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及5个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48
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
那我就给你讲一个房贷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吧。
话说有个银行,叫阳光银行。
这个银行呢,放出去了好多好多住房贷款。
你想啊,这么多房贷在手里,虽然每个月都有稳定的还款进来,但是钱都分散在这些贷款里,不能一下子拿去干别的大事。
这时候呢,银行里有个聪明的金融专家,叫小李。
小李就想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把这些房贷资产证券化。
他先把这些房贷按照一定的标准,比如说贷款金额啦、贷款人的信用等级啦等等,分成了好几个小的资产包。
就像是把一大袋糖果按照口味分成了几个小袋子一样。
然后呢,他找了一家专门做证券化的机构,咱们就叫它魔法证券机构吧。
这个魔法证券机构就根据这些资产包,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证券。
这个证券呢,就像是一张有魔力的票,谁买了这个证券,就相当于对这些房贷资产有了一份权益。
比如说,有个投资者老王。
老王手里有点闲钱,他听说了这个房贷资产证券,就想参与一下。
他觉得房贷嘛,大多数人都会按时还款的,风险比较低,收益应该还不错。
于是他就买了一部分这种证券。
对于阳光银行来说呢,一下子就把那些分散的房贷资产变成了现金,然后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发放更多的贷款,或者去做其他的投资项目啦。
对于老王这样的投资者呢,他每个月就可以收到一部分来自那些房贷还款的收益。
当然啦,如果有个别贷款人还不上钱了,那他可能会受到一点小损失,不过总体来说,因为银行在之前筛选房贷的时候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太多。
这就是一个简单又有趣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啦。
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及典型案例介绍“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
”这句华尔街的名言有望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变成现实。
2013年2月26日,证监会最新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新规”),该规定的部分修改内容不仅可能进一步推动券商资管业务升级发展,也有可能对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泛资产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本篇报告试图对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新规的重点条款进行解读,并就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操作流程及典型案例予以展示,希望能够为我司今后相关业务开展提供借鉴指引。
第一篇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概况1.资产证券化业务定义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各种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进行资产转化的机构称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或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信贷资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收费权等,分类整理为一批资产组合(基础资产),出售或信托给特定的交易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再由SPV根据购买下的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以收回购买基础资产支付的资金。
受托人(计划管理人)管理的基础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流入用于支付投资者回报,而发起人则得到了用以进一步发展业务的资金。
因此,资产证券化不仅仅是金融机构进行基础资产流动性与风险管理的工具,也为广大非金融机构的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可行路径。
目前,我国信托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还主要集中于与银行合作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证券公司过去发行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则更多集中于对企业资产进行证券化。
不过,根据2013年2月26日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新规,券商开展此类业务的运行模式与资产范围均有了颠覆性的重大突破,对泛资产管理行业未来业务的开展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与资产支持票据实务操作及案例分析一、资产证券化的实务操作1.资产选择与筛选: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将现金流稳定的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因此,在实施资产证券化之前,企业需要对其资产进行选择和筛选。
资产选择的关键因素包括资产的现金流、市场可交易性、风险等级等。
2.资产划转: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是资产的划转,即将资产所有权从企业划转给特殊目的主体(SPV)。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资产划转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并制定相应的文件和合同。
3.信用增级:为了提高证券产品的信用评级,资产支持票据通常采用信用增级措施,如保险单、担保、超额配资等。
通过信用增级,可以降低证券产品的风险,提高市场可接受性。
4.证券化产品的设计与发行:通过将资产划转给SPV,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证券产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结构。
然后,通过承销商等中介机构,将证券产品发行给投资者。
二、资产支持票据的实务操作1.资产筛选与优化:资产支持票据是一种以优质债务资产为基础的票据,因此,资产筛选与优化是实施资产支持票据的关键步骤。
企业需要选择具有稳定现金流和较低风险的债权资产,并优化其组合结构。
2.资产划转与设置SPV:与资产证券化类似,资产支持票据的实施也需要将债权资产划转给SPV。
为了保证SPV的独立性,企业需要设置一个独立于企业的法人实体,并将债权资产划转给该实体。
3.创建债权池:债权池是指将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计划中的债权资产进行整合或汇集,形成独特的债权组合,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需求。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债权的质量和流动性。
4.票据发行与流通: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和流通是资产支持票据实务操作的核心环节。
发行机构与承销商合作,通过投资者或交易平台发行票据,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案例分析1.银行资产证券化案例:以银行贷款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案例,通过将银行的贷款组合转化为证券产品,使银行能够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投资者,提高资本的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的案例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聊聊资产证券化的案例。
你知道吗,就好比有个魔法盒子,能把各种各样的资产变成证券,在市场上交易流通。
比如说,有一家很大的企业,它有好多应收账款,这可是一笔大财富呢,但就放在那,不能马上变成现金来用。
这时候资产证券化就出马啦!他们把这些应收账款打包成证券,卖给投资者。
这不是就像把藏在角落里的宝贝给挖出来了嘛!
就像当年的“房贷证券化”,银行把大量的房贷打包,变成了可以买卖的证券。
哇塞,这可不得了!投资者们觉得,嘿,这有赚头啊,纷纷买入。
这就像一个大派对,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
咱来设想一下啊,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这些资产就可能一直“睡大觉”,多可惜啊!但有了它,就像给资产安上了翅膀,一下子就飞起来了。
而且这对企业来说,好处那可太多啦,既能快速回笼资金,又能降低风险。
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嘛!
你想想,这是不是很神奇?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把普通的东西变得闪闪发光。
资产证券化就像是一个超级红娘,把资产和投资者牵到了一起,让他们共同演绎一场精彩的财富大戏。
在我看来,资产证券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金融创新,它让资产活起来了,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它让那些原本沉睡的财富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咱得好好感谢这个神奇的“魔法盒子”啊!。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出表案例咱今儿个就来讲个特有趣的事儿,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出表的案例。
就说有个小制造企业吧,叫它小M厂。
小M厂呢,给好多大客户供货,按道理这是好事儿,生意做得大嘛。
但是啊,这里面有个大麻烦。
这些大客户的付款账期可长了,小M厂的应收账款就像一座座小山堆在那儿。
这些应收账款虽然理论上是钱,但在没到手之前,小M厂想扩大生产、升级设备啥的,都觉得钱紧巴巴的。
这时候呢,资产证券化就像个超级英雄登场了。
小M厂就把这些应收账款打包起来,准备搞个资产证券化出表的大动作。
首先啊,小M厂找了个厉害的金融机构,咱们叫它大F行。
大F行那可是专业的,它仔细地看了小M厂的这些应收账款。
大F行心里琢磨着:“嗯,这些大客户虽然付款慢,但信用还是不错的,违约风险比较低。
”然后呢,大F行就开始设计这个资产证券化的产品。
它把小M厂的应收账款分成好多小份儿,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成一片片的。
然后,大F行对外发行这些证券,卖给那些手里有点闲钱、又想投资赚点小钱的投资者,像一些小的投资公司啊,还有那些有点钱想找个稳定收益的个人投资者。
重点来啦,怎么出表呢?这就像是小M厂要和这些应收账款“划清界限”。
大F 行在设计的时候,让这个交易结构满足了好多复杂的会计准则要求。
比如说,风险报酬已经大部分转移啦,小M厂对这些应收账款已经失去了控制之类的。
小M厂这边呢,经过这么一折腾,就成功把这些应收账款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移除了。
就好像是甩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账面上立马清爽了很多。
而且啊,小M厂还提前拿到了钱,这些钱就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了。
可以去买新的原材料,多招几个熟练工人,把生产规模扩大起来。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呢,他们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买卖。
因为那些应收账款背后的大客户信用不错,虽然不能马上拿到很多利息,但是稳稳当当的,就像把钱放在一个安全的小盒子里,慢慢等着它增值。
你看,这个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出表,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金融魔术。
小M厂从被应收账款困住,到成功解困并且拿到钱发展,大F行从中也赚了一笔手续费,投资者也有了新的投资渠道,大家都皆大欢喜呢。
光伏行业资产证券化案例
1. 中电科技光伏发电资产证券化项目:2018年,中电科技集
团将其光伏发电项目资产进行证券化,发行了一只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光伏资产证券化产品。
该产品由光伏电站项目的现金流收益权构成,投资者购买证券化产品后可以获取光伏电站项目的现金流回报。
这个案例是国内首次将光伏发电项目资产进行证券化,为光伏项目提供了融资渠道,同时也提升了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
2. 美国太阳能产业债券证券化项目:美国一家太阳能公司于2016年发行了一只价值2亿元美元的太阳能产业债券证券化
产品,这些债券的回报来自该公司所持有的太阳能项目收益权。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债券来分享太阳能项目的现金流回报。
该项目成功吸引了一些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3. 德国太阳能资产证券化项目:德国一家太阳能公司在2017
年发行了一只价值1亿欧元的太阳能资产证券化产品。
该产品基于公司旗下的太阳能电站项目的现金流回报,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该证券化产品来分享太阳能电站项目的收益。
这个案例是德国首次将太阳能电站项目资产进行证券化,为公司提供了融资渠道,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可持续能源投资的选择。
担保公司abs资产证券化案例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担保公司那点事儿,特别是关于资产证券化(ABS)的一个有趣案例。
这就好比是把担保公司的资产变戏法一样,玩出了新花样,创造出了不少神奇的效果。
案例背景。
有一家挺有名气的担保公司,咱们就叫它“安心保”吧。
这家公司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给好多企业和个人都提供过担保服务。
时间一长,手里就攒下了一大堆的担保债权,这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贝的大箱子,可这些宝贝一时半会儿还没办法直接变成现钱。
为什么要搞资产证券化呢?你想啊,“安心保”手里虽然有这么多债权,但是要把这些债权一个个去变现,那可麻烦得很呐!就好比你有一屋子的旧家具,想卖掉换钱,可一个个去找买家,那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这时候,资产证券化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把这些债权打包变成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一下子就有很多投资者愿意来买啦!就好比把那些旧家具整合成一套精美的家居套装,吸引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安心保”得先把自己手里的这些担保债权好好梳理一遍,挑出那些质量比较好、还款可能性比较大的债权,就像是从一堆水果里挑出最甜最新鲜的那些。
然后,把这些精选出来的债权打包,组成一个资产池。
这个资产池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各种好果子的大篮子。
第二步,找一家专业的机构来帮忙设计这个资产证券化的产品。
这个机构就像是一个大厨,根据资产池里的各种“食材”,精心设计出一份美味的“金融大餐”。
比如说,把这个证券化产品分成不同的档次,有的风险低一点,收益也相对低一点,就像是主食,适合那些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有的风险高一点,收益也可能高一些,就像是辣椒,适合那些喜欢冒险、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
第三步,就是找评级机构来给这个产品打分啦!评级机构就像是美食评论家,给这份“金融大餐”评个星级。
评级越高,就说明这个产品越靠谱,投资者也就越愿意买。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这个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向市场啦!“安心保”就像一个推销员,到处宣传自己的这个好产品。
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如贷款、债券等)通过特定的法律程序转变为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
这一金融工具的出现,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和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解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和效果。
某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个人消费贷款资产,但由于资金成本高和风险分散不足,银行面临着资金压力和风险管理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银行决定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这些消费贷款资产打包形成证券化产品发行给投资者。
首先,银行将消费贷款资产进行筛选和打包,形成不同等级的证券化产品,包括优先级证券、次级证券和垫底证券等。
优先级证券享有最高的偿付优先权,而次级证券和垫底证券则承担较高的信用风险,但相应地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种分级设计既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能提高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和市场吸引力。
其次,银行将这些证券化产品通过发行销售给不同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其他金融机构。
这样一来,银行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实现了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投资者则通过购买证券化产品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和收益,同时也参与了消费贷款资产的投资和管理。
最后,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了资产和负债的有效匹配,降低了资金成本和风险暴露。
同时,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也为银行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投资者则通过购买证券化产品获得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和更高的收益水平,实现了资金的配置和风险的分散。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实现资金的配置和风险的分散,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更高的收益水平。
综上所述,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和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案例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1.1 资产证券化呢,简单来说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又能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打包成证券卖出去。
这就好比把一堆不太好直接变现的宝贝,重新包装一下,变成大家都能买的东西。
1.2 打个比方,你有一个小生意,每个月能稳定赚一笔钱,但是你现在急需一大笔钱来扩大规模。
这时候呢,你就可以把未来的这些收益权打包成证券卖给别人,提前拿到钱。
这可是一种很聪明的金融手段。
二、运作流程案例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1 首先是组建资产池。
比如说银行有一堆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还款现金流。
银行就把这些贷款挑一挑,把符合一定条件的,像还款记录良好、贷款金额和期限差不多的贷款组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资产池。
这就像把一群听话的小羊羔圈在一起,准备大干一场。
2.2 然后是设立特殊目的机构(SPV)。
这个SPV就像是一个保护罩,把资产池里的资产从银行的其他资产中隔离开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银行破产的时候,这些资产被银行的其他债权人瓜分了。
这就像给这些资产穿上了一层防护服,让它们独立存在。
2.3 接下来就是信用增级。
这一步很关键,就像给即将上市的商品打广告,让它更有吸引力。
比如说银行可以提供担保,或者进行超额抵押。
如果是超额抵押,就是说抵押的资产价值比发行证券的价值要高,这样投资者就更放心了。
这就好比你去买东西,商家告诉你,这个东西质量特别好,要是有问题,双倍赔偿,你是不是就更愿意买了?2.4 再然后就是发行证券了。
SPV根据资产池里的现金流情况,确定证券的发行规模、利率等。
然后把这些证券卖给投资者。
投资者呢,就像在市场上挑选有潜力的股票一样,挑选这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这时候,那些原本在银行手里的住房抵押贷款的现金流,就会按照约定流向投资者。
三、运作流程案例之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
3.1 企业也有自己的资产证券化玩法。
比如说一家企业有很多应收账款,就是客户欠它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