
同时,将适量的还原剂加入反应釜中。
还原剂可以是亚硫酸钠等。
在加热的条件下,溶液中的盐酸盐与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
接下来,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得到的金属沉淀进行分离。
在这一步骤中,目的是将得到的金属分离出来,作为三元前驱体的原料。
然后,将得到的金属沉淀进行洗涤处理。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金属沉淀中的杂质,如盐酸盐残留等。
洗涤过程是将金属沉淀与适量的蒸馏水或溶液进行充分混合,并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其分离出来。
接下来,将洗涤后的金属沉淀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沉淀中的水分,使其成为干燥的固体物质。
干燥方法可以是自然干燥或加热干燥等。
最后,得到干燥的金属沉淀后,将其进行焙烧处理。
焙烧的目的是将金属沉淀转化为三元前驱体粉末。
焙烧温度和时间是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设定的。
在焙烧过程中,金属沉淀的晶体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具备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总的来说,三元前驱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了溶解反应、分离、洗涤、干燥和焙烧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良好电化学性能的三元前驱体粉末,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三元前驱体是指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前体,通常由镍、钴和锰等金属的化合物组成。
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三元前驱体制备工艺:
1. 材料准备:
-准备所需的金属盐或氧化物,如硝酸锰、硝酸钴、硝酸镍等。
-准备溶剂,如水或有机溶剂。
2. 前驱体的混合:
-根据所需比例,将金属盐适量称取并混合在一起。
-使用搅拌器或其他适当的混合设备将金属盐均匀混合。
3. 溶液制备:
-将混合后的金属盐加入到溶剂中,并进行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控制溶液的pH值和温度,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4. 沉淀形成:
-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加入适当的碱性剂或其他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通常会产生所需的三元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等
沉淀物。
5. 沉淀物处理:
-将形成的沉淀物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以分离固体沉淀物和溶液。
-对固体沉淀物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杂质和残留的溶液。
6. 干燥和热处理:
-将洗涤后的固体沉淀物进行适当的干燥,以去除水分和其他溶剂。
-进行热处理,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煅烧或焙烧,以转化为所需的三元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
7. 粉末制备:
-将经过热处理的固体进行粉碎或球磨,以获得所需颗粒大小和均匀性的三元前驱体粉末。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三元前驱体制备工艺会根据不同的正极材料和生产要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步骤仅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规定。
三元材料前驱体形成机理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经成为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电源,被广泛应用在数码,笔记本,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随着电动汽车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取决于电池材料的性能的改善,镍钴锰酸锂由于具有单位克容量高,电压平台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在动力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镍钴锰酸锂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镍钴锰氢氧化物的性能,共沉淀法是制备镍钴锰氢氧化物的常用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生长机理,下面简单的介绍镍、钴、锰氢氧化物形成过程。
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是将镍盐、钴盐、锰盐配置成可溶性的混合溶液,然后与氨,碱混合,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形成类球形氢氧化物,反应方程式如下:M + nNH3→[M(NH3)n]2+(1)[M(NH3)n]2+ +2OH- →M(OH)2+nNH3(2)从以上方程式可以看出金属盐首先与氨水络合形成络合物,然后氢氧化根将氨置换形成氢氧化物,为了更生动的展现反应过程,Yang Yue1等利用球棍模型生动的展现了上述方程式,参考图1,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球棍生长模型可以清晰的理解前驱体一次颗粒的生长过程,而类球形氢氧化物二次颗粒是通过控制共沉淀反应过程的温度、pH、搅拌、进料流量等条件由一次颗粒逐步团聚成类球形二次颗粒,Yang Yue1等利用团聚、溶解、重结晶模型生动的描述了二次颗粒的生长过程,参考图2图1图2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由于条件控制不一样,制备出的前驱体性能也会有很大差异性,影响前驱体性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反应釜的结构,金属盐和碱的浓度,氨含量,进料流量,反应温度,搅拌功率,pH等,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导致不同的一次颗粒产生,即使是形貌相近的一次颗粒由于反应体系不一样,也会导致一次颗粒的排列不同,从而产生不同性能的前驱体,Cheng-Kai Yang2通过控制氨水的浓度将反应体系的PH分别控制在11.5、11.0、10.5,从而获得了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球形前驱体材料,Cheng-Kai Yang2通过图3描述了不同一次颗粒排列形成的前驱体和成品的示意图,阐述了一次颗粒排列方式对前驱体和成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手段进行调整,使得一次颗粒的100和010两个晶面朝向电极颗粒表面有利于降低Li+扩散阻抗,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
简析锂电池三元材料前躯体制备工艺锂离子电池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无论是从可靠性上,还是从电池性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种正极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开发出来,例如历史最为悠久的钴酸锂,还有磷酸铁锂,锰酸锂等。
但是随着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指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这些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三元材料孕育而生。
三元材料主要指的是镍钴锰锂材料(NCM),它最大的优点是容量高,例如NCM811材料容量可以达到220mAh/g左右,相比于钴酸锂(140mAh/g)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NCM材料还有高压潜力,可以充电至4.35V,同时由于锰的加入也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但是NCM 材料(特别是高镍的811,532等)普遍存在着合成困难,循环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这就要从合成工艺,焙烧工艺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熟悉一下NCM前驱体的制备工艺。
NC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驱体的形貌和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目前上工业上使用的主要方法为共沉淀方法,主要的原材料有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镍和碳酸氢钠。
将碳酸氢铵制成溶液,将硫酸锰、硫酸钴、硫酸镍按照质量比0.54:0.13:0.13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缓慢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并不断搅拌。
碳酸氢铵溶液的PH值为7.78,在此PH值下,Ni2+、Co2+、Mn2+均会生成碳酸盐,而无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生成。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将反应得到沉淀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没有硫酸根残留(采用BaCl2溶液进行检测,直到滤液不再出现白色沉淀),得到的沉淀放入真空烘箱中在80℃下进行干燥,就可以得到三元材料的前驱体--三元碳酸盐。
在实际的生产中硫酸盐的转化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和反应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碳酸氢铵的浓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大的时候,溶液的颜色由深变浅,到无色,再变深。
溶液颜色的代表着溶液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因此碳酸氢铵的浓度存在着一个最佳值,在这个浓度附近,金属离子沉淀效果最好,当小于这个浓度或者大于这个浓度都会造成金属离子沉淀不充分,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是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工艺。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储存装置,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正极材料密切相关,三元前驱体是一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三元前驱体由钴、镍、锰等金属离子组成,其化学式为LiCo1/3Ni1/3Mn1/3O2。
通过合适的合成工艺,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三元前驱体。
下面将介绍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的几个关键步骤。
制备金属盐溶液。
将钴、镍、锰等金属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形成金属盐溶液。
通常使用硝酸盐、硫酸盐等作为金属盐的溶剂。
添加络合剂。
络合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稳定金属离子的存在。
常用的络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六乙酸(DTPA)等。
将络合剂逐渐滴加到金属盐溶液中,搅拌均匀。
然后,进行沉淀反应。
通过控制pH值和温度,使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沉淀反应通常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以避免氧化反应的发生。
接下来,进行洗涤和干燥。
将沉淀物收集下来,并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去除杂质。
然后将洗涤后的沉淀物进行干燥,去除残余溶剂和水分。
进行煅烧和球磨。
将干燥后的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使其形成晶体结构。
煅烧温度和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合成要求确定。
然后,将煅烧后的样品进行球磨处理,使其颗粒粒度更加均匀。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就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三元前驱体。
三元前驱体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
因此,合成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溶液浓度的控制、沉淀反应条件的调节、煅烧温度和时间的优化等。
通过合理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三元前驱体的电化学性能。
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步骤。
通过合适的合成工艺,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三元前驱体,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步骤之一。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储存设备,而其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的优化。
三元前驱体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锂、镍、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组成,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
三元前驱体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溶剂法、固相法和水热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溶剂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合成方法。
其步骤主要包括材料的制备、混合、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和干燥等。
制备三元前驱体所需的金属盐。
常用的金属盐有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等,其选择主要取决于合成工艺的要求。
然后,将这些金属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混合的目的是使各种金属元素能够均匀分布在合成过程中,以提高产物的均一性。
接下来,将混合的金属盐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有水、有机溶剂等。
溶解过程中需要控制溶剂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金属盐能够充分溶解。
溶解后的金属盐溶液会通过调节PH值进行沉淀反应。
通过加入碱性物质,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沉淀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控制反应条件。
沉淀反应完成后,需要对产生的沉淀进行过滤和洗涤。
过滤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溶剂和杂质,而洗涤则可以去除沉淀中的残留盐和其它杂质。
洗涤的次数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将洗涤后的沉淀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余留的溶剂和水分,使产物得到干燥、稳定的形态。
干燥的方法可以采用自然风干、真空干燥等方式。
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是一系列复杂的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和参数。
这些工艺步骤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对于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将进一步得到改进和突破,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元材料前躯体制备工艺简析锂离子电池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无论是从可靠性上,还是从电池性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种正极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开发出来,例如历史最为悠久的钴酸锂,还有磷酸铁锂,锰酸锂等。
但是随着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指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这些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三元材料孕育而生。
三元材料主要指的是镍钴锰锂材料(NCM),它最大的优点是容量高,例如NCM811材料容量可以达到220mAh/g左右,相比于钴酸锂(140mAh/g)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NCM材料还有高压潜力,可以充电至4.35V,同时由于锰的加入也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但是NCM材料(特别是高镍的811,532等)普遍存在着合成困难,循环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这就要从合成工艺,焙烧工艺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熟悉一下NCM前驱体的制备工艺。
NC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驱体的形貌和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目前上工业上使用的主要方法为共沉淀方法,主要的原材料有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镍和碳酸氢钠。
将碳酸氢铵制成溶液,将硫酸锰、硫酸钴、硫酸镍按照质量比0.54:0.13:0.13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缓慢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并不断搅拌。
碳酸氢铵溶液的PH值为7.78,在此PH值下,Ni2+、Co2+、Mn2+均会生成碳酸盐,而无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生成。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将反应得到沉淀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没有硫酸根残留(采用BaCl2溶液进行检测,直到滤液不再出现白色沉淀),得到的沉淀放入真空烘箱中在80℃下进行干燥,就可以得到三元材料的前驱体——三元碳酸盐。
在实际的生产中硫酸盐的转化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和反应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碳酸氢铵的浓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大的时候,溶液的颜色由深变浅,到无色,再变深。
溶液颜色的代表着溶液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因此碳酸氢铵的浓度存在着一个最佳值,在这个浓度附近,金属离子沉淀效果最好,当小于这个浓度或者大于这个浓度都会造成金属离子沉淀不充分,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41卷第6期2019年12月甘㊀肃㊀冶㊀金GANSU㊀METALLURGYVol.41No.6Dec.ꎬ2019文章编号:1672 ̄4461(2019)06 ̄0072 ̄04浅谈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智福鹏1ꎬ2ꎬ王娟辉1ꎬ2ꎬ杨健壮3(1.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甘肃㊀兰州㊀730101ꎻ2.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ꎬ甘肃㊀兰州㊀730101ꎻ3.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ꎬ甘肃㊀兰州㊀730101)摘㊀要:随着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对于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ꎬ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不断向高镍含量㊁高电压㊁高压实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ꎮ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对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至关重要ꎬ三元前驱体的品质直接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发挥ꎮ高性能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是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的基础ꎬ制备高性能镍钴锰三元前驱体ꎬ合成工艺是关键ꎮ浅析了传统合成工艺与新型多釜连续合成工艺的优劣ꎬ并对合成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产品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ꎮ关键词:锂离子电池ꎻ镍钴锰三元前驱体ꎻ合成工艺中图分类号:TM91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onSynthesisTechnologyofNickelCobaltManganeseTernaryCompositeHydroxidePrecursorZHIFu ̄peng1ꎬ2ꎬWANGJuan ̄hui1ꎬ2ꎬYANGJian ̄zhuang3(1.NationalNickelandCobaltAdvancedMaterials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ꎬLanzhou730101ꎬChinaꎻ2.LanzhouJinchuanTechnologyParkCo.Ltd.ꎬLanzhou730101ꎬChinaꎻ3.LanzhouResource&EnvironmentVoc ̄TechCollegeꎬLanzhou730101ꎬChina)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energydensityrequirementsofon ̄boardpowerlithium ̄ionbatteriesꎬnickel ̄cobalt ̄manga ̄neseternarycathodematerialscontinuetodevelopinthedirectionofhighcompacteddensityꎬhighvoltageꎬhighnickelcontentandhighsafety.Ternaryprecursorsareveryimportanttotheproductionofternarycathodematerialsꎬandthequalityofternaryprecursorsdirectlydeterminesthephysicalandchemicalindexesofternarycathodematerials.Highperformancenickel ̄cobalt ̄manganeseternarycompositehydroxideprecursoristhebasisfortheproductionofternarynickel ̄cobalt ̄man ̄ganesecathodematerialsforpowerlithium ̄ionbatteries.Thesynthesisprocessisthekeytopreparehighperformancenick ̄el ̄cobalt ̄manganeseternarycompositehydroxideprecursor.Inthispaperꎬ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tradition ̄alsynthesisprocessandthenewmultikettlecontinuoussynthesisprocessareanalyzedꎬandtheperformanceofthenickelcobaltmanganeseternaryprecursorarecompared.KeyWords:Li ̄ionbatteriesꎻNickelCobaltManganesecompositehydroxideꎻsynthesistechnology1㊀引言近年来ꎬ我国三元材料的市场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ꎬ从2015年的3.65万tꎬ到2017年销量8.6万tꎬ2018年更是达到14.12万tꎬ增量主要表现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材料方面ꎮ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ꎬ对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粒度分布要求:产品粒度要求分布更加均匀ꎬ微粉少ꎻ②微观形貌球形度好㊁一次粒子尺寸均匀㊁形状规则等ꎻ③产品质量的批次稳定性要好ꎮ前驱体对三元材料的生产至关重要ꎬ前驱体的品质(形貌㊁粒径㊁粒径分布㊁比表面积㊁杂质含量㊁振实密度等)直接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的理化指标[1-2]ꎮ开发高性能三元前驱体是生产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的基础ꎬ制备高性能三元前驱体ꎬ合成工艺是关键ꎮ本文针对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进行探讨ꎮ目前ꎬ国内外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法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3-4]ꎮ第一种传统合成工艺ꎬ包括间断式合成工艺和单釜连续合成工艺ꎻ第二种是新型多釜连续合成工艺ꎮ针对国内电池材料前驱体制备工艺存在的微粉多㊁粒度分布宽ꎬ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的关键㊁共性的技术难题ꎬ如何既保持合成工艺高产能㊁高效率㊁批次稳定性好的优点ꎬ又能达到材料粒度分布均匀ꎬ微粉少的特点ꎬ是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当前研究的热点ꎮ2㊀传统合成工艺传统合成工艺ꎬ包括间断式合成工艺和单釜连续合成工艺ꎮ间断合成工艺产出的前驱体材料粒度分布窄ꎬ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ꎬ同时由于材料中小颗粒少ꎬ在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金属回收率较高ꎮ不足之处是颗粒球形度㊁产能和效率相对连续合成较低ꎮ单釜连续合成工艺的优点是产能大ꎬ消耗低ꎬ材料的一致性好ꎮ其不足之处是材料粒度分布宽ꎬ影响其加工性能和金属收率ꎮ间断式合成工艺和单釜连续合成工艺制备的三元产品的SEM图ꎬ如图1所示ꎻ间断式合成工艺和单釜连续合成工艺制备的三元产品的粒度分布图ꎬ如图2所示ꎮ从图1㊁图2可以看出ꎬ传统单釜连续工艺合成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产品粒度分布较宽ꎬ产品中存在大量微粉ꎬ并且球形度不佳ꎮ图1㊀镍钴锰三元前驱体SEM图图2㊀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粒度分布37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智福鹏ꎬ等:浅谈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㊀㊀㊀㊀㊀㊀3㊀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反应器ꎬ包括晶核生成器㊁初级生长反应釜㊁优化生长反应釜㊁陈化釜ꎮ技术原理:基于反应级数与停留时间关系理论[5-6]ꎬ如图4所示ꎮ图3㊀多釜串联连续合成装置示意图图4㊀串联连续反应器不同级数时停留时间分布ρ(θ)与θ的关系(τ=2)㊀㊀其中:ρ(θ)表示概率密度或停留时间的分布ꎻθ:反应器中示踪分子的停留时间ꎻn:混合型连续反应器的数量ꎻτ:=VR/QfꎬVR反应器体积ꎬQf物料的体积流速ꎮ该原理即反应级数越多ꎬ反应物料停留时间分布越集中ꎬ其在反应器内生长时间的分布也越集中ꎬ相应产品的粒度分布越集中ꎬ通过优化物料在反应釜内的停留时间来优化其粒度分布ꎮ基于以上技术原理ꎬ设计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流程ꎮ⑴第一级反应进行造核ꎬ只形核而不生长ꎬ并设计㊁开发晶核生成器来实现ꎻ⑵第二级反应进行粒子的初级生长ꎬ只生长而杜绝形核ꎻ⑶第三级反应进行粒子的优化生长ꎻ⑷从晶核生成器溢流到初级生长反应釜ꎬ经过初级生长的产品溢流到优化生长反应釜ꎬ优化生长后溢流到陈化釜ꎬ成为最终产品ꎬ通过将优化生长反应釜产品按一定流量返流至晶核生成器来调整产品粒度分布ꎬ连续进料ꎬ连续出料ꎻ⑸为了达到增加合成釜级数的目的ꎬ各个反应釜之间用管道混合器连接强化混合效果ꎮ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合成的产品SEM图㊁粒度分布图ꎬ如图5㊁图6所示ꎮ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ꎬ相比单釜连续合成工艺合成的产品ꎬ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合成的产品球形度好ꎬ粒度分布窄ꎬ微粉少ꎬ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三元材料中的微粉过多ꎬ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ꎬ改善了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度分布㊁形貌等其它技术指标ꎬ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ꎮ4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1卷图5㊀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SEM图图6㊀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粒度分布4㊀结语新型多釜串联连续合成工艺既保持了合成工艺高产能㊁高效率㊁批次稳定性好的优点ꎬ又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三元材料微粉多的难题ꎬ同时改善三元前驱体材料的粒度分布㊁形貌等其它技术指标ꎬ显著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ꎮ参考文献:[1]㊀YangYꎬXuSMꎬXieMꎬetal.Growthmechanismsforsphericalmixedhydroxideagglomeratespreparedbyco ̄precipi ̄tationmethod:AcaseofNi1/3Co1/3Mn1/3(OH)2[J].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ꎬ2015ꎬ619(15):846 ̄853.(下转第109页)57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智福鹏ꎬ等:浅谈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㊀㊀㊀㊀㊀㊀没有关系ꎬ对于中凸辊型的轧辊ꎬ连续进给量设置偏大ꎬ造成砂轮与轧辊切削打滑ꎬ形成振动ꎬ产生振痕ꎮ磨削过程中应该根据砂轮的适时硬度合理设置ꎬ对于硬度偏大的砂轮ꎬ连续进给量设置应该偏小ꎬ进入补偿磨削过程连续进给量设置小于0.005mmꎬ减少辊面振痕的产生ꎮ表2㊀连续进给量设置参数磨削过程粗磨中磨精磨砂轮硬度偏高0.02~0.03mm0.01~0.015mm0~0.005mm㊀㊀⑷单支轧辊磨削量过大ꎬ磨削时间过长均需要采取相应措施ꎮ单支轧辊磨削量过大ꎬ磨削时间过长形成振痕ꎬ为预防轧辊振痕的产生ꎬ需要及时变换磨削参数ꎬ减少共振的产生而形成振痕ꎮ⑸及时调整冷却水水嘴位置和水量ꎬ合理配比冷却水浓度ꎮ冷却水水嘴位置没有及时调整和冷却水水量不足ꎬ均不能及时冲走脱落的磨屑和砂粒ꎬ不能保持砂轮的磨削性能而产生振动ꎮ及时调整冷却水水嘴位置和水量能保证供给充分的㊁清洁的冷却液ꎬ避免磨削烧伤㊁表面划痕等磨削缺陷的产生ꎮ喷嘴应该尽可能靠近磨削区ꎬ使液流直指砂轮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ꎮ6㊀结语提高轧辊的磨削质量ꎬ有效防止振痕的产生ꎬ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振痕ꎬ大致归纳如下:⑴优化轧辊磨削过程参数ꎬ可有效预防辊面振痕的产生ꎮ⑵设置㊁运用轧辊磨削过程中砂轮自动修磨参数ꎬ减少辊面振痕的产生ꎮ⑶根据砂轮材质合理设置磨削过程中的连续进给量ꎮ参考文献:[1]㊀太钢轧辊公司.全国热轧工作辊使用管理研讨会资料[C].ꎬ2003.8.[2]㊀黄庆学.轧机轴承与轧辊寿命研究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ꎬ2003.收稿日期:2019 ̄04 ̄17作者简介:张慧慧(1983 ̄)ꎬ女ꎬ安徽省宿州市人ꎬ工程师ꎮ(上接第75页)[2]㊀FanYL(樊勇利)ꎬXuGF(许国峰)ꎬLiP(李平).A ̄nalysisandcontroloffactorsinfluencingsynthesizingsphericalNi1/3Co1/3Mn1/3(OH)2withhigherdensity[J].ChineseJournalofPowerSources(电源技术)ꎬ2012ꎬ36(06):789 ̄791. [3]㊀FuFꎬXuGLꎬWangQꎬetal.Synthesisofsinglecrystal ̄linehexagonalnanobricksofLiNi1/3Co1/3Mn1/3O2withhighper ̄centageofexposed{010}activefacetsashighrateperformancecathodematerialforlithium ̄ionbattery[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ꎬ2013ꎬ01(12):3860 ̄3864.[4]㊀LiangLWꎬDuKꎬPengZDꎬetal.Co-precipitationsynthesisofNi0.6Co0.2Mn0.2(OH)2precursorandcharacter-iza ̄tionofLiNi0.6Co0.2Mn0.2O2cathodematerialforsecond-arylithi ̄umbatteries[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4ꎬ130(01):82 ̄89. [5]㊀ChauhanSPꎬBellJPꎬAdlerRJ.Onoptimummixingincontinuoushomogeneousreactors[J].Chem.Eng.Sci.ꎬ1972(27):585 ̄591.[6]㊀DanckwertsPV.Continuousflowsystems:Distributionofresidencetimes.Chem.Eng.Sci.ꎬ1953(02):1 ̄13.收稿日期:2019 ̄07 ̄08作者简介:智福鹏(1982 ̄)ꎬ男ꎬ甘肃武威人ꎬ工程师ꎮ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901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张慧慧ꎬ等:轧辊表面震痕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㊀㊀㊀㊀。
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制备工艺介绍
三元前驱体是指由Li、Ni、Co等三种各自的金属盐类通过化学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是三元材料的核心材料。
制备三元前驱体的方法有多种,如共沉淀法、水热法、溶凝胶法、氧化物混合法等。
共沉淀法是制备三元前驱体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Ni、Co、Li三种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入缓慢搅拌的碱性溶液中,使金属离子还原成氢氧化物,并生成悬浮液。
通过加热干燥、煅烧后得到三元前驱体。
水热法则是利用高温高压下的水热反应制备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三个金属盐与氢氧化物和水混合后加热,使得不同物质在水热环境下进行复杂的反应,最终得到三元前驱体。
制备三元材料的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
固相法是将制备好的三元前驱体与炭黑或碳酸锂等添加剂混合后,在高温下烧结制备出三元材料。
溶胶凝胶法则是将制备好的三元前驱体通过多次分散、加热、干燥等步骤制备出凝胶,再经过高温煅烧制备三元材料。
总体来说,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制备工艺的重点是制备出高纯度、颗粒均匀的材料,并在控制煅烧参数的同时提高材料的结晶
度和电化学性能,以满足电池材料在高性能电池中的应用需求。
一、概述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材料,其特点是能够获得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其可以有效控制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最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二、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原理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是通过在高温下将原料物质进行固相反应,形成所需的化合物。
典型的固相反应包括混合原料、煅烧、冷却等步骤,通过控制不同的条件可以获得不同形貌和结构的材料。
三、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优点1. 结构可控:固相法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原料比例来调控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尺寸,获得所需的性能。
2. 纯度高:固相法在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有利于材料中杂质和缺陷的迁移和消除,因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材料。
3. 反应易控:固相反应的过程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时间和原料比例来控制反应的进行,具有较高的可控性。
四、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关键技术1. 原料选择: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原料选择非常关键,需要选用高纯度、均匀分散的原料,以保证材料的性能。
2.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是影响固相反应进行的关键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3. 煅烧时间:煅烧时间影响着反应的充分程度,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煅烧时间,以获得理想的材料。
五、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研究者们通过调控原料比例、反应条件和添加助剂等方法,获得了一系列性能优良的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固相法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制备好的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好的安全性能。
固相法制备的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在电池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元材料前躯体制备工
艺简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三元材料前躯体制备工艺简析
锂离子电池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无论是从可靠性上,还是从电池性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种正极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开发出来,例如历史最为悠久的钴酸锂,还有磷酸铁锂,锰酸锂等。
但是随着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指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这些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三元材料孕育而生。
三元材料主要指的是镍钴锰锂材料(NCM),它最大的优点是容量高,例如NCM811材料容量可以达到220mAh/g左右,相比于钴酸锂(140mAh/g)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NCM材料还有高压潜力,可以充电至4.35V,同时由于锰的加入也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但是NCM材料(特别是高镍的811,532等)普遍存在着合成困难,循环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这就要从合成工艺,焙烧工艺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熟悉一下NCM前驱体的制备工艺。
NC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驱体的形貌和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目前上工业上使用的主要方法为共沉淀方法,主要的原材料有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镍和碳酸氢钠。
将碳酸氢铵制成溶液,将硫酸锰、硫酸钴、硫酸镍按照质量比0.54:0.13:0.13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缓慢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并不断搅拌。
碳酸氢铵溶液的PH值为
7.78,在此PH值下,Ni2+、Co2+、Mn2+均会生成碳酸盐,而无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生成。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反应得到沉淀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没有硫酸根残留(采用BaCl2溶液进行检测,直到滤液不再出现白色沉淀),得到的沉淀放入真空烘箱中在80℃下进行干燥,就可以得到三元材料的前驱体——三元碳酸盐。
在实际的生产中硫酸盐的转化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和反应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碳酸氢铵的浓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大的时候,溶液的颜色由深变浅,到无色,再变深。
溶液颜色的代表着溶液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因此碳酸氢铵的浓度存在着一个最佳值,
在这个浓度附近,金属离子沉淀效果最好,当小于这个浓度或者大于这个浓度都会造成金属离子沉淀不充分,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三元金属盐与碳酸氢铵的浓度比例也会影响金属离子的沉淀效果。
在固定碳酸氢铵的浓度后,调整碳酸氢铵溶液的加入量,发现随着碳酸氢铵溶液的加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当比例达到1:5时,溶液基本呈无色状态,计算此时的转化效率为91.2%,再增加碳酸氢铵的量对转化效率作用不大。
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形貌对于电性能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生产中一般要求前驱体为均匀的球形颗粒,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随着碳酸氢铵用量的增加,前驱体球形粒径略有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有求,有目的调控前驱体的尺寸。
集中式磷酸铁锂烧结炉工作视频
2016-10-11江苏维尔炉业
集中式LFP气氛烧结炉是我公司研制的新型动力锂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的焙烧设备,我公司集中技术力量,攻克了气氛保护与温度均匀等多项设计难点,其具有显着的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氮气保护无氧烧结效果更好,静态烧结的批次一致性亦好于动态烧结,该设备相比于推板炉、辊道窑炉占地面积小,产量高,可大幅提高车间的单位产能,无易损件,使用和维护极简便。
该炉可装载约1600余个匣钵(规格320×320×115mm),10台一组计算产能约200吨/月(磷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