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常规测绘技术目录 (1)几个基本概念 (1)测量工作的程序 (2)水准测量 (3)三角高程测量 (6)角度和方向测量 (6)距离测量 (9)测量误差 (10)控制测量................................................................. 1 1 导线控制测量. (12)传统地形测量方法 (13)数字测图技术 (14)地形图的应用 (15) (16)水利工程测量 (16)桥梁工程测量 (17)路线工程测量 (17)工程的变形监测 (18)工业与民用建造测量 (19)地下工程测量 (19)矿山测量 (20)隧道工程测量............................................................. 2 1 工业设备的安装及检校测量(三维工业测量) .. (22)海洋测绘 (22)地籍测量 (24)房地产测绘 (27)摄影测量 (27)【垂线】重力的作用线称为铅垂线,简称垂线。
【水准面】某一时刻处于没有风浪的海洋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在高度不同的水准面中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水准面作为平均海水面,这个平均海水面就称为大地水准面。
它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即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是通过验潮站对海水面长期观测得到。
大地水准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等信息。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
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
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
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测绘技术中的导线测量原理与方法导线测量是测绘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用于测量地表上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导线测量的原理与方法是测绘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从基本原理和常见测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或电信号在导线上的传输速度以及测量仪器的精确性来确定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
导线测量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环节:线路测量和方向测量。
在线路测量中,通过在测线上拉一根张紧的导线或钢带,利用仪器测量其两端标志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线路的长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测量,精度较高。
方向测量是指确定测线方向的过程。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经纬仪法。
测量员使用经纬仪测量与测线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角度,并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测线方向。
此外,还可以使用磁针测量法,在测线两侧设置磁针,通过测量磁针指向的方向来确定测线方向。
二、导线测量的常见方法1. 钢带测量法钢带测量法是导线测量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测量员通过在测线两端拉起一根钢带,利用钢带上的刻度尺来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钢带必须保持在足够的张力下,并在测量前进行校准。
2. 电子测距仪法电子测距仪法是一种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员使用电子测距仪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快速和方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绘中。
3.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利用激光仪器发射出的激光束进行测量的方法。
测量员在测线的起点和终点处设置激光仪器,并使用接收器接收激光束的返回信号,通过计算测量点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距离。
激光测距法具有高精度和远程测量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任务。
4. 树高测量法树高测量法是导线测量中的一种特殊应用方法,用于测量树木的高度。
测量员使用测高仪或测距仪对树木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树干底部和树顶之间的距离,再结合倾斜角度来计算出树高。
这种方法常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
导线测量基础导线测量基础⽬录1.测量基本知识 (1)1.1控制测量概述 (1)1.1.1平⾯控制测量 (1)1.2导线测量中需了解的测量基本概念 (2)1.3导线观测、记录需了解的测量基本公式 (9)1.3.1⽔平⾓观测计算公式 (9)1.3.2垂直⾓观测计算公式 (10)1.3.3三⾓⾼程测量⾼差计算公式 (10)2.导线分类 (10)3.导线施测前的准备⼯作 (14)3.1业务准备 (14)3.2仪器设备检查及⽣产资料准备 (14)3.3导线的布设 (14)4.导线施测步骤及注意事项 (15)4.1观测⼈员施测步骤及注意事项 (15)4.2记簿⼈员作业步骤及注意事项 (16)4.3前尺、后尺 (16)4.4外业记录⼿簿的检查 (16)5.导线测量概算 (17)5.1距离改正计算 (17)5.1.1电磁波测距成果的测距仪加、乘常数改正 (17) 5.1.2电磁波测距成果的⼤⽓改正 (17)5.1.3倾斜改正 (17)5.1.4归算改正(归算⾄海平⾯) (18)5.1.5投影改正 (18)5.1.6地球椭球基本元素 (18)5.1.7空间直⾓坐标系与⼤地坐标系的关系 (19) 5.3导线测量中坐标的传递及距离精度评定 (21) 5.4⾼斯投影坐标坐标正、反算公式 (22)5.4.1⾼斯投影坐标坐标正算公式 (22)5.4.2⾼斯投影坐标坐标反算公式: (24)5.5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26)5.5.1坐标正算 (26)5.5.2坐标反算 (27)6.测量误差基本概念、精度评定、及误差传播 (28)6.1测量误差基本概念 (28)6.1.1测量误差产⽣的原因 (28)6.1.1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28)6.2 评定精度的标准 (29)6.3 误差传播定律 (30)6.3 .1观测值的函数 (31)6.4 控制⽹平差的⽅法 (34)6.4.1条件平差原理 (34)6.4.2 间接平差 (37)7.导线计算及平差 (44)7.1起始⽅位⾓计算 (44)7.2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44)7.3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49)7.4⽀导线、引点的坐标计算 (50)8.附合导线初差分析及误差不满⾜设计要求的情况处理 (51)8.1⽔平⾓初差分析及位置判断 (51)8.2距离初差分析及位置判断 (51)8.3测量误差不满⾜设计要求的情况分析及处理 (52)9.导线测量成果的整理 (52)导线测量导线是指由若⼲直线连成的折线,每条直线边叫做导线边。
导线测量方法和步骤导线测量是电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用于测量导线的电阻、电压和电流等参数,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下面将介绍导线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测量导线电阻的方法是最常见和基本的测量方式之一。
在测量之前,需要确保被测导线与电源完全断开。
然后,将万用表的测量模式设置为电阻测量。
接下来,将测试探头分别连接到被测导线的两个端点,读取万用表上的电阻值。
这个值即为被测导线的电阻。
其次,测量导线电压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在进行电压测量之前,同样需要确保被测导线与电源完全断开,以防止触电危险。
然后,将万用表的测量模式设置为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量程。
将测试探头分别连接到被测导线的两个端点,读取万用表上的电压值。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直流电压时,正负极性的连接要正确。
最后,测量导线电流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在测量导线电流之前,同样需要确保被测导线与电源完全断开。
然后,将电流表的量程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将电流表的测量插头与被测导线相连接。
然后,再将导线与电源连接,读取电流表上的电流值。
需要注意的是,电流测量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并确保电流表的内阻足够小,以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导线测量方法。
例如,在测量导线的绝缘电阻时,可以将万用表的测量模式设置为绝缘电阻测量,将测试探头连接到被测导线的两个端点,读取万用表上的绝缘电阻值。
在测量导线的电容时,可以使用LCR表或示波器等专用仪器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导线测量涉及到电阻、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的测量。
在进行测量之前,务必确保安全,并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这样可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导线测量方法的步骤与技巧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建筑、电气、通信等。
本文将介绍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帮助读者了解该测量方法并提高测量精度。
一、导线测量简介导线测量是通过测量导线两端的位置与方位来确定导线的长度、水平位置和高差等重要参数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式,具体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直接法测量步骤直接法是通过直接测量导线两端的位置与方位来获得导线各项参数的方法。
下面是直接法测量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如全站仪、经纬仪等,并检查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需确定测量范围、测量方向和控制点的位置,并排除可能干扰测量精度的因素。
2. 设置控制点控制点是导线测量中的重要参考点,用于确定导线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在进行直接法测量时,需要合理地设置控制点,并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分布在导线两端以及测量区域的边界处,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量导线的位置与方位测量导线的位置与方位是导线测量的核心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对于较长的导线,可以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对于较短的导线,可以使用经纬仪等传统仪器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方位调整,并使用合适的目标板和目标棒进行定位。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根据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不同,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工计算来处理测量数据。
常用的数据处理内容包括坐标转换、误差校正、数据过滤等。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导线的长度、水平位置和高差等参数,并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三、间接法测量步骤间接法是通过测量导线之间的夹角和距离,然后通过三角变形原理计算出导线的各项参数的方法。
下面是间接法测量的基本步骤。
.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标志线的测量: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和沿线标志点的位置,并进行临时标志,以确定线路的轴线。
2. 偏移测量:确定线路中心线与建筑物或地物之间的偏移距离,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相邻的建筑物或地物。
3. 高程测量:确定线路各个点的高程,包括起点、终点和沿线的高程变化,以保证线路的平坦度和排水性能。
4. 弯道测量:确定线路弯道的半径和圆心位置,以确保线路的曲率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标志和警示。
5. 边坡角度测量:确定线路的边坡斜度和坡度,以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路基宽度测量:确定线路路基的宽度,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7. 桩号测量:确定线路各个点的桩号,以进行施工标志和工程量统计。
8. 探地雷达测量: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测量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位置和深度,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破坏地下设施。
以上是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通过测量可以确保线路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施工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六章导线测量一、本章重点1.导线测量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3.闭合导线内业计算过程和方法。
4.附合导线内业计算过程和方法。
二、本章难点1.导线坐标正、反算概念与方法。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思路和方法。
3.导线内业计算中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的思路和方法。
4.导线内业计算中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的思路和方法。
三、课时分配第一节概述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
所谓导线就是由测区内选定的控制点组成的连续折线,见图6-1所示。
折线的转折点A、B、C、E、F称为导线点;转折边D AB、D BC、D CE、D EF称为导线边;水平角 βB,βC,βE称为转折角,其中βB、βE在导线前进方向的左侧,叫做左角,βC在导线前进方向的右侧,叫做右角;αAB称为起始边D AB的坐标方位角。
导线测量主要是测定导线边长及其转折角,然后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6-1导线示意图一、导线的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和要求,导线可以布设成以下几种常用形式:1.闭合导线如图6-2a)所示,由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该点,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它适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控制。
2.附合导线如图6-2b)所示,自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上的导线,它适用于带状地区的测图控制,此外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管道、河道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控制点的建立。
3.支导线如图6-2c)所示,从一控制点出发,即不闭合也不附合于另一控制点上的单一导线,这种导线没有已知点进行校核,错误不易发现,所以导线的点数不得超过2~3个。
图6-2导线的布置形式示意图二、导线的等级除国家精密导线外,在公路工程测量中,限据测区范围和精度要求,导线测量可分为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和三级导线五个等级。
各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如表6-1所列。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1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工作分外业和内业。
导线测量基础知识一、方位角和象限角的关系Ⅰ象限(NE) Y + X + α=RⅡ象限(SE) Y + X - α=180-RⅢ象限(SW) Y - X - α=180+RⅣ象限(NW) Y + X - α=360-R二、2C值的确定2C=α左-(α右±180)三、一测回平均读数α=α左+(α右±180)/2四、指标差的确定X=α左+(α右±360)/2五、垂直角的计算当盘左大于90时α=90 - L+ 指标差当盘左小于90时α=R - 270 - 指标差六、角度闭合差的计算盘左读数时fβ″= αAB-αCD+∑β左- N*180盘右读数时fβ″= αAB-αCD-∑β右+ N*180 七、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Dfd=√fx2+ fy2注:∑D为导线边长的总和fd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八、坐标增量的计算Δx =D*COSαΔy=D*SinαFx=fx(m)=XC-XB-∑Δx fy(m)=YC-YB-∑Δy九、高差的计算HAB = D*tanα+i-LHB= HA + HAB注:H为高差D为平距α为垂直角i为仪高L为站标高HA为A点的高程十、倾斜改正D=L斜*COSα 注:α为垂直角十一、大气折射光的影响当两点间的距离超过400米时考虑大气折射光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F=C-r=D2/2R-0.14D2/2R=0.43D2/R注:F为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高差的改正数c为地球曲率改正数r 为大气折射光改正R为地球半径D为平距十二、气象改正的计算公式为△D=<1.0*(T-20)-0.4*(P-760)>*D△D为气象改正数以毫米为单位T为测时的温度以度为单位P为测距时的气压以毫米汞柱为单位D为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导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导线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闭合导线。
从一点出发,经过各导线点后,最后回到该点,所组成的一个闭合多边形。
这样的导线布设形式称之为闭合导线。
2,符合导线。
从一个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各导线点后,又符合到另一个高级控制点上,这样的导线布设形式称之为符合导线。
符合导线一般起始点跟终止点各有两个。
3,支导线。
从一个控制点出发,经过各导线点后,既不回到原来的已知控制点,也不终止于另一已知控制点上,这样的布设的导线称之为支导线,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两点。
一般仅作导线点加密使用。
导线的等级
除国家精密导线外,在公路勘测阶段,根据测区范围和精度的要求,导线测量可分为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导线五个等级,各级公路和桥梁,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不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