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 格式:pptx
- 大小:87.10 MB
- 文档页数:787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章《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第三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3.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以例题形式,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主要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关键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实例。
讨论题: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2.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涉及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第三章《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一般曲线运动;4.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航天原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2.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2.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验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2.新课:讲解章节内容,结合PPT和模型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3.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实验演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课题:清晰展示本节课的课题;2.重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3.公式和概念:书写规范,排列有序;4.例题和解答: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3)简述平抛运动的特点;(4)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2.作业答案:(1)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2)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3)平抛运动特点: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4)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 G Mm Me / r^2。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运用相关物理量进行描述。
2. 第二章:力的作用本章阐述了力的概念、力的计量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计算合力,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本章介绍了能量的分类、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并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章:动量与冲量本章主要讲述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碰撞和爆炸现象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5. 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本章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将学会如何判断机械能的转化,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机械能问题。
6. 第六章:简谐振动本章阐述了简谐振动的概念、特点以及振动方程。
学生将能够分析简谐振动的特点,并应用振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7. 第七章:波动与光学本章主要介绍波动和光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波的传播、干涉、衍射以及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波动和光学的基本原理。
8. 第八章:电磁感应本章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将学会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推导和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1.3 坐标系1.4 位移1.5 速度1.6 加速度2.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2.2 牛顿三定律2.3 摩擦力2.4 弹力3.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动能3.2 势能3.3 动量3.4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4.1 振动4.2 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关系;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作用原理,能量与动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理解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如运动员百米赛跑,引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讲解: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解释和应用。
3. 实验:进行力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解答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 力的作用原理:牛顿三定律。
3. 能量与动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位移:s = v0t + 1/2at^2;速度:v = v0 + at;加速度:a = (v v0)/t。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力学领域的其他知识点,如动量守恒、碰撞等问题。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课件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学》:1.1节牛顿运动定律;1.2节动量定理;1.3节动能定理;1.4节重力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2.第二章《电磁学》:2.1节电场;2.2节电流;2.3节磁场;2.4节电磁感应。
3.第三章《光学》:3.1节光的传播;3.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3.3节光的色散。
二、教学目标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力学基本原理;2.了解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电磁学基本概念;3.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电磁学部分的概念理解,光学部分的实验操作;2.教学重点:力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电磁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电池、导线等);2.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解析;3.实验演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理论;4.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六、板书设计1.力学部分:以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为主线,列出关键公式;2.电磁学部分:以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为模块,展示核心概念;3.光学部分:以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为主题,展示重要规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2)分析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参加物理竞赛,提高物理素养。
本课件力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机械波等;2. 热学:温度、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3.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光学中的波动光学等;2.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场、磁场、光的传播与反射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结合例题进行解析;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6.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思考题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重点;2. 目录:列出各章节,方便学生查找;3. 用清晰的字体书写,标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4. 例题: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信息;5. 图表:绘制清晰的示意图,辅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动量和动能;(2)热学: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应用;(3)电磁学:推导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电磁波的速度;(4)光学:解释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竞赛、科普读物、在线课程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本课件力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2. 电学: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功率、电磁感应。
3. 热学:内能、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递、气体定律。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电学、热学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电场与电势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学三大定律、电场与电势的关系、内能与热量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章学习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配合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
2. 例题: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展示解题步骤。
3.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平抛运动物体的落地时间、速度。
(2)电学:求解电场强度、电势差。
(3)热学:计算物体的内能变化、热量传递。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注重解题过程的步骤和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实践操作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难点,特别是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2.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 学会计算物体机械能,并能够分析不同运动过程中能量转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曲线运动与抛体运动、机械能计算。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示教仪器。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中物理规律。
2.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2)分析物体受到合外力与其运动状态关系;(3)探讨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来源;(4)研究抛体运动过程中能量守恒原理。
3. 随堂练习:(1)已知初速度和加速度,计算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位移;(2)分析物体受到合外力,判断其运动状态变化;(3)根据给定圆周运动数据,计算向心加速度;(4)计算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最高点、落地点和飞行时间。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列出各个章节,右侧详细列出每个章节重点公式、概念和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位移公式,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力情况,计算其加速度;(3)已知圆周运动半径和速度,计算向心加速度;(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最高点势能。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受力分析;(2)探讨非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规律;(3)学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在运动研究中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特别关注曲线运动与抛体运动、机械能计算这两个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既是高考重点,也是学生理解难点。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针对教学难点,我会在课堂上通过直观演示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线运动与抛体运动。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2. 热学:第四章温度与热量,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六章气体动理论。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了解曲线运动的规律。
2. 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宏观物体运动与热现象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曲线运动的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万有引力定律,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物理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引入力学和热学的基本概念。
1.1 实践情景:展示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力的关系。
1.2 例题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2. 知识讲解与随堂练习2.1 讲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通过例题演示定律的应用。
2.3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演示与观察3.1 演示曲线运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曲线运动的特点。
3.2 演示万有引力实验,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过程。
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1.1 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1.2 牛顿运动定律1.3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2. 热学部分:2.1 温度与热量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气体动理论七、作业设计1. 力学作业:1.1 请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1.2 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刹车,为什么会有刹车距离?1.3 请简述曲线运动的特点。
2. 热学作业:2.1 解释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曲线运动规律,尤其是圆周运动特点;3.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体运动中应用;4. 解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原理,并能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应用、曲线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理解与应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2.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航员在太空站运动视频,引发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知识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和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随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理解;六、板书设计1. 牛顿运动定律;2. 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3. 万有引力定律;4. 机械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
求物体加速度。
(2)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0.5m,线速度为2m/s。
求物体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
(3)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万有引力,已知地球质量为5.97×10^24kg,月球质量为7.35×10^22kg,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为3.84×10^8m。
2. 答案:(1)a = √(10^2 + 15^2) / m = 5m/s^2,方向为东北方向;(2)ω = v/r = 4rad/s,T = 2πr/v = πs,a = v^2/r =4m/s^2;(3)F = G × M × m / r^2 = 1.98×10^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