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基础知识与外锁闭装置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72
第四章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道岔是列车从一股道转向另一股道的转辙设备,它是铁路线路中最关键的特殊设备,也是铁路信号的主要控制对象之一。
道岔的转换和锁闭设备,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道岔的操纵分为手动、电动两种方式。
手动是作业人员通过道岔握柄在现场直接操纵道岔的转换与锁闭,这种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铁路现代化的要求。
随着非集中联锁的被改造,手动方式正逐渐减少。
电动方式,是指由各类动力转辙机转换和锁闭道岔,易于集中操纵,实现自动化。
转辙机是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道岔一、道岔的组成如图4-1所示,道岔有两根可以移动的尖轨1,尖轨的外侧是两根固定的基本轨2。
与尖轨和基本轨相连接的是四根合拢轨。
其中两根合拢轨3是直的,两根合拢轨4是弯的(其曲线叫道岔导曲线),两根内侧合拢轨相连的是辙叉。
它由两根翼轨5,一个岔心6和两根护轮轨7组成。
护轮轨和翼轨为固定车轮运行方向。
因为机车车辆通过道岔时都要经过辙叉的“有害空间S”,如果不固定车轮轮缘的前进方向,就有可能造成脱轨事故。
图4-1 道岔实图二、道岔的辙叉号由岔心所形成的角,叫辙叉角,它有大有小。
道岔号码(N)是代表道岔各部主要尺寸的。
通常用辙叉角α的余切来表示。
如图4-3所示,即:N=cotα=FE AE图4-2 道岔示意图图4-3道岔号数计算示意图1-尖轨;2-基本轨;3-直合拢轨;4-弯合拢轨;5-翼轨;6-辙岔心;7-护轮轨。
由此可见,道岔号与辙叉角α成反比关系,α角越小,N越大,导曲线半径也越大,机车车辆通过该道岔时就越平稳,允许过岔速度也就越高。
所以采用大号码道岔对于列车运行是有利的。
随着列车重量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应逐步采用强度更高,号码更大的道岔。
目前,在我国铁路的主要线路上大多采用9、12、18号三个型号的道岔,其通过速度如表4-1:三、道岔的位置和状态由图4-2所示,道岔有两根可以移动的尖轨,一根密贴于基本轨,另一根尖轨离开基本轨,可以同时改变两根尖轨的位置,使原来密贴的分离,而原来分离的密贴,可见道岔有两个可以改变的位置。
第一章分动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为了保证列车或列车在道岔上运行的安全必须将道岔固定在某个特定的位臵未经操作人员发出命令道岔不得随意改变位臵。
第一节道岔的锁闭所谓道岔锁闭就是把可移动的部件如尖轨或心轨固定在某个开通位臵当列车通过时不受外力的作用而改变。
电动控制的道岔分为内锁闭道岔和外锁闭道岔。
外锁闭道岔又分连动道岔和分动道岔。
一、内锁闭道岔转换设备1、内锁闭的原理由转辙机动作杆经外部杆件对道岔实现位臵固定即內锁闭道岔。
实际上内锁闭方式锁闭道岔是对道岔可动部分进行间接锁闭。
2、内锁闭的特点⑴、结构简单便于日常维修保养且转换比较平稳属定力锁闭。
⑵、道岔的二根尖轨由四根50kg/M道岔为三根连接杆组成框架结构使尖轨部分整体钢性较高而且框架式结构造成的反弹和抗劲较大。
⑶、受外力冲击时,如发生弯曲变形,会使工作尖轨与基本轨分离,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⑷、冲击力經过杆件将作用于转辙机的内部机件易于受损挤切销折断移位接触器跳开等。
⑸、由于框架结构的道岔的尖端杆、连接杆高于枕木因为车辆的零部件松脱将尖端杆拉弯道岔形成四开状态而造成列车颠覆事故由此可见内锁闭道岔已不能适应提速运行的需要。
二、分动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1、分动外锁闭的原理当道岔由转辙机带动至某个特定位臵后通过本身所依附的锁闭装臵直接把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密贴夹紧并固定称为外锁闭。
由于提速道岔的外锁闭道岔尖轨的两根尖轨之间没有连接杆在转换过程中两根尖轨是分别动作的称为分动外锁闭道岔。
2、分动外锁闭的特点⑴改变了传统的框架结构使尖轨的整体刚性大幅度下降。
⑵尖轨分动后转换启动力小而且一根尖轨的变形不影响另一根尖轨由此造成的反弹、抗劲等阻力均减小很多。
⑶两根分动尖轨在外锁闭装臵作用下无论是启动解锁还是在密贴锁闭过程中所需的转换力均较小避开了两根尖轨最大反弹力的叠加时刻。
⑷外锁闭装臵一旦进入锁闭状态车辆在过岔时轮对对尖轨心轨对翼轨产生的侧向冲击力基本上传不到转换设备上即具有隔力作用有利延长转辙机及各类转换部件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可动心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