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对本溪市某院收治的5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好转50例,占89.3%;死亡4例,占7.1%;自动出院2例,占3.6%。结论:加强对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预防相关诱发因素的发生,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肝性脑病;诱因;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2-0091-0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hepatic coma),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可以从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到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1]。临床上最常见于终末期肝硬化,病死率高。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肝功能损伤和(或)门体侧枝分流病理生理基础存在;循环毒素的产生;突破血脑屏障的循环毒素在不同水平上对脑功能的损害[1]。临床上大多数HE的发病均可以找到相关诱发因素,他们通过促进毒素的生成,诱发或加重HE的发生、发展。因此,加强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严格预防相关诱发因素、提高预见性,积极做好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3月于某院住院的56例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消化病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WCOG)工作小组2003年3月出台的《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标准)[2]。排除中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原发颅内病变和精神性因素等其他原因所致脑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2~67岁,平均42.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6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药物性肝硬化7例,原因不明肝硬化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3例,低钾血症8例,合并肝硬化腹水5例,肝肾综合征7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例。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HE分为四期,Ⅰ期(前驱期):轻微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Ⅱ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嗜睡、行为失常为主,出现扑翼样震颤及不随意运动,脑电图有特异性异常;Ⅲ(昏睡期):以昏睡和神经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唤醒,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锥体束征多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Ⅳ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1]。本组56例患者中Ⅰ期15例,Ⅱ期23例,Ⅲ期12例,Ⅳ期6例。

2结果

2.1肝性脑病的诱因

消化道出血13例,占23.2%;高蛋白饮食10例,占17.9%;电解质紊乱8例,占14.3%;肝肾综合症7例,占12.5%;低血容量和缺氧5例,占8.9%;感染5例,占8.9%;药物3例,占5.4%;饮酒3例,占5.4%;不明原因2例,占3.6%。

2.2治疗结果

56例肝性脑病患者均给予及早识别并去除诱因,减少或去除肠道毒素的生成与吸收,促进体内氨的清除,拮抗神经毒素对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对症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