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经纬网
- 格式:pdf
- 大小:287.31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应用。
经纬网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经纬网的构成、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图的阅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经纬网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索地球表面位置确定的能力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应用;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经纬网图和实际案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导航案例,引发学生对经纬网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3.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通过经纬网图和实际案例,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练习。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经纬网是地理坐标系统的基础,是研究地球表面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经纬网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定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2.学会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3.能够解释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
2.经纬网在定位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纬网图、地球仪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进而引入经纬网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通过经纬网图和地球仪,展示经纬网的分布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经纬网定位的练习。
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要求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实例中物体的位置。
4.巩固(5分钟)讲解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等。
引导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纬网在地理定位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经纬网定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完成。
9.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内容包括经纬网的概念、构成、作用以及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初一地理经纬网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经纬网是地理学中用于确定地理位置的基本工具。
了解和掌握地理经纬网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气候分布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经纬网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是地理经纬网的两个基本要素。
经度指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本初子午线间的角度,范围为0°-180°东经和0°-180°西经;纬度指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赤道间的角度,范围为0°-90°北纬和0°-90°南纬。
经度和纬度以度(°)为单位,通常使用标记符号进行表示。
在经度上,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东经和西经分别为正负值;在纬度上,0°纬线是赤道,北纬和南纬分别为正负值。
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的组合来确定。
二、经纬网的划分经纬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无数个相等的小区域,方便人们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
经纬网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理论上跨度15°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推算,形成24个时区线。
2. 地球表面划分为360个经线和181个纬线,共同组成了一个网格。
这种方式能够精确定位地理位置。
3. 在地图上划分经纬网时,经线和纬线通常以较大的间隔划分,以便图示清晰。
三、利用经纬网进行位置定位经纬网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经纬度的组合来准确定位地理位置。
利用经纬网进行位置定位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经纬度坐标法:通过给定地点的经纬度坐标,可以直接确定其地理位置,例如北京的经纬度坐标为39.9°N,116.4°E。
2. 经纬度划分法:通过划分的经纬网,可以根据给定地点所处的经纬网格来确定其位置。
例如,某地处于30°N,120°E所划分的网格内。
3. 交叉定位法:在地图上画出多个地点的经纬线,交叉点即为所求地点的位置。
经纬网专题复习【相关考点1】书写经纬度。
解题原则:判方向,写符号,符号要看哪边大。
(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相关考点2】判读南北半球。
解题原则:找赤道,看符号(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符号N为北半球,S为南半球)?【相关考点3】判读东西半球。
解题原则:写界限,判内外,内外要看哪边大。
【相关考点4】判读低、中、高纬度地区。
解题原则:①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相关考点5】判读五带。
?解题原则:根据纬度判断五带:0-23.5度为热带,23.5-66.5度为温带,66.5-9。
度为寒带。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热带地区终年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相关考点6】判读昼夜长短。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越往北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越往南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 【相关考点7】判读方向。
解题原则: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关考点8】判读气温的变化。
解题原则:气温随纬度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变化规律是:高纬度地区小于低纬度地区。
气温年较差与纬度关系:温带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
【相关考点9】相遇问题与回原点问题、、方向。
,。
,四季分明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位于低纬度的是。
二:球面经纬网的判读1..指出图中A、B、C三点的地理坐标,A( ),B( ),C()。
2.在相应位置画出点D(0°,20°W)和点E(80°N,20°W)。
经纬网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5)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练一练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不规则椭球体B.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米C.最大的周长是4万千米D.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卫星照片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⑤流星现象⑥昼夜更替A.③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③D.①②⑥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约4万千米B.6371千米C.约5.1亿千米D.6378千米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1天圆地方,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④地球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二、经纬线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1、在地球表面,既在50°N、又在180°经线的地点一共有()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2、关于地点(10°S,16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C.位于东半球,低纬度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3.下列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纬线都等长B.地球以上的纬线都可平分地球C.所有的纬线(除南北极点以外)都是圆,可称作纬线圈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三、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经纬网在地理、交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经纬网的绘制和定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
2.难点:经纬度的计算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纬网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经纬网的道具或软件,用于实操。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经纬网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对经纬网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讲解经纬度的计算和换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经纬网的绘制和定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课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地图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