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禁毒知识教育教案76189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禁毒教育教案(九年级)5篇第一篇:禁毒教育教案(九年级)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九年级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毒品是什么,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2.帮助学生懂得吸毒,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严惩;3.贩毒,吸毒依然是国家打击的重点.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学会保护自己,抵制诱惑,自觉远离毒品【教学重点、难点】毒品的危害;青少年如何抵制诱惑,远离毒品【教学准备】教学前先让学生查阅有关毒品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识别?【教学方法】利用课件,图片展示、讲授,学生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课件展示)谈到毒品,大家会用怎样的词来形容和描述它呢?学生回答:“罪恶、堕落、死亡、毁灭、犯罪、恐惧、恐怖、黑暗、诱惑、陷阱、暴力、灾难、可恨、深渊、恶魔、家破人亡、社会动荡……”(教师总结后课件展示)二、新课讲授教师:毒品究竟是怎样的东西,竟然与这样的一些词相联系?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所查阅的资料给我们进行介绍,毒品的种类有哪些?学生回答:鸦片、海洛因、吗啡等教师:是的,我国的刑法第357条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
(课件展示)那我们如何去识别它们呢?学生回答(回答有困难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求助,寻找信任的伙伴,帮助完善答案)教师:看来,大家对毒品的认识还只知其名,那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组图片,初步认识毒品种类及其特征。
(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边展示图片边介绍★鸦片亦称阿片,俗称大烟,它是从未成熟的罂粟蒴果上划破后渗出的乳汁经干燥而成的,即生鸦片。
★呈褐色至黑色膏状块,味苦、有毒,并具有特殊的臭味。
经加工成鸦片,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
★ 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份。
★ 颜色:呈白色、浅黄色或棕色(由于纯度关系)★ 形状:可将其干燥成结晶粉末状,也可做成块状。
★ 二乙酰吗啡,鸦片毒品系列中最纯净的精制品。
中学生珍爱生命、禁毒主题班会教案【五篇】篇一:一、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
2.加强毒品防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害急时运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
三、活动难点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1.全校学生已观看过以禁毒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禁毒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资料、卡片。
3.师生协作设计禁毒主题班会的环境。
(禁毒主题班会的标题横幅等)五、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1、教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呢?“国际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介绍有关知识:“国际禁毒日”的由来:联合国于1987年6月12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关爱生命、远离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2、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和创设的禁毒主题环境入手,揭示活动的主题——“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自主探究,深入了解学生讨论观看禁毒图片的感受,自主探究,了解毒品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老师提问:什么是毒品?毒品包括哪些?毒品对个体、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观看禁毒录像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集体朗读毒品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使学生对毒品的知识和危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禁毒教育教案设计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禁毒教育,提高初中生的毒品意识和防范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毒品。
教案内容涵盖禁毒知识的传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和成瘾过程;2. 掌握拒绝毒品的策略和实践;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 加强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性。
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毒品1. 教师简要介绍毒品的定义和分类;2. 分享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毒品的思考;3. 团队活动:小组讨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第二课:毒品成瘾过程1. 介绍毒品的成瘾过程和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影响;2. 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演绎毒品成瘾者的生活场景,以了解成瘾对生活的破坏性。
第三课:拒绝毒品1. 研究拒绝毒品的有效策略和技巧;2.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遇到过的拒绝毒品的经历。
第四课:价值观和生活方式1. 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2. 分组活动:学生们设计展示板,展示他们理解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课:毒品预防1. 回顾毒品的种类和危害;2. 讨论如何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和帮助他人预防毒品;3. 小组讨论:学生们制定禁毒行动计划,包括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宣传毒品预防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文字表达: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禁毒的短文,评估他们对禁毒知识的掌握程度;3. 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参考资料- 《禁毒知识手册》- 《禁毒宣传资料》- 在线禁毒教育资源该教案设计旨在简单明了地传授禁毒知识,激发学生对禁毒问题的关注,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防范意识和行为。
初中防毒教育三篇教案第一篇教案:了解各种毒品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毒品种类及其危害,并掌握毒品的基本特征和外观。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毒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毒品的了解和认识,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知识。
3. 介绍毒品种类:通过简单的图表或文字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如大麻、冰毒、海洛因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外观。
4. 讲解毒品危害:简要讲解各种毒品对身体、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让学生明白毒品的危害性。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毒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展示,展示该毒品的特征和危害。
6. 结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第二篇教案:认识毒品的危害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认识到拒绝毒品的重要性,并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真实案例,呈现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拒绝毒品,让学生自主探讨并表达观点。
3. 讲解毒品的危害:详细讲解毒品对身体、心理、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破坏力。
4. 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坚定说不、寻求帮助、保持身心健康等。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遇到毒品诱惑时的情境,让学生实践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6. 结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拒绝毒品的决心和重要性。
第三篇教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远离毒品的信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视频或名人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自主探讨并表达观点。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讲述正能量的故事、分享正面的人生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禁毒教育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
2. 培养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自觉远离毒品。
3. 提高学生对禁毒法律法规的认识,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2. 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毒品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毒品知识讲解:介绍毒品的定义、种类及其危害。
a. 毒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对人体造成伤害、依赖和危害的物质。
b. 毒品的种类:介绍常见毒品的种类,如海洛因、冰毒、大麻等。
c. 毒品的危害:分析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1. 对个人的危害:危害身体健康,导致心理障碍,影响学习和生活。
2. 对家庭的危害:导致家庭破裂,经济破产,子女受影响。
3. 对社会的危害: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
3. 吸毒行为与预防: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培养学生的防毒、拒毒意识。
a. 吸毒行为: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如好奇心、炫耀、压力等。
b. 预防吸毒: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克服好奇心,拒绝诱惑。
4. 禁毒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禁毒法律法规,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写出本次课的收获和感悟,提醒自己时刻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毒品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禁毒法律法规的认识和自觉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远离毒品,为创建无毒校园、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初中有关禁毒教案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毒品的危害。
2. 如何抵制毒品。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如何抵制毒品。
3. 采用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毒品的危害: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如何抵制毒品:了解毒品的诱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拒绝毒品。
3. 法律法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规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禁毒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
2. 新课导入:介绍毒品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如何抵制毒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情景模拟:模拟毒品诱惑场景,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
6. 法律法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遵守法律规定的重要性。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毒品的危害和如何抵制毒品。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禁毒的作文,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
但在如何抵制毒品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毒品。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讨论环节,评价学生在禁毒方面的认识和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有待提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禁毒知识教育教案资峪九年制学校八年级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初步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
3、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政府禁毒的立场,并教育学生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禁毒立场。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五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篇关于毒品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内容吗?(学生回忆,回答)师: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毒品危害性的知识。
2、学习新课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开始的第一小节,上面有联合国公布的两个数字,对这两个数字,你们是怎么看的?(学生讨论,回答)师:这两个数字对于全世界的总人数来说,还只是一个小部分。
但竟有这么多人遭受毒品的危害,已经是触目惊心了。
为什么这两个数字会引起如此的震惊呢?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请大家先通读课文中论述毒品危害的三个部分,边读边想为什么毒品会“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学生阅读,讨论)师:为什么毒品会“毁灭自己”?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材料,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举例,介绍)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
(介绍毒品危害家庭的案例)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吸毒者完全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为了毒品,他们可以不顾一切。
因此说毒品会害一个家庭,根本不足为奇。
师:可以说毒品一旦进人人体,就会对人体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毒品“祸及家庭”呢?(学生举例,介绍)这样一讨论,大家对于毒品“危害社会”的说法应该就不难理解了吧?(学生举例,介绍)师:吸毒者必须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请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事例。
(学生举例,介绍)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
(介绍吸毒者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所以说“吸毒已成为社会的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毒品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贩毒分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
中学生禁毒教育教案文章一: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
了解戒毒难的问题所在,了解毒品对人的影响不仅是生理而且是心理的。
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
认识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
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
教具:宣传短片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谈谈看了宣传短片之后的感受。
二、什么是毒品?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三、几种毒品介绍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毒品的资料,包括属性及危害等,然后为其他同学介绍。
教师只作补充。
(让学生动手,能使学生更积极的去关注这个问题。
而同时,在找资料的过程当中,学生会看到很多关于毒品的其他介绍,类似毒品让人自残的相片,或是毒品令人家破人亡的照片等等。
这样能更加震撼他们的心灵。
)四、吸毒的原因分析吸毒的原因有哪些?根据调查,吸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 好奇心驱使在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
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 寻找刺激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
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 逆反心理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 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
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5) 环境影响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 负面生活事件影响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夫妻感情不和、失恋、父母离异、事业受挫、经营破产、失业待业等引起的苦闷、情绪低落,以毒麻醉,解脱苦恼。
初中禁毒教案一、引言禁毒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中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并提供一系列防范毒品的知识和技巧。
二、了解毒品1.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对人体造成损害的物质,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常见的毒品种类a. 吸食类毒品:如大麻、海洛因、冰毒等。
b. 注射类毒品:如海洛因、冰毒等。
c. 吸入类毒品:如二氧化氮等。
三、毒品的危害1. 身体健康危害a. 毒品会导致肝脏、心脏等多个器官损伤。
b. 长期吸毒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2. 心理健康危害a. 毒品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b. 吸毒会导致个人性格和行为改变。
3. 社会危害a. 吸毒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b. 吸毒会使个人失去社会责任感,造成对家庭和社会的伤害。
四、防范毒品的知识和技巧1. 毒品的迷惑性a. 了解毒品魅力背后的危害。
b. 辨别毒品的外观和气味。
2.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a. 了解毒品对未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追求。
b. 培养对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主动拒绝毒品a. 学会说“不”,坚决拒绝毒品的诱惑。
b. 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远离毒品。
4. 寻求帮助a. 如遇到毒品相关问题,要主动向家长、老师或专业机构求助。
b. 学会倾听和关心身边的朋友,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禁毒宣传活动1. 举办禁毒知识竞赛a. 鼓励学生参与,通过竞赛形式加深对毒品知识的理解。
b. 发放奖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举行禁毒主题演讲比赛a.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对禁毒的思考。
b. 选取优秀演讲者并进行表彰。
3. 制作禁毒宣传海报a.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禁毒主题的海报。
b. 在校园中展示海报,提醒学生禁止毒品。
六、总结通过本禁毒教案,学生能够了解毒品的危害并掌握防范毒品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禁毒宣传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禁毒的认识和意识,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禁毒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希望学生能够在禁毒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禁毒教育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杜绝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毒品的危害、如何抵制毒品、法律法规。
2.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毒品的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4. 讲解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内容1. 毒品的危害(1)对个人的危害:毒品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影响生殖能力等。
(2)对家庭的危害:毒品会导致家庭破裂、经济破产、子女教育受影响等。
(3)对社会的危害:毒品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等。
2. 如何抵制毒品(1)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给予的物品。
(2)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遇到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3. 法律法规(1)介绍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毒品的法律地位。
(2)强调毒品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3)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毒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毒品的危害。
2. 毒品的危害:展示毒品危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毒品的危害。
3. 如何抵制毒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抵制毒品的方法和经验。
4. 法律法规: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毒品的法律地位。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6. 总结:强调毒品的危害,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毒品危害的短文。
2. 家长参与禁毒教育,共同培养孩子抵制毒品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初中禁毒宣传教案通过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自觉抵制毒品侵害。
二、教学内容1. 毒品的危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 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3. 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禁毒宣传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禁毒的思考。
2. 毒品的危害:讲解毒品的种类、危害及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3. 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提高学生的拒绝能力。
4. 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禁毒知识竞赛、分享禁毒感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6. 总结:强调禁毒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
四、教学手段1. 播放禁毒宣传片: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声音,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
2. 讲解:结合PPT,生动形象地讲解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毒品的认识程度:通过问卷调查、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毒品的认识程度。
2. 学生的拒绝能力:通过模拟情境,检测学生的拒绝能力。
3. 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六、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禁毒教育的次数和时长。
2. 邀请专业禁毒工作者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 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
4. 开展禁毒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禁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禁毒知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健康成长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禁毒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1. 毒品的定义和种类。
2. 毒品的危害。
3. 如何抵制毒品。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毒品的决心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毒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背后的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毒品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毒品的定义和种类(10分钟)1. 教师给出毒品的定义:毒品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
2. 教师介绍毒品的种类,包括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冰毒”、致幻剂等。
三、分析毒品的危害(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毒品的危害,包括对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破坏。
2. 学生讨论毒品危害的严重性,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如何抵制毒品(10分钟)1. 教师给出抵制毒品的建议,如:增强法制观念,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拒绝毒品;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抵制毒品的决心和做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抵制毒品的原则,确保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毒品的定义、种类和危害有清晰的认识。
2. 学生能够自觉抵制毒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毒品的危害,并在生活中践行抵制毒品的原则。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禁毒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禁毒教案6篇教案1:初中禁毒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毒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解释:介绍毒品的定义和常见的毒品种类。
3. 危害讲解:讲解各种毒品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危害,引导学生意识到毒品的严重性。
4.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毒品的认识和观点。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禁毒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
教案2:小学禁毒教育——远离毒品,选择健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毒品的关注和兴趣。
2. 概念解释:简单解释毒品的定义和常见的毒品种类。
3. 危害讲解: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各种毒品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并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4. 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健康生活的乐趣和好处。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远离毒品的场景,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案3:高中禁毒教育——毒品防控与社会责任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毒品防控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担负社会责任。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相关新闻或案例,引起学生对毒品防控的关注和兴趣。
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毒品的定义、种类和制度。
3. 毒品防控政策:讲解国家对毒品防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毒品的态度和行动。
4. 社会责任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个人和社会在毒品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作用。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社会角色在毒品防控中的行动和决策。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个人和社会担负的毒品防控责任。
中学生禁毒教育教案3篇文章一: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
了解戒毒难的问题所在,了解毒品对人的影响不仅是生理而且是心理的。
重点: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
认识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
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
教具:宣传短片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用关于禁毒的电视广告引入][讨论]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谈谈看了宣传短片之后的感受。
二、什么是毒品?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三、几种毒品介绍[ 活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毒品的资料,包括属性及危害等,然后为其他同学介绍。
教师只作补充。
(让学生动手,能使学生更积极的去关注这个问题。
而同时,在找资料的过程当中,学生会看到很多关于毒品的其他介绍,类似毒品让人自残的相片,或是毒品令人家破人亡的照片等等。
这样能更加震撼他们的心灵。
)四、吸毒的原因分析[讨论发言]吸毒的原因有哪些?[总结]根据调查,吸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 好奇心驱使在调查报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
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 寻找刺激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
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 逆反心理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 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
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5) 环境影响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 负面生活事件影响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夫妻感情不和、失恋、父母离异、事业受挫、经营破产、失业待业等引起的苦闷、情绪低落,以毒麻醉,解脱苦恼。
中学生禁毒教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远离毒品关爱生命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禁毒教育教案教学目标:认识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预防。
重点: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
难点: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二、什么是毒品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三、几种毒品介绍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毒品的资料,包括属性及危害等,然后为其他同学介绍。
初中生禁毒意识引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吸毒危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掌握正确的毒品防范知识。
3.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吸毒危害介绍。
2.毒品种类、常见特征、危害作用。
3.毒品防范知识。
4.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1.吸毒危害介绍
(1) 宣传吸毒危害,介绍吸毒者的身心状况。
(2) 展示吸毒者在社会上遭遇的人际关系、法律问题。
(3) 呈现吸毒者早衰、疾病、死亡等现象。
2.毒品种类、常见特征、危害作用
(1) 分类介绍各种毒品,并掌握其具体特征和危害作用。
(2) 介绍各种毒品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危害性。
3.毒品防范知识
(1) 介绍吸毒者可能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后果。
(2) 呈现正确拒绝毒品和远离毒品的方法和途径。
(3) 提醒学生要警惕民间毒品,对家庭、社会和学校中的毒品进行警惕和举报。
4.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方法和途径
(1) 通过模拟演练、吸毒者的案例、实验和听讲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拒绝吸毒和远离毒品的真正方法。
(2) 强调拒绝毒品和远离毒品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
1.分组展示各种毒品的危害特征,演练和介绍。
2.识别毒品,能准确描述和阐述各种毒品的危害作用。
3.能够自主组织有效的防毒宣传活动,向其他人传授防毒知识。
4.培养学生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行动。
五、教学评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和群体互动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教学效果。
初中禁毒知识教案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拒绝毒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禁毒宣传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生命、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毒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毒品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毒品的关注。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毒品的危害。
3.观看禁毒宣传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毒品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5.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能力。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毒品的危害,反思如何自觉抵制毒品。
7.课后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禁毒的感悟文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毒品的认识程度: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毒品的认识程度。
2.学生防范毒品的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防范毒品的意识。
3.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资源:1.教材:禁毒知识教材。
2.多媒体:禁毒宣传片、案例资料。
3.网络资源:相关禁毒资料。
六、教学建议:1.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5.课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辅导,确保学生远离毒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毒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关爱和辅导,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初中生禁毒知识教育教案
任课教师:何道顺
八年级3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国执法打击的重点对象。
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将解释每个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远离毒品”“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这样,未成年人依靠法律武器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贡献一份力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追溯过去,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少数官员掌握国家大权之后为牟取暴利,不惜一切代价出卖祖国,使帝国主义强盗能轻而易举的打通国门,倾销大量鸦片,是军队纪律涣散,失去战斗力;百姓也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但中华民族是压不垮的:曾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及其民众爱国热情的林则徐发起虎门硝烟历史壮举。
随着时代推移,毒品危害并没有消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隙缝采取卑劣的手段还在侵蚀人们的心灵,他们无孔不入,甚至对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下毒手。
这又一次激起全社会强烈地愤慨,每个中国人民深知“誓以抵制毒品危害”的重要性,让不法分子的阴谋不能得逞。
十五大时,江泽民总书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对违法犯罪行为作严厉的惩治,从而建设一个幸福的美好的家园净土。
新时期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做出许多英勇搏斗的实际,一再传为历史佳话。
他们给青少年树立很好的榜样。
不过,与毒品作斗争是场持久之战,需要长期不断的与之抗衡,希望有一天会看到一个无污染、和平的世界。
四.课前准备
1.幻灯片(近代史上禁烟宣传资料、有关毒品的图片以及物质结构剖析它对人类的危害性)
2.录像片《东方110》
3.法律宣传
五.教学重点
严厉打击有关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六.教学难点
教育对象(未成年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容易经受不了各种诱惑,所以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展示虎门硝烟幻灯片)
教师介绍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教训,人民饱受磨难,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个个吸毒后精神萎靡,打仗失去战斗力,就像海浪后泛起的泡沫。
究竟什么是毒品?它为什么有如此危害性?
(幻灯片展示毒品种类及由来)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俗称“四号”)、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
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接而导致死亡。
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
例如,华东师大一位是生物科学院研究生2000年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虽然他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多,但由于好奇心驱使,埋下祸根。
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说毒品很可怕,他到底是什么滋味,接此时机尝试一下。
”结果,就那么一点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是他不能自拔。
由于吸毒过度成瘾于2002年7月在医院不治身亡。
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事例不仅丧失了一条人命,而且把死者整个家庭搞得支离破碎。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反之,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人民坚定信念与之抗衡;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请远离毒品!警惕毒品的侵蚀!警钟长鸣!
比如一代球星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也葬送在毒品上,依照他的足球天赋本可以创造多项前人未有的纪录,但由于随便不谨慎的思想问题,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直至受到群众地唾骂,连妻子也离他而去。
同学们,“一失足,千古恨。
”
请看纪实片(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二)小组讨论
1.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对毒品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2.课前准备情景小品表演
3.要求写一片题目为《远离毒品》的宣传小作文
(三)播放搜集纪录片———刑警803如何英勇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
1.观看后,请小组代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2.由教师引导用法律武器来制裁犯罪分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非法行为有多种类型。
其中,它严厉规定禁止:
a.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b.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
例如,某家火锅店在其经营的食物当中就因为摆放罂粟壳而遭到法律的追究。
一般来说,《条例》有三种处罚手段:警告、罚款、拘留。
《刑法》规定:实施贩毒数量在一定范围将受到刑罚处罚。
见《刑法》中具体说明。
(四)畅想未来(总结)
我国现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但总有一些犯罪分子想目前摆在我们中国人民面前还有许多问题,国内的犯罪数量并未减少,反而逐渐增多。
利用各种手段来加以破坏。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让任何可疑分子有机可趁,依靠相互信任、众志成城一定能阻击各个可疑犯罪渠道。
最终看到一个无污染、人民共享美好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