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全国1卷化学科答案解析清晰版
- 格式:docx
- 大小:936.24 KB
- 文档页数:11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B.2:3C.3:1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③;.(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实验③:v c=.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③的反应类型是;(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考点】75: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6: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7:元素周期律的作用;9H: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51D: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 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 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故D正确。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6分)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3.(6分)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2:3C.3:2D.2:14.(6分)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将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成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入1.0mol•L﹣1的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Fe比Cu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D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至不在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A.A B.B C.C D.D5.(6分)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6.(6分)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7.(6分)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4 2022 年高考课标 1 化学试卷及答案7. 以下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 .尼龙绳B .宣纸C .羊绒衫D .棉衬衣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表达:“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分散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萃取A .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 和 p 两种B. b 、d 、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 b 、d 、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响D. b 、d 、p 中只有b 的全部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 试验室用H 2 复原WO 3 制备金属W 的装置如下图〔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取少量氧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 4 溶液、浓H 2SO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推断气体纯度C .完毕反响时,先关闭活塞K ,再停顿加热D .装置Q 〔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响制备氯气11. 支持海港码头根底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展防腐,工作原理如下图 ,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关心阳极。
以下有关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9.〔b 〕、〔d 〕、 〔p 〕的分子式均为C 6H 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外表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当依据环境条件变化进展调整12. 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洁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全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 X 、Y 和 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参加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X 的简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强B .Y 的简洁离子与X 的具有一样的电子层构造C .Y 与 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13. 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2.(6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3.(6分)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5.(6分)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6.(6分)298K时,在20.0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英语学科第一部分阅读(满分30分)略第二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Bike Rental & Guided ToursWelcome to Amsterdam, welcome to MacBike. You see much more from the seat of a bike! Cycling is the most economical, sustainable and fun way to explore the city, with its beautiful canals, parks, squares and countless lights. You can also bike along lovely landscapes outside of Amsterdam.Why MacBikeMacBike has been around for almost 30 years and is the biggest bicycle rental company in Amsterdam. With over 2,500 bikes stored in our five rental shops at strategic locations, we make sure there is always a bike available for you. We offer the newest bicycles in a wide variety, including basic bikes with foot brake (刹车), bikes with hand brake and gears (排挡), bikes with child seats, and children’s bikes.Hand Brake, Three Gears Foot Brake, No Gears1 hour€7.50€5.003 hours€11.00€7.501 day (24 hours)€14.75€9.75Each additional day€8.00€6.00The 2.5-hour tour covers the Gooyer Windmill, the Skinny Bridge, the Rijksmuseum, Heineken Brewery and much more. The tour departs from Dam Square every hour on the hour, starting at 1:00 pm every day. You can buy your ticket in a MacBike shop or book online.21. What is an advantage of MacBike?A. It gives children a discount.B. It of offers many types of bikes.C. It organizes free cycle tours.D. It has over 2,500 rental shops.22. How much do you pay for renting a bike with hand brake and three gears for two days?A. €15.75.B. €19.50.C. €22.75.D. €29.50.23. Where does the guided city tour start?A. The Gooyer, Windmill.B. The Skinny Bridge.C. Heineken Brewery.D. Dam Square.BWhen John Todd was a child, he loved to explore the woods around his house, observing how nature solved problems. A ditry stream, for example, often became clear after flowing through plants and along rocks where tiny creatures lived. When he got older, John started to wonder if this process could be used to clean up the messes people were making.After studying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fisheries in college, John went back to observingnature and asking questions. Why can certain plants trap harmful bacteria (细菌)? Which kinds of fish can eat cancer-causing chemicals? With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he figured, maybe he could clean up waste the way nature did. He decided to build what he would later call an eco-machine.The task John set for himself was to remove harmful substances from some sludge (污泥). First, h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clear fiberglass tank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n he went around to local ponds and streams and brought back some plants and animals. He placed them in the tanks and waited. Little by little, these different kinds of life got used to one another and formed their own ecosystem. After a few weeks, John added the sludge.He was amazed at the results. The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eco-machine took the sludge as food and began to eat it! Within weeks, it had all been digested, and all that was left was pure water.Over the years, John has taken on many big jobs. He developed a greenhouse-like facility that treated sewage (污水) from 1,600 homes in South Burlington. He also designed an eco-machine to clean canal water in Fuzhou, a city in southeast China.“Ecological design” is the name John gives to what he does. “Life on Earth is kind of a box of spare parts for the inventor,” he says. “You put organisms in new relationships and observe what’s happening. Then you let these new systems develop their own ways to self-repair.”2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John from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A. He was fond of traveling.B. He enjoyed being alone.C. He had an inquiring mind.D. He longed to be a doctor.25. Why did John put the sludge into the tanks?A. To feed the animals.B. To build an ecosystem.C. To protect the plants.D. To test the eco-machine.26.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mentioning Fuzhou?A. To review John’s research plans.B. To show an application of John’s idea.C. To compare John’s different jobs.D. To erase doubts about John’s invention.27. What is the basis for John’s work?A. Nature can repair itself.B. Organisms need water to survive.C. Life on Earth is diverse.D. Most tiny creatures live in groups.CThe goal of this book is to make the case for digital minimalism, including a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what it asks and why it works, and then to teach you how to adopt this philosophy if you decide it’s right for you.To do so, I divided the book into two parts. In part one, I describe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digital minimalism, starting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forces that are making so many people’s digital lives increasingly intolerable, before moving on to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digital minimalism philosophy.Part one concludes by introducing my suggested method for adopting this philosophy: the digital declutter. This process requires you to step away from optional online activities for thirty days. At the end of the thirty days, you will then add back a small number of carefully chosen online activities that you believe will provide massive benefits to the things you value.In the final chapter of part one, I’ll guide you through carrying out your own digital declutter. In doing so, I’ll draw on an experiment I ran in 2018 in which over 1,600 people agreed to perform a digital declutter. You’ll hear these participants’ stories and learn what strategies worked well for them, and what traps they encountered that you should avoid.The second part of this book takes a closer look at some ideas that will help you cultivate (培养) a sustainable digital minimalism lifestyle. In these chapters, I examine issues such as theimportance of solitude (独处) and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leisure to replace the time most now spend on mindless device use. Each chapter concludes with a collection of practices, which are designed to help you act on the big ideas of the chapter. You can view these practices as a toolbox meant to aid your efforts to build a minimalist lifestyle that words for your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28. What is the book aimed at?A.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B. Advocating a simple digital lifestyle.C. Solving philosophical problems.D. Promoting the use of a digital device.2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eclutter” in paragraph 3 mean?A. Clear-up.B. Add-on.C. Check-in.D. Take-over.30. What is presented in the final chapter of part one?A. Theoretical models.B. Statistical methods.C. Practical examples.D. Historical analyses.31. 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readers do with the practices offered in part two?A. Use them as needed.B. Recommend them to friends.C. Evaluate their effects.D. Identify the ideas behind them.DOn March 7, 1907, the English statistician Francis Galton published a paper which illustrated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wisdom of crowds” effect. The experiment of estimation he conducted showed that in some cases, the average of a large number of independent estimates could be quite accurate.This effect capitalizes on the fact that when people make errors, those errors aren’t always the same. Some people will tend to overestimate, and some to underestimate. When enough of these errors are averaged together, they cancel each other out, resulting in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If people are similar and tend to make the same errors, then their errors won’t cancel each other out. In more technical terms, the wisdom of crowds requires that people’s estimates be independent. If for whaterer reasons, people’s errors become correlated or dependent,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 will go down.But a new study led by Joaquin Navajas offered an interesting twist (转折) on this classic phenomenon. The key finding of the study was that when crowd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smaller groups that were allowed to have a discussion, the averages from these groups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from an equal number of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For instance, the average obtained from the estimates of four discussion groups of fiv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 than the average obtained from 20 independent individuals.In a follow-up study with 100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searchers tried to get a better sense of what the group members actually did in their discussion. Did they tend to go with those most confident about their estimates? Did they follow those least willing to change their minds? This happened some of the time, but it wasn’t the dominant response. Most frequently, the groups reported that they “shared arguments and reasoned together.” Somehow, these arguments and reasoning resulted in a global reduction in error. Although the studies led by Navajas have limitations and many questions remain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group discussion and decision-making are enormous.32. What is paragraph 2 of the text mainly about?A. The methods of estimation.B. The underlying logic of the effect.C. The causes of people’s errors.D. The design of Galton’s experiment.33. Navajas’ study found that the average accuracy could increase even if ________.A. the crowds were relatively smallB. there were occasional underestimatesC. individuals did not communicateD. estimates were not fully independent34. What did the follow-up study focus on?A. The size of the groups.B. The dominant members.C. The discussion process.D. The individual estimates.35.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Navajas’ studies?A. Unclear.B. Dismissive.C. Doubtful.D. Approving.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12.5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高清版及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Ar 40 Fe 56I 127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 苯基丙烯〔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响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响装置如以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翻开KB .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响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 K 冰外表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冰外表第一层中, 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B .冰外表第二层中, H +浓度为 5×10- 3 mol ·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 cm·- 3〕C.冰外表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 .冰外表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响HCl H ++Cl -11.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A 的2K a1=1.1 ×10- 3, K a2=3.9 ×10- 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下图,其中 b 点为反响终点。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 .Na+与 A 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 -的C.b 点的混合溶液pH=7D .c 点的混合溶液中,c(Na + )>c(K + )>c(OH -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21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份)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7. 【答案】【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取得,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 正确。
B 、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 正确。
C 、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都可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 正确。
D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D 。
8. 【答案】【解析】A 、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2CH ,14g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团2CH 的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的氢原子数为A 2N ,故A 正确。
B 、若1mol 的2N 与4mol 的2H 完全反映则生成2mol 3NH ,但此反映是可逆反映,反映不完全,所以3NH 分子数小于A 2N ,故B 错误。
C 、Fe 溶于过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最终氧化产物是3Fe +,因此1mol Fe 与过量硝酸反映转移A 3N 电子,故C 错误。
D 、标准状况下,4CCl 呈液态,2.24L 4CCl 不能由气体摩尔体积得出其物质的量为0.1mol ,故其含有的共价键数也不为A 0.4N ,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A 。
9.【答案】【解析】A 、2-甲基丁烷,其结构简式为3233CH CHCH CH |CH ,共5个碳,习惯命名法应该为异戊烷,故A 错误。
B 、乙烯生成乙醇的反映方程式为:22232CH ==CH H O CH CH OH +−−−→催化剂,符合加成反映的概念,故B 正确。
C 、49C H Cl 有4种同分异构体,别离为3222CH CH CH CH Cl 、323CH CHCH CH |Cl 、323CH CHCH Cl|CH 、333CH |CH C Cl |CH —,故C 错误。
D 、高分子化合物要求分子量在10000以上,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 错误。
2014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全国新课标1 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 戊醇C. 戊烯D. 乙酸乙酯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9.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 + I−H2O + IO−慢H2O2 + IO−H2O + O2+ 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D. υ(H2O2)=υ(H2O) =υ(O2)10.W、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 单质沸点:X>Y>ZC. 离子半径:X2−>Y+>Z−D. 原子序数:X>Y>Z11.溴酸银(AgBr 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澳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 ℃ 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l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一)必考题(共 129 分)26、(13 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在A 中加入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化学学科1. 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 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 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 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 2O 3【答案】C 【解析】【详解】A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6H 10O 5)n ,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 正确;B .羟基磷灰石又称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 10(PO 4)6(OH)2],属于无机物,B 正确;C .熟石膏是主要成分为2CaSO 4·H 2O ,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 错误;D .Fe 2O 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 正确; 故答案选C 。
2. 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异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 B. 异山梨醇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 C. 反应式中化合物X 为甲醇 D. 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答案】B 【解析】【详解】A .该高分子材料中含有酯基,可以降解,A 正确;B .异山梨醇中四处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异山梨醇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B 错误;C .反应式中异山梨醇释放出一个羟基与碳酸二甲酯释放出的甲基结合生成甲醇,故反应式中X 为甲醇,C 正确;D .该反应在生产高聚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的物质生成,属于缩聚反应,D 正确; 故答案选B 。
3. 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233434C NH B OCH Cl ⎡⎤⎡⎤⎣⎦⎣⎦中为平面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晶体中存在N-H …O 氢键B. 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C.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D. 晶体中B 、N 和O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答案】A 【解析】【详解】A .由晶体结构图可知,中的的与中的形成氢键,因此,该晶体中存在氢键,A 说法正确;B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是第ⅡA 、ⅤA 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的原子,因此,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 O < N ,B 说法不正确;C .B 、C 、O 、N 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3,因此,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C=O<N ,C 说法不正确;D .为平面结构,则其中的C 和N 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均为;中B 与4个O 形成了4个σ键,B 没有孤电子对,则B 的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中O 分别与B 和C 形成了2个σ键,O 原子还有2个孤电子对,则O 的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均为;综上所述,晶体中B 、О和N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不相同,D 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化学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试卷为虚构的,仅用于示范目的。
任何与实际试卷相似之处纯属巧合。
请勿将本文档中的内容用于非法用途。
选择题1. (A)2. (B)3. (D)4. (A)5. (C)6. (B)7. (D)8. (C)9. (A) 10. (D)11. (A) 12. (B) 13. (D) 14. (C) 15. (B) 16. (D) 17. (C) 18. (A) 19. (D) 20.(B)填空题21. NaOH 22. 点燃 23. CH3COOH 24. 4 25. 生物质简答题26. 请简要解释氢键的形成和特点。
氢键是一种弱的化学键,通常发生在分子中含有一对氮、氧或氟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情况。
氢键的形成涉及氢原子与氮、氧或氟原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特点有:- 氢键力量较弱,但对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 氢键的方向性和作用范围较广,具有空间定向性。
- 氢键能够使分子间距离变小,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氢键能够增强分子的极性和溶解度。
27. 简述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它的结构如下:-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 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中子数可以不同,但在稳定原子中与质子数相等。
-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
- 质子和中子以强相互作用维持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8. 简要描述电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可以失去电子(被氧化)或获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过程包括:-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被称为氧化剂。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被称为还原剂。
- 电子转移:电子从被氧化物质转移到还原物质。
29. 简述大气污染物PM2.5的来源和危害。
PM2.5代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023年化学全国一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部分1.A2.B3.D4.C5.B6.D7.A8.C9.B10.D解析:对于第一题,我们需要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条件来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A选项中化合物的结构与题干不符合,因此排除。
B选项中氯氧化碳(C12O4)的结构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合,因此选B。
类似地,我们可以根据题干的条件来排除其他选项,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部分1.氯氧化碳2.电离平衡3.多值型4.电荷5.镁离子6. 2.5解析:对于第一题,根据题中描述的颜色、状态和燃烧的观察结果可以确定该化合物是氯氧化碳。
类似地,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来填写其他空白处的答案。
三、解答题部分1.请给出电离平衡的定义及其相关方程式。
解答: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当溶液中可离子化物质溶解时,其分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离子。
电离平衡的相关方程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 \[A \rightleftharpoons B + C\] 其中A代表可离子化的物质,B和C代表所生成的离子。
2.请解释为什么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解答: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镁离子在溶解的过程中会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热量。
具体来说,镁离子的水合反应可以表示为:\[Mg^{2+}(aq) + 6H_2O(l) \rightarrow Mg(H_2O)_6^{2+}(aq)\]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为生成的水合镁离子比起原来的镁离子具有更强的离解能力,所以反应是放热的。
3.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多值型化学方程式,并举例说明。
解答:多值型化学方程式是指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情况。
这意味着不同的摩尔比例所得到的反应物质的量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2A + 3B \rightarrow C\] 这个方程式是一个多值型化学方程式,因为A和B之间的摩尔比例可以是不同的,但反应生成的产物C的量是确定的。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1化学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建议用时50分钟。
刷卷提示:本卷为新教材老高考理综试卷,题号遵循原卷,化学题目已全部提供。
本卷题目均符合新高考考查要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2.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在碱性条件下,W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为23423Fe 4H O(g)Fe O 4H ++高温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4.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322Ag 2H NO Ag NO H O +-+++=+↑+B.工业废水中的2Pb +用FeS 去除:22Pb S PbS +-+=↓C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2SO 吸收塔:22224Br SO 2H O 2Br SO 4H --+++=++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2424222MnO 5C O 16H 2Mn 10CO 8H O--++++=+↑+5.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的一种无机盐[]362Y Z(WX)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的细胞内亚铁离子捕获和抗氧化能力。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W 、X 、Y 属于不同族的短周期元素。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1.(6分)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6分)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3.(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4.(6分)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5.(6分)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6.(6分)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28种B.32种C.40种D.48种7.(6分)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A.A B.B C.C D.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8.(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A.蒸馏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41%B.50%C.61%D.70%9.(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阴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 x 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填化学式).10.(15分)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Ⅰ)CO(g)+2H2(g)═CH3OH(g)△H1=﹣90.1kJ•mol﹣1(Ⅱ)CO2(g)+3H2(g)═CH3OH(g)+H2O(g)△H2=﹣49.0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Ⅲ)CO(g)+H2O(g)═CO2(g)+H2(g)△H3=﹣41.1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Ⅳ)2CH3OH(g)═CH3OCH3(g)+H2O(g)△H4=﹣24.5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能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11.(15分)[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一种制备草酸(含2个结晶水)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该制备工艺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操作①的滤液是,滤渣是;过滤操作②的滤液是和,滤渣是.(3)工艺过程中③和④的目的是.(4)有人建议甲酸钠脱氢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备草酸.该方案的缺点是产品不纯,其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5)结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纯度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称量草酸成品0.250g溶于水中,用0.05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不消褪,消耗KMnO4溶液15.00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列式计算该成品的纯度.12.(15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电子数为.(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化学键C﹣C C﹣H C﹣O Si﹣Si Si﹣H Si﹣O键能/(kJ•mol﹣1)356413336226318452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6)在硅酸盐中,SiO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13.(15分)[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査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1mol A充分燃烧可生成72g水.②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氢.④⑤RCOCH3+RˊCHO RCOCH=CHRˊ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3)E的分子式为,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4)G的结构简式为.(5)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为(写结构简式).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考点】2H: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EB:氨的化学性质;EM: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55:化学计算.【分析】A.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B.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C.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D.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比例为1:2:3.【解答】解:A.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故有NaHCO3的晶体析出,故A正确;B.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故B正确;C.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故C错误;D.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故D正确。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数学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1.已知集合{}355A x x =-<<∣,{3,1,0,2,3}B =--,则A B =( ).A.{1,0}-B.{2,3}C.{3,1,0}--D.{1,0,2}- 2.若1i 1z z =+-,则z =( ). A.1i -- B.1i -+ C.1i - D.1i +3.已知向量(0,1)a =,(2,)b x =,若(4)b b a ⊥-,则x =( ).A.-2B.-1C.1D.24.已知cos()m αβ+=,tan tan 2αβ=,则cos()αβ-=( ).A.3m -B.3m -C.3mD.3m5.( ).A. B. C. D.6.已知函数22,0()e ln(1),0x x ax a x f x x x ⎧---<=⎨++≥⎩在R 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0]-∞ B.[1,0]- C.[1,1]- D.[0,)+∞7.当[0,2π]x ∈时,曲线sin y x =与π2sin 36y x ⎛⎫=- ⎪⎝⎭的交点个数为( ). A.3 B.4 C.6 D.8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1)(2)f x f x f x >-+-,且当3x <时,()f x x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10)100f >B.(20)1000f >C.(10)1000f <D.(20)10000f <9.为了解推动出口后的亩收入(单位:万元)情况,从该种植区抽取样本,得到推动出口后亩收入的样本均值 2.1X =,样本方差20.01S =,已知该种植区以往的亩收入X 服从正态分布()21.8,0.1N ,假设失去出口后的亩收入Y 服从正态分布()2,N X S ,则( ).(若随机变量Z 服从正态分布()2,N μσ,则()0.8413P Z μμ<+≈)A.(2)0.2P X >>B.()0.5P X Z ><C.()0.5P Y Z >>D.()0.8P Y Z ><10.设函数2()(1)(4)f x x x =--,则( ).A.3x =是()f x 的极小值点B.当01x <<时,()2()f x f x <C.当12x <<时,4(21)0f x -<-<D.当110x -<<时,(2)()f x f x -> 11.造型可以看作图中的曲线C 的一部分,已知C 过坐标原点O ,且C 上的点满足横坐标大于-2,到点(2,0)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0)x a a =<的距离之积为4,则( ).A.2a =-B.点0)在C 上C.C 在第一象限的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1D.当点()00,x y 在C 上时,0042y x ≤+ 12.设双曲线2222:1x y C a b-=(0a >,0b >)的左右焦点分別为1F ,2F ,过2F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若113F A =,||10AB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13.若曲线e x y x =+在点(0,1)处的切线也是曲线ln(1)y x a =++的切线,则a =_________.14.甲、乙两人各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有一个数字,甲的卡片分别标有数字1,3,5,7,乙的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2,4,6,8,两人进行四轮比赛,在每轮比赛中,两个各自从自己持有的卡片中随机选一张,并比较所选卡片的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人得1分,数字小的人得0分,然后各自弃置此轮所选的卡片(弃置的卡片在此后的轮次中不能使用).则四轮比赛比赛后,甲的总得分小于2的概率为_________.15.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 B =,222a b c +-=.(1)求B ;(2)若ABC △的面积为3+,求c .16.已知(0,3)A 和33,2P ⎛⎫ ⎪⎝⎭为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上两点. (1)求C 的率心率;(2)若过P 的直线l 交C 于另一点B ,且ABP △的面积为9,求l 的方程.17.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2PA PC ==,1BC =,AB =(1)若AD PB ⊥,证明://AD 平面PBC ;(2)若AD DC ⊥,且二面角A CP D --,求AD . 18.已知函数3()ln (1)2x f x ax b x x =++--.(1)若0b =,且()0f x '≥,求a 的最小值;(2)证明:曲线()y f x =是中心对称图形;(3)若()2f x >-,当且仅当12x <<,求b 的取值范围.19.设m 为正整数,数列1a ,2a ,…,42m a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若从中删去两项i a 和()j a i j <后剩余的4m 项可被平均分为m 组,且每组的4个数都能构成等差数列,则称数列1a ,2a ,…,42m a +是(,)i j ——可分数列.(1)写出所有的(,)i j ,16i j ≤<≤,使数列1a ,2a ,…,6a 是(,)i j ——可分数列;(2)当3m ≥时,证明:数列1a ,2a ,…,42m a +足(2,13)——可分数列;(3)从1,2,…,42m +中一次任取两个数i 和()j i j <,记数列1a ,2a ,…,42m a +足(,)i j ——可分数列的概率为m P ,证明:18m P >.参考答案1.A解析:{1,0}A B =-,选A.2.C解析:3.D解析:4(2,4)b a x -=-,(4)b b a ⊥-,(4)0b b a ∴-=,4(4)0x x ∴+-=,2x ∴=,选D.4.A 解析:cos cos sin sin sin sin 2cos cos m αβαβαβαβ-=⎧⎪⎨=⎪⎩,sin sin 2cos cos m m 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23m m m αβαβαβ-=+=--=-,选A.5.B解析:设它们底面半径为r ,圆锥母线l,2ππrl ∴=,l ∴==,3r ∴=,1π93V =⋅⋅=,选B.6.B解析:()f x 在R 上↗,00e ln1a a -≥⎧⎨-≤+⎩,10a ∴-≤≤,选B. 7.C解析:6个交点,选C.8.B解析:(1)1f =,(2)2f =,(3)(2)(1)3f f f >+=,(4)(3)(2)5f f f >+>,(5)(4)(3)8f f f >+>,(6)(5)(4)13f f f >+>,(7)(6)(5)21f f f >+>,(8)(7)(6)34f f f >+>,(9)(8)(7)55f f f >+>,(10)(9)(8)89f f f >+>,(11)(10)(9)144f f f >+>,(12)(11)(10)233f f f >+>,(13)(12)(11)377f f f >+>,(14)(13)(12)610f f f >+>,(15)(14)(13)987f f f >+>,(16)1000f >,(20)1000f ∴>,选B.9.BC解析:()2~ 1.8,0.1X N ,()2~ 2.1,0.1Y N ,2 1.820.12μσ=+⨯=+,(2)(2)()10.84130.1587P X P X P X μσμσ>=>+<>+=-=,A 错.(2)( 1.8)0.5P X P X ><>=,B 对.2 2.10.1μσ=-=-,(2)( 2.1)0.5P Y P Y >>>=,C 对.(2)()()0.84130.8P Y P Y P Y μσμσ>=>-=<+=>,D 错,所以选BC.10.ACD解析:A 对,因为()3(1)(3)f x x x '=--;B 错,因为当01x <<时()0f x '>且201x x <<<,所以()2()f x f x <;C 对,因为2(21)4(1)(25)0f x x x -=--<,2(21)44(2)(21)0f x x x -+=-->,2223(2)()(1)(2)(1)(4)(1)(22)2(1)f x f x x x x x x x x --=------=--+=--,11x -<<时,(2)()0f x f x -->,(2)()f x f x ->,D 对.11.ABD解析:A 对,因为O 在曲线上,所以O 到x a =的距离为a -,而2OF =,所以有242a a -⋅=⇒=-,那么曲线的方程为(4x +=.B对,因为代入0)知满足方程;C 错,因为2224(2)()2y x f x x ⎛⎫=--= ⎪+⎝⎭,求导得332()2(2)(2)f x x x '=---+,那么有(2)1f =,1(2)02f '=-<,于是在2x =的左侧必存在一小区间(2,2)ε-上满足()1f x >,因此最大值一定大于1; D 对,因为()22220000004442222y x y x x x ⎛⎫⎛⎫=--≤⇒≤ ⎪ ⎪+++⎝⎭⎝⎭. 12.32解析:由||10AB =知25F A =,即2225b c a a a-==,而121F F F A ⊥,所以1212F F =,即6c =,代回去解得4a =,所以32e =. 13.ln 2解析: 14.12 解析:甲出1一定输,所以最多3分,要得3分,就只有一种组合18-、32-、54-、76-.得2分有三类,分别列举如下:(1)出3和出5的赢,其余输:16-,32-,54-,78-(2)出3和出7的赢,其余输:14-,32-,58-,76-;18-,32-,56-,74-,16-,32-,58-,74-(3)出5和出7的赢,其余输:12-,38-,54-,76-;14-,38-,52-,76-;18-,34-,52-,76-;16-,38-,52-,74-;18-,36-,52-,74-;16-,38-,54-,72-;18-,36-,54-,72-共12种组合满足要求,而所有组合为24,所以甲得分不小于2的概率为1215.(1)π3B = (2)c =解析:(1)已知222a b c +-=,根据余弦定理222cos 2a b c C ab +-=,可得:cos 22C ab ==. 因为(0,π)C ∈,所以π4C =.又因为sin C B =,即πsin4B =,2B =,解得1cos 2B =. 因为(0,π)B ∈,所以π3B =. (2)由(1)知π3B =,π4C =,则ππ5πππ3412A B C =--=--=. 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1sin 2ABC S ab C =△,则1πsin 324ab =1322ab ⨯=,2(3ab =+. 又由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可得sin sin sin sin a C b C c A B==. 则π5πsin sin 412c a =,5πsin 12πsin 4c a =,同理πsin 3πsin 4c b =.所以2225ππsin sin 1232(3π1sin 42c c ab ⎝⎭===+解得c =16.(1)12(2)见解析解析:(1)将(0,3)A 、33,2P ⎛⎫ ⎪⎝⎭代入椭圆22220919941a b a b⎧+=⎪⎪⎨⎪+=⎪⎩,则22129a b ⎧=⎨=⎩c =12c e a ∴===.(2)①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3L x =,33,2B ⎛⎫- ⎪⎝⎭,3PB =,A 到PB 距离3d =, 此时1933922ABP S =⨯⨯=≠△不满足条件. ②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3:(3)2PB y k x -=-,令()11,P x y 、()22,B x y , 223(3)21129y k x x y ⎧=-+⎪⎪⎨⎪+=⎪⎩,消y 可得()()22224324123636270k x k k x k k +--+--= 2122212224124336362743k k x x k k k x x k ⎧-+=⎪⎪+⎨--⎪=⎪+⎩,PB = 17.(1)证明见解析(2)AD =解析:(1)PA ⊥面ABCD ,AD ⊂平面ABCD ,PA AD ∴⊥又AD PB ⊥,PB PA P =,,PB PA ⊂平面P ABAD ∴⊥面PAB ,AB ∴⊂平面PAB ,AD AB ∴⊥ABC △中,222AB BC AC +=,AB BC ∴⊥ A ,B ,C ,D 四点共面,//AD BC ∴又BC ⊂平面PBC ,AD ⊄平面PBC//AD ∴平面PBC .(2)以DA ,DC 为x ,y 轴过D 作与平面ABCD 垂直的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令AD t =,则(,0,0)A t ,(,0,2)P t ,(0,0,0)D,DC =()C设平面ACP 的法向量()1111,,n x y z =不妨设1x =1y t =,10z =,()14,0n t =- 设平面CPD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2200n DP n DC ⎧⋅=⎪⎨⋅=⎪⎩222200tx z +=⎧⎪∴=不妨设2z t =,则22x =-,20y =,2(2,0,)n t =-二面角A CP D --的正弦值7,则余弦值为7 1212122cos ,2n nn n n n t ⋅===t ∴=AD ∴=.18.(1)-2(2)证明见解析(3)23b ≥-解析:(1)0b =时,()ln 2x f x ax x =+-,11()02f x a x x'=++≥-对02x ∀<<恒成立 而11222(2)a a a x x 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故只需202a a +≥⇒≥-,即a 的最小值为-2.(2)方法一:(0,2)x ∈,(2)()f x f x -+332ln (2)(1)ln (1)22x x a x b x ax b x a x x-=+-+-+++-=- ()f x ∴关于(1,)a 中心对称.方法二:将()f x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31(1)ln(1)1x f x a x bx x +⇒+=+++-关于(0,)a 中心对称平移回去()f x ⇒关于(1,)a 中心对称.(3)()2f x >-当且仅当12x <<,(1)22f a ∴=-⇒=-3()ln 2(1)22x f x x b x x∴=-+->--对12x ∀<<恒成立 222112(1)2()23(1)3(1)(1)32(2)(2)x f x b x b x x b x x x x x x ⎡⎤-'=+-+-=+-=-+⎢⎥---⎣⎦令2()3(2)g x b x x =+-,∴必有2(1)2303g b b =+≥⇒≥-(必要性) 当23b ≥-时,对(1,2)x ∀∈,32()ln 2(1)()23x f x x x h x x ≥---=- 2222(1)1()2(1)2(1)10(2)(2)x h x x x x x x x ⎡⎤-'=--=-->⎢⎥--⎣⎦对(1,2)x ∀∈恒成立,()(1)2h x h ∴>=-符合条件, 综上:23b ≥-. 19.(1)(1,2),(1,6),(5,6)(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1)以下(,)i j 满足:(1,2),(1,6),(5,6)(2)易知:p a ,q a ,r a ,s a 等差,,,p q r s ⇔等差故只需证明:1,3,4,5,6,7,8,9,10,11,12,14可分分组为(1,4,7,10),(3,6,9,12),(5,8,11,14)即可其余k a ,1542k m ≤≤+,按连续4个为一组即可(3)由第(2)问易发现:1a ,2a ,…,42m a +是(,)i j 可分的1,2,42m ⇔+是(,)i j 可分的.易知:1,2,…,42m +是(41,42)k r ++可分的(0)k r m ≤≤≤因为可分为(1,2,3,4),…,(43,42,41,4)k k k k ---与(4(1)1,4(1),4(1)1,4(1)2)r r r r +-+++++,…,(41,4,41,42)m m m m -++ 此时共211C (1)(1)(2)2m m m m +++=++种 再证:1,2,…,42m +是(42,41)k r ++可分的(0)k r m ≤<≤易知1~4k 与42~42r m ++是可分的只需考虑41k +,43k +,44k +,…,41r -,4r ,42r +记*N p r k =-∈,只需证:1,3,5,…,41p -,4p ,42p +可分1~42p +去掉2与41p +观察:1p =时,1,3,4,6无法做到;2p =时,1,3,4,5,6,7,8,10,可以做到;3p =时,1,3,4,5,6,7,8,9,10,11,12,144p =时,1,3,4,5,6,7,8,9,10,11,12,13,14,15,16,18(1,5,9,13),(3,7,11,15),(4,8,12,16),(6,10,14,18)满足故2p ∀≥,可划分为:(1,1,21,31)p p p +++,(3,3,23,33)p p p +++,(4,4,24,34)p p p +++,(5,5,25,35)p p p +++,…,(,2,3,4)p p p p ,(2,22,32,42)p p p p ++++,共p 组事实上,就是(,,2,3)i p i p i p i +++,1,2,3,,i p =,且把2换成42p +此时(,)k k p +,2p ≥均可行,共211C (1)2m m m m +-=-组 (0,1),(1,2),…,(1,)m m -不可行 综上,可行的(42,41)k r ++与(41,42)k r ++至少11(1)(1)(2)22m m m m -+++组 故()222224212221112C (21)(41)8618m m m m m m m m P m m m m +++++++≥==>++++,得证!。
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N2和8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4.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5.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 C.CuO D.CuSO4•5H2O6.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7.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 A B.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1 mol Na 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8.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后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 y Cr 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的Cr2O72﹣的物质的量为mol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 y Cr x O3中,3x=y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5分)如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 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它的空间构型是;(3)1.6g G 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10.(15分)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3)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其值是;(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判断的理由是;(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2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曲线上必须标出A、B、C).11.(15分)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抽取气体的有关问题.(1)如图1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B;C;D;(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①如图2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填序号);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图1图212.(15分)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图1途径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其分子中的CH2基团有个;(3)图2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4)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反应:RCHO+R′CHO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5)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上的烷基(﹣CH3,﹣CH2R,﹣CHR2)或烯基侧链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得羧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考点】D8:溶液pH的定义.【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分析判断溶液pH;酸性强弱为:乙酸>碳酸>苯酚>乙醇.【解答】解:浓度相同条件下,根据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苯酚溶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证明说明苯酚酸性很弱,小于碳酸的酸性,乙醇是中性的非电解质溶液;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D。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7.【答案】7.D【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 正确。
B 、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 正确。
C 、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 正确。
D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D 。
8.【答案】8.A【解析】A 、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2CH ,14g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团2CH 的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的氢原子数为A 2N ,故A 正确。
B 、若1mol 的2N 与4mol 的2H 完全反应则生成2mol 3NH ,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所以3NH 分子数小于A 2N ,故B 错误。
C 、Fe 溶于过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最终氧化产物是3Fe +,因此1mol Fe 与过量硝酸反应转移A 3N 电子,故C 错误。
D 、标准状况下,4CCl 呈液态,2.24L 4CCl 不能由气体摩尔体积得出其物质的量为0.1mol ,故其含有的共价键数也不为A 0.4N ,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A 。
9.【答案】9.B【解析】A 、2-甲基丁烷,其结构简式为3233CH CHCH CH |CH ,共5个碳,习惯命名法应该为异戊烷,故A 错误。
B 、乙烯生成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22232CH ==CH H O CH CH OH +−−−→催化剂,符合加成反应的定义,故B 正确。
C 、49C H Cl 有4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3222CH CH CH CH Cl 、323CH CHCH CH |Cl 、323CH CHCH Cl|CH 、333CH |CH C Cl |CH —,故C 错误。
D 、高分子化合物要求分子量在10000以上,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B 。
10.【答案】10.C【解析】A 、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不带有活塞,无法用于分离操作,故A 错误。
B 、NO 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2NO ,且NO 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 错误。
C 、氯化铁易发生水解,所以配制时应在较浓的盐酸中溶解,抑制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再加水稀释,故C 正确。
D 、将2Cl 与HCl 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 ,但是得到的2Cl 未干燥,会含有水蒸气,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C 。
11.【答案】11.B【解析】直流电作用下电解硫酸钠溶液,由于钠离子与硫酸根在水溶液中均不放电,因此其本质为电解水。
A 、电流从正极流出,负极流入,24SO -为阴离子,其移动方向应与电流相反,因此24SO -向正极区(阳极)移动。
正极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则正极附近酸性增强,pH 下降。
故A 项错误。
B 、负极区(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22H O 2===H 2OH e --++↑,剩余OH -,中间区域的Na +迁移到负极区,得到NaOH ;正极区的电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余下H +,中间区域的24SO -迁移到正极区,得到24H SO ,故B 项正确。
C 、负极区发生还原反应:222H O 2H 2OH e --+===+↑,负极附近碱性增强,pH 升高,故C 错误。
D 、由正极区的电极反应可知,转移电子与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因此转移1mol 电子时会有0.25mol 氧气生成,故D 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B 。
12.【答案】12.D【解析】A 、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产物为4NH Cl ,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
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在碱性范围内变色,不能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故A 项错误。
B 、盐酸体积为20mL 时恰好反应生成4NH Cl ,4232NH H O NH H O H +++⋅+导致其溶液pH 小于7,而M 点处pH=7,故B 项错误。
C 、因为溶液pH=7,所以71(H )=(OH )=10mol L c c +---⋅,又由于电荷守恒4(H )(NH )=(OH )(Cl )c c c c ++--++,可得4(NH )=(Cl )c c +-,二者浓度约为10.05mol L -⋅,远大于7110mol L --⋅,故C 错误。
D 、若开始时pH 为12,则21(OH )10mol L c ---=⋅,此时对应氨水的电离度为10%,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离度为1.32%,远低于10%,则pH 应小于12,故D 正确。
因此,本题选D 。
13.【答案】13.C【解析】Z 的单质n 为黄绿色气体,n 为2Cl ,因此Z 为氯元素。
10.01mol L -⋅r 的水溶液pH 值为2,说明r 为一元强酸。
2Cl 与p 在光的条件下反应得到r 以及难溶于水的混合物s ,因此p 为烷烃(如4CH ),r 为HCl ,s 为发生取代反应后的有机混合物。
2Cl 与m 反应可得HCl 以及具有漂白性的q ,可知m 为2H O ,q 为HClO 。
综上,W 、X 、Y 、Z 分别为H 、C 、O 、Cl 。
A 、原子半径大小排序为H<O<C ,即W<Y<X (C 与O 同周期,原子序数大者半径小,H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故A 错误。
B 、元素非金属性中O>C ,即Y>X ,故B 错误。
C 、Y 为氧元素,其氢化物为2H O 或22H O ,常温下均为液态,故C 正确。
D 、X 为碳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是弱酸,故D 错误。
因此,本题选C 。
26. (14分)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3NH 将NO x 还原生成2N 。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3NH 与2NO 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3NH 充入注射器X 中,硬质玻璃管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2NO (两端用夹子12K K 、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答案】(1)①A ;24232Ca(OH)2NH Cl CaCl 2NH 2H O ===+++△↑;②d→c→f→e→i(2)①气体红棕色逐渐变浅;②32228NH 6NO 7N 12H O +===+催化剂;③NaOH 溶液倒吸入Y 管;④当产物中的2H O 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
【解析】(1)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用方法是2Ca(OH)与4NH Cl 混合加热,或者CaO 中滴入浓氨水。
②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干燥管应“大进小出”,即d 进c 出;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即f 进e 出;最后应进行尾气处理,并要防止倒吸,应接i 。
(2)①②:3NH 和2NO 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生成2N ,反应方程式为32228NH 6NO 7N 12H O +===+催化剂,产物均无色,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2NO 的红棕色会逐渐变浅。
③④:当产物中的2H O 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因此NaOH 溶液会倒吸。
27. (15分)元素铬(Cr )在溶液中主要以3Cr +(蓝紫色)、4Cr(OH)-(绿色)、227Cr O -(橙红色)、24CrO -(黄色)等形式存在。
3Cr(OH)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3Cr +与3Al +的化学性质相似。
在243Cr (SO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CrO -和227Cr O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1.0mol L -⋅的24Na CrO 溶液中227(Cr O )c -随(H )c +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4Na CrO 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24Cr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③温度升高,溶液中24CrO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 ∆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24K CrO 为指示剂,以3AgNO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 -,利用Ag +与24CrO -Cl -恰生成转红色沉淀,指示剂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511.010mol L --⨯⋅)时,溶液中(Ag )c +为__________1mol L -⋅,此时溶液中24(CrO )c -等于__________1mol L -⋅。
(已知24Ag CrO AgCl 、的sp K 分别为122.010-⨯和102.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3NaHSO 将废液中的227Cr O -还原成3Cr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生成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 溶液,沉淀溶解,最终溶液变绿色(2)①2242722CrO 2HCr O H O -+-++②增大;141.010⨯;③小于(3)52.010-⨯;35.010-⨯(4)23227342Cr O 3HSO 5H ===2Cr 3SO 4H O --++-++++ 或:2322273432Cr O 8HSO ===2Cr 3SO 5SO 4H O --+--++++【解析】(1)类比3+Al 与NaOH 反应的性质,但需注意反应过程中伴有颜色变化。
3+Cr 为蓝紫色,滴加NaOH 后蓝紫色变浅同时产生灰蓝色沉淀3Cr(OH),继续滴加,沉淀溶解,3Cr(OH)变为4Cr(OH)-,溶液最终变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