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4
学科门类: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学科培养方案(二级学科代码:020205)一、学科概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的理论科学。
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在原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向我校本学科现设信息经济、经济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能够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能力和从事产业经济管理具体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堂教学30学分。
信息经济、经济数据分析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学分中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要求至少修满7学分。
六、学位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详见《产业经济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八、留学生的课程设置调整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作如下调整: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仅限于面向留学生的必修课;④信息安全不作为留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可作为专业选修课。
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及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现代经济研究方法与手段,了解经济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具备将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现代经济研究手段与社会经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实际业务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2. 金融理论与政策3. 国际经济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非全日制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的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研究生,若以第一作者身份且以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SCI(或SCI)检索源刊物上或学校规定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2篇以上(含2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5篇以上(含5篇),经导师组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科学研究应贯穿培养的全过程。
1. 实行三阶段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主要侧重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手段的培养与训练(必修课程学习阶段);第二阶段主要侧重学科方向研究前沿的学习与研讨(选修课程学习阶段);第三阶段主要侧重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论文写作(研究和写作阶段)。
三个阶段应依次递进完成,原则上不能跨跃。
2.实行资格考试制度。
第一阶段必修课程学习完成后,博士研究生须参加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通过后,方能进入学科方向课的学习。
资格考试由学院统一出题,试题覆盖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总分100分。
其中,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各30分,高级计量经济学40分。
资格考试每学年组织两次(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和七月的第一个星期六,考试时间均为上午8:30-11:00),70分及以上为通过。
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备坚实的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理论基础,具备高层次管理思维和技能,在各类大型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从事综合管理、商品贸易、金融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商务、政策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优秀职业道德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流通经济2、期货市场3、消费经济4、品牌研究5、黄金市场6、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发展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专业实行学分制。
学生课程学习修满44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本专业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其中,必修课(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共计共计26学分;选修课程应不少于18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5门课程。
2、补修课程跨专业考生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学科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经济学院同意。
五、必修环节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3.论文发表毕业论文答辩前(一般要求核心期刊)在公开刊物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筛选中期筛选时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產業經濟學系博士班學生規定事項91學年度第2學期第4次系務會議通過93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系務會議通過94學年度第2學期第3次系務會議通過95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系務會議通過96學年度第2學期第3次系務會議通過97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系務會議通過一、博士班入學新生,課程補修、擋修規定如下:1.博士班入學新生,凡未曾修碩士班或大學部產業經濟學達3學分(含)以上者,須補修碩士班產業組織理論(一)或產業經濟學(二擇一)。
未補修完成者,不得修博士班進階相關課程。
2.非經濟領域碩士班畢業之博士班入學新生,凡未曾修碩士班個體經濟學3學分(含)以上、計量經濟學3學分(含)以上者,需補修本系碩士班相關課程。
未補修完成者,不得修博士班進階相關課程。
3.前述補修學分不計入畢業學分。
上述規定事項若有未盡事宜,由系主任會同博士班該課程授課老師決定之。
二、博士班學生自修業期間第2年起,每學期均須參加本所開授之專題討論課程,並在該課堂上報告相關論文。
三、課程規劃:博士班課程區分為「基礎課程」、「專長培育課程」與「學位論文」三大類。
其中,「基礎課程」、「專長培育課程」說明如下:1.基礎課程:為博士班必修課程,包含高等個體經濟學(一)(二)、高等產業經濟學(一)(二)、高等計量經濟學、高等總體經濟學。
2.專長培育課程:為博士班選修課程。
四、指導教授須至少有1位為本系專任教師。
五、「博士班候選人資格考核條件」如下:1.需修滿本系博士班畢業學分數(不含論文)。
2.需1篇論文被下列期刊接受或刊登:EconLi t、SSCI或SCI收錄之期刊、國科會「經濟學門專題研究計畫審查須知」收錄之A、B、C級期刊及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abour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及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
学科门类: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学科培养方案(二级学科代码:020205)一、学科概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的理论科学。
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在原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向我校本学科现设信息经济、经济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能够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能力和从事产业经济管理具体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堂教学30学分。
信息经济、经济数据分析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学分中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要求至少修满7学分。
六、学位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详见《产业经济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八、留学生的课程设置调整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作如下调整: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仅限于面向留学生的必修课;④信息安全不作为留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可作为专业选修课。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经济学研究人才、高校师资及经济实务部门的高级应用人才。
要求研究生作到: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掌握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某项专门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第二外语有一定了解。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二、研究方向1、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2、规制经济学3、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三、学制学制3年,至少修满35学分。
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
四、课程设置公共课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1、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英语(5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2、学科基础课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计量经济学(3学分)3、专业主干课产业组织理论(3学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3学分)规制经济学(3学分)金融经济学(3学分)4、选修课(至少选12学分)经济数学方法(2学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学分)当代经济学流派(2学分)公共经济学(2学分)发展经济学(2学分)宏观经济运行分析(2学分)制度经济学(2学分)五、教学实践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六、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一个月,一般在第二学年进行,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研究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方可进行毕业及学位论文的写作,论文写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不计学分。
论文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选题工作,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开学后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
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备正确政治方向和遵纪守法精神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人才,既能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亦能担当经济部门的高级管理职务。
2.在本学科内,需要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知识体系。
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运用先进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学术前沿进行创造性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够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开展高水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具备在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及企业中胜任高级管理职位的能力。
二、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3.收入分配的数量分析研究4.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研究三、本专业的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侧重于课程学习,而自第三学期起,则主要聚焦于科学研究与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本专业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经导师和院主管领导同意且报经学校批准后,可提前毕业。
四、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分1.课程设置原则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性功能,应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
要处理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特别要注重通过课程教学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
2.课程分类(具体见附表)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及其他教学环节等。
3.学分和学时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指定课程总学分为15 学分以上的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含政治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学科通开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其余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属学科门类:经济学所属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所属院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经济理论研究、教学人才和经济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语,毕业后能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3.规划理论与政策4.期货产业经济分析5.网络产业经济分析三、学制为保证博士生受到必要的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年。
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在完成所要求的学分、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提前进入论文答辩并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修满41学分;跨一级学科招收的博士生应修满47个学分;以同等学力招收的博士生应修满51个学分。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
1、第一学年:学位公共和基础课学习学位公共课包括英语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别为72学时和51学时,共计6学分。
学位基础课共5门,共15学分;包括:高级微观经济学I、II,高级宏观经济学I和高级计量经济学I、II。
硕士阶段在本校近两年上过以上某学位基础课且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博士生,可以申请对应课程的免修。
2、第二学年开始: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必修课共4门,共计12学分。
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5)一、培养目标培养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独立从事研究工作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掌握坚实宽广和系统深入的经济理论基础、研究分析方法,把握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
2. 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备独立解决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
3.学位获得者能够从事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产业创新与管理2.产业风险与控制3.产业融资与政策创新4.产业监督与管理5.服务产业营销与管理6.现代农业产业化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若以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SSCI检索源刊物上或学校规定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一篇以上(含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含3篇),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采取集体培养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第一负责人。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设一名组长。
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指导工作。
12.博士生应在入学1—2个月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依据博士生的各个培养环节,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博士生应在每学期末向导师汇报学习及研究进展。
3.所有课程的学习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授课方式可灵活多样,一般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
4.博士生入学后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尽早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之间的间隔不少于一年。
5.实行培养过程中的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
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培养方案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现代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有关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大量吸收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法律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经济计量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案例研究、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和手段,深入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从理论上研究和探索出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起指导作用的产业政策等,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结构更合理,并促进中国经济在21世纪中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是(1)产业演化与产业结构分析(2)公司战略经济学(3)政府管制与反垄断研究(4)产业地区布局理论(5)产业政策理论三、招生对象已获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核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三年五、课程设置总共应修满32个学分,其中包括一门跨一级学科课程(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和数学系)。
非经济类本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中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微观经济学两门本科课程。
A 类:1、政治理论课(3学分)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B类: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C类:高级产业经济学(上):产业组织理论(2学分)高级产业经济学(下):产业分析方法(2学分)D类:转型经济学(2学分)房地产经济学(2学分)房地产金融分析(2学分)房地产演化与产业结构分析(2学分)文化产业经济学专题(2学分)创意与商业模式(2学分)区域经济专题(2学分)投资项目经济评价(2学分)服务经济学(2学分)贸易与服务经济专题(2学分)产业政策研究(2学分)创新经济学(2学分)网络产业经济学(2学分)税收经济学专题(2学分)投资与金融研究(2学分)发展经济学研究(2学分)公共财政与税收(2学分)证券投资学(2学分)劳动经济学专题(2学分)资本论研究(2学分)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2学分)货币金融研究(2学分)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理论(2学分)中国经济史与思想史研究(2学分)数理经济学(2学分)计量经济学前沿与应用(2学分)六、培养方式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产业经济学培养方案1. 概述本文档为产业经济学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分析工具以及应用能力。
2. 培养目标经过本专业培养,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能力;•具备深入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具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经济数据的能力;•具备撰写独立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具备应用产业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置3.1 经济学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3.2 产业经济学核心课程•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政策•产业调查与研究方法•产业竞争与动态分析•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3.3 选修课程•农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能源经济学•金融经济学4.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实践理解;•企业调研:学生参与产业调研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专题研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5. 学术研究本专业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培养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以下活动:•学术论坛:定期邀请产业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校设有产业经济学相关的学术期刊,鼓励学生投稿并发表论文;•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与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竞赛,提升学术水平。
6.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在以下领域就业:•政府部门:从事产业经济政策研究、规划和实施;•企事业单位:从事产业调研、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等工作;•研究机构:从事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科学研究;•高校院所:从事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7. 总结产业经济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分析工具以及应用能力。
通过经济学基础课程、产业经济学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参与,学生将成为具备扎实经济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具备应对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1.要求博士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人类、民族、国家和人民服务。
2.要求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
具体要求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及熟练掌握现代营销管理手段和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中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要求博士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企业营销战略2.品牌管理3.旅游市场营销4.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5.消费者行为6.组织市场营销三、本专业的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从第三学期开始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
本专业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经导师和院主管领导同意并报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分1.课程设置原则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性功能,应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
要处理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特别要注重通过课程教学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
2.课程分类(具体见附表)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及其他教学环节等。
3.学分和学时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总学分为15 学分以上的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含政治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学科通开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一般每1学分按18学时设置。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5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培养质量,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特制定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式、应用型商贸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适应性强,富于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承担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宽广的人文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
5.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流通理论创新及发展战略研究2.产业组织问题研究3.贸易理论创新与产业国际化问题研究4.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三、学制与学分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基准学制为3年,第一、二学年为课程学习时间,第三学年为社会实践、调研、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时间。
允许学生在2-4年完成学业,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个学期,实践环节与论文写作不少于1个学期。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9学分,选修课程7学分,其他培养环节9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区别于学科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为拓宽研究生个人发展空间,适应研究生个人志向需要,研究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研究方向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
四、成绩考核1.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竞争环境的适应性,本专业将本着重在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精神,按照既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又兼顾专业深度的原则设置课程。
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5 授经济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能够从事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经济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产业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主要研究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2.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外部结构、产业内部结构、产业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工业化与工业化道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
3.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
主要研究产业成长、产业调整与优化、产业发展战略、产业革命、产业规制、产业发展政策。
4.高技术产业经济研究
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
5.产业分析理论和方法
主要分析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相关的问题及其政策优化,产业发展规划。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非经济学专业硕士以及经济学专业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生,还必须补修经济学硕士学位课程,并参加考试,但是成绩不计入总学分;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五、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